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飲食裡的生活美學

2021-02-08 濟南時報
  

□本報記者
江丹
  春光正盛,是嘗鮮的好時節。那些剛冒出嫩芽的野菜,被煎炸烹煮,成為盤中美味。人們很早就懂得珍惜這種來自大自然的饋贈,在不同的時節,發現不同的食物。宋人林洪便在他那本著名的菜譜《山家清供》中,記錄了一些春天的菜餚,比如「山海兜」「山家三脆」,其中的重要食材便是鮮嫩的春筍。食物不僅用來果腹,林洪還為之加注了別樣的意義。在《山家清供:人間有味是清歡》中,知名學者費勇解讀了林洪在菜譜裡書寫的生活美學。

自是山林滋味甜
  據《山家清供:人間有味是清歡》介紹,宋朝是中國古代飲食文化的一座高峰,而時人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則是一部結合其人生軌跡的飲食文化類隨筆,其中既有菜譜,又有詩詞典故,呈現一種樸素的飲食美學。
  所謂「山家」是指山野人家,「清供」則是指清淡簡雅的食物,《山家清供》裡記錄的104道菜餚便是質樸自然的山林之味,都是普通人家的吃食。
  既是山林之味,食材取用難免受制於時節。在《山家清供》中,林洪便寫了諸多時令菜。「山海兜」便是在春天食用才夠鮮美,山家鮮嫩的春筍和蕨菜,配上當季的魚蝦,燒火烹煮,「山和水相遇,鮮上加鮮」。菜名取自詩人許棐的詩作:「趁得山家筍蕨春,借廚烹煮自吹薪。倩誰分我杯羹去,寄與中朝食肉人。」還有一道清脆爽口的「蒿蔞菜」也是春天的時令菜,「採摘蔞蒿嫩莖,去掉葉子,用開水焯一下,再把油、鹽、醋澆在上面做成菜,也可以放點肉臊,又香又脆,著實令人喜愛」。
  「山家三脆」吃的也是春天的鮮美,「嫩筍、小野蘑菇和枸杞頭,放到加了鹽的開水裡焯熟,同香熟油、胡椒、鹽各少許,醬油、滴醋拌著吃」。宋代藝術家趙竹溪曾專門為這道菜著詩:「筍蕁初萌杞採纖,燃松自煮供親嚴。人間玉食何曾鄙,自是山林滋味甜。」
  唐代詩人杜甫在《槐葉冷淘》中寫了一道盛夏時節開胃的冷麵:「青青高槐葉,採掇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資過熟,加餐愁欲無。君王納涼晚,此味亦時須。」林洪的《山家清供》中將這道在唐代就頗受歡迎的消夏美味細細道來,翻譯成白話便是:「夏天,採摘長得鮮嫩的槐葉,用開水稍微焯一下,研碎後濾出清汁,和面做槐葉淘,用醋、醬做成調味汁。將細細的麵條聚攏,裝盤,看上去翠綠可愛。」
  夏天還有一道甜食,僅看林洪介紹的做法就讓人垂涎欲滴。大個的生李子去皮和核,放到白梅、甘草湯裡焯一下備用。去松仁、欖仁、核桃仁和瓜子仁搗碎,淋上蜂蜜,填滿在李子裡,放到小甑裡蒸熟。林洪寫道,這道甜食叫「耐糕」,其中「耐」字有以節義自守的意思。

