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贈送臺灣同胞大熊貓座談會在四川臥龍舉行
人民網臥龍8月27日電 記者劉裕國報導:8月27日,四川臥龍國家自然保護區陽光暖人,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主辦的向臺灣同胞贈送大熊貓座談會,在這裡熱烈舉行。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向臺灣同胞贈送大熊貓事宜交換意見。這標誌著大陸同胞向臺灣同胞贈送大熊貓工作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
-
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世界頂尖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位於法國巴黎,正式建立於1793年6月10日法國大革命期間,現在是世界頂尖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法國大革命後,皇家機構非常幸運的保留了下來,皇家公園被12位教授改建為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其中包括了解剖學家喬治居維葉、進化論先驅讓-巴蒂斯特拉馬克和艾蒂安若弗魯瓦聖伊萊爾等人。 該博物館建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傳授知識,收集藏品並進行科學研究。其在19世紀蓬勃發展,特別是在化學家米歇爾尤金謝弗勒爾管理期間,其與巴黎大學在科研領域旗鼓相當。
-
大熊貓的國寶養成之路:從怪獸到國家象徵
據觀察者網昨日報導,獲知這則消息後,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十分傷感,並向中央報告,希望中央可以再贈送澳門一隻大熊貓,與雄性大熊貓「開開」配成一對。直到1862年一位叫大衛的法國傳教士在中國見到了「奇特的黑白熊皮」。當時他認為熊貓有可能「成為科學史上一個有趣的新物種」,本想帶一個活的「黑白熊」回去,可惜它死於途中,它的皮被送往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看過這張熊貓皮展出的人和他們的小夥伴都驚呆了,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戴著墨鏡」的動物。西方的探險家和動物學家們紛紛組團來中國一探究竟。
-
首屆中國大熊貓國際文化周來了!來看四川大熊貓如何圈粉全球人民
豐富多彩的大熊貓文化,讓人們了解大熊貓、保護大熊貓,向全球展示「大熊貓家園」四川的秀美山川與人文底蘊。川航大熊貓主題航班活動時間:8月9日-21日四川航空以大熊貓主題航班、大熊貓「三優」認養儀式、川航第七代空乘制服換裝等活動,向全球展現豐富多彩的大熊貓文化和四川魅力。
-
孫前:大熊貓文化從四川走向世界
原法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總領事魯索先生在為《大熊貓文化筆記》法文版作序時寫道:「孫前先生曾在四川省雅安市任過6年副市長,他是一個痴迷大熊貓的人,他的這本書在多方面引人注目……孫前先生把法國和中國西南這個美麗富饒的大省四川的歷史淵源通過阿爾芒·戴維神父在1869年間在四川的探險經歷賦予了可貴的價值。我希望這個珍貴的動物穿越歲月永遠成為法中友誼的象徵。」
-
法國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主席訪問水生所
5月31日,應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邀請,由法國駐武漢總領事館和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聯合主辦,法國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主席、法國皮埃爾,瑪麗·居裡(居裡夫人)大學教授Gilles BOEUF教授在水生所作了題為「生物多樣性:區域性還是全球的問題?」創新系列報告,同時這場報告也是2012年「世界生物多樣性日」活動的一部分。
-
大熊貓的「快樂老家」——四川雅安大熊貓棲息地見聞
出了寶興縣城,過青衣江大橋,沿著東河向北而行20來公裡,一圈脈衝電網在深山老林中透出了現代氣息,前面的標牌告訴我們,「蜂桶寨自然保護區」到了。這裡不僅是世界上首隻大熊貓的發現地,還是出產「國禮」大熊貓最多的地方。1957年5月18日,象徵著和平友好的大熊貓「平平」、「磽磧」送到了原蘇聯莫斯科國家動物園。
-
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當地時間2006年7月12日,正式審議通過了我國申報的「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為世界自然遺產。從此,「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也標誌著該區域範圍內的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西嶺雪山、雞冠山—九龍溝和天台山4個風景名勝區同時被列為「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
-
大熊貓是熊?物種分類爭論上百年,至今無定論
從自然歷史來看,早在三四百萬年前,大熊貓曾生活在雲南和廣西等地的潮溼熱帶森林裡。在四五十萬年前,當人類還處於猿人時期時,它們曾得到過蓬勃的發展。在我國江南一帶所發掘的化石數量之多,分布之廣,是世界範圍之內也少見的。可是自人類進入智人以後,從新石器時期開始,隨著人類與生產的發展,生活領域不斷向縱深伸延,它們開始走下坡路,分布範圍越來越狹窄,數量與日遞減,人們都稱它為老壽星、活化石。
-
臥龍自然保護區等待向臺灣贈送大熊貓正式通知
昨天(28日)有香港媒體報導,日前官方人士證實,「祖國大陸將向臺灣贈送一對大熊貓」,以體現大陸對臺灣地區同胞的深厚情誼。這家媒體稱,中共有關高層將在會晤國民黨主席連戰之時,正式宣布這一消息。 不過,國家林業局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張和民卻表示,尚未接到任何部門有關選調大熊貓用于贈送的正式通知。
-
【方志四川•大熊貓文化】馬睿 ‖ 對大熊貓國家公園文創產業的...
