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徐志玲、見習記者詹世文報導: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其中,「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這一思想的提出為旅遊業的發展帶來新機遇、提出了新要求。要抓住這個新機遇、完成這個新要求,就必須大力發展生態旅遊,使之成為美麗中國建設的領跑產業。
2017年,全國13個地區被選定為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靖安縣作為江西省唯一入選地區赫然在列。據統計,靖安縣2017年共接待遊客757萬人次,同比增長40.1%。這座名不見經傳的贛鄱小城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
在靖安縣水口鄉周家村洞裡的小溪旁,有一顆樹齡1100餘年的羅漢松,它的「樹保姆」是當地村民漆家春,漆家春每天都會為古羅漢松進行巡查與管護,整理古樹旁的衛生環境,向遊人介紹古樹情況,並不定期為古樹除草、施肥。在他的精心管護下,古羅漢松再次煥發新生,現在羅漢松高大挺拔、常年碧綠、蒼勁優雅,被評為全縣「十大古樹」第二名。
「以樹為榮」是縣委、縣政府充分貫徹工作理念,要對全縣所有古樹名木進行全面保護,即為全縣範圍內的每一株古樹名木確立一位「樹保姆」,而「樹保姆」的主要工作是負責古樹名木的日常巡護,宣傳推介、復壯管護等一系列工作。
將環境保護細化到一顆樹木,這樣的發展理念在全國可謂獨樹一幟,除此之外,「河長制「、」路長制「在靖安縣也是耳熟能詳的專屬名詞,並且在全省甚至全國流行起來,將「綠水青山」轉變成「金山銀山」的夢想的實現,靖安縣已然走在新時代的前沿。
隱藏於南昌都市圈的生態旅遊之城 盡顯江西秀美河山
靖安縣地處贛西北部,屬國家長江中遊城市群、南昌大都市區、昌銅高速生態經濟帶三大規劃區內,距南昌市僅37km,對疲倦於快節奏的都市生活的人來說,可謂是一個出則繁華、入則幽靜、偏而不遠的佳境勝地。
靖安生態優越,旅遊資源豐富,山嶽湖泊、人文自然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動態娛樂和靜態休閒相得益彰。截至目前,有國家級景點93處,其中,三爪侖國家森林公園、中部夢幻城是靖安縣兩個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三爪侖國家森林公園還是全國僅20個、江西省唯一的國家級示範森林公園。
據了解,靖安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4.1%,空氣清新純淨無汙,負氧離子含量高達10.914萬個/cm3,全國罕見,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又有「天然氧吧」之稱。靖安縣的旅遊產業從其一流的生態環境中孕育而生。同時,千年古剎、禪宗祖庭等歷史遺蹟無不傳誦著一段佳話,東周古墓葬群的發掘進一步把靖安縣推向歷史長河的更上遊,可以說,靖安縣厚重的文化底蘊為其旅遊產業提供了精神內核。
靖安縣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孫紅星介紹,目前,三爪侖核心資源整合項目、寶峰禪韻休閒小鎮、洪屏抽水蓄能電站、樹化玉文化產業園、東白源道教養生谷、百香谷、寶峰禪意養生園、中源高山滑雪場、太平洋集團建設的高湖「清風小鎮」、三爪侖「知青小鎮」以及西門古街改造項目和南昌城建集團的中源「避暑小鎮」項目等20多個投資總額200多億元的大型旅遊項目籤約落戶靖安,並將逐步建成對外開放,形成了眾多旅遊大項目聚集發展的良好態勢。為策應江西省委、省政府旅遊強省戰略,推進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靖安縣三爪侖旅遊區啟動了創建國家AAAAA級景區工作,全縣旅遊前景喜人。
守護一方綠水青山 開拓一片富庶之地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人間。靖安縣委、縣政府始終秉持這條信念,不斷自我加壓。
通過科技力量,對旅遊區內的噪音、空氣品質、河流、山體等生態環境實施實時監控,嚴格落實「黃土不見天、垃圾不落地、汙水不入河」要求,在全省率先啟動了將農村生活垃圾按照「戶分類入桶——村集中收集——鄉(鎮)清運壓縮——縣統一處理」這一套層層緊扣的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模式,在全國推廣;同時,靖安縣實行最嚴格的項目環評準入制度,集中精力做大做強綠色低碳工業,主動拒絕多個「兩高一低」汙染企業入園入境,放棄投資200多億元。
在靖安縣,主打生態旅遊的農家樂、鄉村體驗遊項目異常火爆。藉由旅遊業的興旺,當地百姓真正地走上了「靠山吃山,靠水喝水」的致富之路。靖安縣積極鼓勵農戶開辦農家樂、發展鄉村旅遊點,因此帶動了800餘貧困戶實現就業、創業。目前靖安縣共有農家樂300餘家,產業戶50餘家,戶均年收入由不到1萬元增長到5萬元以上。
中源鄉三坪村貧困戶劉菊芳,是一名聾啞患者,她跟丈夫在掛點幫扶單位縣人社局的幫助下,開辦了一家農家樂,擁有床位10個,按照每個床位每月2500月計算,7、8、9三個月就可以收入達到7.5萬元,還有自家的豆腐、蔬菜、土雞都成了搶手貨,劉菊芳的女兒學費有了著落,全家成功脫貧了。
產業融合是「綠水青山」轉變成「金山銀山」的必經之路,傳統的工業也不例外。江西平久石業有限公司原本只是板材加工、異形加工、石材工藝品銷售出口、工程設計安裝大型石材企業。在當地政府的鼓勵下,同時也是感受到靖安生態旅遊的發展態勢,於2016年開始涉足旅遊行業,通過開發生產、加工的石藝、石玉精品等旅遊產品,填補了靖安縣在工業旅遊產品上的空白,延伸了旅遊產業鏈,並建設展覽館,通過旅遊帶動工業產品的發展,使該企業迅速在江西同行業中排名第一,2017年被評為省級工業旅遊示範點。
