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球》中國文藝片為什麼會洩氣?

2020-12-06 康斯坦丁

前不久上映的藏語影片《氣球》曾經入圍過2019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多倫多電影節「當代世界單元」等數十個電影節獎項,受到廣泛的好評。導演由萬瑪才旦擔任,他是一位集文學家、編劇、導演、監製和製片人身份於一體的綜合性電影大咖,也是藏族母語電影的開創者。此外,《氣球》的拍攝手法頗為獨特,唯美的畫面令人神往,影片的主題圍繞女性、信仰和現實的衝突徐徐展開。如此背景,令很多人對影片充滿期待,但尷尬的是,影片上映之後,排片率長期低於1%,以至於很多觀眾要去非常遠的地方才能看到《氣球》。一些著名的影評人氣不過,開始在微博上發聲,連一向淡泊明志的萬瑪才旦也轉發了相關微博,但即便這麼鬧騰,《氣球》的排片率也僅有1.4%.

其實,相似的情況也曾發生在馮小剛身上,他曾經花費十年的時間來收集資料,用非常深邃的立意拍攝了《1942》,可以說,這是馮導一直想拍的壓箱底影片。可觀眾並不買帳,票房不甚理想;小鋼炮抱怨:中國的觀眾不懂藝術;後來,他又兒戲般地拍攝《私人定製》,票房一路走高,想要成為藝術家的馮小剛不得不在現實面前認栽。劇作家梁曉聲同樣有此苦惱,他認為中國目前的劇作缺乏思想,甚至都是以「榨乾了思想」的為最好。

唯美故事,藏族的堅定信仰和現實衝突

話題回到《氣球》本身。其實,影片的故事主線並不複雜,而且同所有的藏語電影一樣,主題永遠繞不開「信仰」問題。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藏區,一個普通的牧民6口之家,兩個兒子誤把父母的保險套吹成氣球帶出去玩,如此舉動因信仰問題被另外的家庭視作奇恥大辱,爭吵之餘,甚至大打出手。顯然,在藏族的信仰體系裡,避孕這些事兒有傷風化,更不宜兒戲。與此同時,女主人卓嘎意外懷孕,碰巧趕上高齡的爺爺去世。於是,他們一致認為:這個意外到來的孩子就是爺爺的轉世,而此前大兒子因和奶奶有同樣的痣,也早就被認定是奶奶的轉世。基於此,卓嘎理應留下這個孩子,以慰爺爺的在天之靈。

卓嘎要想完成生育,首先要面對高齡產婦的危險,需要再度去鬼門關走一趟,這一次有可能讓她離「死神」更加接近。再有,即便順利產子,家庭也要面對計劃生育部門的巨額罰款。當信仰和現實遭遇衝突時,家庭如何抉擇,《氣球》留給觀眾開放式的結尾,也令觀眾重新意識到:自己是否也陷入同樣的信仰漩渦呢?

其實,社會總不免大幅變化、快速發展,在時代的邊際,家庭和個人未必每次都能調整好自己的生活重心。或許,這才是《氣球》想要表達的深刻奧義,普通觀眾看到卓嘎的經歷,會很自然地報以同情和不理解。依照現代的生物常識,99%的人都已經摒棄「轉世」之說,大概只有類似藏族這種根深蒂固的信仰才會有此想法。普通觀眾看完影片之後,會慶幸自己的文明的生活環境和清醒的信仰體系,但殊不知,自己也早就陷入另一種的「生育信仰」。就拿生育來說,五十年代的管理者認為人多力量大,鼓勵生育,家家戶戶晚上沒事兒就開始生育,爺爺輩們常有七八個兄弟姐妹,全國總人口從5億快速增長到11億。當然,其中又有很多心酸往事,如挨餓問題,女生沒有衣服穿,白天只能躲在家裡的糗事,但彼時老百姓有明確的信仰,他們願意為之付出和犧牲,願意讓兒女們「吃」他們。

自80年代開始,中國計劃生育變成基本國策,大家轟轟烈烈地響應,提倡少生、優生,一些地方粗暴的執行口號:打出來、流出來,就是不能生出來。越來越多的家庭因為想要生男孩而不得不接受巨額罰款,小品《超生遊擊隊》嬉笑怒罵卻反應出真切又殘酷的現實。彼時的老百姓開始身處一種模糊的信仰中,他們同樣願意為了信仰吃盡苦頭。尷尬的是,當80後終於習慣獨生子女的家庭結構之時,二胎政策開放。此時的我們再無暇顧及信仰,畢竟,經濟壓力是生存的頭號難題,大家都覺得養大一個孩子的難度不亞於調試一臺光刻機。只是莫名其妙地,還是有很多人生了二胎。正如《氣球》開放式的結尾,我們把二胎帶到世界上,也搞不清楚什麼原因,或許只是一種本能吧?

