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龍 珊 李風向 本報記者 趙覺珵
香港國安法落地後,迅速逮捕亂港分子,讓市場對香港信心大幅提升,香港恒生指數連漲數天。3日收盤,恆指上漲0.99%,創3月以來新高。隨著香港市場漸穩,西方幹預勢力也再掀高潮。面對美國制裁,經歷「修例風波」、新冠疫情的香港普通民眾,對香港經濟前景是否有信心?香港未來如何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及其國際競爭力?《環球時報》記者對此進行調查。
「可以放心上街購物了」
國安法通過兩天後,在香港尖沙咀經營小商店的陳先生,能明顯感覺出很多市民都鬆了一口氣。「之前『黑暴』勢力橫行,很多普通市民敢怒不敢言。如今有了國安法的威懾,大家也可以放心上街購物了」。
過去一年來,香港經濟經歷很大的創傷。2019年6月到2020年初,受「修例風波」影響,香港陷入混亂,陳先生店鋪的銷售額比2019年初下降1/3。隨後新冠疫情襲來,生意更是雪上加霜,銷售額又跌去兩成左右。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香港GDP同比負增長8.9%。香港3月至5月失業率為5.9%,為15年來新高。
「一個遊客都沒有,去年初我一天可賣出六七箱礦泉水和飲料,現在一天可能都賣不完一箱,」陳先生說,「黑暴」加上疫情,今年香港餐飲、酒店、零售各行各業都很難過,尖沙咀很多店鋪倒閉,走到哪都能看到「旺鋪招租」的招牌。
「好彩(幸好)我上年換了份工,沒想到現在是這樣的情景。」吳小姐在香港化妝品零售店從業近十年,去年離開銷售崗位,轉做品牌質檢。「香港人都是手停口停,沒工開就沒收入。」吳小姐說,化妝品零售行的客源大多數是內地遊客,現在兩地封關遲遲不能解除,非香港居民禁止入境,「好像給凍住了一樣,大家都沒什麼辦法」。
7年前就開始在港從事保險業的謝女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去年「修例風波」給保險業帶來很大負面影響。鼎盛時期,內地訪客曾貢獻香港保險個人業務約40%的保單。但去年開始的示威遊行「暴恐化」,讓很多有意向的客戶不斷推遲來港的日期,或重新考慮來港投保。疫情暴發後,香港發布「檢疫令」,內地生意從大頭變沒有。雪上加霜的是,疫情一旦稍有緩解,激進的本土派就重新走向街頭,帶給內地客戶的觀感極差。謝女士表示,很早開始,大家就盼望香港國安法儘快落地,讓香港營商環境早日恢復正常。
面對制裁,香港怎麼辦
香港明星汪明荃6月12日發布一段「帶大家看沒有貨櫃的香港空碼頭」的視頻,引發關注。汪明荃介紹說,香港的貨櫃碼頭從1980年開始,大約有十多年是最繁忙的貨櫃港口,處理貨櫃的數量全球第一。而今卻空空如也。彭博社稱,香港資金、貨物中轉流到新加坡,僅4月新加坡外幣存款就創下1991年來的最高紀錄。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發表聲明稱,關於有大量香港存款流入新加坡的報導不實。
對於資金外流的問題,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回應稱,近期香港的股票、期貨和貨幣市場均十分冷靜,未出現大幅波動,港幣匯率也十分強勁,香港也未監測到資金大規模外流。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張曉明本月1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香港現在一些人想移民,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害怕「黑暴」,是因為看不到出路。張曉明稱,「一國兩制」構想提出之後已經不止一次出現過「移民潮」「撤資潮」,但是所有的恐懼和疑慮都被時間和事實化為烏有。
香港國安法6月30日正式頒布生效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於當地時間6月29日在一份聲明中稱,美國將於當天結束向香港出口美國產的國防設備,並將採取措施,在美國的國防及軍民兩用技術上對香港施加與中國內地相同的限制。與此同時,美國商務部長羅斯也在商務部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暫停對香港提供優於中國內地的優惠待遇。美國眾議院本周三緊急通過「香港自治法案」,根據該法案,美國政府可以制裁「破壞香港高度自治」的個人和機構。此前,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將取消香港的單獨關稅區地位。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對《環球時報》表示,對於美國單方面取消對港的單獨關稅區待遇的可能性,香港政府早前已作出分析,並制定應對方案。但總體來看,這項措施對香港實際影響較小。「每年在香港本土生產並出口到美國市場銷售的貨物只佔香港本地製造業的2%不到,價值僅有37億港幣,佔香港總出口量不到0.1%」。
香港經濟學家、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香港受到美國制裁的影響會非常小。「美國威脅取消香港的單獨關稅區地位,僅限於取消美國和香港之間的貿易,但取消不了香港與其他國家、地區的貿易。」他表示,2019年,香港與美國的貿易額僅佔香港外貿總額約6.2%,而且受影響的只是香港出口到美國的部分,僅此而已。反觀美國,其對香港貿易順差在過去10年間累計達2970億美元,僅2018年已超300億美元。因此,美國政府若採取該措施,最受重創的反而是自己的出口產品。
陳茂波說,香港有4400億美元外匯儲備,是基礎貨幣的兩倍多,足夠應對資金轉換。且香港有國家作為後盾,「我認為國家在關鍵時候會毫不猶豫支持香港,這也是我們的底氣所在」。
盼香港儘快和內地通關
「如果不是疫情封關,我最近應該在廣東老家。」林太太告訴記者,在這之前,面對無休止的「修例風波」和無下限的「黃媒」洗腦,她與先生已做出決定移居內地,定居大灣區。「最緊要是快快回穩,這一年大家都好辛苦」。
經營小商店的陳先生說,疫情影響近來已經減弱,香港基本恢復正常的商業活動,現在大部分市民最盼望的是香港儘快開關,同內地恢復聯繫。只有和內地恢復流通,旅遊業等才能重啟,香港經濟才能真正恢復。
在疫情背景下,科技和醫療等新經濟企業扎堆上市、中概股巨頭二次上市的推動下,香港市場IPO籌資額不降反升。陳茂波對記者強調稱,無論美國未來對香港採取何種措施,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最核心優勢都沒變,未來還會更加強化,那就是「國家經濟發展是香港背後強大的實體經濟,世界經濟中心從西到東轉移,這個大趨勢無可逆轉」。
梁海明表示,未來香港應該有更大作為。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可能是少數有希望保持正增長的經濟體之一。香港應更緊地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倡議、海南自貿港建設機遇,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此外,香港企業尤其是創新科技型中小外貿企業需緊緊把握住內地推進新基建、出現新消費的機遇,振興香港外貿。
「放眼全世界,香港是受疫情影響最小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金融學者劉贇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國安法填補香港國家安全的法律空白,有利於迅速恢復法制權威,提升政府決策和商業運營的效率,使整個社會也可以集中精力發展經濟。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會長蔡毅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港區國安法是對「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的有力加固和完善。今天香港的社會環境,與2019年7月1日的社會環境就是一個明顯的對比。蔡毅認為,國安法回應香港各界關切,是符合香港市民根本利益和香港發展利益的好法律,更是絕大部分香港市民(包括在港外國人)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