落英仍好當香燒
  秋天瓜果豐盛,魚蟹肥美,可口的菜餚就更多了。比如這道「蟹釀橙」:「挑選個大的黃熟橙子,截掉頂部,剜掉裡面的果肉,留下少許的橙汁。將蟹膏、蟹肉填充到橙子內部(在此之前要將螃蟹蒸熟),再將橙子蓋蓋上。最後放入小甑裡,用酒、醋和水蒸熟。用醋和鹽蘸著吃,又香又鮮。」還有一道類似做法的「蓮房魚包」,把酒、香料和活鱖魚肉填在挖空的蓮房內,上鍋蒸熟,用蓮子、菊花和菱角做成湯汁調味,想來也是鮮美之極。
  在宋代,食物的儲存技術遠沒有現在這般發達,因此到了溫度較低的冬天,時蔬必然少了很多,梅花時常出現在這個季節的美食菜譜中。比如「梅粥」,將地上的落梅掃到一起,洗淨、晾乾,放到用雪水煮的白米粥中繼續熬。宋代詩人楊萬裡有詩言:「脫蕊收將熬粥吃,落英仍好當香燒。」另一道「蜜漬梅花」也讓人心動,雪水浸泡白梅肉,再加上梅花發酵,用蜜浸漬,可以佐酒,風味堪比掃雪煎茶。
  實際上,林洪的《山家清供》在介紹這些美食時,並非是按照季節順序。林洪的重點也不在於寫這些食物到底有多麼美味,他更在意的是這些食物裡所蘊藏的生活哲學。
  費勇顯然讀懂了林洪,他梳理《山家清供》,發現其中有23道菜對應了23首詩。「讀菜譜,也是讀詩,既可以感受到食物的細節和溫度,又能品味詩中的意境。詩歌令食物增色,果腹之餘,還能喚起人對於詩意生活的感受和想像,讓吃這件事變得不俗。」費勇寫道。
  據費勇的解讀,這些菜中還有12道「名士風味」,林洪在介紹一些菜時輔之了一些古人的生活經歷,他們對食物的喜好恰恰折射出他們的人生態度。還有12道菜是以花入饌,體現了宋代飲食文化的雅致,「古人吃花,其實是希望吃得更潔淨,由此希望獲得更輕盈的身心」。水果作為食材則出現在7道菜中,在費勇看來,這是借用其清香來為美食增添韻致。在介紹其他的菜時,林洪還加注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藍田玉這道菜,表達了清心寡欲對於延年益壽的好處,批判了服玉以求長生的社會風氣;雕菰飯和鴛鴦炙(雉)這兩道菜,則是想告誡人們孝順父母;進賢菜,寄託了古代后妃諷諫君主選賢任能的願望;蓬糕,想說的是食物不分貴賤,不要人云亦云、一味追求高大上的食物……」費勇如是解讀。他認為,讀書會薰陶我們,吃的食物也會塑造我們的內在品格。

人間有味是清歡
  在《山家清供:人間有味是清歡》中,除了詳細解讀林洪的《山家清供》,費勇還向讀者介紹了不少古代飲食的知識。
  在費勇看來,《山家清供》這種記錄美食的菜譜出現在宋朝,並非沒有原因。宋朝民間富庶,而宋朝的老百姓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正式開啟三餐制的平民。費勇寫道:「在此之前,按照規定,老百姓是只能一日兩餐的,諸侯可以一日三餐,皇上則是一日四餐。宋朝開始了一日三餐,不僅說明體現等級制度的用餐制度失效了,還折射出了宋朝貨真價實的繁榮。因為只有老百姓富裕了,才能吃得起一日三餐。」
  蔬菜以素菜的名目獨立,也是始於宋朝。據費勇介紹,在唐朝及以前,蔬菜只是肉食的佐料配菜。宋朝已經有專營素菜的素食店,食素菜幾乎是一種潮流,被時人視為一種人生志趣的表現,因為素菜更能體現食物的本來的味道,所謂「真味」。蘇軾後來喜歡一道「驪塘羹」,實際就是蘿蔔青菜湯。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炒菜技術開始成熟。在炒出現之前,古人常用的烹飪方法有蒸、煮、燴、烤、糟、滷、涼拌和燜。受制於鐵鍋以及植物油生產技術的發展瓶頸,炒菜出現得較晚。」費勇介紹。儘管這時候已經解決了炒菜的難題,但是人們還是更喜歡簡單的煮菜,炒菜最終普及已經是明清時候的事了。
  費勇猜想,林洪一生中或許吃過許許多多的食物,《山家清供》裡的那104道菜,各有各的使命,但核心始終只有一個:「人間有味是清歡」。在費勇看來,一飯一蔬,皆是飲食的藝術,而飲食則是過日子的藝術。一日三餐的食物中,也有值得發現和賦義的生活美學。
  林洪生前因自稱是林逋的七世孫而遭受詩人的非議和嘲笑。據費勇介紹,林逋通曉經史百家,是那個時代的明星,林洪此舉也被認為是攀附名人蹭熱度,林洪是否因此憤怒不得而知,但看他在《山家清供》裡的一字一句,大概是沒有受到負面聲音的影響。一切忠於熱愛和信仰,自能摒棄雜音,專注於屬於自己的快樂。
  「也許,它(《山家清供》)還悄悄改變了一個人對待食物的態度,吃飯不僅僅是吃飯,它還關乎人品,吃東西也是可以很美好的。」費勇寫道。

