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湖南非遺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公共空間藝術建設

2020-12-12 華夏經緯網
 

2019-01-28 09:38:55    華夏經緯網

  長沙晚報訊(全媒體記者 彭瑋蔚)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豐富多樣,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118個、省級非遺項目324個,這些非遺都承載著深厚的地域文化和傳統文化特徵。昨日,省人大代表、長沙市湘女湘繡有限公司總工藝師柳建新建議,通過跨界融合的方式將湖南非遺文化元素系統地融入湖南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及建設,更好地推動非遺文化和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傳播、城市公共文化藝術建設以及旅遊文化資源的挖掘。

  場外速遞

  橘子洲上看長沙非遺展示

  湘繡、瀏陽菊花石雕、長沙窯陶瓷賞心悅目;湘劇、長沙花鼓戲、長沙彈詞餘音繞梁……去年11月7日,位於橘子洲的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正式開館。該展示館以「家」為主題,秉持「一個人,一個家,一座城,非遺即生活」的策展理念,將主展區分為「家堂、家藝、家音、家味、家節、家人」等六大部分。記者走訪展示館主展區看到,「家堂」展示的是一組雕像,表現了老長沙一戶人家四世同堂過年的熱鬧場景;「家藝」展示的是菊花石雕、瀏陽花炮等多姿多彩、工藝精湛的傳統技藝遺產;「家音」展示的是長沙花鼓戲、長沙彈詞等極具藝術魅力、深受群眾喜愛的藝術形式;「家味」展示的是玉樓東六大傳統湘菜、火宮殿八大傳統小吃等非遺美食的製作技藝;「家節」展示的是祭孔、廟會等一系列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長沙節慶文化;「家人」展示的是一批批德藝雙馨的長沙非遺傳承人風採。

  據介紹,展示館內收藏各類非遺展品千餘件,展示各類非遺代表性項目70餘項,長沙地區的非遺文化在這裡一目了然。

  深度解碼

  讓非遺走出博物館和藏館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進程的深入,城市公共空間的藝術情趣和社會功能越來越受到重視,成為城市的符號與象徵。

  「城市公共藝術講述城市的故事,賦予城市的視覺藝術形態以文化意義,可以彰顯城市的文化特質,最終積澱成為城市的象徵與符號,有助於挖掘城市特色文化旅遊資源,避免出現『千城一面』的窘態。」柳建新說,湖南的特色非遺資源如果通過與城市公共藝術的融合,走出博物館,走出藏館,以藝術化的形式進入人們的生活,融入人們的思想,影響人們的行為和對問題的看法,將使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發展上到一個新的臺階。

  柳建新建議,在城市管理規劃部門的指導下,加大城市公共藝術建設投入,整合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專家團隊與非遺項目實踐者、研究者進行挖掘、研究及跨界融合設計,將非遺文化元素系統地融入湖南城市公共空間藝術的打造和建設,實現推動湖湘文化傳播、非遺傳承保護、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特色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多重效果。

