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這兩天咱朋友圈除了被豆瓣挺住的消息刷屏,就是這闊別多年的稻香村肉串兒重出江湖的事兒了吧?您吃上這口兒了嗎?今天咱不說這肉串兒多鮮美,多好吃,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恨著北京人的北京人的故事。
1988年的時候,富春兒呱呱墜地了,從此爹媽有了這大兒子別提多高興了。隨著富春兒越來越大,在縫紉機廠工作的父母尋思,這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大兒子吃得多,花銷也大,這每個月吃這點死工資也不是辦法,乾脆啊一咬牙一跺腳,得了!也甭上班了,97香港都該回歸了趁早咱們下海開個飯館吧。
就這麼著,隨著香港回歸改革開放的春天到來了,老兩口兒一商量就賣咱老北京家常菜吧,平時自己家裡怎麼炒咱就怎麼搞。飯館就開在家門口,定位選好了名字可不好起了,最後富春兒的奶奶給兩口子的這飯館定了名:富春居。您聽聽還是老太太疼孫子,只不過奶奶不知道後來有個天王主演的電影叫《富山春居圖》,當時電影上映的時候富春居還著實火了一陣子。您一定很好奇,富春居開在哪了?我只能告訴您它的一個外號:中央戲劇學院食堂之一。
自從家裡開了飯館,富春兒這嘴可就叼了,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這菜裡有什麼那菜裡少放了多少克的鹽,只要富春兒夾一筷子一吧嗒嘴兒,小眼兒一翻,小嘴一撇就能說出個八九不離十。平時放學富春兒也都在飯館,找張靠牆角的桌子那就是他的寫字檯了,來北京旅遊的,求學的,談戀愛的,分手的,喝到不醒人事的,抱頭痛哭的。隨著富春兒漸漸長大,全國各地天南海北的人也都被富春兒默默的觀察了個遍,他並沒有大部分北京土著孩子那種排斥外地人的情緒,相反的,他知道,這些都是客人,是為了來北京尋夢的人,能在別人尋夢的過程中給他們添一碗飯,來一碗麵這讓富春兒感到很欣慰。
這五湖四海的人來的多了,也會有挑嘴的,「么妹兒,這個辣子沒有我們老家滴辣呦」「儂這個菜,嘔呦,油水太大了呀」「哎呀我去!老哥你家這鍋包肉味道老好了!量咋這麼大捏?就是沒俺們老家那嘎達鹹,不得勁兒~」富春兒的爹比較內向,每次客人這麼說的時候總是呵呵一笑回一句下次改進。
上了大學,富春兒回家的機會就少了,經常和同學朋友在外面吃吃喝喝,甭管吃什麼總是挑三揀四,開始同學還讚嘆富春兒啊你真厲害,一進嘴就知道有沒有毒,到後來同學開始煩了,甚至懷疑他是不是處女座,讓富春兒又氣又惱,跟他們說不清楚乾脆就帶他們回家來吃一頓,對,回富春居!
看著這滿滿一桌子菜同學們吃的也是痛快,一邊吃一邊拍照,感嘆原來這才是北京的家常菜味道,給富春兒爹誇的有些不好意思了,富春兒呢?只是附和著同學們的誇獎,酒足飯飽之後同學們去了蓬蒿看話劇,富春兒留在店裡幫著父母收拾,屋裡除了杯碗碰撞的聲音就是電視機裡傳出真人秀的歡笑聲。
「什麼時候炸泥腸裡要放辣椒了?」富春兒淡淡的問道,還沒等老爺子張口,富春兒繼續問:「肉片兒滷裡的五花肉味道怎麼也沒有原來的口感了?」老爺子怕兒子生氣,趕忙把他拉到一邊,尷尬的笑了笑說:「炸泥腸放了點辣椒這是上次中戲那個老師教的,四川來的老師,說這才有他家鄉的味道,他可喜歡啦~沒少給咱介紹同事來吃~」富春兒並沒有打斷老爺子的話,只是低著頭右手敲著桌面「這五花肉也是老來咱家的三哥提的意見,他老家不是東北的麼,就來咱家吃說能找到老家的感覺,你說這……」
啪的一聲,富春兒一巴掌拍在桌子上,給老爺子嚇了一跳,富春兒她媽從後廚撩開帘子出來一邊收拾一邊說:「你爸這也是沒辦法,你也得理解理解我們,現在生意都不好做,咱家這小飯館也沒什麼特色,可不就是客人們說怎麼好吃,咱就怎麼改麼?來來來,媽看看手疼不疼,帶人回家吃完飯還拍桌子瞪眼的,給誰看呢?」
富春兒哽咽著抬起頭,「誰說沒特色?咱家特色就是北京的家常菜味道!」富春兒媽也心疼孩子,拉起富春兒的手:「你看看胡同口你李叔兒家,從也賣家常菜到麻辣燙,現在是韓國烤肉了,什麼流行弄什麼,天天那麼多人,我跟你爸看著也著急,我們這辛辛苦苦掙錢圖什麼?不還是為了你嗎?」
富春兒把手抽了回來:「您不用為了我,我回家就想吃咱家從小到大的味道,北京家常菜的味道!您按著他們的要求改了,改的是他們家鄉的味道,我也不覺得李叔兒那就好,為了迎合外來的人,把咱北京自己的味兒丟沒了!」說完富春兒站起來,把桌上的盤子收拾好拿到了後廚,擦完桌子背起書包,臨走的時候轉過頭目光閃爍的看著老兩口:「爸,媽,這麼多年我就愛咱家做菜的味道,中規中矩挑不出什麼毛病,天南海北的人都能包容,這是咱北京味兒,別丟了。」
一轉眼到了2016年的年底,昨天,也就是2016年12月28日周三,在稻香村消失多年的炸羊肉串炸雞肉串又回來了,對,就是那個北京孩子從小吃著長大的,用牙一咬,「滋」的一口油的那個炸肉串回來了。富春兒激動的在單位都坐立不安,下午特意請了個假跑到了北太平莊的稻香村,遠遠兒的就看見這排長龍呢,到了先領號兒,沒錯,吃串兒您都得拿號兒了。周圍今天來這排隊的一水兒北京人,富春兒激動的跟我說,全是北京人,是真的北京人!排了仨小時的隊,富春兒終於如願以償的圍觀群眾的哈喇子包圍中咬下了第一口,富春兒的眼淚差點出來,因為味道還是小時候的那個味兒!
富春兒給在富春居忙活的老兩口也買回去幾串兒,很多人不理解,可能只有北京人知道這肉串代表著什麼,是回憶。
最後感謝富春兒給我提供的照片哦
本文涉及人物和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一定可能是巧合(但富春居我去過,您去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