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一萬億!楊浦濱江如何建成世界級濱水區

2020-12-13 瀟湘晨報

自2002年啟動黃浦江兩岸開發以來,上海在濱江公共空間完成近3500家單位動遷,在上海最核心區域植入約600公頃的生態綠地,實現中心城區從楊浦大橋到徐浦大橋45公裡岸線的貫通開放。今天上午,「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活動走進楊浦濱江,這是上海中心城區最長的濱江岸線,也是上海貫徹落實「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加快建設「一江一河」生活秀帶的「主戰場」。

楊浦濱江岸線全長15.5公裡。楊浦區委副書記鄧小冬表示,楊浦濱江作為中心城區最後一塊大規模整體開發的濱江區域,計劃投入近一萬億元進行開發,其中2700億元用以土地收儲和舊改,6000億元用以整體開發建設。楊浦濱江將實現最大體量的世界級工業遺存改造和轉化,最大規模的城市舊區改造,將老工業遺存和老舊城改造結合,到2022年初步建成人民城市建設的示範區。

最大規模的工業遺存 Vs 最「一線」的黨建

從秦皇島路碼頭起始點出發一直走,沿江的20多出工業遺存逐一亮相。在船廠區域,工作人員介紹,這裡將建設一個上海沉船博物館,把在黃浦江裡打撈上來的珍貴瓷器放在裡面展示。在生態綠之丘,這裡本是上世紀90年代菸草公司的機修倉庫,老照片裡四四方方的倉庫,經過減量和生態化改造形成一個立體公園,銜接道路前後地塊,實現跨路立交。

圖片說明:綠之丘

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示範段曾獲得2019年世界建築節(World Architectural Festival,簡稱WAF)年度景觀大獎(Landscape of the Year)。楊浦濱江南段岸線上,規劃保護保留的歷史建築總計24處66幢,總建築面積達26.2萬平方米,除此之外,還有一大批極具特色的百年工業遺存。如何把這些重要的「寶貝」保存好、利用好,成為楊浦濱江的規劃設計的難點,也是亮點。目前楊浦濱江已對建於1913年的明華糖倉、1927年的永安棧房、1927年的毛麻倉庫、菸草倉庫等諸多歷史保護建築率先進行了修繕保護。

圖片說明:濱江綠道上的跑步人和清潔工

實現最大規模的工業遺存轉化,分為「有形的記憶」和「無形的記憶」兩種方式。「有形的記憶」主要通過對歷史建築、工業遺存、古樹名木等實物的保護保留,讓其所在地塊當年的工業風貌得以原味重現。「無形的記憶」則是將工業元素提煉並融入公共空間的肌理和細節中去,將百年工業歷史發展形成的楊浦濱江工業文化、工業精神展現和傳承好。到2021年,楊浦濱江還將完成2處公共空間歷史保護建築修繕工作,面積1.25萬平方米;2022年完成6處公共空間歷史保護建築修繕工作,面積4.74萬平方米。

圖片說明:時光在老廠房斑駁的外牆上留下痕跡

在維持建築整體風貌的基礎上,楊浦濱江岸線還著力打造博物館群落。已經建成的上海自來水科技館、中國救撈陳列館和正在建設中的世界技能博物館、涵芬樓文化中心等,提升了建築的可閱讀性,留存了珍貴的城市記憶。目前楊浦濱江正在積極申請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推動歷史遺產保護、利用與濱江區域整體綜合開發工作有機結合。

圖片說明:楊樹浦發電廠

老工業遺存實現轉化以後,許多在原有建築基礎上變身為濱江的黨群服務站。比如在楊樹浦電廠原址建設的「楊樹浦驛站」,是濱江區域最高的驛站。楊樹浦電廠始建於1911年,1923年成為遠東最大的火力發電廠。電廠高聳的煙囪曾被視作進入上海的標誌,這裡還湧現了工人運動領袖王孝和烈士等革命先烈,是名副其實的「紅色電廠」。在廠區巨大發電車間的背景下,碼頭上的塔吊、灰罐、輸煤棧道以及水泵深坑原位保存。沿江一組粗重的塔吊,在瑞士著名藝術家費裡斯·瓦裡尼(Felice Varini)創意加持下,產生了不可思議的躍動感,從「工業風」變成了「二次元」。

圖片說明:電廠主機組

目前南段濱江已建成6個黨群服務站,另有2個黨群服務站正在建設過程中,預計今年第四季度投入使用,屆時僅5.5公裡的濱江南段公共空間將擁有8處黨群服務站,平均每700米就有一處。這些濱江黨群服務站地處楊浦濱江的第一線,與楊浦濱江的公共空間有效融為一體。濱江黨群服務站將基層黨建和公共服務相結合,為市民提供便利、多樣化的項目。