《氣球》洩氣,文藝片如何叫好又上座?

毫無疑問,《氣球》是一部優秀的影片,豆瓣評分高達7.9分,但上映六天僅有500萬的票房,也實在是有點兒寒磣,包括導演、影評人、明星都紛紛發聲要求院線增加排片量,可綜合人氣、商業效果之後,《氣球》的排片率仍舊只有1.4%.自然地,我們會苛責影院沒有眼光,漠視優秀影片,也可以說他們是利益薰心,不懂藝術等等。但問題在於,《氣球》立意高遠,同時又晦澀難懂,加之缺乏必要的營銷手段,自然不討喜。當然,藏語電影在如今的商業時代,本身就有天然的劣勢。

其實,我們尊重萬瑪才旦的個人表達,也允許「小眾電影」存在,同樣地,它們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如主題嚴肅、畫面深邃、非全明星陣容、不依賴頂級營銷,文學性要大於娛樂性等等。只是在如今相對浮躁的商業大環境中,觀眾更喜歡通俗易懂,娛樂性十足的影片。回顧最近幾年的高票房爆款電影,要麼是強大的明星陣容,如《我和我的家鄉》,只要把葛優、黃渤、沈騰的海報一戳,就相當於2億元的票房;要麼就是娛樂性十足,立意普通容易理解,但表現手法新穎,比如《泰囧》,徐崢和王寶強用一次獨特的旅行來闡釋中年危機;要麼反映的主題能直接戳中老百姓最關心的痛點,如《我不是藥神》的藥價主題,有強烈的共鳴性質,更容易讓觀眾走進電影院。相比之下,《氣球》就比較缺乏這些東西,排片率低,票房慘澹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兒。況且,中國觀眾的層次還遠未到深邃。

有人說:有什麼樣的觀眾,就有什麼樣的電影。事實上,我們不得不承認觀眾相對「膚淺」的觀影需求,正把中國電影帶上一條邪道,大家看電影只圖娛樂,並不願意有深刻的理解,這是《氣球》洩氣的原因。雖然票房一般,但我們仍希望能湧現出更多的萬瑪才旦和《氣球》,推廣小眾文化,普及文學性,令中國電影更加厚重有料。(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相關焦點

