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釣魚人,河裡釣獲半米長尖嘴魚,這魚已成廣東江河大害

2020-12-10 騰訊網

說到外來物種,許多朋友就想到羅非魚、清道夫等。

確實,在廣東的河道裡,密密麻麻的羅非魚、清道夫常常能看得人頭皮發麻。

然而,一種數量沒有如此龐大,卻更兇猛難清理的掠食魚,正在廣東的各大水域悄然蔓延,已成當地江河大害!

近日,廣東佛山南海區一位釣魚愛好者,在當地河道(金沙灘)垂釣時,釣起一條奇怪的「尖嘴魚」,體長半米多,一時間引起許多網友的熱議。

原來,這是一條外來入侵物種——鱷雀鱔。

為何一條不算大的鱷雀鱔,能引起許多網友的關注?

鱷雀鱔頻繁現身廣東水域,已成「生態殺手」

無論從體型還是殺傷性來講,鱷雀鱔都是淡水裡最兇猛的掠食者,原本是只存在於蠻荒亞馬遜流域的食巨獸。

然而誰能想不到,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鱷雀鱔已經成了我國江河裡「生根發芽」,各地都時常有人捕獲、釣起鱷雀鱔的見聞。

尤其是廣東地區,更成了鱷雀鱔的「大本營」。

從2006年,珠江裡第一條鱷雀鱔被漁民捕獲,到如今十多年的時間,鱷雀鱔已經「遍布」廣東各大水域。

市內公園、小區人工湖,珠江主幹流裡,都頻繁有人發現鱷雀鱔的蹤影——其中還不乏上百斤的「巨型鱷雀鱔」!

轟動一時的白雲湖湖怪——其實是一條巨型鱷雀鱔

這種擁有如鱷魚一般尖銳鋼齒的兇猛掠食者,所到之處魚蝦絕跡不說,甚至有咬傷人的事例。

「它這個魚實在太兇了,只要兩條進來了,一年就能把一個小湖裡的魚吃光,要是繁殖開來那就更不得了。」

廣州番禺的一位網友介紹說,他所在小區的小湖內,不知道被誰放生了幾條鱷雀鱔,結果兩年時間不到,湖中原來成群的錦鯉、野生魚,統統不見了蹤影......

四處都是它們的身影

這種兇殘掠食者,到底是怎麼進入我國江河水域的?

絕大部分為放生

鱷雀鱔魚肉粗糙、魚卵有毒,並非食用魚種,它們進入我國,主要是作為觀賞魚引入。

鱷雀鱔雖然兇惡,但作為一種遠古魚種,自有其魅力,而且有的人就喜歡這種掠食魚。

不過,大多數人對鱷雀鱔的生長速度、巨大食量估計不足,因此,當它在魚缸裡瘋狂生長,超出魚缸容量後,一些人不得不選擇棄養......

最早是當做觀賞魚引入

而棄養的結果,就是隨手放生到附近的江河裡,

另一外一些放生者因為缺乏生態知識,也會將其誤放。

比如江蘇某寺廟放生池中,就曾發現數條一米多長的鱷雀鱔,抽乾捕獲它們時,原來放生池中的所有魚類、蝦蟹,都已被「吃個精光」。

放生池中的鱷雀鱔魚群

鱷雀鱔有天敵嗎?

應該說是沒有——在其原產地,或許電鰻、鱷雀,成群的食人魚,能與它一戰,但在我國江河生態系統中,大多數野生魚、水族都較為「溫和」,根本對鱷雀鱔造成威脅。

確實如此,先不說鱷雀鱔堪比鱷雀的鋸齒鋼牙,就說其龐大的體型,本土的掠食魚如黑魚、鯰魚、鱖魚等,碰到鱷雀鱔根本就無從下口!

(鱷雀鱔極限體型有兩個記載,一個是1951年於路易斯安那發現體長2米56重148公斤的鱷雀鱔,和墨西哥灣發現的2米64重137公斤鱷雀鱔)

鱷雀鱔有可能在全國自然水系中蔓延開來嗎?

鱷雀鱔不僅兇猛無天敵,而且繁殖能力也很強,非常「能生」——一次可產下20萬枚魚卵。

很顯然,如果它進入我國各地水系,那將會對本土江河生態系統帶來「滅頂之災」!