圖片說明:楊樹浦驛站

同時,濱江黨群服務站中將設立人民建議徵集點,就濱江區域的開發、建設、管理主動問計於民、問需於民,最大限度地讓人民群眾真正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來。

最大體量的舊改 Vs 最「獨特」的網格

7月17日,位於楊樹浦路沿線的楊浦區定海路街道129、130街坊百姓實現了舊改圓夢,3600戶居民告別蝸居弄堂、手拎馬桶的生活。這裡地處楊浦濱江的黃金地段,是楊浦目前最大一片毛地,舊改徵收成功以後,這片沉睡了15年的百年老房將被改造成楊浦濱江城市綜合體,承載商業、科創、文化休閒等功能。

楊浦是二級以下舊裡最為集中的中心城區之一,而濱江區域則是楊浦二級以下舊裡最為集中的區域。楊浦區舉全區之力推動濱江區域舊改工作,2011年至2019年已累計完成舊改37000餘戶,約佔全區舊改總量的73%。目前,楊浦還有成片二級以下舊裡57.03萬平方米、約2.6萬戶居民,其中濱江仍然是舊裡最為集中的區域,涉及20個地塊,約1.96萬戶居民。今年楊浦將進一步加快推進濱江區域部分街坊舊改工作,惠及居民9500餘戶。

圖片說明:百姓舊改圓夢

舊改的推進與創新的城市管理同步推進。上海正在推進「一網統管」,楊浦區在轄區內的12個街道以外,還單獨將楊浦濱江作為第13個「網格」,直接納入全市的「一網統管」系統。

2020年1月27日,楊浦區正式成立上海市楊浦濱江綜合開發管理指揮部。凝聚區域內各方主體力量,在社會治理、城市管理方面大膽先行先試。城管、公安和市場監管三個最綜合執法部門將在濱江成立一支打破區域的獨特的綜合執法隊伍。楊浦濱江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12+1」綜合管理模式,使濱江區域逐步成為最「獨特」的網格。

圖片說明:夏日的林蔭道

在線上,推進楊浦濱江智能管理平臺建設。平臺內整合集成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務等業務系統和功能模塊,全面提高城市運行管理問題和企業、群眾需求的感知發現能力,強化城市運行趨勢和治理規律的預測掌握能力,不斷創新和拓展智能應用場景,提高區域智能化管理、服務水平。

在線下,打破原有管理區域界線劃分,推進成立楊浦濱江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與線上楊浦濱江智能管理平臺有機融合,打造數據匯集、互聯互通、資源整合、智能高效的信息中心和指揮平臺,探索建立全領域、全方位、全流程融合的一體化城市綜合管理工作機制。

下一步:率先建成人民城市建設示範區

最近,細心的市民發現楊浦水廠棧橋上的積水口處,經常有一些鳥停靠在上面,專家研究後發現這是一種白鷺。後來,生物學專家對濱江進行了實地考察,在濱江沿線發現了超過30種類,很多是在上海中心城區從來沒有見過的品種。共青森林公園是他們的「早餐廳」,楊浦濱江的灘涂是他們的棲息地。

發現了這一「寶貝」以後,楊浦濱江開始思考,如何把濱江岸線上的灘涂建成上海黃浦江的野生觀鳥地,計劃增加漿果類、草籽類灌木,為鳥類提供高標準的棲息地。而除了鳥類以外,未來這裡還會打造一個蝴蝶花園,讓公眾參與進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圖片說明:水池,野草小徑,與老建築共生

「楊浦濱江的開發和以往有點不一樣,不再是按照把老房子拆掉,把樓建起來,把企業引進來的舊模式。」鄧小冬表示,楊浦濱江的開發必須按照人民城市理念,符合「一個尊重五個統籌」的城市發展要求,即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

圖片說明:市民來濱江散步

作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發地,楊浦濱江將積極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到2020年底,實現秀帶展新貌;到2021年,以世界技能大賽召開為契機,全力打造世界級會客廳,新增2—3處標誌性文化、體育、旅遊設施,舉辦若干場重大節事活動,吸引世界目光聚焦楊浦濱江。

