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報觀察記者 冉倩婷
到底誰才是成都科普講解達人?3月30日下午答案揭曉!
今日下午,「2018成都市科普講解大賽決賽」在成都市金沙遺址博物館金沙劇場舉行,20位晉級選手展開激烈角逐。最後,來自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講解員龐源川獲得第一名。
該活動由成都市科技局主辦,成都科學技術服務中心、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聯合會、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科普基地、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科普基地聯合承辦。
此次決賽設有7名專家評委,共同對決賽環節進行打分。選手按順序上場比賽。首先播放選手20秒自我介紹視頻,再依次進行自主命題講解和隨機命題講解。
根據比賽規則,自主命題講解內容必須為自然科學類或技術知識類的相關科普知識,否則不得分,自主命題講解限時4分鐘。在隨機命題講解環節,現場有20張圖片供選手選擇,選手隨機抽取圖片後,根據圖片內容進行講解。隨機命題講解內容必須與圖片密切相關,並包含自然科學或技術知識,否則不得分,該環節考驗選手的科技、科學知識,以及對科技動態掌握程度和靈活運用的能力。
「三弟碳14坐不住了,開始拼命往外跑。而且這些碳14在往外跑的時候有一個規律,那就是每隔5730年,就有一半的碳14原子減少。1960年美國科學家威拉德?利比發現了這一規律,並且將它命名為『半衰周期』。」這是一位選手用可愛生動的方法講解「碳14測年法」。
另一位選手一上臺就非常直接:「喝酒你竟然不知道曲?」這一問,也是這位選手的演講主題:「釀酒師傅們把酒麴碾碎,均勻地和糧食拌在一起,放入發酵容器,密封起來,之後的一切都要交給時間了。在黑暗中,仿佛傳來發酵菌們歡快的歌聲,這是釀酒中最重要的一步,它們將帶來轉化中最神奇的部分。」
20位選手一一上臺,各自施展伸手。最後,來自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講解員龐源川摘得桂冠。當天還有3位「小小講解員」參賽,他們都是來自學校的學生,平時都是科普講解志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