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村炸的串兒和北京人吃的味兒

2021-02-27 大鼓樓

想必這兩天咱朋友圈除了被豆瓣挺住的消息刷屏,就是這闊別多年的稻香村肉串兒重出江湖的事兒了吧?您吃上這口兒了嗎?今天咱不說這肉串兒多鮮美,多好吃,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恨著北京人的北京人的故事。


1988年的時候,富春兒呱呱墜地了,從此爹媽有了這大兒子別提多高興了。隨著富春兒越來越大,在縫紉機廠工作的父母尋思,這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大兒子吃得多,花銷也大,這每個月吃這點死工資也不是辦法,乾脆啊一咬牙一跺腳,得了!也甭上班了,97香港都該回歸了趁早咱們下海開個飯館吧。

就這麼著,隨著香港回歸改革開放的春天到來了,老兩口兒一商量就賣咱老北京家常菜吧,平時自己家裡怎麼炒咱就怎麼搞。飯館就開在家門口,定位選好了名字可不好起了,最後富春兒的奶奶給兩口子的這飯館定了名:富春居。您聽聽還是老太太疼孫子,只不過奶奶不知道後來有個天王主演的電影叫《富山春居圖》,當時電影上映的時候富春居還著實火了一陣子。您一定很好奇,富春居開在哪了?我只能告訴您它的一個外號:中央戲劇學院食堂之一。


自從家裡開了飯館,富春兒這嘴可就叼了,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這菜裡有什麼那菜裡少放了多少克的鹽,只要富春兒夾一筷子一吧嗒嘴兒,小眼兒一翻,小嘴一撇就能說出個八九不離十。平時放學富春兒也都在飯館,找張靠牆角的桌子那就是他的寫字檯了,來北京旅遊的,求學的,談戀愛的,分手的,喝到不醒人事的,抱頭痛哭的。隨著富春兒漸漸長大,全國各地天南海北的人也都被富春兒默默的觀察了個遍,他並沒有大部分北京土著孩子那種排斥外地人的情緒,相反的,他知道,這些都是客人,是為了來北京尋夢的人,能在別人尋夢的過程中給他們添一碗飯,來一碗麵這讓富春兒感到很欣慰。

這五湖四海的人來的多了,也會有挑嘴的,「么妹兒,這個辣子沒有我們老家滴辣呦」「儂這個菜,嘔呦,油水太大了呀」「哎呀我去!老哥你家這鍋包肉味道老好了!量咋這麼大捏?就是沒俺們老家那嘎達鹹,不得勁兒~」富春兒的爹比較內向,每次客人這麼說的時候總是呵呵一笑回一句下次改進。

上了大學,富春兒回家的機會就少了,經常和同學朋友在外面吃吃喝喝,甭管吃什麼總是挑三揀四,開始同學還讚嘆富春兒啊你真厲害,一進嘴就知道有沒有毒,到後來同學開始煩了,甚至懷疑他是不是處女座,讓富春兒又氣又惱,跟他們說不清楚乾脆就帶他們回家來吃一頓,對,回富春居!


看著這滿滿一桌子菜同學們吃的也是痛快,一邊吃一邊拍照,感嘆原來這才是北京的家常菜味道,給富春兒爹誇的有些不好意思了,富春兒呢?只是附和著同學們的誇獎,酒足飯飽之後同學們去了蓬蒿看話劇,富春兒留在店裡幫著父母收拾,屋裡除了杯碗碰撞的聲音就是電視機裡傳出真人秀的歡笑聲。

「什麼時候炸泥腸裡要放辣椒了?」富春兒淡淡的問道,還沒等老爺子張口,富春兒繼續問:「肉片兒滷裡的五花肉味道怎麼也沒有原來的口感了?」老爺子怕兒子生氣,趕忙把他拉到一邊,尷尬的笑了笑說:「炸泥腸放了點辣椒這是上次中戲那個老師教的,四川來的老師,說這才有他家鄉的味道,他可喜歡啦~沒少給咱介紹同事來吃~」富春兒並沒有打斷老爺子的話,只是低著頭右手敲著桌面「這五花肉也是老來咱家的三哥提的意見,他老家不是東北的麼,就來咱家吃說能找到老家的感覺,你說這……」