相關焦點

  • 從宋人不可或缺的飲品種類看宋人飲食文化
    導語:宋人的飲品主要有茶、酒、湯、奶乳、&34;等。宋代宴飲圖中有大量備茶、備酒題材的出現。&34;乃每家每戶不可或缺,祭祀、節日和宴會時酒必不可少,這就反映了茶、酒是宋人最為喜愛的飲品。宋人飲食講究搭配,各種湯水常備,夏季時,涼水是宋人愛喝的飲料。
  • 清明上河園裡 像宋人一樣美好的生活
    這些簡單而容易的小細節無一不透露著宋人對生活和美極簡的美學彰顯著精緻的生活態度宋的「簡」是素樸典雅的「簡」最能代表中國的瓷器誕生於宋宋人對生活的熱愛對美的態度吟詩、繪畫彈琴、插花成為了宋人的生活構成平淡淺實、文雅脫俗成為宋人的生活特徵於宋代文化間體現得淋漓盡致
  • 宋人的詩意生活,慕了!
    宋人對於美,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對美的追求,不僅是一曲浪漫的宋詞,更是一種生活風尚。宋人提倡簡樸,講究典雅,在意天性。他們很自信,他們知道自己的生命中比權力和財富更高的價值所在。宋人,在千年前就已活成我們理想中的樣子。 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一篇描寫宋人生活的文章,相信可以讓你更加深入地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情趣。
  • 花口碗——宋人的飲食雅趣
    今人愛花賞花,宋人更甚。宋代經濟繁榮,人們生活狀態悠閒愜意,愛花風氣古往歷朝歷代中最為盛行。賞花不但在以宮廷為首的上層社會中成為風雅之事,與宋代文人生活更是極為密切。歐陽修有《示謝道人種花詩》:「深紅淺白宜相間,先後仍須次第栽;我欲四時攜酒賞,莫教一日不花開」,一詩中道出宋人對花的態度。上導則下行,花事也普及於一般市井,演變為一種司空見慣的生活閒事。
  • 宋人的生活
    恰逢十一黃金周將至,相信不少人已經把出遊提上了日程,對於這方面,宋人表示有話要說。在這種氛圍下,外出遊玩就成為了宋代人增加生活情趣的必備活動之一。上至耄耋老人,下至豆蔻之年,不論男女,皆樂在其中。南宋名相王安石則喜好騎驢旅遊,在《東軒筆錄》中記載,二次罷相後的王安石「築第於南門外七裡,去蔣山亦七裡。平日乘一驢,從數僮遊諸山寺」。
  • 宋人點茶,藍莓盛秋,用心即是好生活
    「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點出了宋代文人雅致生活的「四事」或「四藝」。此四藝者,透過嗅覺、味覺、觸覺與視覺品味日常生活,將日常生活提升至藝術境界。 ◎   其中,尤以點茶為宋人的最日常,最生活,又最風雅的生活閒趣。 宋人點茶,是茶史上最美的滋味,美在茶味的淡而不寡淡,美在宋人點茶與鬥茶,美在宋人在茶湯上「作畫」,更美在宋人對精緻生活執著的追求。
  • 以花入饌:植根於宋朝發達的飲食文化,體現宋人尚清的生活態度
    《山家清供》裡記錄了十二種花饌。所謂&34;,就是用鮮花做成的食物,包括主食、菜餚、點心,楊萬裡的&34;就是其中一種。既然《山家清供》是指&34;,可見,花饌已經成為宋朝人的日常飲食,&34;在宋朝是很普遍的。
  • 宋人雅食:一飯一蔬,樸素為至美,清歡為至味
    宋朝人,對飲食有種樸素美的追求。南宋人林洪寫過一本《山家清供》。「山家清供」,這四字就是宋朝人飲食的審美觀,意蘊是山舍清淡之味。宋人飲食不是皇家金碧輝煌的鐘鳴鼎食,更像是你在山林農舍間,聽著竹林風動,吃一頓農家菜,從日暮初起,到田間蛙鳴,有一種樸素恬淡的味道。
  • 宋人怎樣焚香點茶、掛畫插花?這場展覽帶您體驗大宋「風雅」生活
    10月17日,《風•雅宋——宋代文物展》在開封博物館開幕。此次展覽設計匠心獨運,上、下兩闋分別以「風宋」講市井俗韻,「雅宋」講優雅生活,帶領觀眾走進雅俗共賞的宋都畫卷,感受宋代登峰造極之美學。  展覽上闕以「風宋」宋代起居、飲食、梳妝、休閒四篇,講述了宋代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富足,所形成的宋代獨有閒情逸緻的市井風情;下闋「雅宋」以宋代四雅、四藝、雅集、雅樂四篇,展示宋人淡雅中不失時尚,平實中不失浪漫,閒適悠遊,瀟灑愜意,如詩如畫的優雅生活等組成。
  • 香事 | 香,宋人日常生活中的美學
    香,是黃庭堅的生活良伴,是詠物寄情的依託,也是「靈臺湛空明」的生命淨化與修行。黃庭堅寫給賈天錫的詩:險心遊萬仞,躁欲生五兵。隱几香一炷,靈臺湛空明。香從嗅覺感官與物質層面升華為內在性靈的默照觀想,也說明了香對個人意境的提升與修持的確有其作用。
  • 宋人的詩意生活,慕了!
