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蘭信申萬秋:起錨數字海洋 「火眼金睛」探水下世界

2020-12-12 同花順財經

海蘭信董事長申萬秋⊙記者王子霖○編輯徐銳

2019年10月20日中午,舟山海域。搭載著14位英國客人的船隻抵達77年前沉沒的「裡斯本丸」沉船海域,通過海蘭信提供的側掃聲吶技術,「裡斯本丸」號沉沒事件遇難者的後人,終於確定了他們父輩沉船時的準確位置。

這動情一幕的背後,是海蘭信旗下勞雷海洋技術團隊的功勞。從2016年起,勞雷海洋技術團隊多次出海對裡斯本丸沉船進行尋找定位,先後用無人直升機航磁系統、三維多波束聲吶、側掃聲吶系統等確定沉船確切位置,得到水下沉船三維形態以及精確的船體細節數據及成像,為「裡斯本丸號」沉船的探尋提供全部技術支持。

相比地上,把更難摸清的水下進行數位化「解析」,更是人類深入了解這個星球的關鍵一步,而利用各種現代化技術及傳感器對海洋進行探測是了解海洋的前提。據介紹,海蘭信協同下屬公司勞雷海洋在中國海洋調查領域具有絕對的領先優勢,幾十年來為客戶提供了成千上萬套海洋探測儀器系統與整體解決方案,幫助上千用戶完成諸多重大國家科學和工程項目。

從2001年邁出清華大門至今,海蘭信70後董事長申萬秋已創業19年。在他心目中,做企業不一定只有做大才是做強。他時常會將海蘭信和國外海洋科技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相比。對他而言,最享受的還是通過技術研發後優化產品的過程,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經營公司是一項不容易的事情,要有平和的心態。」申萬秋對記者表示。

痴迷於海的「00後」公司

縱觀A股,成立於2001年的海蘭信是一家年輕的公司,但就是這家「00後」企業,接連打破了多項國外技術壟斷,並使我國的智能船舶技術走向世界前列。「我們的業務聚焦於海,從成立早期的船舶黑匣子起家,目前在國內海洋立體監測處於領先地位。」申萬秋介紹,海蘭信的願景是努力成為全球智能航海的引領者、中國智慧海洋的建設者。

海蘭信去年剛過完18歲「成人禮」,公司也在這一關鍵時刻提出了「131」戰略規劃,即一個國家政策引領、三個支柱業務和一個支撐平臺。據介紹,新戰略中三個支柱業務,分別是以智能船為核心的智能航海業務,包括相關的智能化產品、智能船總體解決方案提供以及智能大數據的挖掘與應用;以參與建設的雷達網為切入點的全球海洋立體觀測網業務;以海底網等為代表的海洋儀器裝備及重大項目,包括相關的海洋傳感器、無人觀測系統等。

船舶智能化是公司長期堅持的兩大基本戰略之一。申萬秋介紹,多年的積累使公司發展了包括雷達、電子海圖、操舵儀、船舶遠程監控管理系統等產品。船舶輔助自動駕駛系統,能夠根據海洋氣象、船舶自身設計和動力特性及航次任務自動規劃合理的航線和航速,並實現在大洋上的自動駕駛,甚至開闊水域自動避碰,可極大降低船員的勞動強度,改善航行安全性,同時能夠有效地降低船舶營運成本,在未來必然會成為智能船舶的標準配置。

智能航海業務是指海事綜合導航、智能裝備與系統,是以綜合導航系統(INS)為核心,為客戶提供船舶智能航行駕駛系統,並在此基礎上集成其他航行相關設備及多方位傳感器,可實現船舶航行設備的數位化及集成化,通過智能航行及輔助決策系統,提高航行安全目的,進而實現智能化。

另一方面,以參股公司三亞寰宇為依託,海蘭信正在搭建基於客戶需求的可持續發展產業生態平臺,為海洋漁業、海洋維權執法、海上搜救、港口航運、海洋環境保護、海洋資源開發、海洋防務等多領域涉海客戶提供海洋信息服務,促進客戶間信息共享,為國家「海洋強國」戰略與推進海上「一帶一路」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放眼未來,海蘭信將以現有的三個支柱業務為經營重心,把握國家智能船舶發展機遇,在海洋立體監測領域以近海雷達網為切入點,深度參與海域觀測、海底觀測等項目;另一方面,海蘭信也將發揮公司多年積累的海洋軍工優勢,參與國家重大項目。