幸運的是,鱷雀鱔雖然沒有天敵,但卻受制於氣候——它屬於熱帶魚種,不耐低溫。

因此,不僅黃河以北地區的嚴寒對它們來說是天塹,就是長江中下遊的冬天,它們都很難不被凍死。

所以,目前來說,鱷雀鱔主要現身的區域,還是集中在氣候較為溫和的珠江水系。

河南焦作,近年首次鱷雀鱔

不過,物種都有進化的本能,誰又知道這種遠古魚種,是否會進化出抗寒能力呢?

因此,長江君再次提醒,千萬不要再放生鱷雀鱔到江河裡了,並且一旦釣魚釣到,千萬不要再次放流!

(鱷雀鱔魚卵有毒,也勿隨意食用,可做無公害處理)

(助力生態,轉發、關注、隨手點個讚都是支持,也歡迎後臺私信我們爆料、吐槽)

相關焦點

  • 貴州釣魚人,烏江釣起半米長「怪魚」,這是鯽魚嗎?
    喜愛釣魚的朋友,每次出去釣魚,都會期待釣上大魚。 不過,如今我們的江河裡,大魚實在太少,最常見的魚獲就是半大的鯽魚、鯉魚等.. 然而下面這位貴州釣友,卻在烏江垂釣時,釣起一條半米多長的"超級鯽魚"....
  • 這樣能把魚釣絕?廣西釣魚人「專釣公魚」,釣了半桶魚都是公的
    江河裡野釣,魚獲往往五花八門,魚種、大小都很充滿隨機性。然而下面這位老兄,釣魚不僅專釣一種魚,還都是一種性別——釣了半桶魚,全是公的羅非魚……近日,廣西梧州的一位釣魚愛好者(光道過客),就展示了這樣一次「神奇的釣獲」——釣了半桶魚,竟全是公的羅非魚……怎麼知道這些魚都是公的?
  • 「蛇魚」入侵贛州河道,釣魚人一夜釣了五六條,河裡都是這個魚?
    經驗豐富的釣魚愛好者就知道,江河裡的各類水族,活動規律受氣溫影響較大,因此即使是同一地點,晝夜能釣到的魚的種類也有較大區別。
  • 蟒蛇魚?邕江釣起半米多長「蛇形魚」釣友:這東西,能吃嗎?
    邕江邊隨處可見的釣魚人 一、邕江意外釣獲半米多長的「新魚種」,有點像蟒蛇。 這條常魚看上去的確與蛇相似 這條魚長度大約有60釐米,重卻不到2斤,看上去卻有點像蟒蛇而並非像魚。
  • 南寧釣魚人邕江釣到「蛇形魚」,釣友:能吃嗎?
    邕江邊隨處可見的釣魚人一、南寧釣友邕江意外釣獲半米多長的「蟒蛇魚」。鄧先生釣獲的蛇形魚大約有2斤左右二、邕江釣起的「蟒蛇魚」是什麼魚,能不能吃?鄧先生釣獲的這條60釐米長,與蛇像是的魚,其實是並非蟒蛇魚而是鰻魚,只是現在不常見了,但它卻是淡水裡的名貴魚類。它的學名叫鰻鱺,又叫河鰻,廣東人則叫它白鱔,它是屬於洄遊性魚類,雖然在海裡出生,但卻在江河之中長大。
  • 濟寧釣魚人釣獲「1.5米翹嘴魚王」,重24斤,網友:不好吃
    翹嘴魚,即翹嘴,是受釣魚人喜愛的一種掠食魚,它性情生猛且力大,上鉤後瘋狂跳躍掙扎,垂釣手感醉人。不過,作為一種需要「吃魚」的肉食魚,如今野生翹嘴魚並不多見,尺寸大的就更少了……然而近日,山東濟寧釣魚愛好者王師傅,就在當地的大水庫裡,釣獲幾條罕見的「超米級翹嘴魚」——其中一條更是體長將近1.5米,重24斤,堪稱近年罕見的「翹嘴魚王」!
  • 一米長的河蝦?福建釣魚人,閩江釣起罕見「巨蝦」
    然而,下面這條巨型「河蝦王」,從頭到尾(包括長鉗)幾乎有一米長,讓長江君感覺大開眼界……福建南平釣魚人,閩江垂釣獲「超級河蝦」巨大的蝦鉗長達60公分,蝦身粗壯堪比成年人胳膊,這怕不是一條海裡的大龍蝦?據稱,這是福建的一位釣魚愛好者,在閩江流域垂釣時意外釣起來的,當時還以為上鉤的是一條大魚……它青殼藍尾,沒有大鰲,只有一對「粗大」的鉗子,體長將近一米,很顯然這並非海蝦,而是一條淡水河蝦。釣魚釣到蝦子並不稀奇,但這體長近一米的「巨蝦」卻有些匪夷所思了——這是河蝦成精了嗎?
