明朝迎戰歐洲強國能保持全勝,清朝為啥一敗塗地?李鴻章一語道破

2020-12-12 歷史小火鍋

1644年,彪悍的八旗鐵騎浩浩蕩蕩穿過山海關,就此入主中原,開創將近三百年大清江山。曾經的亞洲霸主——明朝,在一片狼煙中謝幕,成為永遠的過去式。清朝作為遼東邊外的遊牧漁獵部族,經濟、科技、文化等綜合實力,以及疆域面積、人口數量,均全面落後於明朝,卻能取而代之,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清朝入關之後,歷經幾代皇帝勵精圖治,國勢日趨強盛,並在康熙、乾隆時期達到巔峰,史稱「康乾盛世」。清朝的人口數量峰值期間突破4個億,創下中國古代史人口記錄。清朝的疆域面積峰值則突破1300萬平方公裡,僅次於元朝,把盛唐都甩在身後。

遺憾的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曾經烜赫一時的清朝,到了殘燈末廟的晚清時期,卻迅速衰落。曾經彪悍勇猛的八旗勇士,漸漸不復當年之勇,從叱吒風雲的天之驕子蛻變成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八旗子弟」。

晚清時期,歐洲強國在全球範圍內拓展殖民地,清朝也不幸成為他們的目標。從1840年開始,歐洲強國對清朝發動一輪又一輪的侵略戰爭,清朝淪為他們眼中的一塊肥肉,遭到肆無忌憚的「瓜分豆剖」,幾度瀕臨亡國滅種的慘痛處境。

面對歐洲強國的侵略,清朝幾代皇帝如道光、鹹豐、光緒等人,也曾奮起反擊,試圖與列強一較高低。但令人悲哀的是,曾經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清朝,卻如同一個風燭殘年的衰朽老翁,面對餓狼一般兇猛的歐洲侵略者,他們一敗再敗,幾無還手之力,只能用一次又一次的賠款割地來換取一時苟安。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明朝末年也曾遭遇過歐洲強國的強勁挑戰,但他們卻經受住了考驗,即使到了奄奄一息、行將崩潰的的崇禎時期,明朝同時迎戰關內的農民軍和關外的清朝,處於兩線作戰的極端困難處境,仍然騰出手來,成功擊退了英國海軍和荷蘭海軍的進攻,打的這些侵略者狼狽不堪地抱頭鼠竄。

崇禎六年(1633年),明朝與西北農民軍和關外清軍的戰爭正在緊張進行。歐洲強國荷蘭,為奪佔中國對外貿易權,打開與明政府貿易通道,甚至想把明朝變為其殖民地,派出海軍軍官普特曼斯指揮的主力戰艦十三艘,另外還有中國海盜劉香的50艘戰艦,於當年7月向南澳和廈門發起進攻。

明朝福建巡撫鄒維璉,立即整軍備戰。經請示崇禎皇帝批准,鄒維璉和剛被招安的鄭芝龍,指揮明朝水師在當年10月22日,與荷蘭海軍在料羅灣展開激戰。最終明軍大獲全勝,擊毀荷蘭戰艦五艘,繳獲一艘,助紂為虐的海盜劉香的50艘戰船全部被擊沉。

無獨有偶,崇禎十年(1637年),英國人派出的6艘戰船出現在廣東外海,向亞娘鞋炮臺和虎門炮臺發起進攻,企圖用堅船利炮敲開明朝國門。明朝軍隊奮起還擊,經過一番激戰,此次明英戰爭明朝再度勝出,英國人一無所獲,灰溜溜地逃離明朝。

面對歐洲強國的挑戰,為何清朝一敗再敗,明朝卻能保持全勝?清朝重臣李鴻章一語道破。李鴻章在與皇帝商討天下大勢時曾說過一句話,清朝面臨的是「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數千年未有之強敵」,清朝面臨的國際形勢與對手敵國,比之明朝已經有了顯著改變。

明朝末年,歐洲列強剛出於崛起的初級階段,無論科技水平、經濟發展水平、武器裝備水平,與明朝差距並不太大。但清朝建立後,盲目堅持閉關鎖國之策,故步自封,而與此同時歐洲強國卻經過工業革命的洗禮,科技發展水平與生產效率、經濟實力、武器裝備水平突飛猛進,遠遠把清朝甩在後面。此消彼長,清朝與之相比已經遠遠不是一個層次的對手,故此在對外戰爭中一敗再敗。