啪的一聲,富春兒一巴掌拍在桌子上,給老爺子嚇了一跳,富春兒她媽從後廚撩開帘子出來一邊收拾一邊說:「你爸這也是沒辦法,你也得理解理解我們,現在生意都不好做,咱家這小飯館也沒什麼特色,可不就是客人們說怎麼好吃,咱就怎麼改麼?來來來,媽看看手疼不疼,帶人回家吃完飯還拍桌子瞪眼的,給誰看呢?」


富春兒哽咽著抬起頭,「誰說沒特色?咱家特色就是北京的家常菜味道!」富春兒媽也心疼孩子,拉起富春兒的手:「你看看胡同口你李叔兒家,從也賣家常菜到麻辣燙,現在是韓國烤肉了,什麼流行弄什麼,天天那麼多人,我跟你爸看著也著急,我們這辛辛苦苦掙錢圖什麼?不還是為了你嗎?」

富春兒把手抽了回來:「您不用為了我,我回家就想吃咱家從小到大的味道,北京家常菜的味道!您按著他們的要求改了,改的是他們家鄉的味道,我也不覺得李叔兒那就好,為了迎合外來的人,把咱北京自己的味兒丟沒了!」說完富春兒站起來,把桌上的盤子收拾好拿到了後廚,擦完桌子背起書包,臨走的時候轉過頭目光閃爍的看著老兩口:「爸,媽,這麼多年我就愛咱家做菜的味道,中規中矩挑不出什麼毛病,天南海北的人都能包容,這是咱北京味兒,別丟了。」


一轉眼到了2016年的年底,昨天,也就是2016年12月28日周三,在稻香村消失多年的炸羊肉串炸雞肉串又回來了,對,就是那個北京孩子從小吃著長大的,用牙一咬,「滋」的一口油的那個炸肉串回來了。富春兒激動的在單位都坐立不安,下午特意請了個假跑到了北太平莊的稻香村,遠遠兒的就看見這排長龍呢,到了先領號兒,沒錯,吃串兒您都得拿號兒了。周圍今天來這排隊的一水兒北京人,富春兒激動的跟我說,全是北京人,是真的北京人!排了仨小時的隊,富春兒終於如願以償的圍觀群眾的哈喇子包圍中咬下了第一口,富春兒的眼淚差點出來,因為味道還是小時候的那個味兒!


富春兒給在富春居忙活的老兩口也買回去幾串兒,很多人不理解,可能只有北京人知道這肉串代表著什麼,是回憶。

最後感謝富春兒給我提供的照片哦

本文涉及人物和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一定可能是巧合(但富春居我去過,您去過嗎?)

