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開悟前的三種特徵,看看你都有嗎?

2020-12-11 蓮荷居士

禪宗是漢傳佛教八宗之一,又名佛心宗,隨著佛法的興盛,越來越多的信眾開始參禪打坐,以求開悟明心。尤其當參禪的人,以宗門的機鋒轉語設問,我們不能應答,更覺得禪宗法門高妙。究竟何為開悟?《法華經》云:「照明佛法,開悟眾生。」《華嚴經》說:「開悟一切愚暗眾生。」開悟,就是開智悟理。

常言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真正開悟的高僧大德,即使有心點撥一二有悟性的弟子,也不會誇誇其談,因為一開口便是錯。蓮荷翻閱禪門高僧的開悟經歷,發現祖師開悟前,常具有下面這三個特徵。

第一,喜聞佛法。

學佛是聞思修的過程,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要實證般若空性,離不開文字。所以開悟前要多聞,有了文字般若,才能參禪打坐,觀照自性。沒有文字般若,一開始就盤腿打坐,那就是忙修瞎練了,磨磚豈能成鏡。

坊間常以慧能祖師悟道因緣為由,認為悟道不需要文字般若。可是慧能祖師說過,他的法門是接引上上根器之人,捫心自問,我們凡夫俗子,有慧能祖師那般根基的能有幾人?

第二,心無所求。

禪宗主張不立文字,因為修空性,除了必要的文字,多說無益,而空性的境界本來就沒什麼可以言說。求空性不對,不求空性更不對,語言是凡夫的概念,空性卻超出了語言與思維的境界,該如何言說呢?

「一指禪」的公案,恰能說明這一點。歷史上有位俱胝禪師,別人向他求法,禪師唯豎一指,你悟道了,那是自己的機緣;悟不了,絕不多說第二句話。

某天俱胝禪師外出遊化,有人來尋訪,小沙彌接待了訪客,對他說:「你有何想問的,問我便是。」來人便說想求佛法,小沙彌豎起一指,訪客頓悟,跪地拜謝而去。

俱胝禪師回到寺院,問小沙彌道:「何為佛法?」小沙彌豎起指頭的瞬間,禪師手起刀落,將那根指頭削了下來。小沙彌抱著手痛哭,禪師又問:「何為佛法?」再看空空如也的手指,小沙彌當下也悟道了。

第三,無心可安。

我們先看一段公案,二祖慧可向達摩祖師請法。慧可說:「我心未寧,乞師與安。」祖師說:「將心來與汝安。」慧可遍尋不見心,便說:「覓心了不可得。」祖師說:「我與汝安心竟。」

打坐或者追話頭,到最後是一回事,般若空性與自己的心無二無別。因為「空性」也是名相而已,我們只是把沒有東西稱作為空。天空湛藍,但藍色並非來自於它,「心」也是如此,它本身並不實有,只是我們的妄想分別。所以達摩祖師讓慧可去找心,慧可祖師卻發現根本找不到心,無心可安的境界,就是悟了。

關於開悟的公案,類似的記述可謂數不勝數,有位靈雲禪師,見山間桃花怒放而開悟;虛雲老和尚因熱水燙手,杯子摔落而覺虛空粉碎。開悟之前,祖師們無不是勇猛精進,不敢有絲毫懈怠。如果你學佛的過程中有這些特徵,卻遲遲未能悟道,或許只是欠缺一個「迎面花開」的機緣。

