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非遺集中亮相巴黎 法國元素融入中國技藝

2020-12-20 環球網

圖為繪有法國前總統喬治·讓·蓬皮杜的廣靈內畫鼻煙壺。張建宏 提供攝

當地時間3月24日,光影流年——中法友好故事會在巴黎舉行。平遙推光漆器、廣靈內畫、大同結藝、耍孩兒戲、和順牽繡、廣靈剪紙等山西非遺項目集中亮相。

「我在寬35毫米的鼻煙壺內壁,繪製了法國前總統喬治·讓·蓬皮杜,他是西歐國家元首訪華第一人,曾經到訪山西大同,參觀了雲岡石窟。」作為一名大同人,廣靈內畫代表性傳承人張建宏告訴記者,這個鼻煙壺的背面有「中法建交55周年」的元素,他用十幾天時間完成了這件作品,希望以此記錄中法友誼。

「艾菲爾鐵塔」剪紙。高清紅 攝

廣靈剪紙是中國民間剪紙三大流派之一,以刀刻為主,剪裁為輔,陰刻陽鏤結合,刀法細膩,深淺色相間,冷暖色調對比,藝術風格鮮明,於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此次,廣靈剪紙第六代傳承人高清紅以自己製作的「艾菲爾鐵塔」剪紙作為伴手禮。

圖為大同結藝、絲綢和法國國花香根鳶尾結合做成的胸針。楊雪飛 攝

大同結藝傳承人楊雪飛把結藝、絲綢和法國國花香根鳶尾結合,做成了胸針、項鍊。中國人喜歡以「結」來表達情意,寄寓吉祥如意的美好願望。她還帶去了大同市市花丁香花胸針、「晉」字胸針和牡丹花胸針。

大同結藝以北方傳統盤花扣為主,而盤花扣正是古老中國結的一種。楊雪飛說:「希望中國結能把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聯結起來。」

此外,山西民歌《桃花紅杏花白》、被譽為「戲劇史上的活化石」的耍孩兒戲給法國觀眾送去了視聽盛宴。以手掌推光、描金,作為中國四大名漆器之一的平遙推光漆器;流傳千年的晉繡硬質繡代表和順牽繡,讓人們領略了中國傳統民間技藝的魅力。

圖為耍孩兒戲表演。王斌祥 攝

山西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而巴黎被譽為「世界文化藝術之都」。山西非遺在巴黎的集中亮相,融入中國技藝中的法國元素,讓人們感受到中法文化的共通之處。

在此次文化活動中,山西省與法國塞納馬恩省籤署發展友好省際關係備忘錄,推動省際各領域友好合作;山西省友協與法中友協聯合會籤署友好合作備忘錄,統籌推進民間友好交往。 (李庭耀)