多點開花編織全國近海「一張網」

2018年10月31日晚,三亞海蘭寰宇海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三亞寰宇」)突然接到福建省海上搜救中心通知,要求公司使用近岸雷達綜合監控系統協助搜救一條隨時有沉沒危險、載有16人的「閩連漁運60059」漁船。

根據搜救中心提供的時間與經緯度線索,三亞寰宇工作人員發揮近岸雷達綜合監控系統主動式發現、船隻軌跡回放的系統功能優勢,克服現場氣象海況惡劣雷達回波不穩定、無AIS信息、船隻失聯無法提供詳細信息的困難,成功獲取「閩連漁運60059」的船舶軌跡。

「我們在這次搜救使用的產品,就是來自海蘭信提供的以『極小目標探測技術』為基礎開發的小目標系列雷達產品。」申萬秋告訴記者,小目標雷達系統自2015年開始推廣以來,現已完成在全國重點區域的岸基端布局,已初步建立覆蓋中國近海主要區域的雷達綜合監測網。下一步,除了在岸基端根據客戶需求繼續補盲建設之外,公司聯合三亞寰宇會逐步把小目標雷達擴展到船載端和石油平臺端。

據介紹,海蘭信的小目標雷達可探測發現傳統雷達難以發現的,雷達散射截面積小至0.1平方米,目標高度低至1米的海上極小目標。由海蘭信構建的近海海面安防監控系統,能24小時全天候監控海面目標動態,並聯動光電設備對其進行全自動跟蹤、探測和識別。該系統重點用於實時掌控海面目標態勢、及時發現並跟蹤海面各類目標、探測和識別低空飛行目標,指揮中心實時獲取海面情報信息。

該系統的建設,在促進海洋信息化建設的同時,也可作為一套專業化的海洋感知和海洋信息網絡,納入國家和省市的「智慧海洋」體系。申萬秋表示,海洋信息數據未來必將大有作為,公司服務的終端客戶包括海洋漁業、海事、海警、海關、海軍、救助、環境、邊防、海洋養殖、海上船舶等。

引進先進國際技術的同時,海蘭信也在推動軟體等相關國產化進程,並積極以遙測遙感創新技術手段引領行業發展,包括無人機、無人艇、水下機器人ROV等先進技術的應用研發與推廣,全力構建「遠程、無人、遙測、遙感」海洋探索新時代。下一步,三亞寰宇也將進一步增進網絡覆蓋範圍,並以此為基礎,納入其他海洋數據包括衛星與航空遙感、水文氣象臺站、浮標以及水下傳感器等海上觀測系統,逐步建成中國全方位覆蓋的海洋立體監測綜合信息服務體系,進一步奠定全國「一張網」的涉海監控領先優勢。

「明遠」起航奠定智能航海先發優勢

1405年,鄭和船隊起錨下西洋,開啟了世界遠洋航海的新紀元。根據歷史記載,鄭和船隊的每條船均配有羅盤,以及數十名官兵負責導航。彼時的羅盤帶有二十四個方位,已具有相當精度。

2018年11月,搭載海蘭信輔助自動駕駛系統的全球首艘40萬噸智能超大型礦砂船「明遠」號(代號H1447)在上海正式命名交付,數百年前的羅盤已經被如今的輔助自動駕駛系統取代,憑藉該系統,體型碩大的貨輪也能夠實現自動駕駛,自動避碰,並根據氣象和船舶特徵選擇最佳路線。填補國內空白的同時,明遠號一舉奠定了海蘭信在全球智能航海領域的重要地位。

明遠號是國家智能船舶1.0研發專項的首艘示範船,通過構建全船統一的網絡平臺及信息平臺,實現智能航行、智能能效管理、智能機艙、智能貨物等幾大智能功能,降低船舶控制和管理難度、減少人為誤操作、優化航線、控制油耗,進而實現船舶安全及效率的提升。海蘭信軟體工程師和服務工程師隨船全程現場支持,保障首航過程。

2016年8月,國家部署「智能船舶1.0研發專項」項目,作為民營企業的海蘭信不僅在「船舶輔助自動駕駛系統開發」這一核心課題挑了大梁,同時還主要承擔了全船網絡的設計,參研了包括仿真驗證、船岸一體化通信系統等項目。在申萬秋看來,智能化不僅是智能船專項核心技術的突破所在,還是全球船舶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更是我國未來重點發展領域之一。

「船舶自動駕駛必將成為未來的標配。」申萬秋給記者打了個比方,「未來的遠洋航行將朝著航空業的方向發展,即只有起飛和降落階段需要手動操控,其他環節全部由自動駕駛完成。而飛機的起飛和降落就相當於船隻的進出港。」申萬秋表示,這套系統既可以應用在新造智能船舶中,也可以單獨應用於傳統船舶的改造,未來有著很大的市場空間。

