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測量覘標,用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接收機通過北鬥衛星進行高精度定位測量,用雪深雷達探測峰頂雪深,用重力儀進行重力測量……」
這是2020珠峰高程測量的震撼場景,當下回憶起來依然是自豪感滿滿,要知道,測量隊員們手中的測量儀器均是國產自主研發,一舉一動間彰顯了中國製造的硬核實力。
讓人高興的是,沒過多長時間,又有喜大普奔的重磅消息傳來。6月23日9時43分,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衛星完成發射,這意味著北鬥即將完成全球組網,在對國家安全保駕護航的同時,也給物聯網、自主可控、人工智慧、5G、大數據、雲計算等行業發展提供了助力。
果不其然,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在智能汽車領域快速開花結果。6月16日,有著「下一代智能SUV」之稱的埃安V正式上市,售價僅15.96萬元起,成為了全球首款北鬥高精度定位5G +V2X量產智能車,有望改變當下消費者的出行生活。
北鬥和埃安V互相促進成就彼此
埃安V和北鬥的結合,就像你有故事我有酒,二者湊在一起自然能聊一宿。
首先,依託北鬥增強系統可提供釐米級定位、毫米級感知以及納秒級授時能力。說通俗一點,如同給汽車裝上了「千裡眼」和「順風耳」,為智能駕駛當前的兩大主流方向V2X和ADiGO 3.0自動駕駛系統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雙頻定位服務。
恰好,由於純電動車具備電氣控制線性化、控制精度達到毫秒級、開發標定相對簡單等技術特點,被認為是發展智能網聯技術的最佳載體。也就是說,北鬥像催化劑一樣,將助力L3自動駕駛時代提前到來。
作為廣汽新能源最新智能網聯新能源車,埃安V所採用的北鬥導航實時高精度釐米級定位技術,為智能駕駛當前兩大主流方向V2X和自動駕駛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定位,賦能未來廣汽新能源車型智能化應用。其中,在5G+V2X方向上,高精度定位除了承擔較多類似自動駕駛的工作任務外,還為整個聯網交互系統內的所有參與者賦予了精準的時空標籤。
以埃安V為例,其搭載的V2X模塊應用千尋位置的RTK(Real-time kinematic,實時動態)載波相位差分技術,比如在紅綠燈綠波引導時,是以釐米為單位來計量的,車輛加速或者減速會更順暢,既高效又節能。
而在埃安V ADiGO 3.0自動駕駛方面,釐米級的定位可為自動駕駛在高速路段功能開啟/關閉的ODD作出主導判斷,並能依靠精確位置極大加速完成系統自定位過程,同時在縱向定位性能上將原普通導航及其它傳感器測距水平從十幾米的誤差降低至一米以內。
正因為此,埃安V身上的一處優勢讓其鶴立雞群,那就是全球首款北鬥高精度定位5G +V2X量產智能車身份。具體來說,其搭載了FindAUTO高精度定位服務,為5G V2X強力加持,依託千尋位置建設的北鬥地基增強系統和自研算法,埃安V在開闊的區域定位精度最高可達20釐米,實現車道級定位,行駛更加安全可靠。
與此同時,在廣汽新能源ADiGO 3.0自動駕駛中,由「中國高精地圖、高精雷達、智能攝像頭」組成的三重感知技術,其中「全球首個可交付的中國高精地圖」這項核心功能依靠北鬥系統高精度雙頻定位服務,在更精準的實時車輛定位信息之外,還大幅提升了車輛的感知能力,實現了同級唯一全路段全速域自動駕駛功能。
以日常駕駛過程中,我們當下遇到的諸如車道線不規則、車道線短暫覆蓋、道路無明顯標誌物、彎道曲率過大等痛點,現在的L2自動駕駛應該是束手無策,但是有了北鬥增強系統的賦能後,能夠根據準確的衛星定位和高精度地圖數據,進行自動駕駛功能決策。
所以說,與其調侃為何北鬥把「第一次」給了埃安V,倒不如說二者互相促進成就了彼此。
為何說科技普惠是埃安V的更大價值?
