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人將陸戰搬到了海上:前241年3月10日迦太基在埃加迪海戰慘敗

2020-12-12 薩沙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羅馬人將陸戰搬到了海上:前241年3月10日羅馬艦隊在埃加迪群島附近大敗迦太基艦隊,第一次布匿戰爭結束。

第一次布匿戰爭,是在古羅馬和古迦太基之間的三次布匿戰爭的第一戰。

第一次布匿戰爭的目的是爭奪地中海的霸權,尤其是西西里島。

為什麼叫做布匿戰爭?

羅馬人稱腓尼基人為「布匿」(Punici)。

而迦太基是腓尼基人建立的國家,勢力範圍大概是今天的北非沿岸,核心地盤是在突尼西亞北部。

公元前200多年,也就是中國的戰國時代末期。

羅馬共和國逐步佔據了整個義大利半島,實力迅速增強。

羅馬有著周邊最先進的政治制度和軍事制度,具有稱霸地區的實力。

在那個時代,羅馬人還沒有向外入侵過,地盤局限於義大利半島。

地中海對岸的迦太基,早在公元前6世紀就崛起。

它逐步成為一個海上強國,控制了北非和西班牙半島。

一山不容二虎,迦太基和羅馬的戰爭不可避免。

最初,羅馬和迦太基是打不起來的。

羅馬人強於陸戰,而迦太基人強於海戰。

羅馬人以農業立國,勢力範圍局限在義大利半島。

而迦太基人也有富裕的農業產區,卻高度依賴海上貿易,並沒有染指義大利。

大家在各自的領域內稱霸,互不幹涉。

而迦太基人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壟斷了地中海的商貿。

迦太基的一個船長曾經驕傲地對羅馬貴族說:「沒有我們的允許,羅馬人就不能在地中海裡洗手。」

隨著羅馬人實力的增強,他們開始試圖染指極為賺錢的海上貿易。

羅馬和迦太基的衝突是必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這些戰爭中,談不上誰是正義一方,只是赤裸裸的利益爭奪。

第一次布匿戰爭導火索,是西西里島。

一群義大利的散兵遊勇(僱傭軍),佔領了西西里島上的墨西拿城,以此為據點進行劫掠。

這引起了,西西里島城邦國家敘拉古的憤怒。

在這群傢伙盤踞了20多年後,敘拉古國王希羅二世忍無可忍,出動軍隊圍攻墨西拿,試圖消滅這群「土匪和海盜」。

見情況危急,這群散兵遊勇開始向羅馬求援。

起先,羅馬人憤怒的拒絕了:這些所謂的「同胞」就是一群惡棍。

在佔領墨西拿的時候,這群傢伙殺死了所有的男人,包括未成年的少年,搶奪女人為妻,手段極為兇殘。

根據羅馬的制度,抓住這群土匪應該絞死,怎麼可能去幫助他們!

