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之水清兮,阿蓬江畔,來亞洲最長的風雨廊橋千年一夢

2020-12-25 西江悅魚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聽說濯水古鎮人少,安靜,有亞洲最長的廊橋,有好吃的雞雜。對於不喜歡喧囂的人來說,這就夠了。

濯水古鎮四面環山,是武陵山區少有的土家水鄉,集土家吊腳樓群落、水運碼頭、商貿集鎮於一體的千年古鎮。濯水初稱「白鶴壩」,起於唐,興於宋,為川東南驛道、商道、鹽道的必經之路。曾經商賈雲集、店鋪鱗次櫛比。與酉陽龍潭古鎮、龔灘古鎮合稱「酉陽三大名鎮」。

流淌過濯水古鎮的阿蓬江自古與烏江、酉水一起成為溝通三峽地區和江漢平原的重要通道,巴文化、大西文化由此交流傳播。

古鎮總體格局為「一堤二街三宮六院」,街巷保留完整。古鎮內主要景點有紅軍渡、水師城門、天理良心展覽館、風雨廊橋、八賢堂、萬天宮、龔家抱廳、煙房錢莊、汪本善舊居、汪氏油號、萬壽宮等。

水師城門位於阿蓬江入口處,面朝阿蓬江,北接古鎮漫步堤。水師城門為拱形結構,上部為木質閣樓,下部為磚石底座。古時,此地是往來客商進鎮的唯一通道,曾為冉土司的第一要塞。

光順號是明清時期濯水「十大號口」之一,建築面積880平方米,為濯水古鎮第一大古建築。是典型的徽派建築,原本是安徽詹姓商人在鎮上的一家客棧。後來把這座院子賣給了一個叫俞光順的當地神醫,大院於是才改名叫光順號。俞光順是一個瞎子,他通過把脈診病,醫術高明,被人們稱為「俞神仙」。

龔家抱廳是鎮上最具建築空間特色的古民居之一,位於老街「三倒拐」處,建築面積400平方米、天井合院建築,坡屋頂,全木結構四層。結構上穿枋有少數做成弧形的「貓拱背」式樣。吊腳樓是土家人賴以生存的棲居之所,龔家抱廳是土家文化最典型的標誌之一。

餘家的頂子,龔家的杆子,汪家的銀子,樊家的錠子。「一門三進士、四代五尚書」,八賢堂餘家人才輩出,世代書香。餘家大院建築面積達800平方米,為古鎮第二大古民居。院內為穿鬥架全木結構,灰、白、木色為主要色彩。

煙房錢莊和汪氏油號見證了濯水鎮在清朝時期商業的繁榮,全國唯一的涼廳式義學講堂——濯河壩講堂彰顯出濯水重視文化的傳統,每一處古老的民居仿佛一本線裝的古書,透過光陰沉澱的書冊,那些風雲傳奇的往事和人世的悲歡離合如天光雲影般朦朧浮現。

灈水古鎮最出名的是風雨廊橋,全長658米,號稱亞洲第一。原為全木榫頭卯接,結構牢固精密。非常遺憾的是毀於13年的一場大火,現在的風雨廊橋為後期修復還原。因造型和修建年代不同,可分為四段欣賞。

第一段為「濯河懷遠」,橋長310米,橋上建有層塔亭,最高處為中心閣樓。第二段唐鍾長韻長105米,中央鐘樓部分高26米分四層,中心位置高聳重簷歇山頂式鐘樓,懸掛仿唐銅鐘一口。第三段彩虹伏波長97米,該橋跨越蒲花河,是由單拱橋體與曲直結合的橋身,宛如一道絢麗的彩虹。第四段蒲花飛龍長146米,以曲線屋頂與現代格柵橋墩相結合,隱喻與水相生的飛龍跨河騰飛。