參考資料:《明史》《清史稿》《英國與中國邊疆危機》

相關焦點

  • 教科書:甲午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清朝制度落後,為什麼這麼講?
    關於這場戰爭清朝戰敗的原因很多,其中教科書上談到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清朝政治制度的落後和腐敗,為什麼這麼講?清朝統一全國之後,歷代君王竭盡全力,吸取了明朝滅亡的教訓。總結前朝的政治得失。明朝社會的幾大弊病,如宦官幹政;文官集團勢力龐大,黨爭嚴重;這些弊政被清朝很好的摒棄,但是到了清朝末年,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後黨和以光緒皇帝為首的帝黨,為了爭權奪利,互相拆臺,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在民族危難之時依舊內鬥不止。全然置大局於不顧,龐大的大清國與日本的戰爭,最後快搞成了李鴻章的北洋和淮軍與日軍的軍事鬥爭。
  • 日本提出無償歸還琉球,李鴻章卻一口回絕,拒絕的原因是什麼?
    但就是這樣一個中國朝貢體系內的國家,卻在清朝閉關鎖國幾百年之後淪為了日本人的殖民地,我們曾經也有機會要回,日本人也曾提出歸還給當時的大清,可被李鴻章一口回絕了,那到底是什麼讓我們拒絕了今天想要卻得不到的領土呢?琉球與中國的關係琉球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基本上是處於無人開發的狀態。在東漢末年的時候,吳國的孫權派遣使者到達了臺灣島上面,把臺灣叫做琉球。
  • 明朝滅亡時世界各國都伸出援手,清朝滅亡時各國為什麼落井下石
    他曾派人去日本,嘗試請日本出兵共抗清朝,日本薩摩島藩也明確表態,願意「發兵三萬,一切戰艦、軍資、器械,自取其國之餘資,供大兵中華數年之用」,雖然未能實現,但日本人支持明朝是毫無疑問的。西方歐洲各國也對明朝非常支持。佔據澳門的葡萄牙人,在明清戰爭中就曾派出公沙的西勞等軍官,充當明朝軍事顧問與清朝開戰。
  • 清朝國力遠高於日本,為什麼會在甲午戰爭中一敗塗地呢?
    戰爭結果想必每個中國人都非常清楚,清朝大敗,當時的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晚清時期所取得的一系列改革成果全部化為烏有。許多人對這場戰役的結果感到匪夷所思,當時清朝的國力遠遠高於日本,甲午戰爭怎麼就會一敗塗地了呢?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是當時和日本作戰的北洋水師實力落後於日軍,所以才會最終輸的那麼慘。這種說法當然是正確的。
  • 鼎盛時期的清朝和明朝相比 誰更厲害一些
    清朝在關外興起時,僅是一塊彈丸之地。在與明朝的對峙中,清朝不斷蠶食明朝的土地,得以逐漸壯大。1644年,清朝入關,取代明朝成為新的大一統王朝。隨後,清朝消滅了大順政權、大西政權、南明政權等,統一了全國。
  • 陸軍世界第三海軍第八的清朝為何一敗塗地?日本人:我們有絕招!
    在鴉片戰爭開始時,中國的武器裝備確實很差,但是經過李鴻章的洋務運動,到了甲午戰爭之前,清朝實力已經相當強悍,海軍實力世界第八(英國評估),陸軍實力世界第三(美國評估)。光是黃海威海炮臺的德國重炮就1000門以上,口徑最大的有340MM,比艦炮威力還大,採用升降式炮臺,裝備360度旋轉的機械裝置,並有鐵軌小車運送彈藥,當時清朝官員得意的說道:「大清快槍快炮之多,甲乎天下!」
  • 此島群面積約四千六百平方公裡,李鴻章豪氣幹雲,全部送給你
    清朝末期,以李鴻章為主的一派主張海防,以左宗棠為主的一派主張疆防。民族英雄左公不需多說,今天我們就聊聊清末名臣李鴻章,人們對李鴻章是有褒有貶,有人誇他是忠臣,亦有人罵他是奸臣、賣國賊,清朝籤訂的多數恥辱條約都有李鴻章的身影。
  • 清朝躺著都贏,日本早透支了
    以前歐洲侵略清朝,賠款頂多千萬兩,割地也就一些小島嶼,而小小的日本的胃口之大讓清朝驚訝,甚至讓歐洲列強都目瞪口呆。此戰後,大清朝的腐朽無能暴露在全世界面前,前後持續30年的洋務運動也沒能富國強兵。列強本來以為清朝已經崛起,沒想到這4萬萬人的大帝國還是那麼不堪一擊。於是,西方列強再次雲集東亞,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 甲午戰爭失敗後,如果清朝不籤署《馬關條約》,堅持作戰會怎樣?
    清朝和日本的實力差距在甲午戰爭爆發前,清朝內部一直非常輕視日本,即使在日本聯合艦隊的實力超過北洋水師後,清王朝的大臣們仍然認為自己是「亞洲第一海上強國」。甲午戰爭爆發的時候,日本聯合艦隊無論是噸位還是火力,都已經遠遠超過了北洋水師。清朝陸軍在洋務運動後期,換裝了很多新式武器,清朝兵工廠甚至能夠生產當時最先進的馬克沁重機槍。
