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非遺美食丨光陰裡的麥芽糖

2020-12-25 浙報融媒體

2018-02-28 15:17 | 浙江新聞客戶端通訊員 | 張敬

攝影 黃剛

「我23歲嫁進這個家,就開始跟他家人學做麥芽糖了。」女主人系一條紅色圍裙,用木棍緩緩攪動鍋裡的糖漿,灶臺周圍霧氣騰騰,屋子裡布滿了暖意。她說的那個男人此刻不在身邊,說話便有了些戲謔的輕鬆。「他長得不好看,但他家裡有兩層磚頭房,我家雖然窮,窮能持家呀,還是配得上他的。」年近五十的她說這話時,呵呵地笑著,姣好的面容透出麥芽糖般的甜蜜。

「我們這一帶盛產棗子、甘蔗,家家戶戶一年裡頭根據農事時令,加工些蜜棗、菜籽油、麥芽糖,便是一家人的生計。」

若說做麥芽糖,那可是個手藝活。工序要一道道來,急不得,也亂不得。

上好麥芽是製作麥芽糖的關鍵。麥子放在淘米籮裡,上面蓋一層稻草,早晚過一遍溫水。過幾天,麥子就會發芽,金黃色裡雜一些嫩白,從稻草裡探出頭來,長成一尺來長,拔一根對著陽光晃,水晶一樣透明,就可以收起晾曬了。等晾乾後,再把麥芽搗碎。待到冬裡,天氣冷將下來,便是做麥芽糖的好時候。

先用冷水將糯米浸泡一個晚上,第二天上鍋蒸熟。攤涼後的糯米飯,和事先備好的麥芽幹,一起倒入大缸,兌入適量的水攪拌均勻,蒙上厚厚的布,讓它們充分發酵。發酵過程中,水溫是關鍵,太熱,做出來的麥芽糖會黏稠;太冷,則會發酸。「他雖然長得不好看,但待人客氣,每次借著做麥芽糖蒸糯米飯的機會,邀一些左鄰右舍到家裡,飯糰裡夾點紅糖或者榨菜,吃一口熱乎。那種香糯是能嘗出一個人的好來的。」

第三天得起個大早,發酵好的糯米飯起缸裝入糖簍,放到糖架子上壓榨出清清的汁水。「這下一步,便是你現在看到的,得像熬稀飯一般慢慢煎煮。」女主人說,「冬天裡做麥芽糖,又暖又甜,我是喜歡幹這個活的。」說話間,鍋裡米篩花般均勻而細小的氣泡已變成撲撲的大泡泡了。煎煮,也是考驗家傳手藝的一個重要環節,時間、溫度、火候、力度的掌握,憑的是20多年來的經驗。她撥散了灶堂裡的火,回到灶前拿攪棍沾著糖漿,濃稠的琥珀色散溢醉人的甜香,正是最好的糖色。

糖漿出鍋時最是好看,細細的遊絲欲斷未斷,拉出來時會像雪花一樣「簌簌」地有細碎飄飛。倒在鋪滿澱粉的米篩上冷卻凝固成琥珀色餅團,沾著薄薄的白色細粉,像女子施了層薄薄的妝容,在窗戶漏出的天光裡透著盈潤,頓時便有了富足寧和的意思。

麥芽糖的白是「拉」出來的。糖餅攤涼到一定程度,端起掛在潔淨的樹樁糖鉤上,拉開一定的幅度再用力甩回去,如此周而復始,麥芽糖吃起來才有嚼勁。「拉糖」是個力氣活,夫妻倆輪換著來,像極了武林高手,拉絞甩打都有招式,「他不會在這個環節吝惜力氣的,做麥芽糖,最要緊是心要誠。」其實她對自己的男人是眼裡眉角都有深情的。

混入了空氣的麥芽糖經過不斷的拉搓,米分子早已涅槃,羽化成仙,琥珀色慢慢地變為溫潤的瓷白。拉白後的麥芽糖放到烘熱的穀殼裡回暖軟化,一個小時內剪斷成型。講究點的還可以做成紅糖芝麻等夾心糖。甜蜜的迴旋,升騰,籠罩著的,便是這一屋子裡的日子。