突然想:來看廊橋的遊客,有沒有是因為看過小說廊橋遺夢呢?不由一笑,美不分東西,情更是永恆。只要喜歡,盡可千年一夢。

相關焦點

  • 濯水古鎮,重慶最浪漫的古鎮,這裡有世界上最美的風雨廊橋
    濯水古鎮位於重慶市黔江區東南,阿蓬江畔。濯水古時稱「白鶴壩」,唐代時已經初具雛形,到了宋朝達到了極盛期,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使濯水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驛站和商埠,自清代後期起,該地就成為川東南驛道、商道、鹽道的必經之路。
  • 重慶有座AAAA古鎮,地理優勢曾繁華一時,風雨廊橋亞洲第一
    水路交通是古時人們最便捷的運輸方式,在重慶周邊山水環繞之地就坐落著很多古鎮因碼頭曾客商雲集,繁華昌盛。隨著時代的發展,飛機、輕軌、高鐵等成為了當代主流,古碼頭走向衰敗,如同曇花一現的古鎮也終歸於平靜。群山環繞的濯水古鎮,一條阿蓬江穿鎮而過,使得古樸典雅的古鎮又多了份靈氣,明清古民居錯落有致的依江而建,一座長長的風雨廊橋以它優美的身姿為古鎮的兩岸居民提供了便利出行。在晴空萬裡下,藍天白雲與古鎮山水相映相襯,一派美麗的田園風光讓人嚮往。沒走過滄浪橋,就不算來過濯水古鎮。
  • 重慶有個古鎮,也是免費4A景區,有亞洲最長的風雨廊橋
    濯水古鎮位於黔江區濯水鎮,東面靠山,西面緊鄰阿蓬江,這裡有號稱亞洲最長的風雨廊橋,也是個免費4A景區,就在319國道旁邊,值得一遊。第二天一早,我就去看了那座著名的風雨廊橋,它全長658米,分成幾個不同的時期修建而成的,有濯河懷遠、唐鍾長韻、彩虹伏波、蒲花飛龍四段組成。
  • 走過滄浪橋
    夜色中的滄浪橋我一眼望見滄浪橋時,似驚鴻一瞥,墜入夢境。滄浪橋位於重慶市濯水古鎮。此刻,它靜靜地橫臥在阿蓬江上,木質橋身,重簷歇頂,形如波浪起伏,狀若龍行鳳舞。它並不高聳,卻雄偉壯觀。濯水人悲嘆之際,把染黑的江水清淤,把灘涂建成溼地,把荒地闢為花園,把倒伏的水草小心地扶起,給水岸的空地種上芭茅,在舊址上建起了這座新廊橋。新廊橋依然叫「滄浪」,集廊、塔、亭、閣於一體,橫跨濯水古鎮內河、阿蓬江和蒲花河,被評為「世界第一風雨廊橋」。耳畔,響起古老的吟唱之音:「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 與黔江滄浪橋PK,號稱天下第一的加拿大哈特蘭德廊橋只能屈居第二
    重慶素有橋都之稱,大橋在都市是再尋常不過的建築,但是在地處渝東南武陵山中的重慶黔江,有一座橋卻很別致,他就是橫跨在阿蓬江上的滄浪橋,該橋全長600米,被稱為天下第一人行風雨廊橋。滄浪橋是世界上最長的純木榫卯結構人行廊橋,比加拿大全長391米的哈特蘭德廊橋還長200餘米。
  • 土家水鄉,濯水古鎮,渝東南的千年傳奇之地
    日落中天,天空帶著一層淡淡的金粉色,如果以眼前綠的樹,紅的花作前景,遠處起伏的淺碧色的青山作遠景,銜接它們的,就是金光跳躍的江水之上,那一座線條流暢,結構精巧的風雨橋了,橋與水,動靜結合,更添靈秀之氣。風雨橋畔的芭茅島酒店。佔據著濯水古鎮最佳的觀景位置。與其他古鎮相比,這裡安靜太多了,商業氛圍似乎也恰到好處。
