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前:大熊貓文化從四川走向世界

2020-12-12 中國網·錦繡天府

  

  △孫前(左一)在首屆中國大熊貓國際文化周

  孫前,不僅是國內著名的大熊貓文化研究學者,更是大熊貓文化和旅遊的積極創造者和實踐者。一部《大熊貓文化筆記》(中、法、英文版)囊括了研究大熊貓文化的方方面面,重走「大熊貓科學發現第一人」、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神父發現大熊貓的足跡、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大熊貓文化品牌、圍繞大熊貓文化的國際交流,每一個兼具深度與趣味話題的背後都是作者孫前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成果。

  與大熊貓結緣

  而孫前能夠與大熊貓結緣,雅安也是一個繞不開的坐標。

  被稱為「第一部探索大熊貓文化豐富內涵的專著」的《大熊貓文化筆記》中,就有大量篇章介紹雅安的大熊貓文化。孫前與大熊貓接觸已有38年,從《大熊貓文化筆記》構思開始到正式出版,花費了10年時間。

  《大熊貓文化筆記》顯示出孫前對大熊貓文化追根溯源的努力,這本書不僅是在詳細地敘述大熊貓,視野也觸及到了大熊貓的棲息地——秦嶺山脈、邛崍山脈,講述100多年大熊貓的繁衍生息,還有400多張珍貴照片。

  原法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總領事魯索先生在為《大熊貓文化筆記》法文版作序時寫道:「孫前先生曾在四川省雅安市任過6年副市長,他是一個痴迷大熊貓的人,他的這本書在多方面引人注目……孫前先生把法國和中國西南這個美麗富饒的大省四川的歷史淵源通過阿爾芒·戴維神父在1869年間在四川的探險經歷賦予了可貴的價值。我希望這個珍貴的動物穿越歲月永遠成為法中友誼的象徵。」

  事實上,法國博物學家戴維發現大熊貓也頗具傳奇色彩。1869年3月,當戴維在雅安寶興的鄧池溝第一次見到奇特的黑白熊時,就斷定「這可能會成為科學上一個有趣的新種」。1869年4月1日,戴維捉到了一隻活的成年體「黑白熊」,當時他就將這隻「黑白熊」圈養在鄧池溝天主教堂。後因飼養方法不得當,這隻「黑白熊」不久就去世了。於是,戴維只好將它的皮和骨送到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後來經該博物館主任米甘勒·愛德華茲研究,認為它既不是熊,也不是貓,而是與小熊貓近似的一種大的貓熊,便正式定名為「大熊貓」。從此,雅安就同大熊貓一併走向世界。自從1869年戴維首次向世人介紹雅安寶興的大熊貓後,西方國家就掀起了一股「大熊貓熱」,許多專家、學者不遠萬裡、不惜千金,想擁有唯獨中國才有的這種珍奇動物。

  對大熊貓的執著與厚愛

  在《大熊貓文化筆記》一書中,孫前提出了不少關於大熊貓的新觀點,比如「古代的貔貅就是大熊貓?」。那麼,孫前怎麼會想到寫這麼一本關於大熊貓文化的書呢?

  △孫前(右二)參加首屆中國大熊貓國際文化周

  原來在雅安任職期間,孫前就萌發了書寫大熊貓文化的想法。「作為分管旅遊工作的副市長,我首先對雅安的幾張旅遊文化牌進行了研究,發現雅安有兩張極具世界級分量的牌子,這便是大熊貓和茶。」孫前說,從此,他便和大熊貓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他追尋戴維的足跡,深入研究大熊貓文化,先後經歷了建設碧峰峽大熊貓基地、大熊貓申遺、「團團」「圓圓」赴臺等事件,這也為孫前積累了大量的大熊貓文化素材。

  孫前說:「當年還有很多的『巧事』發生在我身邊。從第一次接觸大熊貓和胡錦矗教授(胡錦矗,世界著名的大熊貓研究專家。)已經40年了,2000年我碰到了科學界發現大熊貓第一人戴維神父家鄉的親友團來雅安紀念他逝世百年,到2009年年底戴維的發現報告和標本鑑定複製件被送回發現地雅安寶興的穆坪,整整10年,我追尋戴維足跡,兩訪戴維故鄉(註:2012年《大熊貓文化筆記》英文版出版的時候,孫前第三次前往戴維故鄉考察。),特別是在巴黎看到1869年他寄回的那隻大熊貓模式標本,像是打開了一部塵封百年的寶典。為什麼戴維的發現會引發全球持續百年的『大熊貓熱』?經過長期的調研和考察,我覺得這是一種值得去探究的文化和歷史。」

 △珍藏在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大熊貓模式標本

  孫前還表示:「目前,我們看到的有關大熊貓的研究和著作,大多是關於大熊貓習性、生存、科普等領域的,而我更多涉及到有關大熊貓歷史、社會、人文領域的研究和探索。」

  對於大熊貓的執著與厚愛,孫前說:「不只是我,應該說是全人類都喜歡大熊貓。你看,成立於1961年的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譽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組織之一,其會徽就是一隻可愛的大熊貓。當時在我們跟WWF籤署大熊貓研究和保護的合作協議中就有提到:『大熊貓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國寶,也是一項與全世界人類息息相關的珍貴自然遺產,它具有無與倫比的科學、經濟和文化價值。』」

  如何做好大熊貓文化

  一項調查顯示,俄羅斯、美國、日本等國外民眾對中國文化符號的認知,排在第一的就是大熊貓。既然大熊貓是中國文化的一種符號,要讓更多的人了解大熊貓文化,就要讓大家對大熊貓有更清楚的認識,這樣才會對大熊貓文化有更多的認同感。

  △孫前(左一)在首屆中國大熊貓國際文化周向媒體介紹大熊貓

  那麼,究竟應該怎麼來做大熊貓文化呢?