相關焦點

  • 走向世界的中國非遺:萃華花絲技藝亮相義大利,演繹中國非遺傳奇
    中國非遺,世界共享。繼法國羅浮宮巡展完美收官後,6月19日,「萃華宮匠非遺花絲文化臻品全球巡展」華美亮相義大利,讓中國傳統文化、非遺匠藝以新的時代活力和全新形象走向世界,不僅促進了中意文化的交流與合作,也促進了中西文化的創新融合與發展。
  • 「心手相傳——中國傳統文化巴黎藝術展」亮相巴黎
    原標題:「心手相傳——中國傳統文化巴黎藝術展」亮相巴黎  新華網巴黎3月4日電(記者尚栩)「心手相傳——中國傳統文化巴黎藝術展」4日亮相位於塞納河畔的巴黎中國文化中心,通過實物展品、影像作品等向法國觀眾展示花絲、傣紙、羌繡等中國傳統手工藝,在增進中法兩國民間文化交流的同時,呼籲保護中國傳統手工技藝。
  • 文旅早報丨華北「非遺」技藝首次集中亮相廈門!
    【出入境】自12月7日起,阿提哈德航空將啟動飛往中國的另一條航線,由北京起飛,抵達阿聯首都第46屆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暨第六屆海峽書畫藝術產業博覽會期間,華北「非遺」技藝首次集中亮相廈門。「金雞」落幕步履不停,為中國電影騰飛貢獻廈門力量。第六屆中國海歸創業大賽在廈成功舉辦,621個海歸項目團隊參賽。
  • 中國非遺美食走進巴黎中國文化中心
    為加深國際社會對中國美食文化的認知,為中餐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宣傳推廣,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利用「2015中國非遺美食走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活動的契機,邀請以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高炳義率領的20多位中國烹飪大師於3月25日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2015中國美食走進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暨中國非遺美食品鑑會」。
  • 海鹽:「美麗鄉村」建設融入「非遺」元素
    海鹽:「美麗鄉村」建設融入「非遺」元素 2013年09月02日 10:34:14   浙江在線09月02日訊 「非遺」展館展示村落文化、「非遺」牆繪提升村莊品質、「非遺」小品豐富村民生活……昨天,記者獲悉,在經過一年多的精心建設後,海鹽縣「美麗鄉村·樂活海鹽
  • 非遺扶貧的山西實踐
    ▲太谷縣非遺綜合傳習中心外景山西作為全國扶貧開發重點省份,在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有呂梁山、燕山——太行山兩個,全省共有58個貧困縣(區),其中36個國定縣,22個省定縣。經過幾年來的奮力攻堅,截至2020年2月底,5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799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
  • 【美食】中國「非遺」美食走進巴黎中國文化中心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利用「2015中國非遺美食走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活動的契機,邀請中國烹飪協會特邀副會長、協會名廚委員會主席高炳義率領的20多位中國烹飪大師於3月25日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2015中國美食走進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暨中國非遺美食品鑑會」。
  • 將湖南非遺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公共空間藝術建設
    ,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118個、省級非遺項目324個,這些非遺都承載著深厚的地域文化和傳統文化特徵。昨日,省人大代表、長沙市湘女湘繡有限公司總工藝師柳建新建議,通過跨界融合的方式將湖南非遺文化元素系統地融入湖南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及建設,更好地推動非遺文化和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傳播、城市公共文化藝術建設以及旅遊文化資源的挖掘。
  • 蓋婭傳說 熊英(HEAVEN GAIA)亮相巴黎小皇宮
    作為「啟、承、轉、合」創意主題系列的收官之作,該場發布會吸引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法國文化部代表,中國駐法大使館代表,法國國會議員, 巴黎駐中國文化中心代表等國際重磅嘉賓的參與和矚目。本次大秀除了概念主題上源於戲曲,在工藝製作、圖案造型、面料紋飾方面,也多從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及非遺技藝中汲取創意養分,力求細節之處有典而出。
