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早餐一些儀式感

2020-12-18 聿斯

服從於必然性使得多數人在早餐這件事情上傾向於實用的、功能主義的「審美」。很多時候,它更像是一種繞不過、但必須履行的事。在這種情況下,早餐更大的價值是其物質價值。

也有一少部分人,將早餐作為挑戰合法生活藝術的工具,藉以擺脫上層階級所使用的準書面語言的審查與制約,並維持一種快樂主義的倫理。此時,早餐的符號價值至上。

以上兩種雖有差異,卻都同一性地指明:我們生活在物的時代,並根據它們的節奏和不斷替代的現實而生活著。

今日份早餐1 小聿

在符號的掩護下並在否定真相的情況下生活著,其實是一件很累的事情。物慾、形象、符號、信息等我們所消費的東西,成了心中的寧靜。表面上可以使自己內心安全、踏實,實質上卻是反向使人違背自然法。

真實的,往往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事實。因此,日常生活中追本溯源、並保持適度的信仰和儀式感變得非常必要。

今日份早餐2 小聿

仍拿早餐來說,雖然它看似簡單、平淡無奇,但卻往往是一天的開始。某種程度上說,你如何對待它,它也將如何映射你的一天。因此,早餐需要被作為一種儀式而正視,就像漁民經久不衰的出海祭拜儀式一樣。

事實上,這種儀式感會在早餐發揮物質價值的同時(讓你填飽肚子),賦予就餐者一種超額的精神價值,指導和激發著一天的靈感和行動。這是對符號的自我創造和掌控,是前面說的第二種被符號奴役情形的反向利用,其帶來的價值是顛覆性的。曾經不吃早餐、抑或10分鐘應付了事的小聿,現今每天會早起並多花1小時來吃早餐,除了填飽肚子、思考計劃外,更多切身的收穫是攝取一天所需物質之外的能量。

今日份早餐3 小聿

同樣的方式可以運用在生活中類似的其他方面。比如每每受挫時,小聿都會用《One Day》來調整自己。與過往不同的是,現在會齊整衣著、登上頂層天台,沐著夜晚的秋風,讓自己充分沉浸融入其中。在這場儀式中,激流險境之下,疊加的浪花不斷拍打著內心人性積極的一面,於是在黑暗中,徵服的力量重生。

這大抵就是儀式的價值,如藝術品之於觀者,你怎麼對待它,它就怎樣回應你。

當然,在和朋友交流這種狀態和想法時,有人可能會說,這樣別人會不會說自己裝。小聿只想說,隨它呢,這是你自己的生活,況且,你的生活也的確就是這樣。儀式感的核心,是自己的信仰。