  • 模特穿大氣球走秀,氣球洩氣後,觀眾紛紛拍手稱讚!
    平常氣球都是用來玩的充滿氣後才有用處,要是洩氣了就變成塑料,不僅毫無用處,亂扔也會汙染環境,可是氣球沒了氣還能做什麼呢?於是設計師突發奇想,設計了氣球裙子。國外舉辦了一場服裝走秀,與平常走秀不同的是,這些模特都穿著氣球走出來,這就讓觀眾不解了,這不是服裝秀嗎,為什麼要穿氣球出來呢?
  • 《氣球》,為什麼是2020年度最好的文藝片!
    主旋律影片像《我和我的祖國》也有31.71億,《中國機長》有近30億(實質達29.12億)。現實題材的劇情片《我不是藥神》也有30.99億。這些影片及票房說明了什麼?中國電影在大部分類型片上,都已經有了突破,即便是文藝片,也有《少年的你》的15.58億,以及《芳華》的14.23億。再加上,中國電影的總票房,連年衝新高。這一切,都給人一個感覺,就是中國電影已經達到了巔峰,開創了新局面。
  • 《氣球》「洩氣」,藝術片的出路在哪?
    藝術電影在中國還有觀眾嗎?去哪裡找他們?《氣球》票房慘澹背後,「觀眾」成了從業者們開始重新思考審視的核心因素。藝術片的「老大難問題」很少有人會對藝術電影的票房抱有期待。部分電影雖然在創作上走的是藝術片思路,但由於文本不夠紮實,觀眾口碑不佳,並不被大眾買單。
  • 女模特只穿「氣球」走秀,不料氣球「洩氣」,脫掉瞬間全場瞪直眼
    女模特只穿「氣球」走秀,不料氣球「洩氣」,脫掉瞬間全場瞪直眼模特行業是21世紀的金磚行業,不用花費太多的力氣也不要浪費腦細胞,只是簡簡單單的走場秀,就可以拿到上萬元的薪水,不過模特們有時穿的服裝很是雷人,甚至有些讓人看了一頭霧水。
  • 女模特只穿「氣球」走秀,不料中途氣球「洩氣」,觀眾瞬間沸騰了
    作為時尚的最前沿,自然是受到了眾多人的關注,不過並不是所有的時裝秀都是那麼的一本正經,就比如說今天芒果給大家介紹的「奇葩」時裝秀,女模特只穿「氣球」走秀,不料中途氣球「洩氣」,觀眾們瞬間就沸騰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叫好不叫座的《氣球》,難逃國產文藝片的命運?
    就是國產文藝片必須接受的命運嗎?在Sir看來,《氣球》或許不是一部會主動走近你的電影。它就這樣漂浮在空中。好像脫離了人群,卻靜靜關照著我們的腳步。你無法預測在什麼地方。猛地就被導演牽動了一下心神。01吹脹這部電影如果要用氣球的三種狀態來比喻的話,那麼分別是:吹脹、破裂、飄蕩。電影一開始,就是個不斷吹氣的過程。張力在一點點增加,但你就是察覺不到會從哪裡發生破綻。女人卓嘎。
  • 新片|文藝片愛好者們有福了!高口碑影片《氣球》上線!
    其實一直以來,藏族題材電影是中國影片的一個難以被忽略的存在,其中,萬瑪才旦導演功不可沒。他將厚重的藏地文化,用細膩的鏡頭語言展現的淋漓盡致。 藏地導演萬瑪才旦新作 豆瓣高分文藝片 《氣球》重磅上線 福建廣電網絡高清互動雲電視-電影
  • 未來十年國產文藝片將大爆發?誰會是下一個李安
    但了解江志強的人都知道,他同時也是最具小眾文藝片情懷的電影公司老闆之一。昨天我們獨家對話這位「亞洲最成功製片人」時,他放出這樣一句話:「未來十年,中國文藝片一定會迎來大爆發。會有好幾部中國電影在國際電影節上拿大獎,包括奧斯卡。」
  • 牆布上粘氣球為什麼會粘不住
    很多人的家裡會用氣球或一些小飾品來裝飾牆布,但有時候會遇到粘不住的情況,那麼牆布上粘氣球為什麼會粘不住呢?PChouse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吧。 本身牆面和普通牆面不同,它的粘性不強,可能會導致氣球粘不住,但有些情況是牆面上容易掉灰,氣球根本沒辦法粘上去。
  • 往氣球澆開水,或者滴蠟油,哪個氣球會破掉?
    剛開始玩氣球時候,對氣球爆炸這回事總會有些恐懼,吹到一定的大小後變得小心翼翼。等到玩的多了,對爆炸這事也變得無所顧忌,單純的吹破氣球已經滿足不了奶爸日益增長的探究欲了。於是便開始變著法的挑戰氣球的爆炸極限,倒還真的讓我發現了氣球不少的小秘密。
  • 為什麼氣球瞬間撒氣會四處亂飛
