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戶正在貼福字 孔城老街年貨節 方秀青站在備滿貨物的店面前,把紫金冠擺放整齊 彩排春節演出活動
市場星報消息 坐落於安徽省桐城市孔城鎮境內的孔城老街已有1800多年歷史,明清時期,孔城老街作為連接巢湖地區和長江地區的重要水運碼頭日益繁榮。2016年7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水,將老街變成澤國,昔日繁華不再,齊腰深的水位讓眾多商住戶被迫離開家園。
2017年春節即將來臨,重災之後的孔城古鎮如何迎接新年?日前,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記者重返災區過大年,深入各受災地點用鏡頭和手中的筆記錄下這一切的點點滴滴……
一副春聯 寫出「年終總結」
1月22日中午,還沒進入老街景區大門,陣陣喝彩聲就將記者的目光吸引到景區內不算寬闊的街道上。遠遠望去,景區內墨香閣前一群人圍成一圈在叫好。
「一路風雨兼程磨礪意志,半載苦樂同享鑄就輝煌」,走近一看,一副春聯剛剛寫就,墨跡未乾。
「這副對聯我自己貼,誰要同樣的詞,我免費再給他寫。」還未放下毛筆的伍先樂告訴記者,「這副聯子我琢磨了很久,覺得很適合自己今年當春聯用,感覺很真實也很貼切。」
「半年前,我站在家裡,水齊腰深,在門口的街道上,水達到了我的脖子。你看看,水漬線還在。」對記者提出為何一個帶孫子的老人還要貼勵志春聯的問題時,伍先樂陷入了對那場洪災的回憶中。「當時家裡沒法待下去了,能搶出來的東西太少了,僅我收藏的『文革』時期的書就損失了600多本。除了這些書外,其他的也有好幾萬元的東西被水淹沒了。」
「在景區管理部門和政府的幫助和帶領下,我們全家總動員,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重新恢復了營業。」伍先樂說,「說實話,當時遊客不多,對我們來說確實是雪上加霜。景區也不錯,針對我們的困境,在免除我們物業費的同時,主動將門票價格降低一半,刺激遊客量。不管怎麼樣,我們挺過來了。缺什麼也不能缺了精氣神,這個年我們要好好過。」
「追回損失還是有很大希望的」
「我認識你,你是記者吧?7月份發大水的時候你來過。」在仔細端詳了一會後,在老街內經營古裝生意的方秀青顯得很興奮:「你是在大水後來的第一個記者,所以我記得很深。怎樣,現在根本看不出來被水淹過吧?」
「被水淹的時候,我當時都絕望了,生計斷了。」方秀青放下手中正在深加工的「紫金冠」告訴記者,「大水一淹所有的衣服全部不能用了,其他配套的紀念品等也全毀了,損失很大。不過,景區管理部門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街道衝洗乾淨後又消毒,還幫我們恢復經營。雖然這些對挽回損失沒有多大實質性作用,但從心理上我們還是很感動的。」
「雖然水災的時候受到了損失,但按照現在的遊客量,逐漸追回來還是有希望的!」方秀青將記者拉進門面後的倉庫內,指著滿滿一屋子的貨物說:「前兩天辦的年貨會,我一天的營業額就頂上了前面一個月的還多。聽說馬上還有一場場的活動要進行,所以我是備足了貨在等著。家裡有兒子和兒媳婦在準備過年的東西,不用我操心。我在街上也等於是在備年貨,你看就現在這個點,街上的遊客也有這麼多。」
對於新年有什麼願望,已經51歲的方秀青自信地伸出大拇指說:「我相信2017年肯定是個好年頭,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去年水齊腰 今日福滿街 經過清洗修繕後的孔城老街煥然一新迎接遊客 俯視孔城老街一派迎接新年的喜慶 孔城老街內只有商家在晾曬被淹的貨物
工藝品商店的老闆朱媛媛在清理貨物,希望能夠減少損失
朱媛媛已經準備好迎接正月裡的旅遊旺季
老街的居民葉俊芳坐在家門口清理被淹的物品
葉俊芳正在備年貨
半年內 老人兩種不同心境的臉龐
同樣的一個臉龐,隨著時間的推移,展露出兩種不同的心境。這是記者在古鎮老街採訪中最大的感受。再遇葉俊芳時,老人依舊坐在自家門前的臺階上,專心地清洗著一條大魚,旁邊的竹籃裡還放著幾隻洗淨的雞鴨。
「這些不是醃的,是準備過年時吃的,孩子們就快要回來了,我先把東西準備好放在冰箱裡存著。」說這話時,老人滿臉笑容。看著老人的笑臉,半年前的畫面浮現在記者腦海。2016年7月24日,在水剛剛退下的時候,在同樣的地點、同樣的臺階前,看著滿地的垃圾和浮萍,葉俊芳一臉茫然地坐著,身後是一片狼藉被淹的家。
「發大水的時候,我們確實被嚇壞了,不知道該怎麼辦。現在調整過來了,日子該怎麼過還怎麼過。」見記者採訪,葉俊芳的老伴接話道:「過去的事就過去了,只要心態好就沒問題,你看,我們現在不是照樣過得樂呵呵的嗎?」
正在記者採訪時,一對老夫妻在一名年輕人的陪同下,正一個一個建築仔細地看著。趁著老人專注觀看的間隙,年輕人一次次按下手中相機的快門。「我們一家就是本地人,住在城區旁邊的山裡。」拍照片的年輕男子葉剛告訴記者,「雖然住得很近,但父母一輩子都沒有來過老街。所以這次我專門提前回來過年,陪父母逛逛老街。也準備把照片傳到個人空間裡,讓所有人都看看,在大水過後,我們家鄉的古鎮是怎樣快速恢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