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見了眾多好漢,一個個英雄猛烈,林衝、楊志怒目而視,有欲要發作之色,先有了十分懼怯,便道:「宋公明,你當放心!高某回朝,必當重奏!」」----《水滸傳》 (第八十回 宋江三敗高太尉)
在《水滸傳》中,林衝是一個被施耐庵老先生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武藝高強,有萬夫不當之勇,在京師教頭中,頗有能力,即便走在江湖之中,也是響噹噹的上上人物。就是這麼一位前途似錦的正式工,卻被頂頭上司高俅害得家破人亡,兩人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在梁山好漢三敗高太尉之時,本是林衝復仇的大好時機,林衝卻像上一段所寫,僅僅「怒目而視」,絲毫不提報仇一事,這是為何?這事,還要從林娘子在嶽廟燒香說起。
一、高衙內和林娘子的初次相遇-
看長相,林衝豹頭環眼,燕頷虎鬚,乍一看去,給人留下一種不服就來戰的硬漢形象,其實,看內心,林衝非常隱忍,他深知「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他也非常明白遇事不一定非要用「拳頭」處理,學會隱忍才能風平浪靜。
可是,他沒有想到,他的隱忍是他不幸的開始。
《水滸傳》第七回,林衝正與魯智深飲酒論武藝,喝得興起,談得也正興高採烈,女眷錦兒忽然急急慌慌地尋來,告訴林衝:「撞見個奸詐不及的,把娘子攔住了不肯放。」
此時,林衝還不知道這個「奸詐不及」的是高衙內,聽到錦兒的匯報,他二話沒說,立即趕了過去,從後方一把將「奸詐不及的」給拽了過來,大聲喝道:「戲弄良人妻子,當得何罪?」
說著,就要掄起拳頭打下去,忽然發現,這個奸詐之人竟是有權有勢的高衙內,頓時,「先自手軟了」。
其實,這一段寫的很真實,媳婦受了屈辱,男人來替媳婦伸張正義,忽然發現對方是自己頂頭上司的孩子,這下是打也打不得,說也說不得,在眾人面前,陷入了尷尬的局面,要想脫離這種尷尬局面,亟需一個臺階。
這不,高衙內的小弟們給林衝送來了臺階,他們見林衝停下了掄起的拳頭,便攏了上來,為高衙內解圍:「教頭休怪,衙內不認的,多有衝撞。」說著,拉著高衙內走了,只留下林衝「怒氣未消,一雙眼睜著瞅那高衙內」。
這時,正好花和尚魯智深趕了過來,說:「我來幫你廝打」。
這意思很明確,魯智深的想法是打人的事情,由老魯出頭,日後太尉怪罪下來,也由老魯承擔,與林教頭並無關係。
可是,林衝卻說:「原來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內,不認得荊婦,時間無禮。林衝本待要痛打那廝一頓,太尉面上須不好看……權且讓他這一次。」
這就是林衝,緊要關頭,在強權面前,忍了下來的林衝。
林衝本想指望著,用這次「忍氣吞聲」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是化幹戈為玉帛。可是,事與願違,他這種隱忍的性格並未給他帶來好幸運,相反,這讓他今後的生活雪上加霜。
二、高衙內再次欺負林娘子
高衙內是高俅的乾兒子,在東京倚勢豪強,平日裡淨幹些欺男霸女的事情,初次戲弄林娘子沒有得逞,回到家裡悶悶不樂,滿腦子裡都是林娘子的身影。
此時,一位名叫富安的奸邪小人,看出了高衙內的心事,為了取悅高衙內,他出了一條毒計:
「門下知心腹的陸虞候陸謙,他和林衝最好。明日衙內躲在陸虞候樓上深閣,擺下些酒食,卻叫陸謙去請林衝出來吃酒。教他直去樊樓上深閣裡吃酒。小閒便去他家對林衝娘子說道: 『你丈夫教頭和陸謙吃酒,一時重氣,悶倒在樓上,叫娘子快去看哩,賺得他來到樓上。婦人家水性,見了衙內這般風流人物,再著些甜話兒調和他,不由他不肯,小閒這一計如何?」----《水滸傳》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到了第二天,陸謙假惺惺地邀請林衝到樊樓喝酒,高衙內躲在陸謙家等待林娘子的到來,富安去林衝家騙取林娘子,一切依計行事。
就在高衙內將要得手之際,多虧林娘子的女眷錦兒尋得林衝,告知了林衝真相。
此時,林衝急切地衝進陸謙家,但是,他並沒有踢開門,也沒有硬闖房間,只是在房外大聲喊道:「大嫂開門。」
讀到這裡,總感覺林衝有些虛張聲勢,故意拖延時間,以便放高衙內逃走。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看一下武大郎捉姦的片段。
我們都知道武大郎不僅身材短小,而且手無縛雞吃力,當他得知自己的老婆潘金蓮與西門慶搞在了一起,他是什麼反應呢?
