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心理學:刻板效應及暈輪效應等異同

2020-12-16 玉笛心聲

在心理效應中,有刻板效應、定勢效應、慣性效應、投射效應、暈輪效應、近因效應及首因效應等七個心理效應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

一、共同點。上述七個心理效的共同點,就是「先入為主」,即當事人事先將自己的某種心理去揣摩、認知他人或它事;這種「先入為主」主要表現在:對他人或事物的認知上具有定勢性、泛化性和擴張性「三性」。

(一)定勢性。定勢(即心向)是指重複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它影響解決問題時的傾向性。定勢的作用是指人們在從事某種活動前的心理準備狀態,會對後邊所從事的活動產生影響。如定勢效應是指人們對某個人或事物形成的一種概括固定的看法,並把這種觀看法認為這個人或這一事物都具有這一特徵。

(二)泛化性。泛化指的是當某一反應與某種刺激形成條件聯繫後,這一反應也會與其它類似的刺激形成某種程度的條件聯繫,這一過程稱為泛化,泛化有二種形式:一是不完全泛化,即反應的刺激事件不再是最初的事件,同最初刺激事件相類似、相關聯的事件;二是完全泛化,即同最初刺激事件不類似、無關聯的事件。

一般情形是不完全泛化,即不再是最初的事件,同最初刺激事件相類似、相關聯的事件。如暈輪效應,初次見到某人穿著整齊,談吐不凡,就很可能認為他是個生活講究,知識淵博的人。

泛化是區分一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的唯一依據。

(三)擴張性。擴張性是指人們對某人或某事有某種特性認識後,將這一特徵推廣到該人該事也具有這一特徵。如首因效應,當事人與某人第一交往發現其為人和善,則很可能他與其他人交往也是和善的。

二、不同點。刻板印象、定勢效應、慣性效應及投射效應主要是體現定勢性,而首因效應、近因效應和暈輪效應主要是泛化性和擴張性。

(一)刻板印象、定勢效應、慣性效應及投射效應都是以社會共識和自我認識去定勢去認識他人或事物。如刻板效應很大程度上受人們觀念影響,比如,老師是溫文爾雅的,農民樸實的,這是大多數人的觀念;定勢效應主要受自我社會實踐、價值觀及文化習慣等影響,即用「老眼光」看人、看事物。比如,父母總希望子女找一個穩定的工作,特別是找一個央企或國有企業,不希望子女闖蕩。慣性效應與定勢效應類似,主要受自我社會實踐、價值觀及文化習慣等影響。

刻板效應與定勢效應主要是社會共識或環境影響去定勢認識他人或事物,這裡的社會共識主要包括民族風俗、社會理念等社會群體心理。比如刻板效應是由社會共同對某一事物產生的定勢心理:年輕人敢闖敢幹,老年人墨守成規。又如定勢效應受環境影響去定勢認識他人或事物:啞巴買牙刷做刷牙動作影響,可能誤導人們盲人買眼鏡要做戴眼鏡動作。

而投射效應與慣性心理主要是個體主觀認識去定勢他人或事物,這裡的個體主觀認識主要包括個人價值觀、社會閱歷等主觀因素。比如,投射效應就是以自己想法去揣摩他人,以自己的感受去體會他人情緒情感:自己努力工作是為升職,很可能,認為同時小王努力也是為了升職;自己在站在馬路上感覺很冷,同樣猜想站在馬路上的小李也可能很冷。

慣性心理效應與刻板效應、定勢效應和投射效應的主要區別是:一是慣性心理具有較強的能量性。它這種能量叫做慣性心理能量,通俗的說,就是人們某種心理長期存在、作用後,凝固成為一種比較穩定的固化心理。這種固化心理的穩定性,它如現實中的其它物體的動量一樣,具有能量性。

固化心理如同其它物質運動狀態一樣,具有一定的慣性,如同牛頓慣性定律指出的,如果沒有一定力的作用是不會其運動狀態的,即不會改變固化心理形態。如果要改變它,必須有一種與其相反相等力量與其抗衡。正是因為有了固化的心理能量才會使人們不容易改變其心理。這就是慣性心理效果的根本原因,這也是慣性效應與刻板效應、定勢效應和投射效應的重要區別。

二是個體性較強。我們平常說的「老頑固」,就是指這種慣性心理能量較大。比如,社會發展較大,但某些人仍然堅持過去觀念、過時的生活方式;甚至不願改變,若要改變,則可能產生很大的不滿情緒。

(二)首因效應、近因效應和暈輪效應主要是泛化性和擴張性。

1、泛化性。上述三個心理效應都具有將事物的某一特性泛化到整個事物也具有這一特性。比如首因效應就是將第一次認知某一特性,泛化到其它方面,比如首次對張三談吐好,則認為他可能是一個有學問的人。