  對此,孫前認為,大熊貓雖然是中國獨有的,但我們的大熊貓文化卻應該是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融合,以世界文化為走向,也就是開放的、走出去的文化。

  「我覺得,不知道大熊貓的歷史,不知道其中的故事,其實是沒有辦法做大熊貓文化的。所以,要理出大熊貓的文化脈線,講好大熊貓故事,並將這故事持續深化下去。我考察過幾個迪士尼樂園,迪士尼所有產業都在講故事。米老鼠是虛擬的,但它的故事性卻很強,並充滿奇幻和想像力,讓人們難以忘懷。我們的大熊貓經歷過幾百萬年的進化史,其故事更神奇更具偶像氣質。但現在,我們還沒有很好的把這些故事講述出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大熊貓文創產品做得也不是很好。不開創新的大熊貓文化的路子,那文創產品也會很快就銷聲匿跡。」

  所以,「我們不僅要重視大熊貓的科學價值,也要重視大熊貓的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何建/文 本文圖片由孫前提供)

相關焦點

  • 150年大熊貓從深山走向世界
    從此,大熊貓走入人類科學研究視野,並收穫世界各國人民的寵愛。  在科學發現大熊貓150周年之際,記者來到大熊貓「老家」雅安,探尋一個半世紀以來大熊貓從深山走向世界的歷程。今年1月15日,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7個分局在相關市(州)同時舉行掛牌儀式。輸出136隻大熊貓  「和平使者」聯繫四川與世界  3月28日,國外媒體報導,旅居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動物園的大熊貓母子——27歲的「白雲」和6歲的「小禮物」將於4月下旬被送回中國。聖地牙哥的居民這樣表達他們的感受——「心都碎了」。
  • 中國丹麥大熊貓文化交流周暨Panda走向世界·丹麥站活動啟動
    啟動儀式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5日訊(記者 熊強 攝影報導)2019中丹大熊貓文化交流周暨Panda走向世界·丹麥站活動昨日在成都正式啟動。該活動被列為中宣部牽頭推進的「2019文化交流重點項目」之一。
  • 中國丹麥大熊貓文化交流周暨Panda走向世界·丹麥站活動啟動
    啟動儀式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5日訊(記者 熊強 攝影報導)2019中丹大熊貓文化交流周暨Panda走向世界·丹麥站活動昨日在成都正式啟動。該活動被列為中宣部牽頭推進的「2019文化交流重點項目」之一。
  • 今天起,去國家圖書館了解更多關於大熊貓的知識!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肖姍姍)在分享會開始之前,一場特殊的捐贈儀式在國家圖書館的北軒廳舉行。胡錦矗、阿來、徐剛、譚楷、孫前,五位嘉賓都帶來了各自書寫大自然、大熊貓的代表作,捐贈給國家圖書館。胡錦矗捐贈了《大熊貓傳奇》,該書圖文並茂,生動有趣,從形態、生態、生理、行為、遺傳、進化及保護等方面,介紹了大熊貓的前世今生與諸多鮮為人知的生活奧秘。阿來捐贈了《蘑菇圈》,徐剛捐贈了《大森林》,譚楷捐贈了《熊貓的故事》, 孫前捐贈了《大熊貓文化筆記》。國家圖書館給每位嘉賓頒發了「捐贈證書」,以為紀念。
  • 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聯合國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召開。當地時間2006年7月12日,正式審議通過了我國申報的「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為世界自然遺產。從此,「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也標誌著該區域範圍內的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西嶺雪山、雞冠山—九龍溝和天台山4個風景名勝區同時被列為「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
  • 首屆中國大熊貓國際文化周來了!來看四川大熊貓如何圈粉全球人民
    以「熊貓文化世界共享」為主題,推動以大熊貓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文化走向國際舞臺。世界熊貓看中國,中國熊貓看四川。四川作為大熊貓分布最多的省份,活動期間將舉行「1+1+8」系列活動,用最精彩的姿態「迎客」。豐富多彩的大熊貓文化,讓人們了解大熊貓、保護大熊貓,向全球展示「大熊貓家園」四川的秀美山川與人文底蘊。
  • 【方志四川•大熊貓文化】馬睿 ‖ 對大熊貓國家公園文創產業的...
    對大熊貓國家公園文創產業的思考馬 睿四川是天下聞名的熊貓故裡,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人工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大熊貓棲息地面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數量和面積、國內外交流合作大熊貓數量、野化培訓和放歸自然大熊貓數量均為全國第一。
  • 四川向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贈送《大熊貓圖志》
    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8日電 (嚴易夢 王爵)記者8日從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獲悉,「熊貓擁抱世界」——大熊貓走向世界150周年歷史文化展於法國當地時間2019年9
  • 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由世界第一隻大熊貓發現地寶興縣及中國四川省境內的臥龍自然保護區等7處自然保護區和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名勝區等9處風景名勝區組成,涵蓋成都、阿壩、雅安和甘孜4市州的12個縣,面積9245平方公裡。
