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高俅被俘,是林衝報仇的最好時機,為何林衝選擇了沉默?

2020-12-25 三悟頻道

「高俅見了眾多好漢,一個個英雄猛烈,林衝、楊志怒目而視,有欲要發作之色,先有了十分懼怯,便道:「宋公明,你當放心!高某回朝,必當重奏!」」----《水滸傳》 (第八十回 宋江三敗高太尉)

在《水滸傳》中,林衝是一個被施耐庵老先生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武藝高強,有萬夫不當之勇,在京師教頭中,頗有能力,即便走在江湖之中,也是響噹噹的上上人物。就是這麼一位前途似錦的正式工,卻被頂頭上司高俅害得家破人亡,兩人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在梁山好漢三敗高太尉之時,本是林衝復仇的大好時機,林衝卻像上一段所寫,僅僅「怒目而視」,絲毫不提報仇一事,這是為何?這事,還要從林娘子在嶽廟燒香說起。

一、高衙內和林娘子的初次相遇-

看長相,林衝豹頭環眼,燕頷虎鬚,乍一看去,給人留下一種不服就來戰的硬漢形象,其實,看內心,林衝非常隱忍,他深知「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他也非常明白遇事不一定非要用「拳頭」處理,學會隱忍才能風平浪靜。

可是,他沒有想到,他的隱忍是他不幸的開始。

《水滸傳》第七回,林衝正與魯智深飲酒論武藝,喝得興起,談得也正興高採烈,女眷錦兒忽然急急慌慌地尋來,告訴林衝:「撞見個奸詐不及的,把娘子攔住了不肯放。」

此時,林衝還不知道這個「奸詐不及」的是高衙內,聽到錦兒的匯報,他二話沒說,立即趕了過去,從後方一把將「奸詐不及的」給拽了過來,大聲喝道:「戲弄良人妻子,當得何罪?」

說著,就要掄起拳頭打下去,忽然發現,這個奸詐之人竟是有權有勢的高衙內,頓時,「先自手軟了」

其實,這一段寫的很真實,媳婦受了屈辱,男人來替媳婦伸張正義,忽然發現對方是自己頂頭上司的孩子,這下是打也打不得,說也說不得,在眾人面前,陷入了尷尬的局面,要想脫離這種尷尬局面,亟需一個臺階。

這不,高衙內的小弟們給林衝送來了臺階,他們見林衝停下了掄起的拳頭,便攏了上來,為高衙內解圍:「教頭休怪,衙內不認的,多有衝撞。」說著,拉著高衙內走了,只留下林衝「怒氣未消,一雙眼睜著瞅那高衙內」

這時,正好花和尚魯智深趕了過來,說:「我來幫你廝打」

這意思很明確,魯智深的想法是打人的事情,由老魯出頭,日後太尉怪罪下來,也由老魯承擔,與林教頭並無關係。

可是,林衝卻說:「原來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內,不認得荊婦,時間無禮。林衝本待要痛打那廝一頓,太尉面上須不好看……權且讓他這一次。」

這就是林衝,緊要關頭,在強權面前,忍了下來的林衝。

林衝本想指望著,用這次「忍氣吞聲」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是化幹戈為玉帛。可是,事與願違,他這種隱忍的性格並未給他帶來好幸運,相反,這讓他今後的生活雪上加霜。

二、高衙內再次欺負林娘子

高衙內是高俅的乾兒子,在東京倚勢豪強,平日裡淨幹些欺男霸女的事情,初次戲弄林娘子沒有得逞,回到家裡悶悶不樂,滿腦子裡都是林娘子的身影。

此時,一位名叫富安的奸邪小人,看出了高衙內的心事,為了取悅高衙內,他出了一條毒計:

