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腓骨遠端骨折在同一平面上時腓骨需固定

2020-12-26 丁香園

踝關節周圍骨折時固定外踝(腓骨)的治療效果已經得到證實,臨床上推薦對這類經關節的骨折治療時需要解剖復位並堅強固定。但目前對不累及踝關節的脛腓骨遠端骨折時腓骨是否需要固定存在較多爭議。

有研究報導顯示,未累及踝關節的脛腓骨遠端骨折時,腓骨對下肢的穩定作用有限。Worhton等的研究證實,開放性脛骨骨折不累及踝關節時,固定或不固定腓骨對踝關節對下肢的功能預後無明顯影響;Varsalona等的研究結果也支持上述結論。

但所有上述研究骨折類型均為AO分型的43型,即脛腓骨骨折靠近踝關節段而不累及踝關節(圖1);目前對脛腓骨骨折AO 分型42型中腓骨骨折是否需要固定的研究較少,近日,來自義大利的學者就上述問題進行了回顧性研究,相關結論發表在INJURY雜誌上。


圖1:脛腓骨骨折的AO分類

研究納入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Milan創傷中心因脛腓骨骨折而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均為遠端42 AO型脛腓骨骨折,平均年齡45歲。其中40例患者接受4.5mm LCP治療,20例患者接受髓內釘治療,按照患者腓骨是否固定分為兩組:組1,腓骨固定組,26例患者;組2,腓骨不固定組,34例患者(表1)。術後定期隨訪患者的骨折癒合,下肢軸線排列等情況。

表1:患者的人口統計學數據

研究結果發現:55例患者在術後6月內骨折癒合,5例骨折不癒合分別為:2例腓骨固定組,3例腓骨不固定組,其中腓骨固定組中的2例骨折不癒合均為開放性脛骨骨折;而腓骨不固定組中有2例為開放性脛骨骨折,發生率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但對脛腓骨骨折平面進行分類後發現,脛腓骨骨折在同一平面上時,腓骨固定患者骨折不癒合率有降低的趨勢。對患者的人口統計學數據進行組間比較發現,兩組患者在各項指標上無顯著性差異(表2)。

表2:兩組患者不同分類方法時脛骨骨折不癒合率的比較

研究者總結認為:本研究的結果並未提示脛腓骨遠端42 AO型骨折腓骨固定可以獲得更好的術後效果,但對脛腓骨骨折平面進行分類後發現,脛腓骨骨折在同一平面上時,腓骨固定患者骨折不癒合率有降低的趨勢,因此研究者推薦,對遠端42型AO脛腓骨骨折在同一平面上的患者,固定腓骨以使脛骨獲得較好的穩定性,並促進骨折癒合。