來源:長沙晚報  稿件由長沙市臺辦提供

相關焦點

  • 海鹽:「美麗鄉村」建設融入「非遺」元素
    海鹽:「美麗鄉村」建設融入「非遺」元素 2013年09月02日 10:34:14   浙江在線09月02日訊 「非遺」展館展示村落文化、「非遺」牆繪提升村莊品質、「非遺」小品豐富村民生活……昨天,記者獲悉,在經過一年多的精心建設後,海鹽縣「美麗鄉村·樂活海鹽
  • 天津驚現高顏值文化新地標!看公共藝術空間如何融入城市生活!
    城市與藝術一直都是一種共生共息的關係,公共藝術空間作為城市的一種特殊建築,以其自有的藝術性,為城市文化和藝術增添新的內容,並且可能成為城市的文化地標和象徵符號。例如,芝加哥千禧公園的「雲門」。它是公認的最成功也最典型的公共藝術空間。
  • 天津驚現高顏值文化新地標!看公共藝術空間如何融入城市生活
    城市與藝術一直都是一種共生共息的關係,公共藝術空間作為城市的一種特殊建築,以其自有的藝術性,為城市文化和藝術增添新的內容,並且可能成為城市的文化地標和象徵符號。例如,芝加哥千禧公園的「雲門」。這裡老舊社區集中連片,雖然充滿了濃厚的人間煙火味,但多少缺乏現代城市氣息。為了消解高度統一的市政綠化帶來的隔離感,加強人與城市景觀的互動,於是將其改造成為一處公共藝術空間——格調藝術館。
  • 雲南昆明: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培育城市文化核心引擎
    作為昆明市歷史底蘊深厚、文化內涵豐富的核心城區,五華區以創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為契機,全力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特色、提升文化資源軟實力等方面下功夫,逐步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切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
  • 觀察|追尋地鐵空間之美——關於公共藝術與城市地鐵
    第一種永久性地鐵公共藝術,是地鐵在建設時期一次完成並永久存在於地鐵車站公共空間中。目前中國地鐵中最常見的是壁畫,在國際城市地鐵中也有雕塑、繪畫、裝置、景觀等藝術表現形式,或者有與車站其他要素相結合的藝術導向、藝術設施、藝術廣告,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空間車站。
  • ...精品文化走進市民生活 江幹區創新打造「心潮·城市藝術空間」
    12月21日晚,江幹區發布「心潮·城市藝術空間」計劃,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全年,江幹區將不定期推出「主題藝術展、文化集市、文創直播」等活動,讓更多精品文化、高雅藝術走進杭州市民的生活中。據介紹,「心潮城市藝術空間」將立足歷年錢塘江文化建設豐碩成果,聯動長三角區域優質文藝資源,充分利用江幹區城市地標和公共空間,探索打造「潮流舞臺」「城市客廳」「文化氧吧」三大城市藝術空間,以多元化的文化供給,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 這些趣味十足的城市裝置藝術,盤活了整個公共空間
    裝置藝術是「場地+材料+情感」的綜合展示藝術,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興起,於七十年代逐漸發展成世界視覺文化的主流樣式。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城市景觀設計開始重視裝置藝術的展示,在設計師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加持下,多樣有趣的裝置藝術不斷湧現,給城市生活注入更多的活力。今天小編搜集了一些趣味感爆棚的城市裝置藝術,一起來看看吧!
  • 揚州:建設濱水廣場 融入瓊花元素
    這兩個廣場、公園總面積近10萬平方米,建成後將成為附近居民休閒、娛樂、健身的好去處。10萬平米廣場公園造福居民打造特色濱水城市空間兩個廣場公園位於邗江蔣王片區的商業中心地帶,其中水晶廣場面積約11862平方米,半島公園面積約為82496平方米。
  • 有趣的公共空間:尋找城市中的藝術「彩蛋」
    在水岸、街區、綠道和公園,你都可以找到藝術家、設計師們埋下的各種「彩蛋」,這些城市「彩蛋」慰藉著你緊繃的神經,並提供某種新的生活可能性。缺乏情感共鳴的公共空間和那些只為「造景」的公共藝術,已經無法觸及都市人的內心,他們更願意宅在自己的小窩裡,或是選擇在網絡虛擬的公共空間中「衝浪」。作為城市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塑造有溫度、有活力的公共空間對於激發公眾創造力,有著特殊的意義。
  • 這些創意藝術裝置,激活了城市公共空間!
    城市公共空間是一個多層次、多功能的空間,集觀演、休息、娛樂、健身、餐飲、文化等為一體,是人們社會生活發生的舞臺,城市公共空間不僅僅是讓人參觀的,而是供人使用、讓人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它的實質是以參與活動的人為主體的,強調人在場所中的體驗。
  • 西海岸全球徵集公共藝術創作 打造人文城市藝術地標
    來自全球的公共藝術研究員以及國內城市規劃、建築設計、空間設計、公共藝術、鄉村建設等方面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的形式匯聚一堂,聚焦新區文化特色和發展訴求,研究提升城市公共空間品質和文化內涵,為世界各地區正在開發中的城市提供公共藝術建設範例。發布《國際公共藝術青島倡議》 。
