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仁川7月2日電 題:仁川中華街演繹繽紛多彩「五變兵法」
記者 韓勝寶
中華音符,五音六律;中華色彩,五彩斑斕;中華美食,五味俱全……走進韓國仁川港古香古色的中華街,領略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韓流」與「漢風」在此交匯。記者感覺到,韓國華僑華人《孫子兵法》——勢篇在這裡演繹的繽紛多彩。
五聲之變 不可勝聽
孫子云:「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仁川是華僑華人聚居地之一,與中國隔海相望,歷來具有中韓文化交流的傳統。仁川中華街是華僑華人經商和進行文化交流的窗口,在這裡,能聽到中華文化組合的美妙音符。
在中華街與仁川市政府聯合投資建立了韓中文化展覽館裡,全面介紹中國文化和韓國文化。館裡有一塊製作精緻的展板,將韓國歷經的舊石器、新石器、青銅器、三國時代、高麗、朝鮮時代與中國的歷史朝代一一對應,仿佛奏響了中國編鐘那清脆明亮、悠揚動聽的旋律。
展館的友好交流都市宣傳室裡,通過山東、浙江、雲南等8個省市贈送的393件實物,展示中國文化不同的地域特色:杭州精美的絲織坐墊、絲織書籍,青島的貝殼工藝品,雲南大理石瓷器,大紅色的中國結、京劇臉譜等,仿佛聆聽到婉約纏綿的江南絲竹和膾炙人口的京劇唱腔。
在仁川中華街,還可聽到「糖人」、「剪紙」、「微雕」、「葫蘆」藝人的吆喝聲,在這裡定居了40多年的山東籍老華僑濃重的山東方言和山東婦女的沂蒙山小調,以及店鋪裡不時傳出的中國民歌音樂,傳遞著炎黃子孫發自肺腑的心聲……
五色之變 不可勝觀
孫子云:「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中華街入口處標誌性的牌樓是中國威海市政府2002年贈送的,上書「中華街」三個鎦金大字。漫步在中華街,最具代表顏色自然是紅色,餐館、商鋪門前大紅燈籠輕輕飄動,走在這裡感覺眼前紅紅是一片。題有各種字樣的牌匾五光十色,耀眼奪目。
沿中華街西側拾級而上,一座漢白玉孔子雕像映入眼帘。中華街兩旁,中國食品、中餐館、旗袍店、古董店、字畫店林立,不少已是百年的老字號。旗袍店的中國旗袍「赤澄黃綠青藍紫」,多姿多彩。
在這條街上,有一堵十分漂亮的瓷磚砌成的牆十分引人注目。牆上貼滿了用陶瓷燒製成的各種中國傳統戲曲宣傳畫,還有繪有劉備、關羽、張飛的150米長的《三國志》壁畫,為中華街憑添了幾分色彩,吸引了許多韓國人和各國遊客的目光,加深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
五味之變 不可勝嘗
孫子云:「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在中華街上,美食世界、中華料理、火鍋大王、北京莊、紫金城、共和春、青館等中國餐館遍布滿街,匯聚了中國南北各地風味的餐館,可謂酸甜苦辣,五味具全。
太和園餐館的炸醬麵排起「長龍」,據說,炸醬麵當年是最受仁川碼頭工人歡迎的廉價便餐,後逐步成為韓國民間喜愛的食品,每年10月中華街都要舉辦炸醬麵慶典。炸醬麵也被稱為「炒醬面」,將炒好的中國醬蓋在麵條上。韓國華僑們進行了改良,在麵條上放了蔬菜和肉,又在春醬裡加了焦糖,做出符合韓國人口味的炸醬麵。
幾十年過去了,在仁川中華街炸醬麵成了中國飲食文化的符號,來一碗炸醬麵,喝上一瓶山東煙臺產的白酒,有滋有味,深受韓國人的喜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