相關焦點

  • 早餐,無法將就的精緻儀式感
    生活中最能體現儀式感的,最基本的儀式感,就是我們的早餐。早餐是開啟每天的第一步。中國人似乎一直繞不開吃這個話題,火爆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人生一串》都是從人類最低欲的吃出發的。如果說,一個人對自己的早餐有著高要求,那他一定是個追求生活儀式感的人。關於早餐的儀式感,中國南北方差別還是挺大的,各地區也有各自的特色,我們細細品一下。北方的典型代表--北京人兒。一定要點一份燒餅加一碗豆汁兒,一口燒餅一口豆汁兒,這搭配絕了。
  • 平凡的早餐也需要儀式感
    美好的生活從早餐開始。鋪上新洗的黑色桌布,再放一盆綠草,整個餐桌在陽光下便煥發出生機和色彩。飯菜簡單到只有稀飯、包子饅頭、醃菜、炒飯,雞蛋,偶爾也會有牛奶麵包。但是如果一家人能其樂融融地在一起吃飯,那是多麼溫馨的感覺啊。
  • 早餐的儀式感,是每個人對生活的熱愛
    仔細想想,你有多久沒有安靜的坐下來享用早餐了?是不是和我一樣常常在上班路上匆匆解決......一個麵包一盒牛奶,或者在路兒邊買套煎餅果子簡單吃一口呢?我想要的精緻的早餐是在婚後開啟的,我和先生工作很忙,晚餐很少在一起吃。唯一能兩個都在,安安靜靜的吃頓飯的時間只有——早餐。為了能溫馨的獨處,為了生活的儀式感,為了能營養更均衡。每天,我都會準備一頓悠閒的早餐。
  • 日本普通人餐桌上的早餐走紅朋友圈:好好吃早餐,生活才有儀式感
    日本普通人餐桌上的早餐曬圖走紅朋友圈:好好吃早餐,生活才有儀式感每天清晨醒來,聞著廚房裡面飄出來的縷縷香氣,用普通的柴米油鹽,點亮一天的生活,懂得好好吃早餐的人,她們的生活本身就非常具有儀式感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有一組日本普通人餐桌上的早餐曬圖走紅了朋友圈。對於熱衷自己做早餐的日本主婦而言,在每個清晨時光中,好好吃飯,眼前的生活才有儀式感。如圖所示,所謂早餐要吃得營養豐盛,大概就是這樣的狀態了。
  • 分享六天不同的精美早餐,花錢少吃得好,生活的儀式感從早餐開始
    分享六天不同的精美早餐,花錢少吃得好,生活的儀式感從早餐開始。老百姓喜愛的早餐,每天都熱乎豐盛一大桌,家裡有會做飯的人真好。生活要有儀式感,有儀式感的生活更加的精彩、有趣、充滿意義,生活的儀式感從早餐開始。
  • 日本主婦手工教早餐做法,一片吐司麵包,就能賦予早晨「儀式感」
    日本主婦手工教早餐做法,一片吐司麵包,就能賦予早晨儀式感我們一直在追求生活的儀式感,可究竟什麼樣的生活,才能夠讓每個日常充滿儀式感呢?關於這些問題,想必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當中,給予回答。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對於這位日本主婦而言,能夠賦予每個平凡日常以儀式的方式,就是在清晨起床之後,好好對待每一天的早餐。簡單的一片吐司麵包,就能夠賦予每個早晨以「儀式感」。如圖所示,跟著這位日本主婦手工教學的早餐做法,一起來用精緻的早餐,成就日常的儀式。
  • 日本一媽媽給孩子準備的早餐走紅朋友圈,網友:吃得是「儀式感」
    日本一媽媽給孩子準備的早餐走紅朋友圈,網友:吃得是「儀式感」。她們說,擁有儀式感的生活,就是從早晨的一餐開啟的。用美味又精緻的食物,慢慢喚醒身體,讓消耗了一整夜的能量再次補充回來,元氣滿滿地開啟新的一天。
  • 兩個人的早餐不糊弄,20分鐘上桌,花錢少吃得划算,生活有儀式感
    兩個人的早餐不糊弄,20分鐘上桌,花錢少吃得划算,生活有儀式感。我家從不買早餐,每天都是自己在家做,簡單一點的話十幾分鐘就能做好,複雜的話半小時也能做好。我的鬧鈴每天都是6:30叫醒我,醒來賴床十分鐘左右我才會起床,洗漱好後開始做早餐,7點10—20分左右開飯。
  • 時光裡的儀式感
    只有儀式感,才能讓你放大積極的情緒,化解掉消極的情緒。讓繾綣在歲月中的日常瑣碎,變成愉悅身心、豐盈靈魂的細水長流。儀式感可以讓平凡的生活變得優雅。在電影《蒂凡尼的早餐》中,赫本飾演的Holly Golightly,是紐約上流社會的交際花,每天靠著每小時五十、一百的費用來維持生活。
  • 可頌加上一杯咖啡,成為儀式感滿滿的早餐形式
    早餐文化各有不同,法國人的早餐,一杯咖啡或一杯牛奶加一個可頌,就可以度過一段美好的早餐時光。一邊翻看著報紙或雜誌,經典的場景充滿著很強的儀式感。可頌是一種麵包,也被稱為「羊角麵包」,一種需要擁有完美開酥製作過程的起酥麵包。