相關焦點

  • 單一切口手術治療脛腓骨遠端骨折
    脛骨遠端骨折的治療方式包括切開復位內固定(ORIF)、外支架固定、以及髓內釘固定。如果腓骨骨折也需要同時進行牢固內固定的話,則通常需要採用兩個切口分別進行脛腓骨的內固定。 但是通過兩個切口進行手術會過度剝離軟組織和骨膜,從而加重損傷並增加深部感染和皮膚壞死的風險。在初始損傷包括大範圍嚴重軟組織損傷,以及兩個切口之間的距離不足7cm時,上述風險更為明顯。
  • 橈骨遠端骨折是如何康復的,看完你就懂了
    一 什麼是橈骨遠端骨折 橈骨遠端骨折是發生在橈骨遠端3釐米以內的骨折。這個位置是松質骨與密質骨的交界處,是力學上的弱點,一旦遭受外力,容易骨折。橈骨遠端是腕關節的主要構成部分,因此,恢復腕關節功能尤為重要。
  • 踝關節骨折(九)下脛腓聯合2
    前七項測量數據Nault等取脛骨關節面上1 cm作為基準測量平面(前七項):(1)骨腓切跡最前端到腓骨最前端的最近距離(a);(2)骨腓切跡最後端到腓骨最後端的最近距離(b);(3)脛骨腓切跡中間的脛腓骨之間的距離(c);(4)先在脛骨腓切跡最前端和最後端畫一條連線,在這條連線中間畫一條垂直線,測量腓骨前部到這條線的距離(d);(5)同上,在最後測量腓骨後部到垂直線的距離(e);(6)先和上述一樣在脛骨腓切跡最前端和最後端畫一條連線,然後通過脛骨腓切跡最前端畫一條垂直線
  • 脛腓骨骨折術後康復科普指南
    脛腓骨骨折尤其是下三分之一段的骨折,是人體最典型的一個骨折部位。這個位置的骨折是人體最難癒合的一個部位。一般其它部位骨折術後有個兩三個月就可以正常走路活動了。但脛腓骨骨折這個時間,有可能骨痂都沒有長一點。面對漫長的康復期,聽聽康復師能給你些什麼建議吧。
  • 保留伸肘裝置的後正中入路:肱骨遠端骨折內固定術
    對於肱骨遠端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ORIF)而言,理想的手術入路應該能夠充分顯露肱骨遠端關節面,並且應儘可能減少軟組織以及伸肘裝置的破壞。至於何種入路最為恰當,目前仍存在爭議。以往,對這類骨折進行手術治療時都採用各種離斷伸肘裝置的入路[1-7],這些手術方式常可能繼發鷹嘴延遲癒合或不癒合、肱三頭肌無力,截骨相關的內置物突出等[8-10]。
  • 小腿骨折手術後腳趾突然不能動,幸虧護士及時發現!
    案例介紹:患者男,24歲,左小腿骨折行左脛腓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左小腿石膏外固定。責任護士按照分級護理要求巡視病房,巡視到21床患者,護士查看患者石膏固定情況以及遠端肢體皮膚情況,詢問患者有什麼不適,患者訴下肢感覺麻木,腳趾不能自主活動,大踇趾背伸不能,護士立即用SBAR溝通模式向主管醫師匯報。
  • 海口11歲小學生騎共享單車回家被撞骨折 交警有話說
    南國都市報記者 汪承賢 攝南國都市報11月3日訊(記者 張宏波)1日晚,在海口頭鋪村海臺金華學校附近,一名騎共享單車的小學生被一輛共享電動汽車撞倒在地,腿部受傷,後經診斷為左脛腓骨開放性骨折。事故的原因,一方面是肇事司機為新手,事發時錯把油門當剎車,另一方面,11歲的小學生騎車上路,難免存在安全隱患。
  • 骨折多少天可以康復走路?3種食物最適合骨折患者,可加速骨恢復
    導讀:骨折多見於兒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有發生情況。骨折指骨結構的連續性完全或部分斷裂。病人常為部位性骨折,少數為多發性骨折。經及時處理多數病人能恢復原來的功能,少數病人可遺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3個因素最容易造成骨折,這些細節需要注意!1.積累性勞損長期、反覆、輕微的直接或間接損傷可致使肢體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稱疲勞骨折,如遠距離行走易致第2、3蹠骨及腓骨下1/3骨幹骨折。
  • 醫院接診的摔傷患者,多數為橈骨遠端骨折
    網絡配圖19 日早晨,家住香坊區的孫女士在送孩子上學的路上,路過斜坡時不慎摔倒在地。起來後孫女士感覺到右臂疼痛明顯,不能抬起。於是她趕緊來到哈爾濱市第五醫院就診。通過影像科檢查顯示孫女士為橈骨遠端骨折,醫生為其進行復位後石膏固定。
  • 腕部骨折,不開刀也能解決問題
