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在大街小巷都看到有雞排店,雞排是平時我們都很喜歡吃的一種小吃,價格便宜又好吃,製作簡單,裹上麵包糠,經油鍋一炸,香味撲鼻,老遠都能聞到,不過你知道雞排背後的貓膩嗎?
雞肉和牛肉、豬肉這些相比,確實是便宜了不少,但是一份雞排往往都是標的10塊錢一份,算上人工、租金、油、水電等,10塊錢一份遠遠是不夠成本的,那麼很多店到底是怎麼盈利的呢?
為了壓縮成本,於是很多商家買的都是一些低價的雞肉,很多人吃到嘴裡,其實感覺不出來有什麼差別,但是實際上這些雖然是雞胸肉,但是卻是屬於長期冷凍的那種雞胸肉
那些賣不出去的雞胸肉,在經過長期冷凍後只有低價賣出去回本,這就是雞排店雞胸肉的來源,這種雞肉幾乎沒有了什麼營養價值,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子,只有用油炸的方式處理,才吃不出什麼差別
甚至有些店賣的根本稱不上是「雞排」,他們會把那些劣質的雞胸肉和太白劑、肉筋混合在一起,再用肉膠粘在一起,和網上幾十塊錢10張的牛排是一樣的,這種雞排不僅沒有營養,口感也不好
所以很多賣雞排的老闆都不會吃自己家的雞排,並不是因為要賺錢捨不得吃,而是他們知道這個雞排裡的「貓膩」,所以才不吃,這樣才能保證在扣除那些雜七雜八的費用後,還能盈利
那種冷凍的雞排其實除了沒什麼營養以外,倒也沒有什麼危害性,不過小編還是建議大家偶爾吃吃就可以了,油炸食品吃多了可是很容易發胖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