況且,在幾年前,這群傢伙的同夥們剛剛攻擊騷擾過羅馬,雙方有舊仇。

散兵遊勇們無奈,被迫向另一個強國迦太基求助。

迦太基早就等待這種機會,他們立即同意。

很快,迦太基將軍哈農,率領軍隊進入了墨西拿。

敘拉古軍隊惹不起強大的迦太基,迅速撤走。

至此,羅馬人再也無法坐視不理。

一旦西西里島被迦太基人完全控制,敵軍就同羅馬近在咫尺。

況且,西西里島位置特殊,是地中海重要的貿易中轉地。

於是,羅馬人被迫出兵進入西西里。

這是羅馬人第一次對海外出兵,執政官阿比烏斯·克勞狄率領軍隊包圍了墨西拿。

於是,羅馬和迦太基在西西里戰鬥了很多年。

此刻的戰爭很有意思,羅馬人在陸戰中全部佔據上風。

然而,每次羅馬大軍擊敗迦太基步兵,後者就直接上船躲避,換一個地方登陸繼續襲擊。

由於迦太基牢牢掌握制海權,也讓羅馬的海上後勤補給非常困難。

他們需要在西西里本地掠奪「盟友」,以維持基本供應。

這引起了西西里「盟友」的普遍不滿,羅馬人也沒有其他辦法。

好在此時是古代,軍隊的後勤要求不高,士兵有口飯吃就可以作戰。

顯然,不擊敗迦太基海軍,羅馬就不可能獲得戰爭的勝利。

公元前260年,羅馬人以自己強大的國力,仿照迦太基軍艦,不到4個月就迅速製造了130艘五槳軍艦。

這種五槳軍艦,是迦太基軍艦赤裸裸的山寨貨!

4年前,有一艘迦太基軍艦,因海難擱淺在羅馬海灘。

羅馬人將戰艦當作寶貝一樣保存起來,準備用於未來的仿造。

在地中海,130艘軍艦已經是很強的一支艦隊了。

同年,執政官科爾涅裡烏斯,認為海軍已經形成戰鬥力,可以作戰。

他先率領17艘戰船出發,很快遇到了迦太基艦隊,雙方發生了戰鬥。

結果,羅馬人瞬間慘敗。

善於海戰的迦太基人,根本沒有花費什麼力氣,就把這支羅馬艦隊全殲,執政官科爾涅裡烏斯也被俘虜。

公元前200多年,海戰技術還是很原始的。

迦太基軍艦主要是用青銅撞角撞擊對方的側舷,導致敵艦沉沒。

要麼,就是使用弓箭或者投石器,對敵人軍艦甲板上的水手進行攻擊。

這種作戰模式中,對船隻的靈活性要求很高。

而迦太基水手能力高超,只靠小風帆和划槳,就能自由的操縱軍艦,還能承受驚濤駭浪。

這是羅馬人絕對無法企及的。

所以,這次迦太基人打羅馬軍艦就像玩一樣,羅馬人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

科爾涅裡烏斯的副手杜伊裡烏斯,奉命指揮剩餘的110多艘軍艦,繼續作戰。

這次海戰的全軍覆沒,杜伊裡烏斯明白了一個道理:依靠傳統的海上作戰模式,羅馬不可能戰勝迦太基艦隊。

當然,羅馬人在陸戰中要強得多,卻對海戰沒有什麼幫助。

思考良久後,杜伊裡烏斯對羅馬的軍艦進行了巧妙的改裝,這就是著名的烏鴉吊橋。

根據波利比奧斯《歷史》記載,這種吊橋寬1.2米、長10.9米,兩側設有小欄杆。船頭的滑輪和帆杆,將吊橋自由升降。吊橋的前端,有一形似鳥喙的重型鐵釘。當吊橋下落時,鐵釘可以刺入敵船的甲板,使得兩船牢牢連接在一起。隨後,羅馬士兵可以全副武裝的衝上迦太基軍艦,進行他們最擅長的肉搏。