光陰它有腳啊!二十來歲新嫁來的姑娘倏忽成五十歲的婦人,這樣一日日的磨纏與牽絆,在鋪開的麥芽糯米裡,在煙霧瀰漫的柴灶邊,充盈著日頭的香、泥土的香、枯草的香、米麵的香。女人對著每一個鄰裡、過往的老人孩子都喊一聲「來吃糖來吃糖」,那是屬於她的甜蜜時分,她的生活煙霞。那條紅色圍裙,系在她身上,系住了這一份日子的安穩。

「放心吃啊,我家的糖沒有任何添加劑的。」我撿一塊放嘴裡,回味兒時這份輕易觸不到的期盼,是舌頭與味蕾最依戀的一種本源之味。那種清甜,是滿坑滿谷漫山遍野的甜,是令人恍惚不知所終的甜,也是年年守時宜室宜家的甜。

只是被工業化和流水作業取而代之的現在,一切都那麼速成,年輕的一代漸漸不能懂得慢慢抵達的意味。「村裡六百來戶人家,以前家家戶戶的作坊,現在大概也只剩二三十戶了,過了我們這一輩,兒女們是不願意再做這些了。」

小貼士

麥芽糖製作技藝,俗稱「打白糖」,系東陽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相關焦點

  • 麥芽糖 : 可以吃的「非遺」
    「叮叮噹、叮叮噹」,這是昌寧人打小就聽得明白的「暗號」,每當這個聲音響起,街頭巷尾的孩子都會蜂擁而至,這是飄蕩在昌寧大街小巷的「非遺滋味」,不管是垂髫小兒還是白髮老人,都對之「難以拒絕」。對的,這就是昌寧的麥芽糖,是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記錄著世世代代昌寧人對甜蜜生活的嚮往,更表達著勤勞的昌寧人民對美好未來的無限追求。
  • 大理州第一季非遺美食節落幕
    9月13日,我州第一季非遺美食節圓滿落幕。本次美食節以「尋味鄉愁,品在喜洲」為主題,由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大理旅遊古鎮開發有限公司主辦,9月12日至13日在喜洲古鎮舉辦。活動以展示展銷的形式為主,來自大理市、南澗、巍山、賓川、彌渡、劍川、永平、祥雲等8個縣市的22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48位非遺傳承人為人們帶來了一場別具特色的味覺體驗。
  • 清真美食寧夏麥芽糖的做法
    參見文章:清真美食|祖傳滿口香花生米做法圖為麥芽糖今天教大家寧夏回族至今還在傳承的技術——麥芽糖的做法,目前在寧夏毛義川的麥芽糖是最有名氣,為「毛家糖坊」。>讀書·養生·美食
  • 崇明非遺丨行·樂,江南絲竹牡丹亭
    崇明非遺丨行·樂,江南絲竹牡丹亭 2020-05-28 02: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天非遺丨漳縣麥芽糖是兒時甜美的記憶
    石積梅 整理麥芽糖,又名飴糖,主要產於漳縣龍川一帶。由於該地區日照充足,物產豐富,為麥芽糖的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麥芽糖是一種碳水化合物,由含澱粉酶的麥芽作用於澱粉而製得。麥芽糖中碳水化合物含量(82%),僅次於砂糖,另外還有蛋白質、脂肪、硫銨素、核黃素、尼克酸等。漳縣麥芽糖原料為麥芽和小黃米。一鍋糖需要8斤小麥和80斤小黃米。把小黃米拿到糖坊,泡在盆裡4個小時左右,待米泡漲,鍋裡倒入前一鍋的三汁水(第三次淘米的水),當然剛開始用的是清水。
  • 外國街頭五顏六色的麥芽糖,這簡直是顛覆了人們對麥芽糖的認識
    在現在的生活中人們可以見到最多的東西就是美食了,美食可謂是無處不在的,不管是高級飯店的山珍海味,還是街頭的路邊小吃,美食不分貴賤,只要是受人們喜愛的就是美食,說到路邊小吃很多人都是不會陌生的,出門就是隨處可見,路邊小吃不僅僅是在中國街頭可以看到,國外街頭也是可以。
  • 台州路橋非遺大全丨集市舞臺展示美食、民俗、技藝、曲藝