對大熊貓國家公園文創產業的思考馬 睿四川是天下聞名的熊貓故裡,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人工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大熊貓棲息地面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數量和面積、國內外交流合作大熊貓數量、野化培訓和放歸自然大熊貓數量均為全國第一。
-
大熊貓不僅是中國的「形象代表」,更是中國由弱到強的「活歷史」
就在1869年5月4日,「戴維」終於得到了一隻「竹熊」,並取名為「黑白熊」;此時的「戴維」決定將這隻熊帶回法國,但路上這隻「竹熊」最終死與途中。無奈之下,「戴維」只能將其皮做成標本運回法國的「國家博物館」展出;這也是中國「大熊貓」第一次被世界所知,並很快在西方世界掀起了一股強勁的「熊貓熱」。
-
國家林業局公布贈送臺灣同胞大熊貓優選標準
大熊貓竹韻在用餐 繼8月9日正式啟動贈送臺灣同胞大熊貓的挑選工作之後,國家林業局19日召開記者會,公布贈送臺灣同胞大熊貓的優選標準。 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主任、贈送臺灣同胞大熊貓優選工作專家組組長張和民教授在記者會上介紹了有關情況。他說,贈臺大熊貓從年齡標準上看應為亞成體,一般指大熊貓從能採食竹子開始到性成熟前。
-
首批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基地和生態體驗小區名單公布 四川5家...
四川在線記者 寇敏芳為積極推動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和生態體驗基地規範化建設,打造一批集大熊貓保護、自然教育和生態體驗等聯動推進、融合發展為一體的示範和典型,引導和激勵全社會參與生態保護和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今年6月,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啟動了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基地和生態體驗小區推薦評選工作
-
中央政府贈送大熊貓抵達澳門獲高規格「禮遇」
4月30日下午14時,中央政府贈送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大熊貓「開開」和「心心」從成都雙流機場啟程,承擔此次運輸任務的是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機身噴塗大熊貓母子形象的「秀美四川」號空中巴士A321飛機執行航班,並進行客艙改裝拆除5排座位為熊貓「安家」,讓國寶享受超「VIP級」貴賓服務。
-
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舉行「珍寶」展
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舉行>/5) "← →"翻頁 當地時間9月15日,法國巴黎
-
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2006年7月12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一致決定,將中國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包括臥龍、四姑娘山、夾金山脈,面積9245平方公裡,涵蓋成都、阿壩、雅安、甘孜4個市州12個縣。這裡生活著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大熊貓在我國西部地區從北往南依次分布於:陝西秦嶺、四川、甘肅交界的岷山地區、邛崍山系、大相嶺、小相嶺和涼山山系等六個狹長的山系。
-
林業局表示向臺灣贈送一對大熊貓無任何附加條件
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記者姚潤豐)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27日表示,大陸向臺灣贈送一對大熊貓「團團」、「圓圓」,沒有任何附加條件,只是表達同胞間情誼的一種善意舉動。 賈治邦是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作上述表示的。
-
大熊貓屠殺史:1869年3月23日,四川有人捕獲了第一隻大熊貓
但是,人們喜歡可愛的大熊貓,卻又得不到它,怎麼辦? 一、第一隻大熊貓被屠殺 中國四川寶興縣處於盆地向高原高山的過度地帶,蘊藏著全中國近四分之一的動物物種,其中許多是珍禽異獸,包括大熊貓。
-
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來訪古脊椎所
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來訪古脊椎所 2016-09-27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9月27日上午,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Bruno David一行來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