迦太基的水兵只善於操船和射箭,近距離肉搏能力很爛,當然不是羅馬士兵的對手。

在公元前260年9月,雙方爆發了著名的米列海戰。

羅馬有90艘軍艦參戰,為此徵集了高達3萬名划槳手,每艘軍艦配備300人。

另外,迦太基每艘軍艦配備40名水兵,羅馬則配備了120人,雙方兵力對比是1:3。

這樣一來,130艘迦太基軍艦隻有5200名水兵,而90艘羅馬軍艦則有1萬多人。

戰爭開始前,迦太基人也曾看到了烏鴉吊橋,感到莫名其妙。

這種累贅的東西,會大大降低軍艦的航海性能,尤其無法經受大風大浪,對海戰似乎有巨大的阻礙。

他們推測可能是投石器之類的武器,並沒有太多提防。

讓迦太基人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羅馬人巧妙的將陸戰優勢,發揮到了海上。

雙方軍艦靠近時,羅馬人將烏鴉吊橋放下,將迦太基軍艦鎖住。

隨後,120名羅馬士兵們順著吊橋,衝上迦太基的軍艦,肆意砍殺。

區區40名迦太基水兵們措手不及,大驚失色,難以抵抗。

迦太基水兵有的被砍殺而死,有的則跳海逃命,剩下的只能投降。

至於300名迦太基划槳手,並非戰鬥人員,也缺乏武器。

他們只攜帶一支匕首,用於自衛。

這場海戰中,羅馬人以90艘軍艦,打垮了迦太基130艘軍艦。

迦太基共有31艘被俘獲,14艘被毀,羅馬人損失輕微,只有11艘軍艦被毀。

米列海戰後,指揮官杜伊裡烏斯被當做英雄。

回到羅馬後,國家為此戰進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

杜伊裡烏斯被授予各種榮譽,人們還在市場上樹立了一個柱子,上面裝飾著被他俘獲的敵艦的艦首。

前256年,羅馬人在一系列不分勝負的戰役後,決定直接攻擊迦太基北非突尼西亞的老巢。

為此,他們製造了330艘五漿軍艦,水兵和划槳手總數高達14萬人。

迦太基人不能讓羅馬人殺到自己家裡來,他們出動350艘軍艦,展開了埃克諾穆斯海角大戰。

這次羅馬人故技重施,再次用烏鴉吊橋獲得大勝。

迦太基人並沒有對付烏鴉吊橋的好辦法,此戰又是大潰。

羅馬人損失了24艘軍艦,擊沉迦太基人30艘軍艦,俘虜了64艘。

讓人出乎預料的是:羅馬遠徵大軍,卻被迦太基高價僱傭來的斯巴達軍隊聯手本土軍隊,一舉擊潰。

1萬5000羅馬軍隊,1萬2000多人被殺或者俘虜,只有2000人逃了回去。

諷刺的是,此時羅馬人卻能在本不擅長的海戰中,佔據了上風,挽回了一些敗局。

他們再次擊潰了迦太基艦隊,俘虜了114艘,擊沉16艘。

雙方又鏖戰了多年,最終在前241年3月10日,進行了埃加迪海戰,這是最後一戰!

在埃加迪群島附近,羅馬海軍以200 艘戰船組成的艦隊,再次重創迦太基艦隊。

嚴格來說,埃加迪海戰是一場海上伏擊戰。

羅馬人襲擊的是,滿載補給和物資的迦太基運輸船隊。

在突然遭遇羅馬軍艦時,迦太基船隊因載重太大,甚至無法逃走,更別說迎戰了。

此戰,羅馬人算是勝之不武。

羅馬人以20艘軍艦沉沒、50艘軍艦受損的代價,擊毀了50艘迦太基船、重創20艘,並將其他70艘船和6000迦太基人俘虜。

海戰加上陸地作戰的一系列失敗,迦太基被迫求和,結束了長達23年的第一次布匿戰爭。

很多朋友要問了,既然烏鴉吊橋如此成功,羅馬人為什麼沒有繼承下來並且發展光大呢?

