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常感到春風沉醉,卻忘了我們仍在夜裡
上海不僅有國家藝術的精華,還是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歷史。
田子坊
舊弄堂的海派文創園
上海的田子坊,已從原來的舊弄堂變身為藝術坊被稱為「上海藝術街」,在這條弄堂巷子裡來來往往推推攘攘的人群都「滿園春風關不住」它的藝術風情。
1998年前這裡還是一個馬路集市,後來政府實施馬路集市入室後,把泰康路的路面進行重新鋪設,上海將其定位為「特色街」。1998年底,著名畫家陳逸飛等藝術家和一些工藝品商店先後入駐泰康路,使這條名不見經傳的特色街開始吹起藝術之風。
走進弄堂,慢慢品位老上海的這種「你儂我儂」的風情,有些舊,有些創意,有些故作風雅。
畫廊、影廊這些藝術氛圍濃鬱的場所,和各種特色小店、特色餐廳、特色咖啡廳,「混搭」在一起,緊湊而不失溫馨。在這裡喜歡藝術的可以在這看展覽、喜歡逛街的就轉轉小店、喜歡發呆的不如就要一杯咖啡坐著看著人來人往,釋放當「社畜」的壓力。
各數經典也在這條弄堂巷上展現的挺多,有童年的味道「大白兔」,治癒童話的「小王子」等主題特色店,還有「滿園桃花一抹紅」的酒釀館等,讓人看得應接不暇,外國遊客來此驚訝弄堂的美妙。外地遊客則感受弄堂的市井風情。
弄堂小巷像迷宮,兜兜轉轉還是在裡,每一個角落都如此的各放異彩,在路上小心被勾著鼻子走,因為路上有各種的「香」在誘惑著你。比如雪花膏香、茶香、手香、味香等等..不勝其數。
不過記得抬頭看看上方的風景,會有很多奇特的風景。
想要觸摸到一個城市的核心並不容易,因為它總隱藏在最不經意的角落。在上海,各式各樣的巷子、四通八達的弄堂,才是這個城市的真正精粹,才是上海最迷人最有特色的地方。
老城廂
「上海的根」不能忘
上海豫園位於上海豫園旅遊商業區的東北部,與上海城隍廟、上海豫園旅遊商城毗鄰,是知名的江南古典園林,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蹟,距今已有四百五十餘年歷史。
「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園」,有「豫悅老親」的意思。而上海市城隍廟,道教廟宇,是漢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
從豫園到城隍廟的路程,最有特點的是房簷,有簷處必有祥龍盤踞,隱然有飛天之相,寓意深遠。而這種向上翹的屋簷是中國傳統建築的一種形式,叫「飛簷」,為保持屋頂的平衡,靠外側的地方必須上翹並加長,才能平衡住屋脊的重量。
在城隍廟的街市裡面,整條街的主體建築古典大氣,有南方古典建築的精髓,原汁原味的保留著吳越的建築風格。粉牆、黛瓦、紅柱朱窗、垂簷翹翅、攢頂飛簷、脊獸鴟吻氣勢恢宏,形象逼真。就是樓上的一扇小窗,也是垂簷翹翅,起脊鴟吻,簷下垂花,街上古老的店鋪的門,也是這種風格。
街邊隨處可見的名盛小吃,上海的梨膏糖(上海市特色傳統名點,中華老字號產品之一,著名特產)、綠波廊的桂花拉糕包(綠波廊桂花拉糕的名氣在上海本地人中可謂盛名已久,很多中外遊客也慕名而來)等等,吆喝著「咱店祖傳的手藝..」光門口排隊就成長龍了,除了這些小吃,黃金樓,酒樓,茶樓等,白天已經算是鬧市,夜晚應該就是繁都了。盡顯了舊時上海灘厚重的歷史文化。
桂花拉糕:出了名的粘盤粘筷卻不粘牙!嚼起來也不是那種軟糯,而是滑滑的QQ的很有彈性
梨膏糖:口感甜如蜜、松而酥、不膩不粘、芳香適口,主治咳嗽多痰和氣管炎、哮喘等症,味甘易服,療效顯著
「老城廂」的象徵——豫園和城隍廟毗鄰百年,兩者可以說是上海老味道的匯集地,素有上海小商品王國和小吃王國之稱。到這一帶遊玩,既可欣賞江南古典園林的清秀雅致,還能同時買到許多頗具上海特色的手工藝品和食品,而「上海藝術街」的變革也留下了多少古味的氛圍,現代與舊城區的融合總是會有新奇的感覺。
如果是你
你會去玩上海的哪個角落?
END
本文配圖來自原創,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請勿私自挪為商用!
版權歸顏途所有,轉載請知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