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幾個地跨亞歐非三中的龐大帝國:如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貴霜帝國等。而今天要說的主角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現在的土耳其是一個中型國家。然而在一個多世紀以前,土耳其的前身奧斯曼帝國卻是世界級的強大國家。奧斯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戰崛起的歐洲基督徒國家的伊斯蘭勢力,在1856年3月30日的《巴黎會議》裡,奧斯曼帝國被承認為歐洲國家。
奧斯曼帝國 (1299-1922年土耳其人建立的帝國),為土耳其人建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因為其首任君主為奧斯曼一世,所以又被稱為奧斯曼帝國。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有550萬平方公裡的龐大疆域,領有巴爾幹半島、中東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 ,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至奧地利,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清朝稱之為鄂圖曼。
1453年,默罕默德二世攻佔君士坦丁堡,並更名伊斯坦堡,從此土耳其 土耳其握有歐亞之間主要的陸路貿易路線,歐洲和中國的絲綢之路一蹶不振,最終迫使歐洲人去尋找新航線。哥倫布和麥哲倫都是被逼成為航海家的。
然而物極必反,在經過強盛的幾個世紀後,土耳其走向了衰弱,先後敗給了沙皇俄國和英法等新興強國。希臘獨立後,土耳其又先後丟失了巴爾幹地區和北非的埃及等領土,兩河流域的伊拉克地區和阿拉伯半島也損失殆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土耳其又站錯了隊,幾近滅國。土耳其在凱末爾的帶領之下擊敗了英法聯軍的進攻,保住了土耳其本土。此時的土耳其只剩下80萬k㎡,從世界大帝國成為了一個中型國家。
在國父凱末爾的改革之下,土耳其從封建君主制轉變成了現代國家。凱末爾用拉丁字母地臺阿拉伯字母,所有政府人員必須穿戴西裝,使宗教世俗化,甚至使土耳其成為最早解放婦女的國家之一。凱末爾努力使土耳其拜託阿拉伯與波斯文化的影響,並堅定地向歐美文化靠攏(我國新文化運動也曾有偏激的一幕)。壞的影響是,土耳其身在亞洲,但是卻徹底喪失了傳統文化,倒向了歐洲。
土耳其以歐洲人自居,後來還加入了歐盟。然而作為曾經的大帝國,土耳其卻又有大國的夢想。凱末爾的土耳其史觀可以簡單歸結成一句話:土耳其人是人類文明起源。
1969年,一位土耳其作家認為土耳其是下面16個帝國的繼承人::匈奴、西匈奴、歐洲匈奴帝國(阿提拉的匈人帝國)、白匈奴(嚈噠)、藍突厥帝國(突厥汗國)、阿瓦爾王國、哈扎爾王國、回鶻、喀喇汗國、伽色尼王國、塞爾柱帝國、花剌子模、金帳汗國、帖木兒帝國、莫臥爾帝國、奧斯曼帝國。這觀點是不是和韓國歷史作家非常相似呢??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本文為米君原創文章,禁止複製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