因為,烏鴉吊橋只是一種撈偏門的勝利方法,根本不能頻繁使用。

就第一次布匿戰爭來說,羅馬海軍的損失其實更為慘重。

整個戰爭中,迦太基損失了500艘軍艦,而羅馬損失高達700艘軍艦。

不過,大部分羅馬軍艦不是被迦太基消滅,而是毀於海難。

羅馬的軍艦裝備了烏鴉吊橋以後,會導致軍艦重心不穩。

一旦遭遇大的風浪,船隻就非常危險,很容易翻覆。

在卡馬利納海角的風暴中,364艘羅馬軍艦隻有80艘倖存下來。

按照一艘船420人計算,共有10萬羅馬水兵和划槳手死亡。

自然,實際傷亡沒有這麼多,至少也在二到三萬人。這已經很恐怖了,當時羅馬、迦太基比較大的城市,人口通常只有一二千人。

此次風暴,幾乎將羅馬海軍全部摧毀。

為此,羅馬又拿出巨額資金,重新製造了220艘軍艦。

結果第二年的帕利努盧斯海角,他們又遭遇了一次風暴,210艘軍艦隻有60艘倖存。

此次海難以後,羅馬水兵和划槳手開始集體抵制烏鴉吊橋,認為這種東西比迦太基艦隊要危險十倍。

然而,不用烏鴉吊橋的羅馬艦隊,並沒有任何優勢。

隨後的一次海戰中,沒有吊橋的羅馬軍艦被迦太基人重創,100艘軍艦隻有20艘逃離戰場,其他全部完蛋。

無奈之下,羅馬人只能恢復了吊橋,卻很少進行遠徵了。

即便如此,他們又在利列賓遭遇了一次更可怕的風暴,105艘軍艦僅有2艘倖存。

為此,倖存下來的羅馬艦隊總指揮羞憤自殺。

羅馬人認為,他們一共在戰爭中損失了700艘軍艦和1000艘運輸船,比迦太基人損失要大的多。

所以,羅馬人在海戰中並沒有勝利,而是贏在實力上的碾壓。

他們在23年內製造了近2000艘各種船隻,最終壓垮了迦太基。

在最後的埃加迪海戰中,羅馬還是擁有200艘軍艦,而迦太基軍艦加上運輸船,一共只有170艘。

此時,迦太基的經濟幾乎破產,短時間內已經無法新建艦隊了,只能被迫求和。

羅馬藉此吞併了西西里、薩丁和科西嘉,控制了地中海很多大島。

此戰是兩敗俱傷,羅馬和迦太基都元氣大傷。

其實,通過第一次布匿戰爭可以明確看出,羅馬的國力遠強於迦太基。

這為了第二次布匿戰爭迦太基的慘敗,埋下了伏筆。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相關焦點

  • 埃加迪群島海戰中,羅馬人是怎樣打敗「趁火打劫」的迦太基的?
    埃加迪群島海戰是發生在羅馬與迦太基的第一次布匿戰爭期間的一次重要戰役,戰爭發生前,羅馬海軍遭遇到重大海難,實力嚴重下降,此前在與羅馬爭奪地中海霸權中被羅馬打敗的迦太基。迦太基「趁火打劫」,侵損羅馬在西西里島以西埃加迪群島的利益。兩者之間又爆發了一次爭奪海戰。
  • 埃加迪群島海戰:第一次布匿戰爭結束與羅馬的崛起
    最終,羅馬人在埃加迪群島又獲得了一場海上打劫,也徹底將迦太基對手打服。 在第三次因風暴團滅後,羅馬再次放棄了海上行動。為了贏回優勢,陸軍佔據西西里島上的艾瑞克斯山。它位於羅馬控制的帕諾慕斯和迦太基控制的德雷帕納之間,是極為重要的一處陣地。
  • 接舷戰在海戰中的第一次應用:不可一世的迦太基人被羅馬人暴揍
    在公元前260年的一次海戰中,裝有「烏鴉吊」的羅馬艦隊首次在海上打敗了迦太基的海軍,這場勝利讓羅馬人對戰爭的未來充滿了信心,計劃運送陸軍漂洋過海,進攻位於北非的迦太基本土,從而徹底將迦太基消滅。
  • 古希臘海戰,有哪些特點?古羅馬又是怎樣把海戰引進的陸戰的