  • 鴨嘴魚現身邕江,南寧釣魚人意外釣起,這是哪來的?
    然而近日,南寧一位釣魚愛好者陳師傅,在邕江裡垂釣時,卻意外釣起一條古怪的「鴨嘴魚」,令他不知如何處理……邕江裡還有這號「怪魚」?「……路亞釣起來的,從頭到尾怕不有1米多長,以前邕江裡都沒見過這個(魚)」這位釣魚人陳師傅自己也非常吃驚,他是土生土長的南寧人,邕江裡的各類野生魚、水族他都很熟悉,但從來沒聽說過邕江裡還有這種魚。
  • 幾條魚遊動慢,近距離拋竿釣獲一條,拿尺一量,快半米長了
    有時候真的是羨慕那些有條件,可以弄艘船兒到野外的河流垂釣的釣魚人;坐在船上,不用受河岸的限制,更容易發現哪些角落有魚出沒,當發現那地方有魚之後,離收穫也不遠了,男子就是這樣的。坐在船上,發現不遠處的河岸邊雜草樹枝下有幾條魚在緩慢的遊動;大好的機會呀,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男子反應可快了,立馬拋竿把擬餌甩過去,讓擬餌在這幾條魚的附近「遊動」。
  • 你知道為什麼水庫裡的魚越來越難釣嗎?釣魚人的悲哀
    釣友們去水庫釣魚就是為了尋找刺激,去水庫就是為了尋找那種博大物的感覺,因為在很多水庫裡都有體型非常大的魚類,有的鯉魚可以長到四五十斤,青魚可以長到七八十斤,鰱鱅魚三四十斤的也很常見。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個新水庫剛開杆時都會人滿為患的原因,但是很多釣友都發現水庫裡的魚會變得越來越難釣,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血水裡長大的魚!屠宰場排水口生長一群「血羅非」,魚身發紅,網友:這誰敢吃?
    而由於生態資源的匱乏,野生魚也不是那麼常見的。不過,下面這群廣東河裡長出來的「野生羅非魚」,估計應該沒幾個人能下得了口.廣東佛山釣魚愛好者,河道裡發現一群「血羅非」羅非魚最早被叫做非洲鯽魚,是一種外來物種,但如今已成了廣東水域中數量最多的第一大魚種,省內各處江河裡都隨處可見。
  • 他一天只釣了半碗魚,為什麼要給這個釣魚人點讚?
    再後來,釣魚人越來越多,小水庫、魚塘邊,人比魚多,人聲嘈雜,心境亂了,漁獲少了,逐漸迷上了野釣。找一片大的自然水域,躲在犄角旮旯裡,漁獲不重要,要的是感覺。我愛釣魚,每次出釣會有所釣獲,竟為釣獲的處理髮愁。
  • 江河野釣總是釣不到魚?這些打破傳統思維的反常規技巧不可不知
    我國的江河資源極為豐富,特別是南方地區大江小河遍布,於是江河就成了釣魚人的主戰場,很多剛開始接觸、學習釣魚的初學者都會選擇去江河垂釣。隨著去江河垂釣的人越來越多,相信大家也有著相同的感受,那就是江河裡的魚越來越難釣,五六年前還經常能夠遇到3斤以上的大魚,可是如今一年到頭也很難遇到大魚,甚至還經常莫名其妙的空軍回家。
  • 鯽魚成精?男子湘江裡釣起「鯽魚王」,4斤重,將近半米長