  • 【方志四川•大熊貓文化】梁志友 ‖ 大熊貓:因為有你,翡翠天全...
    國人的答案也會毫無二致地給出四川、陝西、甘肅、寶興、臥龍等關聯地名。大熊貓呆萌、活潑、調皮、可愛,還會讓人心裡漾起美麗、和平、吉祥、友誼、天使等點讚的字眼。稍有歷史常識的「貓粉」們興許會聯想到一個把中國獨有的物種推介給世界眼球的法國人阿爾芒·戴維。
  •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申遺成功
    新華社發本報北京7月12日電(記者張玉玲)「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已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保護價值得到了世界的認可,這是正在立陶宛維爾紐斯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0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今天傳出的消息
  • 四川向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贈送《大熊貓圖志》
    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8日電 (嚴易夢 王爵)記者8日從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獲悉,「熊貓擁抱世界」——大熊貓走向世界150周年歷史文化展於法國當地時間2019年9
  • 【方志四川•大熊貓文化】馬睿 ‖ 對大熊貓國家公園文創產業的...
    對大熊貓國家公園文創產業的思考馬 睿四川是天下聞名的熊貓故裡,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人工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大熊貓棲息地面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數量和面積、國內外交流合作大熊貓數量、野化培訓和放歸自然大熊貓數量均為全國第一。
  • 【方志四川•大熊貓文化】梁志友 ‖ 大熊貓:因為有你,翡翠天全...
    國人的答案也會毫無二致地給出四川、陝西、甘肅、寶興、臥龍等關聯地名。大熊貓呆萌、活潑、調皮、可愛,還會讓人心裡漾起美麗、和平、吉祥、友誼、天使等點讚的字眼。稍有歷史常識的「貓粉」們興許會聯想到一個把中國獨有的物種推介給世界眼球的法國人阿爾芒·戴維。
  • 四川首次啟動「雲端」大熊貓文化旅遊周
    四川首次啟動「雲端」大熊貓文化旅遊周 4條大熊貓棲息地之旅線路發布華西都市報訊(記者 李昕鋒 丁偉)7月23日,由省文化和旅遊廳、樂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四川國際文化旅遊節在樂山市犍為縣世界茉莉博覽園開幕。文旅節系列活動將從7月持續到今年(2020年)12月。
  • 四川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
    攝影:鄭燿忠及黃瓊慧作為曾經最備受世界關注的瀕危物種大熊貓,在經過數十年的積極保育後,終於在2016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從「瀕危級」降至「易危級」。然而,這只是漫長保護進程的起點,想讓人工培育生長的大熊貓們成功野放到自然棲地裡去生活,則需要我們更多的耐心與支援。四川臥龍大熊貓保護區的總體規劃項目,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 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2006年7月12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一致決定,將中國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包括臥龍、四姑娘山、夾金山脈,面積9245平方公裡,涵蓋成都、阿壩、雅安、甘孜4個市州12個縣。這裡生活著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大熊貓在我國西部地區從北往南依次分布於:陝西秦嶺、四川、甘肅交界的岷山地區、邛崍山系、大相嶺、小相嶺和涼山山系等六個狹長的山系。
  • 坐擁大熊貓資源,四川為何做不出頂尖的大熊貓文創產品?
    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真正在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大熊貓文創企業和產品,四川目前還沒有。」9月4日,在成都舉辦的大熊貓國家公園文創研討會上,成都珍愛大熊貓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陳廣宇,發言時把這句話重複了兩遍。
  • 800萬年史記 大熊貓為何偏愛四川?
    截至2013年底,全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達1864隻,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375隻。野生大熊貓中,四川省有1387隻,佔全國野生大熊貓總數的74.4%,四川無論是種群數量還是密度,都處於全國最高水平。  大熊貓為什麼偏愛四川?
  • 驚豔世界!《大熊貓百圖唐卡長卷》來了
    藏族傳統繪畫「唐卡」,是多樣性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大熊貓則是生物多樣性最具代表性的形象。阿壩藏區的藝術家大膽突破傳統「唐卡」題材和規制的約束,借鑑國畫山水長卷的形式,精心構圖設色,以寫實主義筆法描摹故鄉。凡寨落,凡山水、花樹草木、走獸飛禽,均取材真實,描摹客觀。更精心摹寫姿態各異之大熊貓百頭於青山綠水間,以紀念大熊貓於川西北崇山峻岭中科學發現,並以親善形象,代表中國走向世界一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