    這是因為氣球充氣之後,內部氣體壓強大於外部大氣壓強,撒氣後氣體從一端高速衝出,空氣流對氣球的反衝力就成為氣球飛行的動力。氣球撒氣的瞬間並不是直線衝出去,這主要是因為:氣球各處厚薄不均勻使得張力不均勻,使得氣球放氣時各處收縮也不均勻,導致氣球出現擺動。
  • 《氣球》美到意猶未盡 給人停留下來思考的空間
    在首映禮現場,很多來自影視界、文學界等社會各界的朋友,都表示非常喜歡萬瑪才旦導演的作品,並祝福電影《氣球》全國大賣。如導演烏爾善就表示,《氣球》這部電影特別的質樸、浪漫,非常打動人,並表示,很少能在電影院裡看到藏語電影,這是非常珍貴的體驗。演員導演祖峰,則評價這是一個很美的故事,讓人意猶未盡,看這部電影就像在讀小說,最後幾頁會不捨得看完它。
  • 為什麼優秀的文藝片近年大多票房慘澹,這裡面隱藏著什麼秘密?
    因為《過春天》是我這些年看到的最優秀的國產文藝片,它在豆瓣的評分是8.0,和《流浪地球》的評分持平。這裡我並不是要「黑」《流浪地球》,但是認真說,拋開特效和題材,無論是敘事邏輯嚴密性還是演員演技在線程度,《過春天》都要超過《流浪地球》。
  • 女模特只穿「氣球」走秀,氣球突然「爆炸」後,觀眾瞬間沸騰
    這不,女模特只穿「氣球」走秀,氣球突然「爆炸」後,觀眾瞬間沸騰!這是怎麼一回事?由於他平時是很喜歡吹氣球玩,所以他是將氣球這一元素運用到了時裝秀上。只見這些模特是個個頂著五顏六色的大氣球出場,看不到臉,讓人擔心她們看不到路。而當她們走到舞臺中央時,令人意外的事情是發生了。只見這氣球是突然爆炸,開始洩氣。
  • 老師氣球爆炸,為什麼會發出聲音
    張軍說::「老師你聽,這個氣球爆炸時嘣的一聲,為啥氣球爆炸會發出聲音?」說著他把一個黃氣球用手拍炸了。我說:「那是因為氣球裡的氣體與外面的空氣相撞了。你看,老師的手敲門,門會發出聲音,那是因為手和門相撞了。」那個學生對我的回答非常滿意,點了點頭,笑了。
  • 吃橘子玩氣球 氣球會爆炸!專家:氫氣球要禁玩
    邊吃橘子邊玩氣球,橘子汁可能令氣球爆炸。最近,這條新聞在網上熱傳。武漢兒童醫院專家提醒家長,除了普通氣球不安全,氫氣球的安全隱患更大,家長一定不要給孩子買氫氣球玩。孩子邊吃橘子邊玩氣球,橘子的汁液不小心濺到氣球上,結果氣球爆炸,氣球膠皮飛進孩子喉嚨,險令孩子窒息。網上這條新聞令不少家長感到意外。橘子汁為什麼能令氣球爆炸?
  • 剝橘子碰氣球,會炸!
    當甜美的橘子汁與氣球邂逅 就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大家一定覺得奇怪 橘子是水果 為什麼能讓氣球爆炸呢?
  • 為什麼橘子皮碰到氣球,氣球就會爆炸?
    你一定知道一種魔術,就是在一個充好氣的氣球旁邊剝橘子,氣球就會瞬間爆炸,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扒一扒,看看這橘子皮到底為什麼能滋爆氣球?在剝橘子之前,你可以仔細觀察一下橘子皮,你在橘子皮上,能看到一些半透明的小圓點兒,能滋爆氣球的奧秘,就藏在這些小圓點兒裡。那些圓點兒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呢?這得先從植物的組織說起。橘子皮上的那些透明小點兒,也是一種組織,它的名字叫分泌結構,也可以叫分泌組織。
  • 橙子橘子等水果會引爆氣球 專家:皮汁能溶解氣球表層橡膠
    頓時,網上流傳了關於橙子、橘子等水果會引爆氣球的各種傳言。那麼這些傳言究竟是不是真的呢?本期實驗室就帶您親眼驗證一下。實驗過程實驗一:當桔子遇到非常飽滿氣球實驗過程:首先將一隻氣球吹至非常飽滿狀態,將它放置在桌上,記者在一旁剝桔子。
  • 氣球遇柑橘會爆炸
    原標題:氣球遇柑橘會爆炸網傳杭州有一個小男孩手上的氣球突然爆炸了,引起氣球爆炸的就是奶奶手中的橙子。橙子、檸檬等柑橘類水果真的會引發氣球爆炸嗎?這是真的!橙子、柚子、檸檬等柑橘類水果的果皮汁都有可能導致氣球爆炸,因為柑橘類水果表皮密布著小疙瘩,其中成分是黃酮、檸檬酸、芳香烴類化合物,芳香烴對橡膠的溶解性很強,會使氣球的乳膠層變薄、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