實事求是的講,北鬥帶來的科技賦能,並非埃安V的最大魅力,其更讓人敬佩的地方是做到了真真正正的普惠,讓民眾的駕駛生活更便利、更美好。
的確,普惠二字耐人尋味。從字面來理解,即降低黑科技的準入門檻,讓普通大眾都能享受到科技帶來的實惠。事實上,某種程度上講,這才是車企奮鬥的最大意義,要遠比年度財報中的利潤更有價值。
用不少一線消費者的話說,現在不少純電SUV看上去很科幻,裡面的黑科技也讓人讚不絕口,但是看完價格之後,瞬間有點「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感覺,離普通大眾之間的距離十分遙遠,只是「人民幣玩家」的專屬。
但是,埃安V就用結結實實的行動做到了科技普惠。15.96-23.96萬元的價格,相較於不少造車新勢力動輒三四十萬元甚至更昂貴的售價,明顯更加親民,而在此基礎上,其展現了包括一鍵遙控泊車、GEP 2.0全鋁純電專屬平臺、ADiGO 3.0自動駕駛系統、4維科幻機甲造型、5G智能健康座艙以及600km超長續航續航等六大硬核產品力,讓民眾把科技結結實實的捏在手裡。
以消費者較為關注的ADiGO 3.0自動駕駛系統為例,基於北鬥系統提供的車道級定位和精準授時服務,埃安V可以獲得車與車、車與人、車與路側單元等各類信息交互的統一時空體系。
表現在實際高速公路行駛過程中,即使車道線不規則或者彎道曲率過大,埃安V的這套ADiGO 3.0自動駕駛系統依然能夠根據準確的衛星定位和高精度地圖數據,進行減速、超車、過彎等自動駕駛功能決策,且不受視線遮擋、惡劣氣候等因素幹擾,在緊急制動預警、前向碰撞預警等安全功能中減少誤報漏報,保障車主、行人等交通參與方的安全。
看得出來,埃安V的ADiGO 3.0自動駕駛系統不僅增強了消費者對於自動駕駛的信心,更讓自動駕駛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質量被普通大眾接受,這和上面說到的科技普惠不謀而合。
為何首吃螃蟹者是廣汽新能源?
這確實是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因為按照慣有思維來看,廣汽新能源成立於2017年7月28日,滿打滿算至今還不到三年,算是一家很年輕的企業。那麼,這家「後浪」新能源車企為何這麼能打?
其實,表面上看廣汽新能源的履歷還不夠深,但實際上其生下來就含著「金湯匙」,相比國內不少造車新勢力來說可謂贏在了起跑線。直觀來看,得益於這麼多年來,廣汽與全球領先汽車品牌的合資合作,吸收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在技術積累和品牌沉澱上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廣汽新能源相當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更進一步來看,廣汽新能源一直都把「做產品核心競爭力強的創新型科技公司」放在至高位置,表現在持續大手筆投入做研發,用過硬的產品表現來贏得消費者信賴。比如說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以「廣州總院+北美三地研發中心+上海前瞻設計工作室」為布局的全球研發網,推動了廣汽新能源旗下產品持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在產品層面,得益於1.0階段車型,如GS4 PHEV和GE3等打下的續航靠譜、品質紮實耐用等口碑,2.0階段的廣汽新能源拔高了不少,產品溢價以及品牌價值都水漲船高,最為明顯的便是埃安系列產品,形成了埃安S、埃安LX以及埃安 V在內的產品矩陣,在各自細分領域與包括特斯拉在內的產品開展競爭並不落下風。
看到這,相信你明白為何首吃螃蟹者是廣汽新能源了吧。
結語:如文章標題所言,北鬥商用第一車!自動駕駛更加精準安全,僅售15萬多能火嗎?整體來看,埃安V和北鬥的「聯姻」,更像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在雙方都具有優秀DNA,且在各自行業持續深耕的基礎上,聯合在一起或許能實現1+1>2的效果。而站在廣大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或將大大提升我們的出行幸福感,無疑是好事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