「門下知心腹的陸虞候陸謙,他和林衝最好。明日衙內躲在陸虞候樓上深閣,擺下些酒食,卻叫陸謙去請林衝出來吃酒。教他直去樊樓上深閣裡吃酒。小閒便去他家對林衝娘子說道: 『你丈夫教頭和陸謙吃酒,一時重氣,悶倒在樓上,叫娘子快去看哩,賺得他來到樓上。婦人家水性,見了衙內這般風流人物,再著些甜話兒調和他,不由他不肯,小閒這一計如何?」----《水滸傳》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到了第二天,陸謙假惺惺地邀請林衝到樊樓喝酒,高衙內躲在陸謙家等待林娘子的到來,富安去林衝家騙取林娘子,一切依計行事。

就在高衙內將要得手之際,多虧林娘子的女眷錦兒尋得林衝,告知了林衝真相。

此時,林衝急切地衝進陸謙家,但是,他並沒有踢開門,也沒有硬闖房間,只是在房外大聲喊道:「大嫂開門。

讀到這裡,總感覺林衝有些虛張聲勢,故意拖延時間,以便放高衙內逃走。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看一下武大郎捉姦的片段。

我們都知道武大郎不僅身材短小,而且手無縛雞吃力,當他得知自己的老婆潘金蓮與西門慶搞在了一起,他是什麼反應呢?

《水滸傳》第二十五回寫道:

武大郎裸起衣裳,大踏步直搶入茶房裡來……用手推那房門,哪裡推得開,口中只叫得:「做的好事……武大卻待要揪他(西門慶)。

這就是武大,一個手無寸鐵、身材矮小,哪怕是三腳貓功夫也沒有,卻擼起袖子勇往直前的武大。

再看林衝,人未到,先在門外吆喝,未免顯得太過軟弱。

事後,雖然林衝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去堵陸虞侯家的大門,甚至將陸虞侯家砸得七零八碎,但是,也僅僅是找陸虞侯報仇,壓根兒就沒有去找高衙內算帳。

這是因為與高衙內相比,陸虞侯只是一個小人物,所以,林衝敢於去和他爭論。而高衙內背後是身居高位的高俅,在強權面前,林衝再次隱忍了下來。

三、誤入白虎堂

武將大都喜歡研究武藝,喜歡收藏天下的明刀明槍,這一點兒,林衝也概莫能外,甚至,因為一把寶刀,林衝慢慢陷入了深淵。

此時的陸虞侯深知林衝肯定不會輕易饒了自己,於是,他心生一計,陷害林衝,而這一計恰恰是利用了林衝喜歡刀槍的特點。

陸虞侯、富安以及老官營向高俅提議,安排一名壯漢將寶刀賣與林衝,同時,請高俅以「比看」為名,將林衝引到白虎堂來,從而治林衝的罪。

《水滸傳》第七回寫道,林衝把這口刀翻來覆去,看了一回,喝彩道:「端的好把刀! 高太尉府中有一口寶刀,胡亂不肯教人看。我幾番借看,也不肯將出來。今日我也買了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試。」

可見,此時的林衝並沒有因為高衙內兩次戲弄林娘子而怨恨高俅父子,相反,作為高俅的下屬,他還一如既往地尊敬高俅,甚至,還幻想著有朝一日與高太尉比試比試誰的刀好。

同時,從這句話也能看出,林衝並沒有找高衙內報仇的心思,這還是與林衝的隱忍和在強權面前屈服的性格有關。

四、林衝與高俅

前有高衙內兩番戲弄林娘子,後有高俅計賺林衝誤入白虎堂,還有野豬林裡害林衝,更有草料場中燒教頭,對於林衝來說,這些不公必定是個悲劇,而悲劇的背後是林衝與高俅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在小說《水滸傳》裡,眾位好漢都是有仇必報、有冤必伸的主兒,比如:武松替兄報仇大鬧獅子樓,後來復仇張督監,不惜血濺鴛鴦樓;劉高陷害花榮,被花榮活活刀刮;曾頭市因為一匹月照玉獅子馬,得罪了梁山,被梁山好漢殺得人仰馬翻等等。

