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從於必然性使得多數人在早餐這件事情上傾向於實用的、功能主義的「審美」。很多時候,它更像是一種繞不過、但必須履行的事。在這種情況下,早餐更大的價值是其物質價值。
也有一少部分人,將早餐作為挑戰合法生活藝術的工具,藉以擺脫上層階級所使用的準書面語言的審查與制約,並維持一種快樂主義的倫理。此時,早餐的符號價值至上。
以上兩種雖有差異,卻都同一性地指明:我們生活在物的時代,並根據它們的節奏和不斷替代的現實而生活著。
今日份早餐1 小聿
在符號的掩護下並在否定真相的情況下生活著,其實是一件很累的事情。物慾、形象、符號、信息等我們所消費的東西,成了心中的寧靜。表面上可以使自己內心安全、踏實,實質上卻是反向使人違背自然法。
真實的,往往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事實。因此,日常生活中追本溯源、並保持適度的信仰和儀式感變得非常必要。
今日份早餐2 小聿
仍拿早餐來說,雖然它看似簡單、平淡無奇,但卻往往是一天的開始。某種程度上說,你如何對待它,它也將如何映射你的一天。因此,早餐需要被作為一種儀式而正視,就像漁民經久不衰的出海祭拜儀式一樣。
事實上,這種儀式感會在早餐發揮物質價值的同時(讓你填飽肚子),賦予就餐者一種超額的精神價值,指導和激發著一天的靈感和行動。這是對符號的自我創造和掌控,是前面說的第二種被符號奴役情形的反向利用,其帶來的價值是顛覆性的。曾經不吃早餐、抑或10分鐘應付了事的小聿,現今每天會早起並多花1小時來吃早餐,除了填飽肚子、思考計劃外,更多切身的收穫是攝取一天所需物質之外的能量。
今日份早餐3 小聿
同樣的方式可以運用在生活中類似的其他方面。比如每每受挫時,小聿都會用《One Day》來調整自己。與過往不同的是,現在會齊整衣著、登上頂層天台,沐著夜晚的秋風,讓自己充分沉浸融入其中。在這場儀式中,激流險境之下,疊加的浪花不斷拍打著內心人性積極的一面,於是在黑暗中,徵服的力量重生。
這大抵就是儀式的價值,如藝術品之於觀者,你怎麼對待它,它就怎樣回應你。
當然,在和朋友交流這種狀態和想法時,有人可能會說,這樣別人會不會說自己裝。小聿只想說,隨它呢,這是你自己的生活,況且,你的生活也的確就是這樣。儀式感的核心,是自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