2、擴張性。上述三個心理效應都具有將事物的某一特擴張到整個事物也具有這一特性。比如首次感覺李四說話聰明,則認為他其它方面也聰明。

相關焦點

  • 印象形成效應之社會刻板印象和暈輪效應
    人類心理常常是複雜且難以時時察覺到的,印象形成效應就是其中的一類。印象形成效應類型很多,我們在日常中常能見到。這部分知識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亦是較為常考的知識點,多為事例型的反選題,有一些知識點易混淆,所以在備考的過程中要求考生能夠理解並且區分異同,這樣在遇到此類題目之時便可遊刃有餘,從容應對。下面我們來詳解印象形成效應中的兩個易混淆的效應——社會刻板印象和暈輪效應。
  • 身邊的心理學:暈輪效應的影響及運用
    暈輪效應,通俗地說,就是對某人某一方面印象很可能錯覺對他其它方面的印象。這種錯覺現象,心理學中稱之為「暈輪效應」。美國心理學家H.凱利、S.E.阿希等人在印象形成實驗中證實了這一效應的存在。暈輪效應的主要心理原因是,除了與人們掌握對方的信息太少有關外,主要還是個人主觀推斷的泛化,擴張和定勢的結果。暈輪效應往往容易形成人的成見或偏見,產生不良的後果,但有時這種成見或偏見為人們所用。
  • 過年相親心理學:渣男五步法第一步「暈輪效應」
    前幾天有網友問:心理學愛好者?來你來分析一下渣男五步法,其實我最開始接觸心理學就是從這開始的。接下來我就介紹下過年相親心理學之渣男五步法的第一步「暈輪效應」《渣男五步法》風靡中國已經十幾年了,多少女人深陷其中?多少男人為之瘋狂?
  • 暈輪效應:好壞迷人眼,一眼看不清!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暈輪效應。(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你可曾遇到過讓你一見鍾情的人?就是在你看到他/她的瞬間,被他/她勾走了魂魄,立馬就產生了感情,並喜歡上了他。我倒是沒有遇到過,無法太詳細描述其中感受。其實一見鍾情的機率很小,就我所知道的身邊並沒有相關案例。
  • 其他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近年來,在教師招聘和教師資格考試中,對於心理學效應的考查也越來越多,書本上常見的效應有社會刻板印象、暈輪效應、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投射效應、登門檻效應等,但是選項中會出現其他的一些效應,比如扇貝效應、破窗效應等,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部分的知識。
  • 夫妻共處,小看了「暈輪效應」,它就是你的「噩夢」
    作者臥龍心術,燃夢文化執行董事兼經理,創始人:此專欄以心理學為主體,輔佐以方式和技巧,幫助朋友們擺脫纏繞在自己人生之中的消極心理,提升自我的修養、潛在的能力以及心靈的力量。關聯是非常大的,這不得不說心理學上的另外一個詞彙「暈輪效應」。俄國著名文豪普希金的妻子娜塔莉被稱為莫斯科第一美人,長相、身材自然是不必多講,肯定是美貌非常。可是,她雖然長著一副好看的面孔,但內心卻相當的虛榮。普希金看不到,他認為長相好看的女子,品德智慧也不會差。
  • 周四心靈加油站丨「暈輪效應」是怎麼回事?專家給你解釋一下……
    今天又到漲知識的時間 小板凳擺好 趕緊學起來 第12期 【暈輪效應
  • 暈輪效應:美麗的皮囊遮不住醜陋的心靈
    心裡學老師舒婭認為,普希金的悲劇,可以用心理學暈輪效應來解釋。暈輪效應也稱為光環效應,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桑代克提出的,這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即對一個人進行評價時,往往會因為對他某一品質特徵的強烈、清晰的感知,而掩蓋了其他方面的品質,甚至是弱點。
  • 諸葛亮的草船借箭並不是諸葛亮借的——暈輪效應
    出現後人對歷史的誤解這種情況就是因為羅貫中的暈輪效應。什麼是暈輪效應呢?人們常從對方的某個特性從而泛濫到其他特性上,而構成一個完整的印象,根據少量的情況對他人有一個全面的結論。當一個人的缺點或者優點被放大後,其他的優點或者缺點會被很快地覆蓋。這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愛屋及烏。
  • 職場效應之:刻板效應、羅森塔爾效應、權威效應
    刻板效應——我們與別人還沒進行實質性的交往,就對他們產生了固有的看法。職場刻板效應:職場中至少有2個表現;第一,如果我們看到某個人比較沉默,我們可能認為他是個城府比較深的人。這些都是刻板映像,但這其實都很影響我們個人在職場的發展,我們需要「眼見為實」以及「拓展認知」,不能僅憑自己的刻板映像就去判斷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情。
