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瀑布,大家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自高處落下的巨大水流,氣勢恢宏場面壯觀。我國有很多瀑布也是聞名於世,比如:黃河壺口瀑布 -中國流量最大的瀑布;德天瀑布 -世界第四大、亞洲第一大跨國瀑布;諾日朗瀑布-中國最寬的瀑布等等,但要說到世界上最大的瀑布,卻不在中國。
很多人都認為南部非洲的維多利亞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這個瀑布寬1700多米最高處108米,確實夠大。但這還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要說是地面上最大的瀑布還差不多,根據人們的不斷探索,目前已知最大的瀑布是在海裡——丹麥海峽的水下瀑布。
這個水下瀑布有多大?
位於格陵蘭島和冰島之間的丹麥海峽的海洋中,該海峽將冰島和格陵蘭分開。水下瀑布,位於地下500 m以上,參觀難度大。
海洋學家早在1870年代就知道海底瀑布,但限於當時能進入海洋的深度有限使他們無法進行研究。直到1960年代,利用現代設備對這種現象進行探測才成為可能。
但是科學家測量過它的平均尺寸:開始於海峽表面以下650米處,然後在格陵蘭島的南端跳入深3000米處下降了將近2.5公裡。這還不是最「高」的一部分,據探測其最高的高度達到了3.5公裡,對比陸地上的最大瀑布只有不到1公裡。
水下瀑布如何形成?
我們都知道陸地上的瀑布是由於巨大落差和重力作用,那水中的瀑布是怎麼形成的?也是由於上下落差和重力。
簡單的說就是海洋環流的交匯,由於熱脹冷縮使得冷水比暖水密度大。在丹麥海峽,北歐海中向南流動的冷水流與艾明格海中的暖水流匯合。寒冷的水流因為密度大迅速下沉到溫暖水流之下,暖水流被擠壓上升像大氣中散發熱量。
由此形成了巨大的洋流下降趨勢,造成的向下水流量估計超過每秒350萬立方米。但是,由於它在海面下流動,兩股洋流的顏色差異也不大。因此,在沒有科學儀器幫助的情況下,丹麥海峽的巨大湍流完全無法被發現。
水下瀑布有什麼作用嗎?
陸地上的瀑布能起到輸送水源調節各地區水資源分配的作用,人們還可以對其巨大的重力勢能加以利用。那水下的瀑布有什麼作用呢?
其實說水下瀑布的作用也就相當於說子海洋中子午翻轉環流的作用:
世界各地的海洋在子午翻轉環流(通常稱為全球輸送帶)中運動。這種輸送帶環繞地球,輸送熱量和水,並有助於穩定全球氣候。它也是全球海洋養分和二氧化碳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溫暖的地表水耗盡了營養物質和二氧化碳,但是當它們穿過深層和底層的較冷,富含營養物的水帶時會重新富集。海洋的食物鏈依賴於這種混合物,它支持浮遊植物,海藻和生命本身的生長。
丹麥水下瀑布就是其中的一個輸送帶,只不過因其輸送過程中借用了海底高度差地勢被我們理解為水下瀑布。
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