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交通是古時人們最便捷的運輸方式,在重慶周邊山水環繞之地就坐落著很多古鎮因碼頭曾客商雲集,繁華昌盛。隨著時代的發展,飛機、輕軌、高鐵等成為了當代主流,古碼頭走向衰敗,如同曇花一現的古鎮也終歸於平靜。今天這一站,位於重慶黔江區的AAAA級古鎮——濯水,從重慶市區走包茂高速,大約300公裡車程。
群山環繞的濯水古鎮,一條阿蓬江穿鎮而過,使得古樸典雅的古鎮又多了份靈氣,明清古民居錯落有致的依江而建,一座長長的風雨廊橋以它優美的身姿為古鎮的兩岸居民提供了便利出行。在晴空萬裡下,藍天白雲與古鎮山水相映相襯,一派美麗的田園風光讓人嚮往。
沒走過滄浪橋,就不算來過濯水古鎮。這是我至今中國古鎮旅遊中,遇到過最長的一座風雨廊橋,沒有之一。據介紹滄浪橋全長658米,長度居亞洲第一,歷經幾個朝代修建。說是一座橋,卻更是像是一件藝術品。從視覺上看,橋體為全木質不費一釘一鉚,集多元素:橋、塔、亭為結構。
滄浪橋造型古樸精巧,弧線優美。廊橋屋頂飛簷翹角,飛龍昂首,盡顯恢宏氣派。走進廊橋內部,寬度約5米,高8米,左右各設漆紅美人靠。每逢傍晚,古鎮居民聚集橋內,坐在美人靠上休憩、嘮家常。多少年來滄浪橋猶如守護神般,靜靜地橫臥於阿蓬江上,守護著當地居民出行與避雨遮風。
漫步在青石板古街上,兩旁都是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築,仿佛時間也跟著腳步慢了下來。在街上你會看會看到各種場景的雕塑,它們反映了古居民的真實寫照:穿著質樸,服飾極具土家特色,滿目笑盈,或是喝著茶、挑著水、推著磨……此時的它們卻成了遊人合影的對象,而這條美食街上的渣海椒回鍋肉也受到了遊客們的追捧。
昔日繁華不在,縱然時光荏苒,卻依然掩蓋不了濯水古鎮曾經繁華景象:樊家大院、汪家油號、龔家抱廳與八賢堂,遍布古鎮的商號、鹽號、錢莊與富宅大院。眼前一幕幕熱鬧盛景都是昔日繁華最有力的佐證。
濯水古鎮最早叫「白鶴壩」,之所以有此繁華是佔了水路的地理優勢,發達的水路使這裡曾作為該地區重要商業地與驛站。宋朝時期更是客商雲集,繁榮鼎盛,自明清之後才開始衰敗。那麼你們來個濯水古鎮嗎?對它印象如何?古鎮哪處景點你最喜歡呢?滄浪橋有沒有令你眼前一亮呢?歡迎留言評論、告訴丫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