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展品能3D列印 文創產業助免收門票

2020-12-23 環球網

埃及風格的小黃鴨。

圖片說明:大英博物館設計的羅塞塔石碑造型U盤

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世界上哪兒都沒有免費的午餐,但的確有很多譽滿世界卻可以免費參觀的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就屬於此類先行者。事實上,英國政府對大英博物館的運作,主要依靠納稅人的資金。但僅憑國家行為來管理,難免會在經濟低谷時遭遇運營上的捉襟見肘。如何依靠聲譽和館藏財富實現自足獨立?大英博物館從上世紀後期開始推廣自己的文化創意產業。數十年來,文創產業的收穫為其帶來名利雙收的效果。

2014年的最後一個月,大英博物館裡最受歡迎的展覽,是中國明代1400年—1450年特別展,以及德國產業文化歷史展。這兩項展覽的共同點在於:都是展現各自國家的重要發展史,展覽規模都不大、重質不重量。而對於大英博物館來說,這兩項賺足口碑的展覽,從不同角度為該館文創項目帶來關注和經濟收益。在明代展覽廳和德國產業文化展廳的出口,都有以各自展覽為主題的紀念品、書籍或玩具:明瓷歷史研究圖書、笑容可掬的陶土玩偶;老款甲殼蟲玩具汽車、橡皮及滑鼠,德國史上重大發明及科技創新書籍。這些都成為參觀者臨走時的購買目標。

藉助主題展覽推廣商業產品,是大英博物館在文創上的傳統策略。在該館紀念品店裡,木質的袖珍版木乃伊棺木一直是熱賣品。但大英博物館並沒有將文創項目局限在紀念品銷售這一狹窄領域,而是利用展品設計出不同的文創活動。

從11月下旬開始,公眾可以從大英博物館在線館藏中下載雕塑和藝術品的3D模型。只要家中有一臺3D印表機,足不出戶就可以列印出炫酷的館藏紀念品。

2001年12月1日,英國政府兌現承諾,取消倫敦主要博物館和美術館的入場費。但不到十年,伴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英國經濟進入衰退期,當政者在不放棄免費的前提下,要求博物館方面想辦法自主贏得更多市場收益。在這一背景下,大英博物館與英國廣播公司聯手推出系列文創活動,「講述百姓身邊的歷史」。核心部分是英國廣播公司廣播四臺的一套系列節目「記錄世界史的百件物品」,以此鼓勵人們了解更多公共史。大英博物館館長、也是這100集電臺節目的主講人尼爾·麥克格瑞格認為,這是該館在文創產業策略上的換位思考,通過細說歷史物件,展示更為全面的世界史。用麥克格瑞格的話來說,就是找回那些沒有書面記載的歷史佐證,或是讓那些歷史失敗者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節目中挑選的歷史物件都是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世界各地物品,如從坦尚尼亞大裂谷發現的人類最早工具等。

在大英博物館的牽頭下,全英350所博物館以及英國廣播公司地方臺把「通過物件說歷史」這一理念引入英國各地,收集各自的歷史物品清單。核心活動便是在民間徵集傳家寶,讓博物館負責人、策展人和專家鑑定這些寶貝的歷史分量和作用。為助推人氣,大英博物館還與英國的電視臺、出版社、網站合作,推出電視紀錄片、圖書及在線視頻或音頻產品。由於大英博物館名氣響亮,媒體都不願放過合作機會,紛紛安排當家主持人或重量級出版商、發行商配合宣傳,從而為該館吸引了更多訪客。此外,大英博物館還不定期地安排專家上現場公開課,市場反響很積極。

作為賺取「外快」的措施之一,大英博物館及功能類似的英國公共博物館、展覽館允許社會租借展覽場地舉辦高檔酒會、私人活動。活動收入用來貼補博物館開支。根據英國旅遊局和英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近些年包括大英博物館在內的倫敦主要博物館、展覽館每年對英國經濟的貢獻超過10億英鎊。事實證明,文創產業不僅給公共機構帶來經濟效益,也贏得更高的國際關注度。每年到英國旅行的海外遊客大約有3000萬人次,其中超過1/3的行程包括造訪博物館和畫廊等文化機構。▲