    因拍攝角度的原因,這條鯽魚並不顯得如何「巨大」,但從跟附近參照物對比,大概可以估算出其體長有40-50公分(包括尾鰭),也就說將近半米長!(一般的拖鞋在25-28公分,圖中對比,鞋長似乎只到這條鯽魚身長的一半)有人質疑這是一條「假鯽魚」半米長的野生鯽魚,頗有些「駭人聽聞」,許多看過的人紛紛驚呼成精了。不過,在一些經驗豐富的釣魚愛好者看來,本土的野生鯽魚根本不可能長這麼大!因此,有人質疑,這是一條「假鯽魚」——即鯉魚和鯽魚的雜交體,又俗稱鯽鯉、工程鯽、騾鯽等。
  • 江蘇男子大河垂釣,釣起「金色四腳魚」,網友:小恐龍
    長江君這幾年在長江流域走訪,能明顯感覺到我國如今江河生態大不如前。許多原本就珍稀野生魚紛紛消失不說,那些原來常見的鱤魚、軍魚、虹鱒魚等,如今在一些地方都近乎絕跡了。不過江河水域深邃,在江河邊垂釣,仍然會常常有令人瞠目的「魚獲」——比如下面這位江蘇釣魚人……江蘇釣魚人,河邊釣鯽魚,卻釣起一條「金色娃娃魚」這位釣魚人劉師傅回憶說,他當時是用蚯蚓做魚餌,在這條水草茂盛的大河裡釣魚,主要目標是鯽魚、黃丫頭這些常見的野生魚。
  • 血水裡長大的魚!屠宰場排水口,生長一群「血羅非」,肥碩且發紅
    不過,下面這群廣東河裡長出來的「野生羅非魚」,估計沒幾個人下得了口.廣東佛山釣魚愛好者,河道裡發現一群「血羅非」羅非魚雖然是一種外來物種(最早被叫做非洲鯽魚),但如今已成了廣東水域中數量最多的第一大魚種,省內各處江河裡都隨處可見。
  • 一天釣千斤魚和禁釣的背後,值得深思,作為釣魚人我們該怎麼做?
    「一天釣千斤魚」很可能是專家針對釣魚這個大群體所言,如果把長江流域所有釣魚人的釣獲的總和,千斤魚不是沒有這個可能,很可能綽綽有餘,畢竟積少成多。隨著釣魚人越來越多,如果僅用魚竿來釣魚的話,是很難把魚釣絕的,但自然水域中的魚生長慢,生長周期長,如果不能有效的釣獲放流,那麼就存在釣一條少一條的現象,魚的密度會急劇下降。一年比一年資源差,一年比一年魚難釣就很說明問題。
  • 這種魚都要放生?重慶釣魚人長江釣起怪魚,魚頭是三角形
    江裡釣起「三角頭怪魚」,帶回家擔心是保護動物 黃鱗白肚、魚頭卻呈罕見的三角形(看起來有點像蛇頭),這條怪魚是重慶的釣魚愛好者王師傅在長江裡意外釣起來的
  • 黃河鄭州段水位創新低,釣魚人擠滿河灘!釣不到魚也開心
    12月5日,黃河鄭州段花園口水文站的水流量為640立方米每秒,水位88.48米,比去年同期還要低20公分左右,創今年入冬以來新低。氣溫也降至零度以下,寒冬已經來臨。但這似乎仍擋不住熱情似火的釣魚人!釣友釣獲的「亞米級」翹嘴「米級」、「亞米級」的翹嘴魚,在黃河裡不算少。不過,想要在黃河中釣獲這些大傢伙,除了路亞之外,別的方法似乎都不太湊效。
  • 南方有一種魚,讓人釣一次就迷上釣魚,是什麼魚呢?
    然而肯定有一部分人對釣魚人很不理解,無法想像呆坐在河邊幾個小時甚至一兩天,甚至一條小魚也沒釣到,很悶很無聊。是啊,不喜歡釣魚的人肯定無法體會到釣魚帶來的樂趣,也不可能享受到釣魚帶來的快樂和心情愉悅的感覺。如果要讓一個不愛釣魚的人償到釣魚的樂趣,那麼在每年春末夏初的時候,帶他南方的江河邊釣魚,他肯定來了興趣,甚至會說「原來釣魚這麼好玩」,說不定立即就迷上釣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