    宋人對於美,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對美的追求,不僅是一曲浪漫的宋詞,更是一種生活風尚。宋人提倡簡樸,講究典雅,在意天性。他們很自信,他們知道自己的生命中比權力和財富更高的價值所在。宋人,在千年前就已活成我們理想中的樣子。 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一篇描寫宋人生活的文章,相信可以讓你更加深入地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情趣。
  • 宋人茶事,中國美學最巔峰的樣子
    我想,再也沒有一個朝代能像宋朝那樣,把「生活品味」視為最高層次的追求。吳自牧曾在《夢梁錄》中提到的「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其中又以點茶為宋人的最日常,最生活,又最風雅。美在茶味的淡而不寡淡,美在宋人點茶與鬥茶,美在宋人在茶湯上「作畫」,更美在宋人對精緻生活執著的追求。只可惜這杯茶史上最美的茶湯,已消失近千年,只能在詩詞古畫中,遙想宋人當年點茶的風華,鬥茶的風趣。
  • 境界 宋人美學的「必殺計」
    作者:柯少君原標題:宋人美學 在於境界宋人美學吸引之處,在於境界。可是「境界」每人感受不同,不能以一言蔽之。以下試舉數例。文人:蘇軾早前在整理蘇軾《木石圖》資料時,除了東坡先生生平、詩詞、書畫,也看了許多藝術以外的軼事,毫無疑問蘇軾在學術領域上有非凡之處,而他在官仕生涯中、曾經被宮廷甚為看重,卻又數次被貶官流放至不毛之地,不論多風光,或是多潦倒,他在這些顛沛經歷裡,苦或樂的日常生活中,他所感受到的那種境界,並非我們一般常人能輕易感受到的。
  • 宋式生活美學懂生活更懂美
    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這部古代傳奇劇講述了北宋皇帝宋仁宗的一生,勾勒其在位42年「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的清明盛世,因其中服裝、布景的高水準製作,數次登上熱搜,也帶熱了關於宋代服飾、宋史圖書、宋代生活美學等方面的文化話題。
  • 金人不要的羊下水,宋人為何視為寶?從飲食差異分析兩宋百姓生活
    仇雪恥,今其時矣——《永樂大典》靖康之難不僅改變了歷史走向,也如蝴蝶效應般,改變了此後近千年人們的飲食結構。原來伴隨北宋滅亡,政權南遷,新成立的南宋喪失了大片土地,沒有地就沒有辦法牧羊,這讓原本以羊肉為主要肉食來源的宋人,不得不改為食用豬肉,因為豬更適合圈養,豬肉也從此成為南宋以後漢人的主要肉食選擇。
  • 像宋人一樣愛生活
    也十分簡單春日案頭上的一枝芍藥夏日消暑時的一方軟枕出遊時的一把摺疊交椅讀書閒居時的一爐篆香這些簡單容易的小細節就是宋人對生活最至深的愛與尊重所以 他們的生活看起來總是簡簡單單自在又愜意對宋人而言,無論生活處境有多困窘,但似乎有花就夠了,這樣的快樂如此簡單、容易。
  • #日本飲食# (一)生活美學與和食文化
    對日本這個國家的文化我總有一種好奇比如櫻花樹下的畢業祭比如奈良神鹿路過長街比如煙火大會下面穿浴衣的女孩兒比如銀座地下的壽司匠人倒也不是獵奇心理更像是想知道唐風古韻如何在另一個國家保存良好,發展出新的篇章民以食為天我依然相信在餐桌上能保留最有煙火味的文化而日本飲食
  • 閒來弄風雅:宋人的美好生活
    」展,通過精選出的88件展品,為觀眾營造出九個宋人的生活場景,帶你走進宋朝「文化人」的雅致生活。宋人不僅以音樂娛己,也以書畫養性。兩宋時期,書法大家頻出,無論是大家熟悉的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還是開創瘦金體的宋徽宗趙佶,他們既是卓具才情的詩人,亦是各具趣味的書法家。字裡行間,抒寫自己對於社稷的擔憂和對於生活的暢想。宋朝戰火頻頻,兩度傾覆,身為宋人的陸遊的經歷也是十分坎坷。
  • 像宋人一樣熱氣騰騰地生活
    我想去宋朝,看看最懂生活的宋人,逛逛沒有宵禁的夜市,嘗嘗宋朝的小吃…… 陳寅恪說: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 造極於趙宋之世。」
  • 生活美學——那些可以免費享受的快樂
    何為生活美學?生活美學有兩方面內涵,一方面是生活的藝術化,是日常生活的審美化;另一方面是藝術的生活化,藝術和生活的邊界模糊,審美變得更加生活化。生活美學曾在日本大火,當下在中國也大為流行。日本的生活美學,典型代表就是無印良品,傳達的是冷靜克制,乾淨利落,天然清淡。但中國從古代就有自己的美學概念了,典型的就是宋朝,大火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畫面整體呈現的都是古樸典雅的中式風格,還講到了宋人的點香,做茶,插花,賞畫,騎射等,帶我們穿越到那個極具生活美學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