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救寺《狀元迎親》表演(資料圖片)
永濟市地處晉秦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總面積約320平方公裡,現存各類文化遺址、寶寺名剎449處,國家文物保護單位8處,已對外開放景區12處,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4家。經過多年的打造,「舜風唐韻 魅力永濟」已成為永濟的城市名片。
自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以來,永濟市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理念為引領,在堅守黃河河道保護、伍姓湖溼地保護、蒲州故城大遺址保護底線基礎上,加大黃河文化傳承與弘揚力度,打造沿黃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四個示範循環圈,實現保護與發展和諧統一。
深化景區體制機制 科學規劃引領發展
作為我省唯一一家縣級「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自2016年10月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以來, 為成功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永濟市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的全域旅遊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全域旅遊聯絡機制、全域旅遊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綜合協調工作推進中的重大問題。
與此同時,為加強綜合監管,成立了旅遊秩序綜合整治領導小組、旅遊執法監察大隊、文化市場行政綜合執法隊,建立了政府主導、屬地管理、部門聯動、行業自律的旅遊市場綜合治理體系。
在深化旅遊景區體制機制改革方面,永濟市對四家國有景區進行體制機制改革,組建了鸛雀樓旅遊集團公司,旅遊業走上了集團化、市場化發展道路,並先後與上海派臣、山西文旅、陝西金波集團等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隨著《永濟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及系列專項規劃的制定,將旅遊規劃與農業、住建等部門規劃深度對接,在「多規合一」方面取得突破。另外,為保障旅遊發展,永濟市財政列支專項獎勵資金2000萬元以促進全域旅遊創建工作,帶動社會資本8.6億元。出臺金融優惠政策,加大金融對旅遊發展的支持力度。
完善旅遊配套要素 產業融合凸顯特色
在實施「景景通」探索交旅融合新模式,以及完善旅遊配套要素等方面,永濟市也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績。
推動沿黃旅遊路、大西高鐵引道及全長6.8公裡中條山綠道工程,推進「快旅慢遊」交通網絡的形成;完善旅遊路網體系,開復工道路31項,旅遊骨幹路網、旅遊生態道路建設成果顯著;開設10條旅遊公交線路、2條公交旅遊專線,實現了外部交通與城市、景區交通的無縫對接。先後投資500餘萬元對10餘家景區87座廁所進行改造,景區覆蓋率達100%;新改建城市驛站4座、城市旅遊廁所23座、通景公路、綠色步道旅遊廁所4座。健全旅遊諮詢服務體系,配套18個旅遊諮詢服務點;啟動永濟智慧旅遊建設,開通大數據精準營銷和雲MAS服務,著力推進5G小鎮建設,打造了集網絡購票、實時監控、預警發布等為一體的旅遊信息服務平臺。
截至目前,已形成了以鸛雀樓、普救寺為代表的西部古蒲州歷史文化旅遊區和以五老峰、伍姓湖溼地為代表的東部山水休閒旅遊區,正在實施連片打造2個5A級景區。同時,實施沿黃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示範循環圈建設,以旅遊步道、沿黃旅遊公路為主線,將鸛雀樓、普救寺等景點串聯,沿線大力發展生態觀光、特色民宿等產業,在產業融合方面凸顯出永濟特色。
全方位多層次營銷 提升魅力永濟影響力
近年來,依託當地資源優勢,突出特色,永濟市在立體整合營銷、擴大品牌影響方面,下功夫、做文章、策劃了系列節慶活動,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推介,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應。
積極參加西安絲綢之路旅遊博覽會、北京國際旅博會等重大活動,在太原至西安動車組進行「永濟號」冠名,提高永濟在黃河板塊中的知名度。引導景區持續與同程、攜程等旅遊門戶網站合作,不斷提高文化旅遊影響力。建立長效節事營銷,參加央視《魅力中國城》,成功入圍全國「十佳魅力城市」,連年舉辦山西永濟國際麵食文化節、鸛雀樓詩詞文化節、普救寺愛情文化節、五老峰登山節等特色活動,更是提升了魅力永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永濟市正按照「處處都是旅遊景區」要求,重點打造沿黃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伍姓湖巡護路、大西高鐵引道、現代農業產業園四大全域旅遊示範循環圈,著力將四大循環圈做出特色、做出亮點,做成「+旅遊」的標杆區域。
永濟市委書記孫中全表示,永濟市將站在「當代經典、未來遺產」的高度,將永濟打造成華夏經典文化深度體驗目的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區,樹立全國縣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發展新典範。
本報記者 慄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