《水滸傳》第五十二回,眾好漢攻打高唐州時,林衝也曾經憤怒地喝罵高廉:「你這個害民的強盜!我早晚殺到京師,把你那廝欺君賊臣高俅碎屍萬段,方是願足。」

林衝如此怒罵高廉,甚至還不忘高俅,要把高俅碎屍萬段,可見,林衝對高俅恨之深,怨之切。

後來,高俅三次興師徵討梁山,不巧的是,被梁山好漢連續挫敗三次,最終被俘上山。

在梁山上,面對迫使自己家破人亡的高俅,林衝竟然沒有一點復仇的想法,甚至,一句怒言也沒有,只是「怒目而視」,這種反應貌似有些反常。

當然,現代是法治社會,當我們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並不主張用拳頭解決問題,而是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這裡,三悟提醒大家,一定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但是,結合《水滸傳》的寫作背景,我們不難發現,北宋的朝綱腐敗已經把很多老百姓逼到了無處伸冤的地步,梁山好漢們也是用自己的方式來維護公平正義。

其實,從前面所述三件事來看,我們不難得出林衝不找高俅報仇,是與他的性格有很大關係的。

第一,林衝比較能忍,在委屈面前,在不公面前,他能忍則忍,他信奉的是「人能百忍則無憂」,所以,面對被俘上山的高俅,林衝再次忍了下來。

第二,林衝懼怕強權,在強權面前,他選擇了沉默。高俅雖然被俘上山,但是,依然是北宋的朝廷重臣,身份仍然不容小覷,林衝面對高俅,習慣性地選擇了屈服。

其實,除此之外,林衝不殺高俅,我想是有其他更為重要的原因。

其一,林衝並不反對招安。《水滸傳》第七十五回寫道,朝廷初次派人來招安梁山,很多好漢並不贊同,先是有阮小七偷換御酒,後是有吳用示意李逵扯詔罵欽差,然後,魯智深、武松、劉唐站出來,欲待發作。而此時,林衝並無反對之意。而且他深知想要讓朝廷招安,就離不開高俅的支持,所以,林衝為了梁山的出路,不得不給高俅留個活路。

其二,林衝有很強的忠君思想。《水滸傳》第十一回寫道,林衝曾在朱貴酒店,驀然想起:「以先在京師做教頭,禁軍中每日六街三市遊玩吃酒,誰想今日被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文了面,直斷送到這裡。閃得我有家難奔,有國難投,受此寂寞」。另外,林衝還在朱貴酒店的白牆上題了四句詩:「仗義是林衝,為人最樸忠。江湖馳聞望,慷慨聚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蓬。他年若得志,威鎮泰山東。」可見,林衝的雄心壯志並不在梁山,他期待著能夠為國效力,為國建立萬事功勳,而梁山只是他暫時的安身之處。

基於這兩點,施耐庵老先生不得不安排林衝放下心中的雜念,為了梁山大義,為了忠君報國,留高俅一命!

《水滸傳》這本書通過栩栩如生的英雄事跡,將善良、正直、忠誠躍然紙上,同時,還對田虎、王慶、方臘等其他地區的農民起義進行了一定的描寫,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時代的各種社會現象和問題;而且,通過描繪英雄好漢、忠臣、奸賊等各階層人物及其他們的之間的關係,將一幅北宋真實的生活圖景逼真地展現在了我們面前。

美國作家賽珍珠曾評價《水滸傳》是「中國生活偉大的社會文獻」;法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認為《水滸傳》「記錄了那個遙遠年代人的基本生存狀態」。

如果我們想領略那個年代的生存狀態,一定不要錯過這本《水滸傳》,多讀讀它,才能了解書中的奧妙和震感。

喜歡它,可以點擊下面的「商品卡」!