    【古代的海戰是怎樣進行的?從古希臘和古羅馬海戰就可見一斑】修普底德在《伯羅奔尼撤戰爭電》第一卷第一章就向我們論述了那個時代希臘「海上勢力的重要性"。希臘是個半島國家,海上貿易發達,發展海軍對付海盜,進行海外擴張,是很必要的。
  • 陸戰所向披靡,海戰卻節節敗退,羅馬人仍舊擊敗迦太基掌控西西里
    而實際上在布匿戰爭爆發之前,無論迦太基與其他鄰國的關係如何差,他與羅馬之間的關係還是十分友好的。 甚至兩個國家之間還籤訂了以海上貿易為中心的經濟互助友好條約。但隨著國家的強大,羅馬產生了將西西里島據為己有的想法。巧的是,當時的西西里島上出現了叛亂,也正是這次的叛亂為羅馬人在駐軍西西里島提供了契機。
  • 海軍零基礎的羅馬為何能快速戰勝海上霸主迦太基?
    戰前形勢圖由於羅馬人稱腓尼基人為布匿人(Punic),所以這場戰爭被羅馬命名為「布匿戰爭」。迦太基長於海戰,而羅馬長於陸戰。海上遭遇公元前260年,羅馬艦隊終於和迦太基艦隊在西西里東北的米拉海角附近相遇,雙方均有一百多艘戰艦,期待已久的海上決戰正式打響。迦太基不愧是海上霸主,無論單艘戰艦的操控能力,還是整支艦隊的配合度都堪稱一絕,他們很快列陣完畢,之後就饒有興味地望向對面的羅馬艦隊。
  • 地中海霸權爭奪戰——布匿戰爭中,為何羅馬人笑到了最後?
    公元前3世紀早期,羅馬得到快速發展,統一了義大利半島,成為地中海區域的一大強國。其後,羅馬在一片欣欣向榮的態勢下將擴張矛頭轉向了西地中海的迦太基。迦太基是有腓尼基人移民建立的,位於今北非的突尼西亞。公元前262年,迦太基與羅馬之間的爭奪戰爭在此拉開序幕,西西里島也將作為羅馬的第一個海外行省,見證羅馬與迦太基之間長達百年的戰爭。軍事力量上,羅馬軍隊擅長陸戰,而迦太基則海軍力量強悍。公元前262年,羅馬人打敗強大的迦太基,奪走了西西里島上的阿格裡琴託城。
  • 《盜賊之海》海戰有什麼技巧 陸戰海戰戰鬥技巧教學
    ,下面請看玩家「ENDMOOOOON」分享的《盜賊之海》陸戰、海戰技巧教學,希望能為各... 《盜賊之海》遊戲中玩家能夠在海上或者陸地上與其他玩家戰鬥,在戰鬥中也是有一定技巧的,掌握這些技巧可能會讓您多贏幾次,下面請看玩家「ENDMOOOOON」分享的《盜賊之海》陸戰、海戰技巧教學,希望能為各位玩家帶來一些幫助。 說到戰鬥,大致分兩種,海戰,陸戰。
  • 地中海霸權爭奪戰——布匿戰爭中,為何羅馬人笑到了最後?
    為了爭奪地中海這塊寶地,從公元前264年起,兩國之間相持對峙了118年,期間爆發了一系列的戰爭。最後羅馬人取得最終的勝利,笑到最後,徹底毀滅了迦太基,打開了通向帝國之路的大門。這次百年對峙中,何以羅馬人可以獲得最終的勝利呢?羅馬的崛起與實力強化的迦太基羅馬發祥於義大利半島的一個小城邦。公元前3世紀早期,羅馬得到快速發展,統一了義大利半島,成為地中海區域的一大強國。
  • 羅馬與漢朝的絲綢之路外交
    此時的羅馬還沒有能參與海戰的戰艦,首批參戰的戰艦都是從義大利半島上作為羅馬盟友的各城邦借調而來。羅馬元老院有鑑於此決定新造100艘最新的五列槳座戰艦——這種戰艦的設計巧妙之處在於:在船首裝有吊橋,可以鉤取地方戰艦,從而讓己方士兵可以從容攀上敵方甲板,從而變海戰為陸戰,這對海戰經驗相對匱乏的羅馬人而言無疑大大降低了戰鬥的難度。
  • 甲午戰爭陸戰的最後一戰:清軍慘敗 600多百姓喪生