    非遺小吃路橋梅花糕非遺小吃路橋台州非遺小吃 清涼甜品 青草糊台州非遺小吃 青草糊,放薄荷更美味台州非遺小吃 荷葉包著的麥芽糖,麥芽糖的打擊音樂還懷念嘛甜甜的麥芽糖,放了薄荷,很好吃罐裝的麥芽糖青草糊非遺藤編嬰兒車路橋非遺藤編躺椅
  • 西安非遺保護協會民族美食品鑑會——尋味三秦美食
    9月10日,在西安市蓮湖區北廣濟街80號老米家剛子泡饃,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舉辦了首次民族美食品鑑活動美食篇作為世界中心的長安城,至今屹立不倒,那麼,這座城市的非遺項目,可想而知。我們的非遺項目,上至醫藥、節慶、民俗、歷史文化,下至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點點滴滴。
  • 東陽火腿醃製技藝傳承人許亮亮 非遺融合喚得春意來
    他是一位高級烹飪師,母親是東陽土布技藝傳承人,他卻長期從事火腿製作而成為東陽火腿醃製技藝傳承人,又把東陽非遺小吃中的粽子玩得風生水起,在全市首個實施粽子機械化生產。平日裡,地裡長的、水裡遊的,總能在兩位老人家的密契配合下,變成一道道佳餚,為童年的許亮亮帶來諸多口腹享受和情感愉悅,也滋養出他高品位的「食商」。至於長年跟著父親南下廣東做紅木家具油漆活的母親,為他植入的美食記憶卻是乏善可陳。「奶奶幾乎會做東陽民間所有的美食,就連粽子也裹得小巧別致。小時候每到端午,我的脖子上總是用彩繩掛著一串羊角粽,讓小夥伴們羨慕不已。」
  • 東陽木梳迎來 「年輕化」 90後進入東陽非遺傳承序列
    ,市文旅辦舉行了第六批東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授牌儀式,還在讀大學四年級的90後陳浩歸成為木梳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也是東陽市最年輕的非遺傳承人,刷新了東陽市傳承人隊伍的年輕化紀錄。偶然的機會,他從媒體上了解到東陽木梳的歷史以及這項技藝傳承堪憂的現狀,便有了學習的念頭。在市非遺保護中心的牽線下,他跟著傳承人許立仁學習木梳製作技藝。木梳製作需要細心、耐心以及對造型設計的獨到理解。在前期學習中,陳浩歸感覺非常吃力。雖然他已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審美經驗,但是因為缺乏相關技藝,滿腦子想法在付諸實踐時,沒法達到理想狀態。
  • 有一種炫富,叫作吃遍東陽!
    最甜不過麥芽糖~哪怕我長大後,再也不吃了,但我還是記得那個甜味。▼清涼甜美的東陽傳統冷飲美食——糖餳▼農家湯圓東陽的農家湯圓,和別的湯圓不太一樣,別處的湯圓圓又圓,而我們東陽的湯圓,還留了條小尾巴。目前,東陽的湯圓申請了非遺,南市的胡記湯圓很值得一試。東陽湯圓:我們最可愛!快來吃我們!
  • 醒獅頭、燈籠仔、麒麟、麥芽糖……石龍這些非遺項目成功引起了...
    醒獅頭、燈籠仔、麒麟、麥芽糖……石龍這些非遺項目成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作為全國面積最小的鎮及「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石龍現存的省、市級非遺項目共有六項之多。
  • 十大熱詞丨讀懂東陽中國木雕城
    作為「工匠精神」的展示平臺和詮釋腳註,全國最大的木製工藝品集散中心之一,東陽中國木雕城謀定而後動,2018年將以愈發成熟的姿態,愈加穩健的步伐,繼續領跑中國工藝美術交易產業。十周年從2007年,東陽中國木雕城前身東陽世界貿易城開業,到2017年,木雕城迎來勵志「全升級」,木雕城走過風雨十周年。
  • 舌尖上的餘姚非遺!這些美食你都嘗過嗎?
    細數78個餘姚市級非遺項目,涉及飲食的接近20個。其中,梁弄大糕製作技藝、陸埠豆酥糖製作技藝、朗霞豆漿製作技藝、圍千宴等更是列入了寧波市級非遺項目。 一種非遺美食就是一個故事,濃縮了一群人、一座城的生活習慣。今天,讓我們走近「舌尖上的非遺」,感受它們的文化魅力吧! 梁弄大糕製作技藝