相關焦點

  • 水滸傳:面對高俅設計構陷,為何林衝毫無戒心?
    說起林衝被逼上梁山水泊當反賊的經歷,毫無疑問,大家都一致地認為高俅是罪魁禍首。因為高俅主導了這一切,精心策劃了一條毒計,陷林衝於不義,試圖將一項「手執利刃,故入白虎節堂,刺殺本官」的罪名強加在林衝的頭上。
  • 水滸傳:林衝誤入白虎節堂,難道真是誤入?事實並非如此
    《水滸傳》第六回說豹子頭林衝誤入白虎節堂,然而讀了原文後發現,這種說法根本與實際情況不符。誤打誤撞走錯了地方叫做誤入,林衝進入白虎節堂,是太尉高俅精心設計的陷阱,又何來誤入之說?林衝誤入白虎節堂的前因後果。
  • 水滸傳,林衝武藝高強,為何排名落後?
    水滸傳,林衝武藝高強,為何排名落後?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水滸傳中個個都是英雄好漢,但是英雄也有真有假,像林衝就是真英雄,林衝論武藝沒得說,論忠義沒得講,但是就是不受重用,這是為什麼呢?然而,歷史常常跟人開玩笑,林衝一生落拓不得志,沉鬱憂患,最終染患風病癱倒,鬱郁而死。醫家云:染風癱者,血脈不通,實乃長年積結沉病。林衝的一生遭際發人深思。
  • 水滸中,高俅陷害林衝的「白虎堂」,到底是個什麼特殊場所?
    水滸中,高俅陷害林衝的「白虎堂」,到底是個什麼特殊場所?豹子頭誤入白虎堂,是《水滸傳》中非常經典的一處情節。水滸第一大反派高俅,為搭救對林衝娘子一見鍾情的高衙內,設計讓林衝手持利刃,進入神秘的「白虎節堂」。高俅以謀害朝廷大員為由,欲將林衝置於死地。林衝遭遇如此冤假錯案,一時百口莫辯。這個故事精彩生動,流傳甚廣,以至於後世多用「誤入白虎堂」代指不白之冤。那麼,問題來了。
  • 高俅父子被殺前,林衝為何將二人披紅插花、木塞銜口?
    二人返回後,不但將城內的情況做了詳細的匯報,還告訴了林衝一個重大消息:「高俅因和童貫爭寵被擠,謫在兗州監酒稅。」隨後,宋江在梁山忠義堂宣布了攻打兗州的決定。宋江說出了三個目標,一是第一事便是開倉賑饑,二是懲罰貪官汙吏,第三條便是捉拿高俅為林衝報仇雪恨。在吳用頒布的戰前部署中,林衝奉命率領一千五百兵馬作為前軍,成為攻城的先頭部隊。
  • 豹子頭林衝究竟是怎麼死的?是被高俅所害嗎?結局是死在山神廟?
    林衝是《水滸傳》中 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物,涉及的事跡有《誤入白虎堂》、《棒打洪教頭》、《風雪山神廟》等,是水滸傳中一個比較出彩的人物。《水滸傳》作為中國古典名著的代表,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不僅僅是課外讀物之一,裡面的許多片段甚至都被納入到了九年義務制教育的語文課本中。
  • 《水滸傳》中,開封府尹為何敢保林衝不死?他不怕高俅報復嗎?
    《水滸傳》中,高太尉本來是想要判處林衝死刑的,可是這個案子到了開封府,被當時的開封府尹給按下來了,最終只判了流配滄州。那麼,這個開封府尹到底是什麼樣的職位,竟然敢違逆高太尉的意願,救下林衝呢?可想而知,開封府尹同情林衝的遭遇,心裡非常清楚孰是孰非。他肯和屬下一唱一和地演一齣戲給高俅看,而沒有直接駁斥高俅的專權跋扈,那就是給足高俅面子了。別說改為刺配滄州,就是再輕一點,高俅也不敢去找開封府尹的麻煩。因為他的官職在宋代才是真的尷尬。高俅的官很大嗎?
  • 魯智深和林衝上山後,為何感情發生變化?是因林衝的一句話
    後來,林衝被高衙內謀害時卻被魯智深救下,按理說他們的關係應該特別好,但是魯智深林衝上山之後感情卻發生質的變化,這是為什麼呢?小編認為這其中的原因,是因為林衝的一句話。因為,高俅沒有親生兒子,所以高俅十分寵溺自己的乾兒子高衙內,讓高衙內在外面胡作非為,長久以來,官二代在他身上的所有問題都反映出來:懶惰、肆無忌憚、無所不作。