  • 國家級非遺花絲鑲嵌製作技藝展亮相沈城
    國家級非遺花絲鑲嵌製作技藝展亮相沈城 作者:張寧 常晟罡 2019-09-10 09:27   來源:瀋陽晚報   這句話形容的是著名非遺技藝——燕京八絕。9月9日,「燕京八絕」之一的花絲鑲嵌技藝展亮相瀋陽新世界博覽館,吸引眾多非遺文化愛好者的目光。
  • 非遺之美 融入日常 浙江活化利用傳統技藝與民俗文化
    撐油紙傘,徜徉在京杭大運河南起點的浙江杭州,都市元素、歷史古城、運河文化交相輝映;休憩在寧波市寧海縣的非遺特色民宿,滿目青山綠水,體驗泥金彩漆、清刀木雕……「古老的非遺,活起來了!」置身其中,市民、遊客會心一笑。
  • 中國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將集中亮相河南淮陽廟會
    新華網鄭州3月17日電(記者桂娟)記者日前從「第六屆中原古韻--中國(淮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新聞通氣會上獲悉,來自河南、陝西、河北、江蘇、安徽、新疆、廣東、廣西、貴州、山西、湖北等11省區的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在於農曆二月二開始的河南淮陽廟會期間展演。
  • 華夏民族文化:12條全國非遺線路亮相,讓非遺之美融入當代生活
    入選線路全部亮相於貴州丹寨萬達小鎮舉辦的中國丹寨非遺周全國非遺主題旅遊線路展。此次入選的線路共12條,具體包括北京城市中軸線非遺主題旅遊線路、千裡草原風景大道非遺支線、浙西南畲鄉非遺技藝體驗遊、徽文化非遺研學之旅、齊風魯韻非遺之旅、「屈原昭君故裡」非遺之旅、廣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遺產深度遊、中越邊境非遺之旅、黔東南侗族非遺深度體驗遊、交響絲路非遺之旅、濤濤黃河非遺之旅、喀什民俗非遺主題遊。
  • 「惠來隆江綠豆餅製作技藝」亮相「非遺」省展
    揭陽市11「非遺」項目亮相省展廣東省第四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系列活動暨2018「茶園遊會」近日在東莞市茶山鎮舉行,揭陽市的普寧英歌、揭陽醬油釀造技藝、南糖製作技藝、惠來隆江綠豆餅製作技藝、惠來靖海豆輯製作技藝等11個「非遺」項目精彩亮相,向外推介了揭陽獨特的歷史文化
  • 順德廚師17道佳餚驚豔亮相第二屆法國中國美食節
    當地時間5月17日,第二屆法國中國美食節在法國巴黎舉行,由6名順德名廚組成的美食團亮相,並奉上17道粵菜佳餚品鑑菜式,收穫到場嘉賓的一致好評。接下來美食團還將參加包括「廣東早茶」等系列美食交流活動。17道創新粵菜亮相法國中國美食節是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於去年推出的創新品牌項目,以獨特的文化交流維度為法國民眾所喜愛。
  • 新民晚報數字報-揚州三大「非遺」亮相法國羅浮宮
    日前,2017法國巴黎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羅浮宮落下帷幕,作為揚州「非遺」文化的代表,
  • 中國傳統工藝亮相法國國際文化遺產沙龍
    新華社巴黎10月27日電(記者張曼)為期4天的第24屆法國國際文化遺產沙龍正在巴黎羅浮宮卡魯塞爾展廳舉行。來自中國的蘇扇、猛獁象牙雕刻、刺繡、編鐘等傳統工藝品成為現場展覽的一大亮點,展現了中國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本屆沙龍25日開幕,吸引了來自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350餘名手工藝者和藝術家參與。
  • 中餐烹飪技藝非遺傳承人展示非遺菜品
    本報訊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2019中餐烹飪技藝非遺項目傳承人研修班結業典禮和作品展示會在江蘇省揚州大學舉行。傳承人一邊展示自家的非遺美食,一邊觀摩學員們的傳統技藝,呈現了一場精美絕倫的非遺美食盛宴。
  • 國際化新中式珠寶搶眼亮相珠寶展,萃華屢獲殊榮
    傳承千年古法金工藝的「皇朝祈福」系列產品、具有故宮雅韻文化底蘊的「御花園」琺瑯系列產品、取材於故宮建築元素的「宮」系列產品、演繹千年絲路文化魅力的「絲韻」系列鑽石產品、亮相法國及義大利等世界藝術舞臺的「無界」時尚系列產品等多個產品套系,採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古法金、琺瑯彩等傳統純手工技藝精緻打造。
  • 保護非遺文化、傳承非遺技藝是汾酒的責任
    保護非遺文化、傳承非遺技藝是汾酒的責任 2020-06-15 10:18:19 作為見證中國白酒文化起源和展示優秀文化遺產的窗口,汾酒同樣承擔著保護非遺文化,傳承非遺技藝的責任。  6000年前的山西杏花村,誕生了「中國第一縷清香」。  這裡出土的「小口尖底甕」,被考古界、釀酒界認為是「最早的釀酒發酵容器」。它的出現,證實了中國酒文化的歷史可上溯至仰韶時期,是杏花村的先人們集土地之香氣,採山水之靈性,創造出了清香汾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