《水滸傳》第二十五回寫道:
武大郎裸起衣裳,大踏步直搶入茶房裡來……用手推那房門,哪裡推得開,口中只叫得:「做的好事……武大卻待要揪他(西門慶)。
這就是武大,一個手無寸鐵、身材矮小,哪怕是三腳貓功夫也沒有,卻擼起袖子勇往直前的武大。
再看林衝,人未到,先在門外吆喝,未免顯得太過軟弱。
事後,雖然林衝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去堵陸虞侯家的大門,甚至將陸虞侯家砸得七零八碎,但是,也僅僅是找陸虞侯報仇,壓根兒就沒有去找高衙內算帳。
這是因為與高衙內相比,陸虞侯只是一個小人物,所以,林衝敢於去和他爭論。而高衙內背後是身居高位的高俅,在強權面前,林衝再次隱忍了下來。
三、誤入白虎堂
武將大都喜歡研究武藝,喜歡收藏天下的明刀明槍,這一點兒,林衝也概莫能外,甚至,因為一把寶刀,林衝慢慢陷入了深淵。
此時的陸虞侯深知林衝肯定不會輕易饒了自己,於是,他心生一計,陷害林衝,而這一計恰恰是利用了林衝喜歡刀槍的特點。
陸虞侯、富安以及老官營向高俅提議,安排一名壯漢將寶刀賣與林衝,同時,請高俅以「比看」為名,將林衝引到白虎堂來,從而治林衝的罪。
《水滸傳》第七回寫道,林衝把這口刀翻來覆去,看了一回,喝彩道:「端的好把刀! 高太尉府中有一口寶刀,胡亂不肯教人看。我幾番借看,也不肯將出來。今日我也買了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試。」
可見,此時的林衝並沒有因為高衙內兩次戲弄林娘子而怨恨高俅父子,相反,作為高俅的下屬,他還一如既往地尊敬高俅,甚至,還幻想著有朝一日與高太尉比試比試誰的刀好。
同時,從這句話也能看出,林衝並沒有找高衙內報仇的心思,這還是與林衝的隱忍和在強權面前屈服的性格有關。
四、林衝與高俅
前有高衙內兩番戲弄林娘子,後有高俅計賺林衝誤入白虎堂,還有野豬林裡害林衝,更有草料場中燒教頭,對於林衝來說,這些不公必定是個悲劇,而悲劇的背後是林衝與高俅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在小說《水滸傳》裡,眾位好漢都是有仇必報、有冤必伸的主兒,比如:武松替兄報仇大鬧獅子樓,後來復仇張督監,不惜血濺鴛鴦樓;劉高陷害花榮,被花榮活活刀刮;曾頭市因為一匹月照玉獅子馬,得罪了梁山,被梁山好漢殺得人仰馬翻等等。
《水滸傳》第五十二回,眾好漢攻打高唐州時,林衝也曾經憤怒地喝罵高廉:「你這個害民的強盜!我早晚殺到京師,把你那廝欺君賊臣高俅碎屍萬段,方是願足。」
林衝如此怒罵高廉,甚至還不忘高俅,要把高俅碎屍萬段,可見,林衝對高俅恨之深,怨之切。
後來,高俅三次興師徵討梁山,不巧的是,被梁山好漢連續挫敗三次,最終被俘上山。
在梁山上,面對迫使自己家破人亡的高俅,林衝竟然沒有一點復仇的想法,甚至,一句怒言也沒有,只是「怒目而視」,這種反應貌似有些反常。
當然,現代是法治社會,當我們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並不主張用拳頭解決問題,而是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這裡,三悟提醒大家,一定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但是,結合《水滸傳》的寫作背景,我們不難發現,北宋的朝綱腐敗已經把很多老百姓逼到了無處伸冤的地步,梁山好漢們也是用自己的方式來維護公平正義。
其實,從前面所述三件事來看,我們不難得出林衝不找高俅報仇,是與他的性格有很大關係的。
第一,林衝比較能忍,在委屈面前,在不公面前,他能忍則忍,他信奉的是「人能百忍則無憂」,所以,面對被俘上山的高俅,林衝再次忍了下來。
第二,林衝懼怕強權,在強權面前,他選擇了沉默。高俅雖然被俘上山,但是,依然是北宋的朝廷重臣,身份仍然不容小覷,林衝面對高俅,習慣性地選擇了屈服。
其實,除此之外,林衝不殺高俅,我想是有其他更為重要的原因。
其一,林衝並不反對招安。《水滸傳》第七十五回寫道,朝廷初次派人來招安梁山,很多好漢並不贊同,先是有阮小七偷換御酒,後是有吳用示意李逵扯詔罵欽差,然後,魯智深、武松、劉唐站出來,欲待發作。而此時,林衝並無反對之意。而且他深知想要讓朝廷招安,就離不開高俅的支持,所以,林衝為了梁山的出路,不得不給高俅留個活路。
其二,林衝有很強的忠君思想。《水滸傳》第十一回寫道,林衝曾在朱貴酒店,驀然想起:「以先在京師做教頭,禁軍中每日六街三市遊玩吃酒,誰想今日被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文了面,直斷送到這裡。閃得我有家難奔,有國難投,受此寂寞」。另外,林衝還在朱貴酒店的白牆上題了四句詩:「仗義是林衝,為人最樸忠。江湖馳聞望,慷慨聚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蓬。他年若得志,威鎮泰山東。」可見,林衝的雄心壯志並不在梁山,他期待著能夠為國效力,為國建立萬事功勳,而梁山只是他暫時的安身之處。
基於這兩點,施耐庵老先生不得不安排林衝放下心中的雜念,為了梁山大義,為了忠君報國,留高俅一命!
《水滸傳》這本書通過栩栩如生的英雄事跡,將善良、正直、忠誠躍然紙上,同時,還對田虎、王慶、方臘等其他地區的農民起義進行了一定的描寫,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時代的各種社會現象和問題;而且,通過描繪英雄好漢、忠臣、奸賊等各階層人物及其他們的之間的關係,將一幅北宋真實的生活圖景逼真地展現在了我們面前。
美國作家賽珍珠曾評價《水滸傳》是「中國生活偉大的社會文獻」;法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認為《水滸傳》「記錄了那個遙遠年代人的基本生存狀態」。
如果我們想領略那個年代的生存狀態,一定不要錯過這本《水滸傳》,多讀讀它,才能了解書中的奧妙和震感。
喜歡它,可以點擊下面的「商品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