相關焦點

  • 兒時最愛的稻香村炸串重出江湖!親測!
    「羊肉串和小時候一毛一樣~~~」「以後又有了逛稻香村的動力」「一個味兒 沒變! 就是它變小了」也有人覺得不是當年那個味兒了,也許人太多,炸的時間不夠,也有人覺得醃製的味兒不完全一樣,但小分隊覺得吃起來還不錯,一定要趁熱吃!其它幾家門店現炸肉串資質正在申請審核中。
  • 稻香村攻略,北京人拿走不謝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Carol)您可看它「黃」,就覺得它有色素,人家是用糯米粉和黃米粉混合而成的,家小孩不愛吃飯,煮這樣一碗湯圓給他,肯定吃的倍兒香。您要不嫌麻煩,買回來炸著吃也行。(圖片來自大眾點評:胖虎弟弟)有鈣奶和榴槤兩種味,給小朋友吃就買鈣奶的,您要和我一樣,喜歡獵奇,那不妨嘗嘗榴槤味兒的。餡兒挺多,不會還沒咂摸出滋味就沒了。
  • 史上最強稻香村新品攻略!北京人拿走不謝
    對於愛吃甜食的北京人來說您可看它「黃」,就覺得它有色素,人家是用糯米粉和黃米粉混合而成的,家小孩不愛吃飯,煮這樣一碗湯圓給他,肯定吃的倍兒香。您要不嫌麻煩,買回來炸著吃也行。有鈣奶和榴槤兩種味,給小朋友吃就買鈣奶的,您要和我一樣,喜歡獵奇,那不妨嘗嘗榴槤味兒的。餡兒挺多,不會還沒咂摸出滋味就沒了。
  • 王府井8家稻香村北京稻香村僅一家 到底誰才是正宗北京味兒
    2016年10月18日訊,近日一些外地消費者向本報爆料稱:在京城的核心商業區——王府井金街上,竟有8家稻香村專賣店(櫃檯),讓人搞不清到底哪家是正宗的老北京稻香村糕點。北京青年報記者探訪金街發現,這些店中,蘇州稻香村和另一家名為「京稻」的特產集合店及百貨大樓地下一層的北京稻香村專櫃正在進行「火拼」,經銷商和生產廠家向北青報記者各訴原委。
  • 北京人也只認三禾稻香村!!
    如果真的是把「稻香村」三個字給去掉了,北京人也會認北京三禾稻香村,說出大天去也就認這一個!!稻香村,只認北京的味兒正!小編今天就給您來個稻香村(北稻)地道大盤點,讓您來個門兒清!首先咱認準了北京稻香村(三禾標識):清朝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握有稻香村食品製作絕技和經營謀略的金陵人郭玉生,帶著幾個夥計來到北京,在前門觀音寺打出了"稻香村南貨店"的字號,自此,稻香村落戶京都。魯迅先生寓居北京的時候,經常前往購物,《魯迅日記》中有十幾次記載。
  • 99%的密雲人不知道,稻香村還有這些吃法!
    悠悠百年的中華老字號,除了糕點一流,其他副食也不含糊!今天,是時候讓小編教您「吃轉」稻香村了!各位好這口兒的吃官以後去稻香村不知道買什麼的時候,拿著我們的微信攻略就好!主料:雪裡蕻、豬肉、植物油、白砂糖、辣椒絲 「吃轉稻香村」之回憶篇稻香村的炸羊肉串兒和雞肉串兒,是咱童年的回憶!
  • 車站景點都是稻香村 北京稻香村和蘇州稻香村如何辨別
    ­  屢被疑「冒牌」 蘇稻陷尷尬­  對於許多北京市民而言,稻香村的點心伴隨著童年的美好記憶,「把點心盒打開,挑選自己愛吃的吃個痛快,再依原樣用細繩把盒兒捆好,爸媽根本看不出來。」家住地壇北門的老幹部田大爺說。但有一次,家裡的小輩兒去王府井買了一盒稻香村點心回來,他覺得味道不太正,「結果一看是個『冒牌』的,根本不是以前吃的北京稻香村。」
  • 2020版北京稻香村合集來啦!
    (圖片來自:北京稻香村)您瞅這造型,是不是還挺高顏值的?(圖片來自:北京稻香村)這是我見過最可愛的鳳梨酥了!(圖片來自:北京稻香村)這兩款吃起來都是酥酥脆脆的,我比較愛吃蔓越莓的,愛吃扁桃仁的,您可以買另外一款,放單位,餓的時候拿它墊補兩口
  • 113樣兒稻香村!
    提問:北京人到底有多愛稻香村?一天不吃就想!
  • 史上最全北京稻香村限量款測評!
    在北京,沒人不愛稻香村!除了五花八門的日常供應還時不時有各種節氣節日特供除了粽子,青團和元宵,還有很多你可能不知道的限量款-聽到稻香村就是無比的好心情-一史上第一次湊齊說到北京稻香村,全家人都會開始分泌口水,牛舌餅棗花酥拿破崙南瓜餅果醬盒...