  • 滄浪之水三蝦麵
    原創 沈嘉祿 海上夢疊滄浪之水三蝦麵作者:沈嘉祿滬語改寫、朗讀:李國琪文字修正:丁迪蒙製作:沉默是金最早曉得滄浪亭,是讀小學兩年級個辰光上世紀五十年代滄浪亭個匾額出自吳湖帆個手筆,現在店裡個招牌是錢君匋題個字。當年本人勒滄浪亭吃三蝦麵個情景也歷歷在目,今朝想起來,還是覺著嘴巴裡香噴噴、邪氣有回味個。一直到滄浪亭從重慶南路搬到淮海中路以後還去吃過幾趟。伊個辰光滄浪亭個三蝦麵是湯麵了,三蝦是小鑊子現炒個,盛勒小碟子裡過橋。我先用調羹品嘗三蝦,剩下來一半倒了面裡向,搿能介就好品到兩種味道。
  • 亞洲最長的風雨廊橋,重慶黔江濯水古鎮遊記
    風雨廊橋風雨廊橋風雨廊橋風雨廊橋風雨廊橋風雨廊橋>風雨廊橋江面>風雨廊橋遠景江邊
  • 長江之城 | 歲月交融之地——濯水古鎮
    古鎮上的「清明上河圖」初夏,東入黔江,在阿蓬江畔的濯水古鎮,你經常可以見到這樣一幅畫面——明麗的陽光,照射在光滑的青石板上。路上,一群挑著扁擔的力夫,一邊扛著沉重的貨物,一邊用黝黑粗糙的大手擦拭著臉上的熱汗。「來咯、來咯!」
  • 【心靈放牧】在洽灣船形古鎮與滄浪之水相遇
    穿行在綠水青山之間,突然眼睛一亮,哦——與滄浪之水不期而遇了。
  • 中國「最乾淨的水」,素有滄浪之譽的水源,被稱為「中國水都」
    中國「最乾淨的水」, 素有滄浪之譽的水源,被稱為「中國水都」,現在我國發展很快,出現了這麼引人注目的問題,就是環境保護,並且能感受到我們周圍的環境變化,空氣越來越差,霧霾越來越多,水也越來越混合,味道也越來越好,朋友們,哪裡的情況也一樣吧?
  • 黔江濯水的風雨廊橋,一場火災,把它從亞洲第一燒到世界第一
    在2013年前就被譽為亞洲第一廊橋,不過就在那年的一場大火把這座名橋燒得面目全非,大家無不對此感到惋惜。正以為這座廊橋就這樣消失在煙塵中時,沒想到經過當地的大力維修,如今這座橫跨阿蓬江的廊橋不僅恢復了容顏,且得到延伸,在2017年順利拿下世界第一廊橋的美譽。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走看看,這座世界級廊橋有何獨到之處。
  • 重慶最繁華古鎮,屹立4000年絲毫未變,亞洲最長廊橋坐落於此
    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個古鎮景點呢,就是是重慶酉陽三大名鎮之一,也是重慶最繁華的古鎮,不僅屹立4000年絲毫未變,亞洲最長廊橋也坐落於此!、大溪文化、土家文化和華夏文明,這些文明在這裡交織著,最終形成了濯水古鎮特有的民俗風情文化~而且在濯水古鎮還有著亞洲最長的廊橋
  • 滄浪之水三蝦麵 | 沈嘉祿
    不知從哪位老前輩的文章裡得知,滄浪亭創建於1950年5月,店主名叫王壽平,原是蘇州觀前街一家綢布店的店員。小蘇州來到上海,花了950元買下重慶南路122號一間門面房,10平方米的樣子,開了一家蘇幫麵館,取名:「滄浪亭」。估計有高人指點,否則一個綢布店的夥計不會這麼文縐縐吧。不過王老闆有眼光,將姑蘇有名的面點高手周金清請來當灶,所以不少懂得美食經的上海人一吃,就覺得這碗面不同凡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