  • 一百單八將,水滸傳全榜,武力值排名,林衝幾何
    林衝的武力在水滸傳裡是否能進前三?能,也不能!主要是看排名的範圍多大,是僅水滸一百單八將排名,還是整部書裡人物排名;林衝,綽號「豹子頭」,是水滸傳主角之一,星號天雄、位列一百單八將第六,五虎將之一;林衝本是朝廷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受奸人高俅父子迫害,最後逼上梁山;豹子頭雖性格隱忍、堅韌,
  • 水滸傳中林衝給人的印象是懦弱,但為啥金聖歎評價他為「毒人」?
    在《水滸傳》中,豹子頭林衝,絕對是一個武藝高強的人,「職業生涯」中無一敗績(據統計,林衝在水滸中一共出手21次,戰績是17勝4平),但是,對於林衝的性格,很多人都用「懦弱」來形容,我想主要原因,是自己媳婦被高衙內調戲了、自己被陷害了,卻一直隱忍不發,心甘情願發配「邊疆」,似乎是一個逆來順受的懦弱者,但林衝真的是「懦弱」嗎?
  • 《水滸傳》的人生啟示:為什麼林衝抑鬱不得志,武松能快意人生?
    而《水滸傳》正是這樣一部經典文學名著。《水滸傳》中的林衝和武松是兩個極具代表性的好漢,兩人都有一身過硬的武藝,處事都小心謹慎,被逼到絕路時都心狠手辣。但非常耐人尋味的是,林衝給人的感覺就老是抑鬱不得志,而武松就能快意人生。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林衝和武松如此迥異的人生經歷?
  • 水滸傳:林衝誤入白虎堂的四大疑點,林衝的致命錯誤,毀所有
    為了救林衝,開封府的一位孔目把林衝【手執利刃,故入節堂】的罪名,改成【不合腰懸利刃,誤入節堂】,最終救下了林衝的性命!林衝最終被判【脊杖二十,刺配遠惡軍州。】林衝誤入白虎堂,從結果上看【脊杖二十,刺配遠惡軍州】是林衝最好的結果。可是,從林衝誤入白虎堂過程上看,林衝實實在在的錯失了三次機會,更是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 《水滸傳》:林衝的悲慘遭遇是誰害的?其實就是他自己
    《水滸傳》中的林衝可以說是最貼近現實生活中普通人的一個人物形象,雖然他有一身卓絕的武功,但他遇事時的瞻前顧後、謹小慎微、趨利避害,以及完全絕望後的徹底爆發,像極了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普通人。殿帥府的高俅太尉對林衝的武藝和能力頗為賞識,林衝仗著高太尉的賞識,竟然數次想要借看高太尉私藏的寶刀,高俅當然沒有讓林衝借看,但也沒有因此對林衝有什麼看法。林衝做禁軍教頭,雖然職位低微,但收入不菲,憑他做教頭的收入,林衝後來竟然能拿得出一千貫錢買寶刀。這時候林衝家有嬌妻,生活安穩又平靜,過得頗為幸福。
  • 豹子頭林衝是被誰陷害的?林衝的結局是死在山神廟?
    林衝是《水滸傳》中 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物,涉及的事跡有《誤入白虎堂》、《棒打洪教頭》、《風雪山神廟》等,是水滸傳中一個比較出彩的人物。《水滸傳》作為中國古典名著的代表,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不僅僅是課外讀物之一,裡面的許多片段甚至都被納入到了九年義務制教育的語文課本中。
  • 《水滸傳》中林衝人物分析,他和王倫的關係該怎麼看?