到2022年,楊浦濱江將初步建成人民城市建設的示範區。建成一批產業載體,集聚一批特色產業,引進一批創新人才,每年吸引1—2家旗幟性、引領性、龍頭性的國內外企業落地。實現稅收增長率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在城市治理方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來源:上觀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世界級濱水區——楊浦濱江
    楊浦濱江被稱為上海濱水「東大門」,其15.5公裡的濱江岸線是黃浦江沿岸五個區中最長的。楊浦濱江岸線主要分為南、中、北三段,南段從秦皇島路到定海路,中段從定海路至翔殷路,北段從翔殷路至閘北電廠。楊浦濱江見證了上海工業的百年發展歷程,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1869年,公共租界當局在原黃浦江江堤上修築楊樹浦路,拉開了楊浦百年工業文明的序幕。隨後的歲月裡,楊樹浦工業區在發展歷程中創造了中國工業史上眾多之最。至1937年,區域內已有57家外商工廠,民族工業已發展到301家,成為中國近代重要的工業基地。
  • 上海中心城區最後一片大規模開發的濱江,如何建成世界級濱水區
    楊浦區委副書記鄧小冬表示,楊浦濱江作為中心城區最後一塊大規模整體開發的濱江區域,計劃投入近一萬億元進行開發,其中2700億元用以土地收儲和舊改,6000億元用以整體開發建設。楊浦濱江將實現最大體量的世界級工業遺存改造和轉化,最大規模的城市舊區改造,將老工業遺存和老舊城改造結合,到2022年初步建成人民城市建設的示範區。
  • 滌岸之興——上海楊浦濱江南段濱水公共空間的復興
    曾屬於大工業時代的楊浦濱江南段就是這種狀態最為典型的例證。本地人一語雙關地把楊浦區稱為「大楊浦」,就是因為它是上海開埠以來最集中的工業區,承載著大工業時代帶來的榮耀與創傷,兼具鏗鏘之美與粗放之氣。與此同時,人們也越來越難以接近陸地與水域的邊界,雖然他們身後的城市不斷地刷新著高度與密度的記錄,城市生活卻與水岸漸行漸遠。楊浦濱江南段就形象地印證了濱水區與城市相隔離的狀態。
  • 徐匯濱江地區的南拓工程啟動 打造世界級濱水公共開放空間
    依託於上海市《黃浦江兩岸地區公共空間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未來兩年黃浦江兩岸開發仍將聚焦公共空間,徐浦大橋至楊浦大橋之間的濱江空間將基本貫通,逐步打造世界級濱水公共開放空間。徐匯濱江地區的南拓工程目前正式啟動,將升級西岸的公共環境。
  • 濱水綠地空間 | 上海:全力打造世界級濱水空間(五)
    濱水綠地和濱水公共空間規劃建設已成為城市綠色生態空間規劃建設的重點領域,完成了如上海楊浦濱江等一大批精品項目,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為總結城市濱水公共空間建設的成功經驗,持續推動城市綠色生態空間建設,提升城市公共環境建設和治理水平。
  • 「總書記來到楊浦濱江,我們備受鼓舞」——楊浦濱江南段總設計師章...
    章明介紹,總書記所到所見的楊浦濱江南段楊樹浦水廠棧橋、示範段、雨水花園、人人屋、綠之丘等是他們團隊歷經4年多時間精心設計打磨而成的。4年多裡,秉承「向史而新」的理念,團隊傾情投入,目的就是要還江於民,改變楊浦百姓臨江不見江的狀況。
  • 就地過年看我修文物——楊浦濱江
    隨著20世紀90年代城市更新,這些楊浦濱江地區的工廠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作為上海濱水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楊,改造後的藝術空間從舊廠房的荒蕪中破繭而出。上海的「楊樹浦」,初為河流名,後為路名、區片名。因其便利的航運位置,曾是近代中國工業的聚集區。在工廠碼頭盤踞之下,周圍居民一直以來「臨江不見江」,未曾想過有朝一日,濱江會成為市民休憩的場所。
  • 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貫通開放概念方案發布:打造世界級濱水區
    摘要此次發布的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貫通開放概念方案,旨在與市民共享兩岸公共空間貫通的規劃與成果,推進貫通開放的高標準建設,最終將黃浦江兩岸建設成為世界級濱水休閒遊憩帶,讓市民和遊客能夠充分體驗上海特色。9月30日,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下稱市規土局)正式發布「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貫通開放概念方案」,方案詳細呈現了將黃浦江兩岸打造成世界級濱水區的規劃願景,與市民共享兩岸貫通的規劃方案和成果。
  • 楊浦濱江:市區合作共建「世界會客廳」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戴晶磊 孔權 2020-07-29 15:30昨天,上海市文旅局會同楊浦區籤署合作框架協議,在擁有百年工業遺存資源的楊浦濱江啟動「世界會客廳」全域旅遊特色示範區建設。根據合作框架協議,市區相關部門將具體落實12項為民項目清單。
  • 打造世界級濱水區!海寧這個地方將迎來大爆發!
    今天又有好消息傳來長安鎮(高新區)將打造世界級濱水區!打造錢塘新區的產業高地!△華南理工大學教授袁奇峰介紹項目概況打造成為錢塘江沿岸的世界級濱水區範例!「杭海創谷」城市設計?2019 年 4 月 2 日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設立杭州錢塘新區的批覆,要求將下沙和大江東一起打造為世界級智能製造產業集群、長三角地區產城融合發展示範區、全省標誌性戰略性改革開放大平臺、杭州灣數字經濟與高端製造融合創新發展引領區
