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科技
跟許多小鎮青年一樣,江西客家姑娘何麗娜大專畢業後,回鄉結婚生子。
她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成為一名阿里巴巴生態客服小二,不但能在家門口上班,轉正後還能拿到當地收入水平2倍以上的工資。未來可期。
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何麗娜的家鄉,客家的搖籃。熱情好客的客家人,在5月25日這天,迎來了新的希望。
這一天,阿里巴巴集團客戶體驗事業群(簡稱CCO)國內首個「客服縣」落地尋烏。縣長楊永飛特別興奮,他希望把尋烏打造成「客服第一縣」。
目前,尋烏一班第一批已錄取57名學員,何麗娜是其中一員。
圖說:阿里客服「尋烏一班」培訓現場,學員何麗娜正在接聽消費者熱線
數字客服產業
「這是一個起點,我們將在江西、重慶、河南、浙江等多省複製尋烏客服縣模式。未來,用3年時間培養30萬阿里柔軍生態人才。」阿里CCO資源運營管理部總監王磊說。
讓尋烏一班學員興奮不已的是,他們將於天貓618前正式上崗,參與接聽阿里巴巴消費者服務熱線。在為期42天的培訓中,阿里派遣專業培訓導師手把手傳授客服專業知識和企業文化。培訓所在的職校成了懷抱電商夢青年的「打卡點」, 何麗娜所在的尋烏一班成了縣裡的「紅人聚集地」,一股電商熱刮遍了整個縣城。
尋烏縣長楊永飛指出:這些客服學員是新鮮的生產力,是發展數字經濟的人才火種,希望數字客服產業能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包括客服、村播等崗位在內,阿里巴巴集團將為社會創造10萬個新型數位化就業機會。「穩就業、保民生」正在政企合作中不斷落地生根。
圖說:尋烏政府掛出招聘啟事,在這個客家人為主的縣城裡,青年們感受到強烈吸引力
「客家人」變身「客服人」
客家人似乎天生就有做客服的優勢。「我們尋烏大部分都是客家人,客家人從不擔心尬聊,我就是一個典型。」培訓的這幾天,95後何麗娜與尋烏一班的同學們很快打成一片。像她這樣受過良好教育的「寶媽」學員,在尋烏一班佔比超過七成。
談到回鄉,何麗娜說:「就怕子欲養而親不待,在家門口能照顧父母,孩子也不會變成留守兒童。」何麗娜懷揣一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找份既能賺錢養家,又能照顧孩子,還能實現自我價值的工作。
不曾想,夢想中的工作居然真的來到了家門口:5月中旬,阿里巴巴與尋烏縣發布生態客服招募培訓,通過後入職在阿里巴巴政企合作的客戶體驗中心。何麗娜激動的報了名,「轉正後,拿到的工資是我們這邊收入的2倍,最重要的,說出去也是給馬雲打工的!」
圖說:國內首個「客服縣」啟動,尋烏縣長楊永飛希望帶動尋烏電商生態
阿里進縣 尋烏觸「電」
「喜提阿里巴巴」讓尋烏的「後浪們」沸騰。有人從深圳等打工地趕回尋烏。「數百個面試名額幾天就爆滿了。第一期面試通過的學員中,大專及以上學歷的超9成,優於國內客服行業人才結構平均水平。」阿里巴巴服務資源專家林貞花介紹到。
縣長楊永飛出席了5月25日尋烏一班開班儀式。他指出:尋烏客服班是阿里巴巴集團幫助尋烏鞏固脫貧成效的又一創舉,為尋烏開拓了解決就業決新路徑。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尋烏城鎮年可支配收入28493元,農村居民年可支配收入11872元。而阿里巴巴生態客服的優良待遇,更是讓尋烏「客服縣」之名不脛而走。
何麗娜終於告別了家庭主婦的身份,「以後既能賺錢養家還能帶娃,花唄自己還!」在客服縣這股大潮中,「後浪們」追尋的,不僅是一份工作,還是與數字商業的接軌,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
圖說:在阿里導師的指導下,絕大多數學員都能提供讓消費者滿意的解決方案
成為擁有「花名」的阿里柔軍
就像阿里員工入職前必須經過的「百年阿里」的入職培訓一樣,尋烏一班學員不但系統學習了客戶服務專業知識,還接受了阿里巴巴賴以生存的企業文化的薰陶。
何麗娜和同學們都擁有了「花名」,「尋」字輩是他們共同的標籤。作為政企合作模式的代表,「尋小二」已加入阿里客服大家庭,與阿里巴巴自營客服小二、雲客服及合作夥伴們,共同組成了「阿里柔軍」人才生態。
由於阿里巴巴在尋烏當地布置了跟總部接近的安全環境,讓智能客服作業系統可以在當地學員的電腦上運行,因此,在客戶來電的同時,自動匹配的智能回復會幫助小二提供解法。但客服工作遠不止這麼簡單。
距離天貓618服務洪峰還有10天,接入真實消費者熱線的現場演練開始了。「電話那頭客戶一發問,我緊張的都不是自己了,客戶眼裡你就代表阿里巴巴在解答,責任重大啊!」
教室外有從幾十公裡開外跑來要求蹭課的年輕人,出於數據安全考慮,職校的陳建春老師負責攔住他們。不斷有人來詢問「什麼時候開啟二期報名、江西其他地方搞不搞。」
圖說:阿里巴巴江西南昌客戶體驗中心的客服小二們
批量製造「客服縣」
在政企校多方攜手下,尋烏客服縣模式展露頭腳。
「尋烏客服縣在模式上,將阿里巴巴春雷計劃中產業、人才、教育、就業四大脫貧方向有機結合,具有標誌性意義」,戈新縣說。作為阿里巴巴公益駐點特派員,這位十五年工齡的阿里人紮根尋烏掛職。
縣長楊永飛指出,「在尋烏建設全國有名的客服產業中心」,有利於讓歸巢青年就地解決就業,成為有數字能力的新農人,有望帶動尋烏農產品上行;還有利於促進「993861」等系列社會問題的解決。
其實,阿里巴巴跟江西早就結下不解之緣。去年9月阿里巴巴和江西省政府籤約聯合打造南昌客戶體驗中心,提供500多個就業機會,吸引「海歸」及高學歷人才加入「阿里柔軍」。
幫助更多貧困人口實現居家創就業,也是今年阿里巴巴推出「春雷計劃」的重要內容。一年來,阿里巴巴集團與地方政府組織開展網絡扶貧、跨境電商、貧困大學生雲計算技能等培訓,為江西培養各類數字經濟人才近3500名。
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首席客戶官吳敏芝曾表示,培養人才就是投資未來,今天的客戶體驗就是明天的商業價值。這些人才留在江西,可以帶活當地經濟發展,他們具備相應的知識和能力後,能以數位化服務體驗的視角去思考,未來可成長為當地數字經濟發展的參天大樹。
下一步,一個全國複製客服縣的計劃在王磊心頭初步成型。「我們將以阿里巴巴在衢州,重慶,南昌,鄭州四大客戶體驗中心為核心,一對多輻射周邊縣市,持續擴大幫扶人群,為地方創造10萬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