  • 【逛吃京津冀】除了稻香村,北京還有這些好吃的老字號糕點鋪!
    老北京人把糕點鋪稱為餑餑鋪。「餑餑」一詞始於元代。元世祖定都北京(大都)後,市面上出現了以蒙古餑餑為主的民族食品。經營這種食品的稱韃子餑餑鋪。 《道鹹以來朝野雜記》上說:「瑞芳、正明、聚慶諸齋,此三處,北京有名者。」這三家都在前門外。
  • 一個北京吃貨的稻香村筆記(告訴你哪些點心值得吃!)
    關注北京吃貨小分隊,發現您身邊的美食。稻香村是京城的老字號,光緒21年就有了,在京城糕點界是一枝獨秀。稻香村的糕點有上百種,當你進入一家稻香村的時候,你可能有點兒暈頭轉向。有個吃貨就把自己吃過的點心一一記下來:我是一個吃貨。
  • 稻香村到底有多少種點心?在北京的人必看!
    滷煮吃出餡兒裡有白芝麻桂花和南瓜子,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個加了不知名香料混合物的餡兒整體是咖喱味兒的!0號辣的咖喱味兒,沒有辣的感覺,只有香。插句廢話:我真心覺得老公餅和老婆餅就是絕配啊,按1:1買很合適。槽點在於喜蓮酥這個和老婆餅好相似的、餡兒糯糯甜甜的、和老公餅一樣搭配的,難道就是傳說中的三兒嗎?(吐槽歸吐槽,老公餅老婆餅喜蓮酥我都愛。)
  • 稻香村點心攻略:一個北京吃貨的稻香村筆記(好這口的收了)
    但說真的要我我還是樂意吃自家春餅,雖說餅皮也是外面買來的。雨水望春蜜餅:餡兒是蜜味兒的,還有柚子。稻香村說雨水應當吃點兒甜。春分太陽糕:糯米點心~糯米卷加棗泥,說是有桂花但我沒吃出來……我覺得比驢打滾好吃。
  • 最強稻香村攻略,稻香村那麼大,我想去吃吃看!
    在北京,必須要吃的糕點是什麼?稻香村啊!掰掰手指頭,稻香村都120歲了!
  • 北京和蘇州稻香村,誰才是正宗
    判決責令被告北京蘇稻公司、蘇州稻香村公司停止在「粽子、月餅、糕點」等商品上使用「稻香村」商標,並賠償原告北京稻香村公司經濟損失3000萬元等。這兩份乍一看互相衝突的判決究竟有什麼玄妙之處?蘇州北京,到底有幾個「稻香村」?而這種商標衝突的鍋,最終又該誰來背?有幾個稻香村不管北京人是否樂意,北京稻香村和蘇州稻香村,都是源自蘇州。
  • 追憶「老味道」(十四) 稻香村的百種糕點你吃過幾樣兒?
    蘇州稻香村起源於蘇州,製作蘇式糕點,始於1773年乾隆年間,是稻香村商標的持有者。蘇州稻香村的蘇式月餅製作技藝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被北京人普遍認知的「稻香村」是另一家北京稻香村,也是我們這裡要介紹的稻香村。
  • 10年了,稻香村終於判給了蘇州!但是北京稻香村卻...
    從2006年開始南北稻香村之爭已持續十餘年之久而稻香村這個蘇州人祖祖輩輩吃了200多年的品牌現在,終於在蘇州被判給了蘇州人「稻香村被判給了蘇州人」可為什麼要在「判給蘇州人」前加上「在蘇州」呢?北京稻香村(資料圖)據記載稻香村創立於清朝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由乾隆皇帝親筆賜名在清朝時就已經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而反觀北稻,成立於1983年其「稻香村南貨店
  • 兜裡100塊錢,能在北京稻香村買什麼?說出來可能您不信
    稻香村是在北京街頭巷尾常見的點心鋪,幾乎北京每個本地人都吃過。和好利來、味多美等麵包店面向白領和年輕顧客的策略不一樣,稻香村的選址多是在小區附近這樣的「家門口」位置,到店裡買東西的主顧也都是附近的居民。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是面向老百姓的點心鋪,100塊錢在稻香村能買點兒啥呢?
  • 113樣兒稻香村!您幫我瞜一眼還差什麼?
    提問:北京人到底有多愛稻香村?一天不吃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