  • 楊浦濱江創建「世界會客廳」全域旅遊特色示範區
    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 攝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玉紅)開通濱江電瓶車、觀光小火車等旅遊公共運輸服務,建成秦皇島路遊船碼頭、上海國際時尚中心遊船碼頭,進一步完善遊客「最後一公裡」交通接駁服務體系。為更好地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將楊浦濱江建設成為人民城市理念引領下「世界會客廳」全域旅遊特色示範區,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和楊浦區人民政府將通過上海都市旅遊最佳實踐區創建、黃浦江水岸聯動先行區試點,將著力提升更加親民的空間形象顏值度、提升更加便民的人本服務美譽度、提升更加惠民的文旅消費活躍度、提升更加利民的安全體驗滿意度等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④|楊浦濱江百年遺存,孕育水岸藝術空間
    作為上海濱水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楊浦濱江在2019年迎來了「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改造後的藝術空間從舊廠房的荒蕪中破繭而出。楊浦濱江夜景航拍 田方方上海的「楊樹浦」,初為河流名,後為路名、區片名。因其便利的航運位置,曾是近代中國工業的聚集區。在工廠碼頭盤踞之下,周圍居民一直以來「臨江不見江」,未曾想過有朝一日,濱江會成為市民休憩的場所。
  • 楊浦濱江這座「雙子樓」,未來將蝶變成世界級博物館!
    楊浦濱江這座「雙子樓」,未來將蝶變成世界級博物館!那你是否知道永安百貨重要的物流倉庫之一就是如今楊浦濱江岸線上的—— 永安棧房 。永安棧房舊址位於楊樹浦路1578號,楊浦大橋西側,是一幢建成於1922年的雙子樓倉庫,由郭樂、郭順兩兄弟共同創辦,一批批商品就從永安棧房輸出。
  • 舊區改造、濱江建設、在線新經濟...今天的市政府發布會聚焦楊浦的...
    今天上午,上海市人民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楊浦區委書記謝堅鋼,區委副書記、區長薛侃,區發展改革委主任繆榮斌,區商務委主任孟紅雨, 區濱江辦常務副主任左衛東介紹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尹欣主持會議。舊區改造下一步將如何推進?雙創領域會有哪些重要舉措?
  • 「2020微遊上海濱江線」活動在楊浦濱江綠之丘出發
    告別陰雨的周末,到楊浦濱江走走,用腳步丈量申城之美,是個不錯的休閒選擇。今天上午(12月12日),「2020微遊上海濱江線」活動在楊浦濱江綠之丘啟動。隨著活動號令發出,百位市民從楊浦濱江公共空間步道出發,開啟探索之旅。
  • 在楊浦濱江騎行,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在楊浦濱江騎行,是怎樣的一種體驗?示範區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為建設充滿活力、綠色生態、舒適便捷的世界一流濱水公共開放空間指明方向。
  • 武漢兩江四岸規劃出爐:建世界級濱水名城
    11月24日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武漢市兩江四岸規劃》編制完成武漢將打造世界一流的濱水城市對標上海等世界濱水名城開發提升「兩江四岸」核心區世界級濱水名城的發展經驗表明,濱水空間的開發與提升,可以成就一座城市最大的特色,並帶動城市發展。」武漢市規劃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制定該項規劃時,我們針對武漢自身江面開闊、岸線長的特點,對標上海等世界濱水名城,找尋武漢自己的特色,促進品質提升。
  • 楊浦新地標 南段濱江416米風景線對外開放
    原標題:【最新】楊浦新地標!南段濱江416米風景線對外開放啦  據上海發布,楊浦區新聞辦說,楊浦濱江南段示範段已對外開放,設有工業之舟、紗廠廊架、蘆池杉徑、漁港再現等景觀,儘可能保留老工業元素。
  • 楊浦濱江的美麗回憶 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落下帷幕
    2019年12月17日,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在楊浦濱江順利落下帷幕。本屆空間藝術季從2019年9月29日開幕至今,度過了令人難忘的80天。圖片說明:展覽參觀  本屆空間藝術季立足「一江一河」公共空間開發戰略,聚焦「濱水空間為人類帶來美好生活」這一世界性話題,向全世界介紹存量時代上海從「大拆大建」走向「城市有機更新」的建設成就及未來願景。
  • 又一市級榜單出爐,楊浦濱江成功入圍
    「最有溫度的生活秀帶」——楊浦濱江成功入圍!,被稱作上海濱水「東大門」。2017年12月,楊浦大橋以西的2.8公裡濱江段公共空間對外開放;2019年9月底,楊浦大橋以東2.7公裡岸線貫通亮相。棧橋以「舟橋」為設計理念,呈現船型的結構,與建成於1883年的英式水廠建築隔江相望。短短的535米,結合江上原有的工業痕跡以及水廠的部分設施,設置了八個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