更多佛經解讀、佛門典故,請關注蓮荷居士。

相關焦點

  • 佛說:這三種人慧根最高,很容易開悟,看看有你嗎?
    「慧根」兩個字出自佛教,佛教認為,一個人如果能通達真理,就可以稱為「慧」。慧也可以理解為智慧,智慧越高的人慧根越高,慧根越高,越容易開悟。智慧具有照破一切、生出善法之能力,可成就一切功德,以至成道,故稱慧根。
  • 真正開悟成佛的人,往往有這些顯著特徵,看看你有嗎
    尤其在如今信奉科學的年代,學佛之人最疑惑的就是佛和菩薩真的存在嗎?存在的話又身處何方呢?佛語有云:「心中有佛,所見皆佛。」佛以各種方式顯現在眾生面前,所謂的見到,並非是表象上的見到,而是真切地感受到開悟的過程。
  • 佛教:已經開悟的人,身上會有4個特徵,你有嗎?
    開悟的狀態分為多種,如果你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小道理,就會有小的開悟,如果明白了一些大道理,就會有大的開悟,若是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諦,能夠明本心,見本性,那就是大徹大悟。學佛之人千萬多,開悟之人能有幾個?我們要想知道自己有沒有開悟,可以看一看自己身上有沒有這四個特徵,一般開悟的人,身上都會有這四大特徵,看看你有幾個?
  • 佛教:真正開悟的人,身上都有這3大特質,看看你有嗎?
    佛教裡講究「覺悟」,一切眾生皆可通過修行而明心見性、覺悟成佛。那麼,開悟的人是什麼樣子的呢?怎樣判斷自己是否開悟了呢?開悟是不是就像佛菩薩的神通那樣無所不能呢?並不是。佛教從來不是談玄說妙、搞神通,佛陀也告誡後世弟子嚴禁以神通說法,因為這樣易使人走上邪路和迷信。「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覺」,佛法的照現離不開我們樸素的生活,在實際生活中去醒悟、實踐,才能真正受用。
  • 佛教:與佛有緣的「三大」特徵,看看你有嗎?
    佛教中稱這種關係為「緣分」。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任何事情,甚至只要你能遇見,就是有緣。緣分沒了,就再也不會相遇。很多人,都喜歡到寺院中燒香拜佛。有的是因為有某種心事,想去在佛前「嘮叨嘮叨」,也有的是想去寺院中清淨清淨,有的則是想去求佛,希望得到佛的保佑。他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做,其實這是因為他與佛有緣。當他心心念念裡都是佛的時候,這種緣分就會達到極致。
  • 佛教:真正的「開悟」人通常有這三個特點,你有嗎?
    介紹在的時代,有很多人崇拜和學習佛教,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得到教化。我們常說啟蒙其實是兩個概念。啟蒙就是啟蒙,啟蒙就是啟蒙,啟蒙是分開的。所謂道是自然法則。如果我們的身、口、心都能符合這一規律,而沒有違反,那就是道。明白法律,看到自己的心,叫做覺悟。
  •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開悟是每個學禪人夢寐以求,就是為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得什麼性,就是自己本有的佛性。禪宗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慧能祖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悟道的過程,不是向外求索,而是認識內心,去尋找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
  • 佛教:真正「開悟」過的人,往往有這3個特質,你有過嗎?
    導語現今時代,拜佛學佛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夠得道開悟的人卻寥寥無幾。我們常說的得道開悟,其實是兩個概念。得道是得道,開悟是開悟,得道開悟是分開的。所謂的道,即自然界的運行法則。若是我們的身、口、意三業,都能夠與該法則相應,沒有絲毫違背,就叫得道。
  • 佛法: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三個特徵,你有嗎?
    在我們保持內心平靜的時候,我們都能悟道一些人生智慧,但當我們進入紛繁世俗之中時,我們所悟道的道理又會不知不覺地被遺忘,所以這種開悟只能被稱為小悟,是短暫的存在,不能長久的。要想做到大徹大悟就要在平日勤加修行,這樣我們才有機會一直保持開悟的狀態,不受各種情緒左右,遠離一切煩惱。
  •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這三大特徵,看看你身邊有沒?
    如果他依然對你笑,那就是個高僧;如果不動聲色,那就是個很厲害的和尚;如果拂袖而去,說明水平也還行;如果跟你對罵,那估計是個普通角色;如果一幫和尚出來打你,那你就趕緊跑吧!這是那位同行半開玩笑說的話,但是卻也從表明,像高僧這種開悟的人,他們早已將人世喧譁放下了。那麼真正開悟的人,都有什麼特徵?