  • 精緻的早餐做法並不難,一個人做了份營養早餐,豐盛又有儀式感
    現在天氣轉涼了,我給自己做了一份早餐,有蛋煎饅頭、小米雜糧粥、紅棗桂圓玫瑰花茶和橙子,今天我曬早餐,朋友們都說:「一個人這樣吃太豐盛了,做得那麼精緻。紅棗桂圓玫瑰花茶實在太適合女性了,天氣涼喝這杯紅棗桂圓茶身體暖和,手腳不冰冷。這樣的早餐很花時間吧?」這份早餐只需要30分鐘,小米雜糧粥和紅棗桂圓玫瑰花茶準備好食材,做起來很簡單方便。下面就來看看這份早餐的詳細做法。
  • 高考作文輔導58:文明禮儀需要一些儀式感
    禮可學於心,亦可顯於形(53分)尊師重教須有「禮」(55分)重拾「上課禮」,讓尊重留駐校園重拾上課禮,是立德樹人的體現讓文明禮儀回歸校園文明禮儀需要一些儀式感但上課禮,仍然是值得倡導的合適儀式——於學生而言,這是以一種尊重的姿態,訴說對師長的敬重;於師者而言,也可藉此傳遞善意,表達關懷。而師生的關係,由此得到一些有益的交流、互動與共情發展。
  • 看完這舌尖上的儀式感,誰不想來一頓和式早餐?
    他們可以不嫌麻煩,把早餐也吃得極富儀式感,用各種小杯小碟小碗裝些小菜、小點,人手一份,盛裝飯菜的碟子小巧、豐富又精緻。 米飯、味增湯、醃菜、烤魚是和式早餐的基本。一份傳統的日本和式早餐,吃下來大概要用10多個小碗小碟,花樣繁多卻不會讓人過飽。比起中式早餐,和式更注重營養和情調。
  • 1片吐司麵包成就聖誕節早餐,不只只是儀式感,營養更重要
    今日早餐:吐司芝士聖誕樹、西蘭花、橙子、麥胚黑芝麻牛奶、核桃 早餐的營養也在節日儀式感中,用食物的營養尋找節日的氛圍。吐司麵包一片,用刀切成三角形,一共切三個,一個比一個大點,再切個小的菱形狀,做聖誕樹的樹幹。
  • 生活中具有儀式感的10件事|讓生活變得有質感
    我也一直相信,儀式感是一種對生活認真、尊重、敬畏且熱愛的態度,它足以讓我們平淡的日子散發出光芒,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獨特的意義所在; 每個人的生活
  • 至尊體驗酒店「儀式感」
    「儀式感」,是一個帶著溫暖和正能量的流行詞彙,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一種表達格調與品味的標籤。生活需要儀式感,旅行也同樣如此。不過無需遠行,就在澳門,既有你追求的悠然自然,也有你嚮往的儀式感。 薈萃美式的匠心獨運與歐洲熱情好客的優良傳統,從抵達前至退房後,一系列極具標誌性的儀式均為每間瑞吉酒店賦予特色。澳門瑞吉酒店也延續了這種豐厚的文化遺產,為賓客提供無與倫比的尊貴體驗。這一系列的尊貴體驗,包括瑞吉酒店的經典儀式:午夜晚餐、管家服務、血腥瑪麗、下午茶以及入夜儀式。
  • 金海之聲|生活需要充滿儀式感
    而什麼是愛的生活中需要的儀式感?在《小王子》這本書裡寫道: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我想,擁有儀式感是對生活充滿著熱愛,把普通的生活變得不普通,為了讓生活成為生活。看到過這樣一句話:生活和情感,離不開柴米油鹽,但偶爾也需要一些詩情畫意的點綴。而儀式感,便是其中的高配。認識的一個朋友,每逢周末,就要給家裡添點花花草草。
  • 生活應該有一些儀式感
    生活應該有一些儀式感時間:2018-12-31 23:1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跨年夜你會怎麼過?生活應該有一些儀式感 今天是2018年12月31日,一年中的最後一天。18年即將結束,2019年即將到來。那麼,你會怎樣度過今年的跨年夜呢? 是在00:00時,挽起戀人的手,共同度過?
  • 兩人的日常早餐、午餐有儀式感,家人卻說越來越簡單
    一直以來除了有必要的應酬之外,都喜歡在家裡做飯吃,我家早餐從來不在外面買著吃,我也儘量做食材豐富的精緻早餐,生活可以簡單,但是需要有儀式感,所以早餐我都會用喜歡的餐具,做豐富多彩的早餐,開啟美好的一天。
  • 儀式感從一頓精緻的早餐開始
    早餐不僅僅是早餐,晨早的時光裡和朋友一起交流自己的近況、增進彼此的感情時,大家都相約一頓早餐;解決的人之間關係問題時,也通過一頓早餐進行;早餐不只是給自己新的一天加油打氣,也是一段屬於共享的悠閒時光,以美好的事物取悅自己的同時也用一頓早餐拉近了人與人、自己與心靈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