相關焦點

  • 大英博物館文創探秘:世界一流博物館如何發展文創產業?
    大英博物館每年接待600萬來自全球各地的遊客,藝術衍生品年均營業收入突破2億美元。從家居用品到兒童玩具、從數碼周邊到首飾掛件……這家「世界的博物館」如何「花樣」經營文創產業?常展文創:深入挖掘「IP」價值走進大英博物館的大門,文創產品商店就在一層「大中庭」非常顯眼的位置。大英博物館國際事務部主管NadjaRace介紹說,大英博物館銷售這些產品的初衷就是想通過文創產品與顧客互動。
  • 「大英博物館百物展」另類打開方式:可以帶回家的「文物」
    衣食住行盡數包攬,「大英博物館百物展」還可以這樣逛  古埃及的棺木、古羅馬的雕像、非洲的貨幣、亞洲的瓷器……「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用精選的100件展品,鋪展開了人類文明的浩瀚捲軸,然而,你或許不知道,在上博,由這些展品衍生而來的文創產品數量達到了160種。
  • 大英博物館今重開:減少展品,正視殖民歷史
    今天,大英博物館重新開放,這是英國最晚開放的大型藝術機構。館長哈特維格·費舍爾表示,重開後的大英博物館試圖以更少的展品與觀眾來提供更好的觀展體驗,為了防疫而採取的單向路線將實現展品之間的互動。大英博物館的地面指示在大英博物館的體驗與感受與過去不同。現在,這裡更多的是逝去的人留下的痕跡:墓碑、紀念碑、雕像,每個展廳都在提醒你,帝國、文化、社會與城市都建於過去的廢墟之上。少了一群群的遊客與學生,大英博物館讓人感覺寂靜又空曠。空曠的博物館大中庭和英國的其他大型藝術場館一樣,大英博物館要求觀眾預定分時段門票,並在入館後遵循單向的參觀路線。
  • 大英博物館:800萬件展品和每年600萬觀眾
    實際上,大英博物館在1759年對外開放之初,也是需要門票進入的。博物館至今還保存著一張1790年的門票,票面上印有「大英博物館」的字樣,寫著參觀者的姓名和允許進入的時間。200多年後,人們手持帶有條形碼的「電子門票」進入博物館。雖然門票介質改變了,但大英博物館的初衷從未改變:向求知好學者免費開放。   目前,博物館僅將位於一層的展館開放,並設計了一條單向線路。
  • 大英博物館——800萬件展品和每年600萬觀眾
    強 薇攝  再次踏入大英博物館的橢圓形穹頂大廳,頗有久別重逢之感。  一小時環遊世界  為保證參觀者和工作人員的健康,大英博物館重開後實施預約制,參觀者需先在網站上預約。筆者看到,開館頭幾天的參觀名額很快被預訂一空。  實際上,大英博物館在1759年對外開放之初,也是需要門票進入的。
  • 大英博物館展品21小時清關
    3月2日,世界頂級文化文物展覽《大英博物館100件展品中的世界史》正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絢麗登場。北京海關為這些漂洋過海的世界級藝術瑰寶「量身定製」了一套展覽品管理系統,從接單到放行,僅用21小時就完成了清關流程,確保了展覽的如期開放。
  • 指南丨博物館文創產業熱 這些世界級博物館都在賣什麼
    2016年,以故宮IP為首,帶動了整個博物館文創產業「井噴」發展,2016年5月11日,文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文物局《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出臺,成為博物館文創的助推器。
  • 時尚+科技:讓歐美博物館文創產品很萌
    從羅浮宮到梵谷藝術博物館,從倫敦大英博物館到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巧妙精緻、富有創意的文創產品,讓文物和藝術流行起來。  大英博物館:圍繞「明星藏品」進行系列開發  2000年底,倫敦大英博物館開始免費開放。不過,來自政府的資金支持只佔其總收入的30%,文創產品銷售成為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大英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年營收高達兩億美元。
  • 大英博物館進駐中國市場,故宮文創對手來了?
    近日,大英博物館天貓旗艦店上線,迅速積累了一大批粉絲,商品也快速售罄。國內景區文創產品的領頭羊為故宮,但目前大英博物館在膠帶產品的銷量上,已經超過故宮。在業內人士看來,大英博物館將會與故宮線上商城形成競爭。
  • 博物館的特展和文創產品開發 ——以上海博物館為例
    最後,蓬勃發展的文創產業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以2017年上博特展「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以下簡稱「大英博物館百物展」)為例,相關文創產品銷售額達1700萬 元,是以往特展的五倍,達到了上博有史以來文創銷售業績新高度。2018年,上博「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以下簡稱「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創收1300萬元銷售額,亦堪稱業績喜人。