    他用手指著東邊:「日本人就是從那邊上來的,打了3天,咱田莊臺死了1萬多人! 」  這場發生在1895年3月9日的「田莊臺防禦戰」,是甲午戰爭陸戰的最後一戰,以清軍的慘敗告終。一個月後,清政府被迫籤訂了屈辱的《馬關條約》。  盤錦市文物管理辦公室主任楊洪琦介紹說:當年清軍在海戰中失敗後,日軍轉入陸戰,在田莊臺遼河岸邊展開了激烈的巷戰。
  • 甲午海戰清朝慘敗,此人僥倖撿回一條命,22年後卻成了民國總統
    大家都知道在清政府晚期的時候,清政府實際上已經沒有多大的影響力,因為清政府的軟弱無能,所以我國被迫割讓了大批領土,最初的時候清政府並沒有把日本看在眼裡,甚至認為日本只不過是一個小國,但是沒想到在甲午中日戰爭當中一敗塗地,我國的海軍慘敗,損失慘重。
  • 甲午戰爭陸戰的最後一戰:清軍慘敗 600多百姓喪生
    他用手指著東邊:「日本人就是從那邊上來的,打了3天,咱田莊臺死了1萬多人! 」  這場發生在1895年3月9日的「田莊臺防禦戰」,是甲午戰爭陸戰的最後一戰,以清軍的慘敗告終。一個月後,清政府被迫籤訂了屈辱的《馬關條約》。  盤錦市文物管理辦公室主任楊洪琦介紹說:當年清軍在海戰中失敗後,日軍轉入陸戰,在田莊臺遼河岸邊展開了激烈的巷戰。
  • 1662年收復臺灣前,鄭成功在廈門待了15年,都在忙些啥?
    並分析形勢說:「福建之地可憑險設伏,海上貿易可供糧餉,以此地可召天下」②這種以沿海為根據地,開展海上貿易然後再相機進取中原的策略。在當時來看,這也是唯一可行的方略。而之後鄭成功與清軍多年的拉鋸戰也證明了這點。1647年7月,鄭軍攻漳州海澄,未克。8月,攻泉州,未克。1648年3月,鄭軍攻同安,攻克後繼續攻泉州。未克。清軍趁勢攻下同安城。1649年3月,鄭軍攻克漳州漳浦縣、雲霄縣。
  • 崖山海戰慘敗,南宋最終滅亡,為何20萬人的南宋打不贏3萬元軍?
    「崖山以後無中國」相信不少人對這句話有著深刻的印象。但是日月山河猶在,中華文明猶在,雖然一度衰敗式微,但是仍然頑強不息。那麼,崖山海戰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何20萬人的南宋打不贏3萬元軍?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下當時的故事吧。
  • 十六世紀海戰革命:地中海海戰方式讓位大西洋海戰方式
    在中世紀,歐洲海上力量主要集中在地中海地區。儘管那時環北海地區及大西洋上已經有海上探險者,即北歐人,但「不管他們的探險有多麼與眾不同,他們仍只是無畏的水手、商人和四處劫掠的海盜,他們並未形成通常意義上的「海軍。」從公元前480年的薩拉米海戰直到公元15世紀,在地中海航行的最主要的戰船始終是單層甲板平底船。
  • 第一次布匿戰爭之海戰,亂拳打死老師傅,羅馬新丁痛揍大佬迦太基
    在公元262年阿格裡真託戰役結束後,便已近年底。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61年,羅馬人照例派新任執政官到西西里島,準備一鼓作氣將迦太基人勢力徹底驅逐出西西里。陸軍司令杜伊利烏斯只好勉為其難的兼任海軍司令,杜伊利烏斯同樣也不懂海軍,不過不怕,羅馬軍隊多奇,敢把海戰當陸戰。把陸軍運送到墨西拿之後,杜伊利烏斯便著手改造羅馬艦隊。本著發揮自己優勢的原則,多意裡在船頭安了一件秘密武器——烏鴉吊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