    本文是作者風一樣大雪花對水滸傳中的一些個人觀點,非常感謝大家觀看。首先我們都知道林衝這個人物的身份是軍二代,禁軍教頭,頂頭上司正是太尉高俅。林衝和高俅之間的矛盾分兩步爆發:第一步:林衝娘子被高俅的乾兒子高衙內調戲一共兩次,都被林衝當場抓了個現行,特別是第二次,還嚇出病來了。於是就有了誤入白虎堂這個陰謀,其實到這裡,林衝已經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後果,於是刺配滄州前林衝執意要休妻,誠恐高衙內威逼這頭親事;況兼青春年少,休為林衝誤了前程。卻是林衝自己做主,並不是他人逼迫。小人今日就高鄰在此,明白立紙休書,任從改嫁。並無爭執。
  • 《水滸傳》林衝和娘子燒香還願的嶽廟,是嶽飛廟嗎
    《水滸傳》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楊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裡,描寫了豹子頭林衝與花和尚魯智深第一次見面的場景。連在牆外觀看的林衝,都忍不住喝彩道:「端的使得好!」林衝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為啥跑到大相國寺菜園裡來?林衝在與魯智深一見如故,結拜為兄弟後,解釋了原因:「恰才與拙荊一同來間壁嶽廟裡還香願。林衝聽得使棒,看得入眼,著女使錦兒自和荊婦去廟裡燒香,林衝就只此間相等,不想得遇師兄。」
  • 水滸傳中的三大疑案:林衝難道真是誤入白虎堂?其他兩個疑案更懸
    那麼我們下面就說一下,水滸傳中值得研究的幾件事。我們姑且稱之為水滸傳中的疑案。水滸傳中,一共有三大疑案,其中有林衝誤入白虎堂。那麼林衝,難道真的是誤入白虎堂嗎?還有其他的兩個疑案,聽起來更懸。第一個疑案:我們先說一下林衝誤入白虎堂這件事。林衝是水滸傳中的一大主角,他的人生遭遇很多人都同情。
  • 金聖歎評價林衝: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徹,是什麼意思?
    金聖歎對於水滸傳的評註,歷來為人所重視,那麼他對於林衝的這樣一番評價,又是什麼含義呢?林衝身為八十萬禁軍教頭,剛出場的這個名頭確實是挺唬人的,但是之後事件進展過程,卻是讓人大跌眼鏡。因為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兒子而看中,林衝也跟著遭了秧,在高俅的策劃下,淪為了階下囚。林衝的一身武藝,倒也非同一般,後來的「馬上林衝,馬下武松」一說可以說是對其武功很好的稱讚。
  • 魯智深為何落草二龍山,是林衝出賣了他的底細嗎?非也,且聽分析
    《水滸傳》裡,要問哪三位英雄最為要好,筆者悔昔認為魯智深、武松、林衝可謂算得上要好。魯智深與林衝是結拜兄弟,又與武松義氣相投,脾氣對口,長期共事的老搭檔,另擇三人對於宋江的招安皆持反對,因緣際會又皆在六和塔而終。三者的關係自然是不用說了。悔昔此文只言魯智深與林衝。
  • 林衝一生四大錯,錯信一人,錯負一人,錯說一句話,錯上一座山
    《水滸傳》中的江湖,很像屈原的一句話:「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水滸傳》中,一個人想做好人很難。魯智深拳打鎮關西,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卻被迫流落江湖,跑到大相國寺的菜園子裡面種菜。魯智深在種菜時,遇見了一位八十萬禁軍教頭,此人就是林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