  • 國外博物館文創產品萌在哪裡?趕緊看過來
    從羅浮宮到梵谷藝術博物館,從倫敦大英博物館到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巧妙精緻、富有創意的文創產品,讓文物和藝術流行起來。不過,來自政府的資金支持只佔其總收入的30%,文創產品銷售成為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大英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年營收高達兩億美元。英國家庭的浴缸裡往往漂著幾隻橡皮小黃鴨,小黃鴨成為承載很多英國人童年記憶的符號。1970年,歌手吉姆·漢森創作了流行歌曲《小黃鴨》,小黃鴨從此成為一種流行文化元素。
  • 「大英博物館百物展」周邊銷售創紀錄 夜場預約將「微調」
    圖片說明:配合「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推出的文創產品種類豐富。  東方網記者毛麗君7月18日報導:開展僅半個月,「大英博物館百物展」相關的文創產品銷售額已達300萬元,多款產品火爆脫銷,創下上海博物館有史以來特展相關文創產品的銷售新紀錄。東方網記者了解到,為了滿足觀眾的需求,一方面,上博在積極與海外幾大博物館積極協調,引進更為豐富的優質文創產品,另一方面,自己原創新設計的周邊也在不斷推出中。
  • 【微特稿·留學與旅行】大英博物館展品期待「人氣」加溼
    【新華社微特稿】英國大英博物館內的展品不僅需要遊客欣賞的目光,還需要他們的呼吸,因為遊客的呼吸使館內溫度和溼度保持在適宜水平,有利展品保存。定於8月27日重新開門的大英博物館期待遊客為展品帶來「人氣」。
  • 大英、V&A、大都會……哪家博物館的周邊最美?
    說起博物館周邊,你肯定會想到近幾年的故宮文創。從口紅、粉底到明信片、膠帶,故宮文創精彩到飛起。但是在2020年的今天,如果你只知道故宮周邊,那可就需要補補課了哦~~ 其實除了故宮,其他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同樣也是非常精彩的!甚至有些文創系列也不輸給故宮。
  • 觀察|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文創引進的背後
    北京故宮、上海博物館等知名博物館開發的文創產品一直備受歡迎。近期,隨著十二藝節文博會、深圳文博會、國際博物館日等活動的陸續舉行,博物館文創正成為百姓眼中的焦點。與此同時,近幾年海外一流博物館的文創產品也相繼引入了市場,澎湃新聞獲悉,繼大英博物館之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知名博物館的文創也通過相關授權進入國內。
  • ...網文創孵化基地正式掛牌 「網際網路+」 新產業賦能中國工業博物館
    12 月 22 日,瀋陽網際網路文創孵化基地正式在中國工業博物館掛牌運營,這也意味著東北首個以賦能工業文化為目標的「網際網路+產業平臺」正式啟動運營。在啟動儀式上,該項目同時發布了 2021 瀋陽直播帶貨節計劃的相關內容,預示著一座承載了瀋陽百年工業發展史的博物館空間,將在一個新的十年開始的時候, 啟幕全新的發展篇章。
  • 大英博物館の不完全指南——最值得看的十件展品
    如果在觀賞每件物品時花1分鐘,那麼即便不眠不休,整整12年都看不完大英博物館所有的藏品。雖然每次同時在大英博物館100多間展廳展出的藏品只有5萬件,走馬觀花也要花好幾個小時。除了個別特殊展覽,參見大英博物館網站上的「正在展出」,大英博物館是免費入場的。
  • 大英博物館首次參加雙11 天貓助力博物館文創走進電商
    作為「千年戲精」代表團,大英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8家博物館都參與到今年天貓雙11這場全球品牌奧運會,且帶來百餘款新品和天貓聯名定製商品。其中,大英博物館、蘇州博物館、敦煌研究院、頤和園、陝西歷史博物館都是首次參與。
  • 大英博物館展品來源多不光彩[圖文]
    有2400年歷史的古希臘大理石浮雕華商報3月13日報導:大英博物館展品多達700萬件,不少是在17至19世紀大英帝國時代以連偷帶騙或巧取豪奪方式得來,不少國家曾公開要求物歸原主其他受大英博物館「保護」的還包括埃及、印度及非洲一些古國文物。英希文物戰愈演愈烈倫敦大英博物館10日坦承,博物館內一座有2400年歷史的古希臘大理石浮雕被人惡意破壞並盜走了其中的一隻手。此古希臘文物為當年英國掠奪得來,如今國寶被毀,這引起希臘的強烈不滿。
  • 站在「大英博物館」背後的中國操盤手是誰?-虎嗅網
    但從2016年起,這家「德高望重」的博物館卻開始在中國拓展自己的第二產業——不僅推出了根據館藏文物進行設計的周邊產品,還跨界科技、服裝、美妝和文具產業。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家站在它背後的中國公司——品源文華,正是它在2016年將大英博物館引入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