  • 開悟、明德你知道多少?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你能做到幾條?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然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則無師智、無礙智、自然智自然現前。」意思是說:世間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具備佛性,都可以通過修行成佛,只是眾人被貪婪心、怨恨心、不明理之心所蒙蔽,所以才不能夠成佛。可又想,那是佛祖,有幾個人能修到佛祖的境界和能力呢?
  • 佛教:具足這3個特徵,與佛有緣,是大善根之人,看看有你嗎?
    讓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想想,一個人,從生到死有多遠,只是呼吸之間;從迷到悟有多遠,只在一念之間;從愛到恨有多遠,盡在無常之間;從古到今有多遠,轉眼笑談之間;從你到我有多遠,相互善解之間;從心到心有多遠,就在天地之間。把這些世間的事想明白,自己就能夠放下許多煩惱,善念自然生起,福德自然增長。
  • 佛教:佛緣深厚的人往往有7個特徵,看看你有嗎,關係到今生得渡
    佛教:佛緣深厚的人往往有7個特徵,看看你有嗎,關係到今生得渡世間有人信佛,說明他或她的善根福德深厚。不信佛的人,往往善根淺,福德淺薄。有「佛渡有緣人」和「佛不渡無緣之人」。怎麼會有這兩種情況,就是信與不信的問題。
  • 佛教:「業障」重,會有4種表現,看看有你嗎?
    我們常常說某個人業障重,又或是自己業障重,其實就是因為曾經我們種下的惡因,在因緣具足後,所感召的果報現前,種種障礙也就出現了。就拿學佛來說,有有些人在學佛後,越發覺得自己諸事不順,這往往就是業障現前的表現,我們不必慌張,只有業顯現了,我們才能更深刻了認識到它的存在,我們也才能夠發露懺悔來消業障。只有業力清淨了,我們的人生才會吉祥。
  • 佛緣深厚的人,往往有這三個特徵,你有嗎?
    雖說無論善緣惡緣都是緣分,但是果報是完全相反的,前者培福、後者消福。萬事有因就會有果,與佛有緣的人也並非都是善良慈悲的人,並非都是善緣,也有惡緣,比如那些誹謗正法、詆毀佛教的「魔子魔孫」,這些人心術不正,與佛結下的是不善之緣,造業起惑,種下不善之因,多生以後也難以聚足善根,聽聞正法,離苦得樂。什麼樣的人算是與佛有善緣、佛緣深厚呢?
  • 佛教:三個特徵,證明與佛有緣,看看你是嗎?
    也就是說,佛緣「控制」了你與佛相關聯的一切。但是很多人,對此卻不以為然。因為「娑婆世界」,代表的就是變換的世界。這個世界的一切,都存在一種變換。正因為它存在變換,所以人的佛緣,也存在著這種變換。有佛緣的人,甚至會失去這種佛緣;沒有佛緣的人,也會用各種方式,結下佛緣。那麼,佛教中說的佛緣,到底有些什麼表現呢?
  • 佛教的不二法門,兩句偈語讓你開悟!
    【不二】是佛教術語,在佛教文化也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大概的意思就是沒有分別,不分彼此。在佛學大辭典中記載:一實之理,如如平等,而無彼此之別,謂之不二。」從這段話中就可以看出佛教文化中提倡平等、和諧的同時,也把這種觀念如實的落實在經典中,方便大家理解。
  • 佛教:佛緣深厚的四個特徵,看看有你嗎?
    俗話說「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只要一個人沒有到絕症的地步,經過醫治,就能得到一定的康復甚至痊癒。而一個與佛有緣的人,終究會遇到佛,最後修行成佛。有人說:「與佛有緣就能成佛嗎?是不是太不可思議了?」認為眾生,都曾經是佛,或者與佛有緣。只是由於多了許多妄念,造成自己迷倒在娑婆世界,無法回到原來的世界。所以,真正說來,眾生都與佛有緣。除非有的人,不斷進行誹謗三寶,或者做些「五逆」的事情,才會徹底斷絕與佛的緣分眾生與佛的緣分有深有淺,緣分深厚的人,即使經歷多少劫,也不會斷掉。而緣分淺的人,總是一副對佛似信非信,甚至修行起來,也是似修非修。
  • 禪修可以不吃素嗎?開悟的人都吃素嗎?
    這個問題,有可能是很多人的心病,讓很多人糾結。曾經,筆者也是一個特別迷戀吃肉的人,也是想要修煉。當時修煉的起點,是從佛教法門研究開始的。佛教修煉很重要很普遍是六度法門,六度法門持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其中不殺生戒,中國佛教的解釋包括不能吃肉。
  • 什麼才算是「開悟」?真正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開悟是什麼樣子?現在有很多描述,但是絕大部分都是錯的,因為大多數描寫開悟的人都沒有開悟,只是用大腦理解,哪怕描述的都一樣,也是錯的。同樣的,本篇文章也是錯的。開悟是什麼樣子,要聽那些開悟的人說,哪怕他們說的都不一樣,也是對的。區別就在於,兩個人都在給你講如何學會遊泳,不會遊泳的人就算背誦了一本遊泳教材,他講的也是錯的;會遊泳的人,即使從來沒有上過學,他說的也是對的。許多人通過各種方式苦苦追求開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