    特別是對於老年人,身體協調性的下降以及骨質強度的下降,使老年人摔跤後骨折的風險大大增加。腕部骨折,主要為橈骨遠端骨折,是老年患者外傷後發生率最高的骨折,多發生於老年女性。由於身體的本能,老人在摔倒時總是習慣性地用手撐地,而疏鬆的骨質往往不能承受巨大的力量,隨之發生骨折。
  • 四肢骨折,你只知道是斷手斷腳,這裡面學問不可不止這麼一點
    因為投擲運動或「掰腕」引起的骨折。肱骨幹骨折時,肘部會表現明顯腫脹變形,甚至會出現皮下淤血和皮膚水皰。當伸展型骨折時,骨折近側端向前移,外形上似肘關節脫位,卻仍保持肘後三角的關係,容易形成「爪形手」。02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幹與肱骨髁交界處發生的骨折。這種骨折一般多發於10歲以下兒童,佔小兒肘部骨折的30%~40%。因為肱骨幹肘線與肱骨髁肘線之間由30°~50°的前傾角,是最容易引發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
  • 布萊索腓骨撕脫骨折,這使得本身後衛深度就差的雄度隊雪上加霜
    密爾沃基雄鹿隊的控球後衛埃裡克·布萊索將因右腓骨撕脫骨折而缺席兩周。據報導,布萊索在對陣孟菲斯灰熊的比賽中受傷後接受了核磁共振檢查,檢查結果證實了他的傷勢。密爾沃基在控球後衛上沒有多少深度,儘管他們有老將喬治·希爾來代替他在首發陣容中的位置。在希爾之後,雄鹿隊可能會讓二年級的唐特·迪梵佐擔任控球後衛的角色。上個賽季,密爾沃基仍然有馬爾科姆·布羅格登掌舵,給他們更多的選擇。然而,他們在去年夏天失去了前年度最佳新秀。
  • 雙髁脛骨平臺骨折合併結節骨折治療方法
    雙髁脛骨平臺骨折合併脛骨結節骨折會明顯影響膝關節伸膝功能,術前計劃和術中處理需特別注意保護和修復已損傷的膝關節軟組織及伸膝裝置。雙髁脛骨平臺骨折合併脛骨結節骨折的發病率及治療方法尚未有文獻報導,美國的M. D. Maroto對此進行了一項研究,其結果發表在2013年12月的BJJ雜誌。 選取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入院的脛骨平臺雙髁骨折合併脛骨結節骨折患者。
  • 【臨床論著】游離腓骨長肌腱聯合半腱肌腱單束解剖鞘內重建前十字韌帶股骨端損傷
    取傷側游離腓骨長肌腱和半腱肌腱分別對摺後編織修整成前十字韌帶移植物備用;保留前十字韌帶殘端,移植物穿過殘端內部進行單束解剖鞘內重建;前十字韌帶移植物股骨側應用Endobutton固定,脛骨側應用界面螺釘固定。
  • 易被誤診為骨折在影像上如何鑑別診斷?
    定義 起止於某些骨骼上的肌腱和(或)韌帶由於肌肉的突然、快速、猛力的牽拉作用下造成的附著處小塊骨骼的撕脫。 髕骨有時可以有一個或數個次級骨化中心,在1-~14歲時出現。次級骨化中心一般在15歲左右即癒合。二分髕骨乃少年階段髕骨發育異常,出現1個或2個副骨化中心,常見於髕骨外側上1/4、外1/4,且多呈雙側對稱發生。個別在骨發育成熟後仍不與主骨融合。
  • 被巨石砸傷,全身10多處骨折,醫生前後3次手術……
    全身 10 多處骨折和損傷,經過 3 次手術,歷時 3 個多月的治療,重慶巫山縣 55 歲的老董,讓家人和所有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都忍不住為他捏一把汗。重傷入院老董在長順務工,今年 6 月 3 日,在工地工作時,只聽見 " 嘭 " 的一聲,老董被大石砸傷,全身多處骨折,鮮血直流,情況十分危重。身邊的工友緊急將他送往醫院。
  • 橈骨下端骨折吃什麼食物好?
    橈骨下端骨折是指橈骨遠側端3cm範圍內的骨折,臨床上比較常見且多見於成年及老年。此病多數是因橈骨遠端受到暴力的作用而致,直接暴力、間接暴力均可,但多為間接暴力所致。根據其受傷時的姿勢和暴力的大小不同而致橈骨遠端骨折的移位方向也不同,可分為伸直型、屈曲型、背側緣和掌側緣四種類型。
  • 中國大媽在峇里島被海浪「拍」骨折 ,起訴旅行社
    起訴旅行社未盡告知風險義務 被告辯稱屬意外  65歲的侯女士隨團到印尼峇里島旅遊時,在海邊散步時被海浪拍傷致骨折,當即被送往當地醫院救治。回國後,她再次進行手術治療。事發後,侯女士將北京青年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眾信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告上法庭,要求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