  • 第二批浙江省優秀非遺旅遊商品名單公布!東陽這些商品入選
    為進一步促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示範性、影響力的非遺旅遊產品,今年年初以來,省文化和旅遊廳開展了第二批浙江省優秀非遺旅遊商品評選活動。在企業自主申報,市、縣(區、市)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審核推薦的基礎上,經組織專家評審,近日,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第二批浙江省優秀非遺旅遊商品共100件。其中,東陽有兩樣非遺旅遊商品榜上有名,一起來看看是什麼吧!
  • 非遺走親 東陽「百工花燈」亮相婺城
    2018-02-24 11:3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朱浙萍 攝影 時補法大年初八,金華市婺城區雅畈鎮漢灶村鑼鼓聲聲、熱鬧非凡,東陽陸宅百工花燈在此精彩亮相。來自東陽畫水鎮陸宅村的168橋百工花燈拼接形成了一條綿延數百米的長龍。400多位村民身著統一服裝,賣力地扛著花燈舞動起來。遠看長龍騰躍盤旋,陣勢變化多端,細看花燈精美絕倫,人物造型千姿百態,令人目不暇接。
  • 來一場與溫州「非遺美食」的邂逅!
    小布為大家送上《溫州市非遺美食地圖》是不是更有年味!小布整理了富有溫州各縣(市、區)地方風味的非遺美食,濃濃溫州味,邀您一同品鑑~鹿城區1、溫州魚丸溫州魚丸相傳製作已有百年歷史。2、永嘉米糖米糖又名麥芽糖。農村逢年過節,米糖常被作為饋贈親朋的禮物。文成縣1、黃坦糖黃坦糖是文成縣當地的傳統民間小吃,它其實是一種麥芽糖,因為製作販賣這種糖的小販以文成黃坦人為主,所以又叫「黃坦糖」。黃坦糖被列為文成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畲族飯餈打飯餈是畲族的一種習俗。
  • 醒獅頭、燈籠仔、麒麟、麥芽糖……石龍這些非遺項目成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作為全國面積最小的鎮及「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石龍現存的省、市級非遺項目共有六項之多。其中,省級非遺項目有:新昌鼓製作技藝和醒獅頭製作技藝;市級非遺項目有:燈籠仔製作技藝、麒麟製作技藝、紅漆描花傳統木屐製作技藝和李全和麥芽糖、糖柚皮製作技藝。來源:東莞陽光網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 東陽竹編禮品入選省首批100項優秀非遺旅遊商品
    東陽竹編日前,第14屆中國(義烏)文交會上公布了100項浙江省優秀非遺旅遊商品,其中由東白竹編廠、東陽市何大根工藝創作室、東陽市盧宅蔡紅光竹編工作室送評的東陽竹編禮品系列入選。東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吳海剛說,入選省首批100項優秀非遺旅遊商品,將有利於推動非遺項目的保護利用,進一步提升東陽竹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 有了這份溫州「非遺」美食地圖 不怕沒有好吃的了!
    」美食,勾起兒時的記憶!日前,溫州市規劃局(溫州市測繪與地理信息局)編制了《溫州年味兒——「非遺」美食地圖》,將溫州各地的「非遺」美食標記在地圖上,濃濃的年味撲鼻而來,再也不用擔心找不到好吃的了!快來按圖索驥去解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