  • 懂心理學的人,更懂世界 |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
    本期特別推薦,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發人深省。懂心理學的人,更懂世界。事件引起紐約社會轟動,引起社會心理學工作者的思考,把這種眾多旁觀者見死不救的現象,稱為責任分散效應。大量的實驗調查發現:不同的場合人們的援助行為是不同的。
  • 刻板效應對孩子的影響,要謹慎
    以及刻板效應對人本身所產生的影響。一:什麼是刻板效應?蘇聯社會心理學家包達列夫做過一個實驗,隨機的找兩組受試者,將一個人的照片分別給兩組被試看,照片的特徵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翹。原因很簡單,這是因為人們憑藉對一類人的印象而進行了判斷,是心理學刻板效應的體現。刻板效應實際就是一種心理定勢。它的科學解釋是:指對某事或某人形成的一般看法和個人評價,認為某種事物或某人應該具有其特定的屬性,而忽視個體差異。心理學刻板效應就是偏見心理的體現。
  • 打破「刻板效應」在自己身上的魔咒,秘訣就三個字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刻板效應(effect of stereotype),也被稱為刻板印象,和人們的定式思維有關。它是指對某個群體產生一種固定的看法和評價,並對屬於該群體的個人也給予這一看法和評價。類似於我們說的四川人愛吃辣,東北人能喝酒。
  • 生活中的經濟學(音頻)丨岑嶸:頭上長角的男神和暈輪效應
    頭上長角的男神和暈輪效應有著怎樣的聯繫?歡迎收聽本期生活中的經濟學,將為您解開謎底。頭上長角的男神和暈輪效應◎岑嶸如果你去大英博物院參觀,在亞歷山大廳,你會看到一枚帶有亞歷山大大帝頭像的銀幣。亞歷山大大帝成了男神(宙斯和阿蒙之子),這讓利西科馬斯受惠於經濟學家所說的暈輪效應,使他的統治者籠罩在亞歷山大的光環之下。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解釋暈輪效應時說:如果你贊同一個總統的政見,你可能也會喜愛他的聲音及著裝。喜愛(或討厭)某個人就會喜愛(或討厭)這個人的全部,包括你還沒觀察到的地方。
  • 戀愛之前你需要知道的心理效應
    3、暈輪效應我們習慣於以個別推及一般、由部分推及整體,牽強附會地誤推出其他特徵。隨意抓住某個或好或壞的特徵就斷言這個人或是完美無缺,或者是一無是處,這都犯了片面性的錯誤。這種錯覺現象,心理學中稱之為「暈輪效應」。
  • 有趣的戀愛心理學:「吊橋效應」
    「吊橋效應」是心理學上一個著名的現象,來自正經的心理學家做的正經的心理學實驗,看完後你或許會對如何讓心儀的對象增加其對自己的心動值,有所領悟。這篇看完記得私藏哦,或推薦給不會「撩」的小夥伴們,不然景區裡的吊橋你可能搶不到。
  • 光環效應——每個人都有愛屋及烏的心理
    心理學家把光環效應也稱作暈輪效應,它會影響人際知覺,從而作用於人的心理,影響人的情感。+++++++++++++++++++++++++++++++++++++++++++++++++++一天,一位心理學老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們解釋光環效應:「光環效應」是指:一個人的某種品質,或一個物品的某種特性給人以非常好的印象。
  • 你不知道的職場玩兒法,刻板效應並不一定是壞事!
    其實,這個事情說明了一個心理學現象,就是刻板效應。在小畢的領導心中,小畢記性不好,因為她總是忘記給菸灰缸加水。其實總共也就兩次,小畢很委屈。但是領導已經認定了她記性不行,就會掩蓋了她其實只有兩次犯錯這一事實。說白了,就是領導給她安上了一個標籤「記性不好」!然後所有涉及到需要小心仔細的事情,就都不交給小畢去做了。
  • 家長要重視暈輪效應,避免對孩子的誤讀誤判
    棒棒噠三、重視暈輪效應,防止誤讀誤判: 1.重視暈輪效應,防止誤讀誤判作為家長,我們尤其應該重視暈輪效應,避免出現如下兩種傾向,防止對孩子的誤讀誤判。
  • 男女交往切記要克服「暈輪效應」,不要因為光環影響而錯愛一個人
    文/順爸愛順媽暈輪效應,也稱之為光環效應,就是在人際交往中,人身上表現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徵,掩蓋了其他特徵,從而造成人際認知的障礙。在日常生活中,「暈輪效應」往往在悄悄地影響著我們對別人的認知和評價。在男女感情交往中,一旦一方出現暈輪效應,將對以後的感情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也可能就會不知不覺中埋下痛苦的種子。01.王女士在別人給介紹對象中認識了現在的丈夫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