搭載海蘭信船舶輔助自動駕駛系統的船隻,能夠根據海洋氣象、船舶自身設計和動力特性及航次任務自動規劃合理的航線和航速,並實現在大洋上的自動駕駛,甚至開闊水域自動避碰,可極大降低船員的勞動強度,改善航行安全性,同時能夠有效地降低船舶營運成本,在未來必然會成為智能船舶的標準配置。

申萬秋告訴記者,隨著全球人工智慧和大數據以及雲計算技術的發展,船舶智能化領域將面臨重大機遇,國際上多家有實力的企業已經開始布局自動駕駛技術在船舶方面的應用。以羅爾斯-羅伊斯給出的無人船路線圖為例,他舉例稱,羅爾斯-羅伊斯的無人船路線圖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要求配備少量船員的遠程控制船舶,第二階段要求能夠遠程控制無人近海船舶,第三階段要求能夠遠程控制無人遠洋船舶,第四階段要求能夠自主航行無人遠洋船舶。

如今,海蘭信的智能船技術已經走在了國際前列,在後續的全球在航船改造以及新造船的智能化系統推廣應用中也將獲得先發優勢。

來源: 上海證券報

相關焦點

  • 2020海蘭信深圳海博會圓滿落幕
    10月18日下午,被譽為「中國海洋第一展」的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以下簡稱「海博會」)圓滿閉幕。海蘭信以「創新為可持續海洋」為主題亮相本屆海博會,無論是全新的海底IDC業務,還是體驗感十足的常壓潛水系統科普體驗區,海蘭信從方方面面詮釋了「創新」無處不在。
  • 海底IDC驚豔亮相2020海博會,海蘭信籤署多個重要協議!
    展會當天,國家自然資源部部長陸昊、國家自然資源部副部長王宏,廣東省副省長覃偉中、深圳市市長陳如桂等領導在海蘭信董事長申萬秋的陪同下參觀了海蘭信展臺。申萬秋董事長向陸昊部長、王宏副部長一行簡要介紹了海蘭信情況,重點介紹了公司創新業務海底IDC數據中心的發展布局,立足打造海洋新基建,為國家發展海洋新經濟探索符合需求的商業模式。
  • 中國首個海底數據中心樣機測試數據揭曉 達世界先進能效水平
    原標題:中國首個海底數據中心樣機測試數據揭曉,達世界先進能效水平   1月10日,北京海蘭信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蘭信」)公布,該公司日前完成了中國首個海底數據中心樣機測試
  • 海蘭信:籌劃特區建發成為公司實控人的方案,股票12月22日起停牌
    每經AI快訊,海蘭信(SZ 300065,收盤價:14.58元)12月21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北京海蘭信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20年12月21日收到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申萬秋先生通知,擬與深圳市特區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籌劃通過特區建發認購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及原實際控制人表決權委託的方式
  • 海蘭信:投資設立深圳海蘭雲海洋數據中心科技有限公司
    海蘭信:投資設立深圳海蘭雲海洋數據中心科技有限公司 時間:2020年12月15日 20:55:35&nbsp中財網 原標題:海蘭信:關於投資設立深圳海蘭雲海洋數據中心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告證券代碼:300065 證券簡稱:海蘭信 公告編號:2020-135 北京海蘭信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投資設立深圳海蘭雲海洋數據中心科技有限公司的
  •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海蘭信總部舉辦新辦公樓喬遷入駐儀式
    7月7日,盛夏暖陽,祥雲漫捲,海蘭信總部隆重舉辦新辦公樓喬遷入駐儀式。海蘭信創始團隊、公司管理層及合作夥伴代表等領導出席儀式,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時刻。上午8:40,所有領導與同事進入前廳正門,潑水祈福儀式正式開始:以淨水潑灑恭賀新樓落成,預示吉祥,海蘭信總部新辦公樓正式啟用!
  • 海蘭信:第三季度淨利潤增長18.80% 海底IDC業務前景廣闊
    海蘭信迅速在疫情後期復工復產,積極消除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第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18.80%。海蘭信作為一家專注於海洋探測與船舶信息化、智能化領域的高科技企業,以"節能減排、陸海統籌、集約用海、多能互補"四大理念為本,創新性的提出海底IDC的概念。