靖安版「四個堅持」 構築生態旅遊美好藍圖
靖安縣能夠充分利用本縣生態旅遊資源,將自身打造為江西省甚至全國生態旅遊標杆,離不開歷屆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的堅守。保護生態,需要十年磨一劍的精神,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寧可發展緩一些,也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
近日,江西省旅發委陳曉平副主任一行來到靖安縣進行調研,在行程中,靖安縣委書記田輝談到靖安縣生態旅遊興縣之路,感觸頗多,從他的講述中,可以總結出「四個堅持」。
堅持頂層設計強基固本不動搖。靖安縣委、縣政府在全省率先提出了資源保護與開發建設並重的戰略思維,先後提出「生態立縣、旅遊興縣」的發展戰略,「一產利用生態、二產服從生態、三產保護生態」的發展模式和以「河」為貴、以「樹」為榮、以「旅」為先、以「得」為本、以「城」為美、以「儉」為寶的「六以」工作理念,秉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個目標幹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的理念,傳承接續、久久為功,凝聚了走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共贏之路的發展共識。2012年編制的《靖安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中,就已經明確提出「一城三鎮六片區」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從源頭上確保旅遊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相輔相成。
堅持綠色發展砥礪拓新不改變。靖安縣委、縣政府在建設中始終堅持「建一物、成一景」,堅決杜絕飢不擇食、盲目亂建,堅持規劃引領,全域優化配置經濟社會發展資源,蹄疾而步穩地推動由景區旅遊向全覆蓋、全滲透、全時空的全域旅遊轉變。
堅持產業創新百花齊放不鬆勁。旅遊產業涉及交通、文化、生態、農業、林業、金融等多個行業。靖安縣委、縣政府以大旅遊為主導,強化「旅遊+」思路,紮實推進全地域、全產業、全資源、全方位的大融合,包括農林旅融合、文體旅融合、商旅融合、養旅融合等業態融合,促進產業大發展。同時,在旅遊產業的融合過程中,產生新型旅遊業態,實現了生態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
堅持共建共享以人為本不懈怠。靖安縣委、縣政府出臺了民宿產業扶持、靖商回鄉創業、鄉村旅遊扶貧等政策,大力支持全域旅遊產業發展,激發了群眾投身旅遊業的熱情,通過政策的引導,讓群眾在旅遊產業發展中享受生態紅利。旅遊業的大發展讓靖安縣財政收入與日俱增,同時又積極投入到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中,結合國家5A級景區創建工作,精心打造環三爪侖百裡精品旅遊圈,不斷豐滿全域景觀,建成了縣、鎮、村三級服務體系。
探索生態與旅遊的結合點,在生態環保中開闢出道道靚麗的「風景線」。在實現「旅遊強縣」、「全域旅遊示範縣」這個戰略目標上,靖安一直遵循「生態」這條主線。如今,靖安依靠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正在轉化為發展生態旅遊的產業優勢,帶動廣大群眾發起生態旅遊「財」。
1、本網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出於為公眾傳播有益資訊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2、本網站內凡註明"來源:中國江西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均屬本網站原創內容,版權均屬"中國江西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站協 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本網站原創內容版權歸本網站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網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商業目的及應用建議。 已經由本網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江西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3、凡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網站採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繫,如果本網 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用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迅速採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 損失。
4、對於已經授權本站獨家使用提供給本站資料的版權所有人的文章、圖片等資料,如需轉載使用,需取得本網站和版權所有人的同意。
※聯繫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