  • 近代史上歐洲一強國主動幫助中國收復臺灣,為何遭到中國拒絕?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時至今日,大多數人們對於清朝始終是憤恨的態度,因為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致使世界上曾經的霸主——古代中國,落後西方幾百年的時間,其實早在清朝初年的時候,清朝還是有機會與世界接軌的,曾經一歐洲強國和清朝交好,甚至想要幫助清朝收復臺灣,沒想到卻遭到了中國方面拒絕
  • 清朝第一奏摺導致甲午海戰失敗,李鴻章得到了兩副對聯和兩個綽號
    海瑞寫的《治安疏》被稱為明朝第一奏摺,也被稱為天下第一罵疏,那麼清朝第一奏摺是哪一篇呢?因為文人之間明面上互相吹喇叭抬轎子背後下黑手使絆子,都不承認別人的奏摺能排第一。直到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才有一份奏摺被很多人推崇為「天下第一折」。
  • 甲午戰爭為什麼清朝一敗塗地?日本究竟靠什麼打贏清朝?
    清軍的軍事實力清朝的軍事體制其實是封建社會的戰時指揮體制。在戰爭時期,皇帝是清朝軍隊的最高統帥,最高指揮部由兵部、軍機處、總理衙門組成,戰爭指揮官是各省的督撫大員。在甲午戰爭爆發後,光緒皇帝設置督辦軍務處專門全權指揮軍隊作戰,而負責作戰則是淮軍和其統帥李鴻章,李鴻章麾下的北洋陸軍和北洋水師就是對日作戰的主力部隊。
  • 中國封建王朝火器發展史上到底是明朝先進還是清朝先進?
    初見新式武器的歐洲人在火器面前變得不堪一擊。明朝初期我國的火器還是世界領先,隨著明帝國邊境安定,統治者安於現狀,火器逐漸落後歐洲。歐洲的火器發展逐漸走上了世界前列。 明軍的火神槍部隊 明朝中期,歐洲殖民者帶著他們的堅船利炮在全世界東徵西討開拓殖民地,不可避免與明朝發生摩擦和交流,加上東南沿海倭寇橫行,使得明政府重視火器發展,積極引進西洋先進的火炮仿製改進
  • 為什麼清朝能剿滅太平天國,而崇禎卻無法消滅李自成!
    但是兩次起義卻導致了不同的結果,太平天國成功被清朝鎮壓,而李自成最終卻攻破了北京,建立了大順,之後又被滿清迅速打垮。 平心而論,太平天國時期的清朝情況一點也不比明朝好,清朝面對的是已經工業革命,遠遠領先於自己的西方,其實力差距遠比明朝和滿清的差距大,而內部,清朝是異族統治,合法性上遠弱於明朝。但最終清朝卻續命了60年,而明朝則迅速覆亡。
  • 明朝首輔張居正和清朝李鴻章都不敢
    從周朝到清朝對於府的規定近幾年大家受到影視文化的影響,看見許多明清電視劇之中,只要是稍微有一些錢的人,家門口就會掛著什麼什麼府的招牌。這些看起來習以為常的概念其實是錯的,整個明清兩朝估計都沒有幾個人敢用府這個字。
  • 此國是歐洲強國,想幫助中國收復臺灣,為何會遭到中國人的拒絕?
    公元1585年至1713年是荷蘭人的黃金時代,荷蘭是當時的第一海洋強國與貿易強國,也是世界近現代史上第一個崛起的大國,荷蘭人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殖民據點,公元1602年成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壟斷了歐洲與亞洲之間的貿易路線長達200多年的時間。
  • 清朝割讓臺灣島給日本時,李鴻章撂了句狠話給日本,如今已然成真
    談起日本和中國的關係,從唐朝開始,日本其實還是一個挺害怕我們國家的一個島國,然而到了清朝,日本通過改革,一下子成為亞洲比較強大的一個國家了。在晚清那時候,日本見到其他的國家來分割我們的土地,於是他也想來霸佔,畢竟日本的國土面積的確有點小,想要擴張一直都是他們的想法和目標。
  • 大明二百多年都未能降服蒙古,為啥清朝幾十年就徵服了蒙古?
    明朝建立之後,明太祖和明成祖都對蒙古高原展開過軍事打擊,雖然明軍曾多次重創蒙古的韃靼和瓦剌,但終究無法在草原建立一套行政體系,沒能突破以往的局限。首先,清朝崛起的時候蒙古高原正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整個蒙古分為漠北蒙古、漠西蒙古和漠南蒙古,三大蒙古不僅互不統屬,而且各自內部也是一盤散沙。例如當時與清朝接壤的漠南蒙古就是諸部林立,各部在抗清問題上沒能擰成一股繩,被清朝分化瓦解。
  • 明朝丟失的土地比清朝還多,為什麼貶低清朝而推崇明朝呢?
    實乃中國最後一個漢王朝,有著漢人的骨氣; 還有的人說,清朝統治時期領土更大,康乾盛世讓國家的GDP翻了幾番,清朝的統治讓今天的邊疆少數民族納入中國的版圖,而後期的列強入侵是因為在明朝就開始的閉關鎖國,支持清朝的都是滿族和愛新覺羅家族的後人等等。
  • 明朝和清朝的神機營有何區別?
    清朝沿用明朝軍制,設火器營常守衛於紫禁城及三海,皇帝巡行時亦扈從。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建立的神機營俗稱洋槍隊則是一支裝備洋槍、洋炮的軍隊。明朝神機營建立永樂八年(1410年)徵交趾(今越南)時,朱棣得神機槍炮法,特置神機營肄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