  • 營造·動與靜:倫敦與紐約,城市地鐵站空間的文化藝術
    一直以來,倫敦將地鐵站點看作「社區的中心,是改變地區的力量,激發社區潛力,促進經濟發展,並將社區居民與城市聯繫起來「[ Transport for London, Station public realm design guidance, August 2015.]。有趣味與特色的站點以及公共空間,是倫敦市民日常生活的點綴,也是城市形象、歷史與文化的重要部分。
  • 這9座顏值爆表的美術館,詮釋出城市公共藝術空間設計的真諦!
    城市與藝術從來都是一種共生共息的關係,公共藝術空間作為城市的一種特殊建築,以其自有的藝術性,為城市文化和藝術增添新的內容,並且可能成為城市的文化地標和象徵符號。公共藝術空間設計首先要考慮的是其在城市天際線上構成的立面和形象,因協調城市的整體形象和氣質,而成為城市肌理的映射和延續。
  • 心潮·城市藝術空間在江幹正式啟動
    省、市、區有關領導及社會各界人士200餘人參加發布儀式,共慶這一文化建設創舉拉開帷幕。儀式現場,與會主要領導共同上臺,正式啟動「心潮·城市藝術空間」。未來,江幹將繼續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以錢塘江文化統領地域文化傳承展示,持續實施文化鑄魂、文化精品、文化惠民三大工程,全力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希望今後社會各界給予江幹文化事業更多關心指導,名人名家和文化機構能夠在江幹開展更多的文化合作,共同推動「心潮·城市藝術空間」越辦越好,努力成為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新標杆。
  • 88家城市書房、210家文化驛站、2678個鄉村藝術團……公共文化服務...
    全民攜手 文化建設呈現新生態公共文化建設,只能靠政府包辦嗎?溫州給出了另一種答案。市區黎明西路「Reface城市生活圈」,名為「無料書鋪」的複合書店內,一場以《15秒開始講,3分鐘說明白》為題的文化沙龍在此舉行。有著多年豐富辯論比賽經驗的「無料書鋪」掌柜張瀟,正與一批演講愛好者互動交流。
  • 鳳凰藝術攜手中央美院 為城市注入公共藝術新動力
    公共藝術憑藉其「公共性」,代表了當代藝術與城市、藝術與大眾、藝術與社會關係的一種新型取向,以人類共同生存品質為終極關懷,最終致力於未來城市的美麗藍圖和全面的可持續發展。鳳凰衛視的文化旗艦平臺——鳳凰藝術,以整合、跨界、創新的形式,將藝術納入到城市更新與發展的視野,讓藝術真正「融」入城市建設。
  • 「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六盤水市積極強化非遺展示空間建設
    從2011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到各省相繼出臺的《非遺保護條例》,都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的公共文化設施」等類似稱謂,明確了國內法律法規層面對設立非遺展示空間的導向。
  • 佛山:以「文化+」打造「城市三水」灣區競合新優勢
    作為三江匯流之地,佛山三水擁有400年屹立不倒的魁崗文塔、800年鼎盛香火的胥江祖廟、4000多年歷史的貝丘遺址等眾多文化特色資源。近年來,三水以「文化+」為理念,將文化融入城市建設中,通過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發揮文化在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引領、帶動和支撐作用,為三水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競合提供內驅動力,打造「城市三水」發展新優勢。
  • 【第三屆中國設計大展及公共藝術專題展】百鳥入林,非遺走心
    「新時代、新生活」第三屆中國設計大展及公共藝術專題展策展人:杭間、汪大偉及策展團隊 時間:2019年1月11日至2019年4月6日地點: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2019年1月11日「新時代、新生活」第三屆中國設計大展及公共藝術專題展開幕活動當天,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李群,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司長諸迪,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深圳市人民政府市長陳如桂等領導,
  • 杭州「心潮·城市藝術空間」來了,年輕人可以在裡面玩什麼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朱燕 通訊員 方曄今天(12月21日)晚上,由杭州江幹區打造的「心潮·城市藝術空間」發布儀式在杭州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心潮城市藝術空間」是什麼?它將充分利用江幹區城市地標和公共空間,探索打造「潮流舞臺」「城市客廳」「文化氧吧」三大城市藝術空間,以多元化的文化供給,不斷提升大家的獲得感、幸福感。「潮流舞臺」將以錢江新城等城市地標為空間載體,通過實施「文化品牌提升行動」,定期推出系列符合年輕群體的文藝演出和文體活動,突顯「青春飛揚」的空間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