  • 跟隨水下攝影師,走進清涼又繽紛的海洋世界
    作為水下攝影圈裡非常知名的「水攝小姐姐」,很多攝影師開始接觸水下微距攝影,都是在你的幫助下。那麼,你自己又是如何成為一名水下攝影師的呢?我記得是在2012年,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我和媽媽去馬爾地夫旅行,她鼓勵我嘗試潛水,去感受深邃的海洋。我對大海一直心生嚮往,從不畏懼,但在短短40分鐘的潛水體驗中,我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 蓬萊|開啟其妙海洋之旅 來蓬萊極地海洋世界探測神秘的水下世界
    想要親臨神秘莫測的水下世界嗎那麼,到蓬萊海洋極地世界你的願望將會一一實現!熱帶雨林來到這裡讓你仿佛置身亞馬遜流域原始森林,高低錯落的人造雨、霧、雷、閃電自然逼真,全區貫穿溪流湖塘及瀑布仿佛身臨其境。海底隧道100多米的觀賞視窗,近千種海洋生物觸手可及,孩子們進入該區域,有融入海洋之中的感覺。海洋動物北極熊、白鯨、企鵝、海象、海獅等來自世界各地近百種海洋動物,在這裡自由自在地生活。
  • 水下的世界
    水下世界。紅海的珊瑚魚。埃及。水下世界的美麗背景泰國Chumphon海洋國家公園的珊瑚礁和海洋生物深海中的海洋水下珊瑚礁美麗的水下世界海底世界海底世界珊瑚礁水下景觀。水下的海豚。
  • 合肥海洋世界國慶假期推出水下川劇變臉(圖)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10月1日至10月8日,遊客們可以在合肥海洋世界觀賞到難得一見的水下川劇變臉。據悉,合肥海洋世界特邀請我國「水下川劇變臉第一人」黃顯忠,在雙節期間表演水中絕技「川劇變臉」。
  • 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竟然在水下,科學家:知道海洋環流嗎?
    我國有很多瀑布也是聞名於世,比如:黃河壺口瀑布 -中國流量最大的瀑布;德天瀑布 -世界第四大、亞洲第一大跨國瀑布;諾日朗瀑布-中國最寬的瀑布等等,但要說到世界上最大的瀑布,卻不在中國。很多人都認為南部非洲的維多利亞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這個瀑布寬1700多米最高處108米,確實夠大。
  • 來自海洋的50張圖片,感受一下水下的世界
    ,鯨鯊是海洋中最大的魚!它們用極快地一擊殺死獵物——這是海洋世界裡最快的動作之一,其力量足以打破水族館的玻璃牆。3.心形珊瑚礁法屬玻里尼西亞莫雷亞島水下的河豚。世界上有超過120種河豚魚,其中大多數都含有毒素,這使得它們對捕食者來說是致命的。據報導,這種毒素的毒性是氰化物的1200倍,一條河豚體內的毒素可以殺死多達30人。
  • 起錨遠航正當時:中國數字文化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啟示錄
    新華網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 周瑋)近日,由中國錄音錄像出版總社轉企改制、引進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資本組建的中國數字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完成工商登記註冊,我國首個國家級數字文化企業誕生。  啟示一:「中數」應運而生,反映了業界對打造數字文化龍頭企業的渴求,標誌著「文化央企」向數字文化「藍海」的起錨遠航  「十一五」以來,我國數字文化產業發展進入黃金期。以數字出版產業為例,有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總收入為213億元,2010年為1051.79億元,年均增速49.37%。
  • 【海洋探秘第9篇】神秘水下古城
  • 失落的文明 世界七大水下古城
    失落的文明 世界七大水下古城在世界許多水域,存在著許多遠古城市。
  • 世界上最大的水下洞穴,真是潛水者的天堂
    如果說撒哈拉之眼是沙漠的眼睛,那麼宏都拉斯大藍洞就是海洋的眼睛。下面小編帶你們來認識一下世界上最大的水下洞穴——宏都拉斯大藍洞,內部別有洞天,真是潛水者的天堂,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世界上最大的水下洞穴——宏都拉斯大藍洞
  • 天津某極地海洋世界上演"水下撕名牌" 遊客大呼過癮
    昨日,在蔚藍的海底世界,一場別致的「水下撕名牌」大戰在天津海昌極地海洋世界拉開帷幕,「極地男神女神團」首次亮相,在失重的環境中,用高超的泳技、酷炫的特效演繹了一次驚心動魄、精彩迭出的撕名牌戰役。在活動現場,記者全程見證了這一場精彩活動。隨著振奮人心的音樂響起,只見極地「男神」和「女神」從海洋深處遊來,他們有的在水中倒立、有的旋轉翻飛,紛紛以獨特的「武藝」帥氣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