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並不只有明亮的恆星,也有大片的塵埃、氣體飄蕩著,它們會遮擋光線,因此看起來銀河並非全部是亮的,也有大片的「黑暗」地帶。
在地球上看到的銀河系黑帶,正是銀河系形成後殘餘的氣體塵埃。銀河系形成的時候,大片物質被中央的巨大黑洞或者黑洞吸引,圍繞它們旋轉,形成了銀河系的4條旋臂,旋臂中間的區域物質分布得更加稀疏,但這些區域也並不是完全的真空,留有非常稀薄的氣體,因為跨越的單位很廣,所以還是能夠遮擋一部分光線。不光肉眼看到的是這樣,用望遠鏡觀測到的也類似。
另外,由於人眼捕捉光線能力的限制,只能看到太陽系附近1000光年內的天體,並且只能看到發出可見光的天體,而這個可視範圍相對整個銀河系卻小的可憐,銀盤厚1000光年,中央厚3000到6000光年,層層疊疊的天體透過的光匯聚起來可以照亮部分氣體塵埃,也就可以被看到了,而隱藏在塵埃之後的天體卻難以看到。
事實上,在全球範圍內,可以肉眼看到的恆星數量不足7000,在地球半球內,由於地平線和大氣的遮擋,只有3000來顆恆星可以被看到,其餘的就是距離地球比較近的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