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這次疫情應對跟非典時有很大不同

2020-12-10 大洋網

9月8日下午,中國工程院舉行學習鍾南山、張伯禮、陳薇院士科學精神座談會。「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發言中表示,中國工程院在這次抗疫中經受住了考驗,為疫情防控做出了很大貢獻。這一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與2003年抗非典時有很大不同,這一次,他也與30多個國家分享,但分享的不僅是中國抗疫的經驗、體會,還有中國抗疫的規律、機制。「包括我們下一步怎麼做,我們對疾病預測的模型,以及我們對重症患者的發展預測、動物模型、治療方法等。」


鍾南山在發言中說,自己是資深的老院士了,1996年成為工程院院士以來已經24年了。20多年來,有幾點感受自己有比較深的體會。第一,24年來,自己學習了一些老院士尊重科學、尊重事實、用事實說話的精神,這一條對他影響很深。「我聽了一些老院士的講話,他們的為人,我覺得應該向他們學習。2003年非典時我也是堅持用事實說話。包括2015年的MERS,也是按照我在工程院的這段時間遵守的這一條來做的。」

第二點是要注意轉化。鍾南山說,幾年前,習近平主席在和兩院院士座談時說,搞科學研究,必須和經濟建設聯繫起來,光是出論文是不夠的,我們實驗室的樣品要變成產品、商品。在這方面,中國工程院做得是比較好的。哪怕在最高的學術雜誌上發表了文章,也要考量它對醫學診治有什麼指導作用。「這一次(新冠疫情)也給了我們一個很深的教育,我記得在武漢,治好的人跟有病的人混在一塊。後來,以王辰院士為首的專家團隊建立了方艙醫院,一兩萬人就能從中分出來了,使得我們很快就控制了疫情。在科技方面也是這樣,我們懂得了如何用科技指導實踐。」

鍾南山還表示,這一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與2003年抗擊非典時有很大不同。「非典時,我去了30多個國家講述中國抗擊非典的經驗。這一次我也與30多個國家分享,不單是分享經驗、體會,還有我們中國抗疫的一些規律,我們的機制,我們下一步怎麼做,我們對疾病預測的模型,以及我們對重症患者的發展預測、動物模型、治療方法,都有一些研究的指導。這也是中國工程院給我的啟發。就是說,要經常想到,做研究要對實踐有指導作用。」

鍾南山還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表示,自己還有一點很深的體會就是,院士要不斷學習。「現在有很多交叉學科,這一次我也學習了一些大數據、AI、5G、雲平臺,都用在我們的診療裡面,院士也要好好學習,不斷提高。」

文、圖、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肖歡歡通訊員劉莉實習生洪豆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蔡凌躍

相關焦點

  • 鍾南山:美國此次疫情中的表現與應對非典時的情況相比,差距甚遠
    日前,鍾南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對美國在新冠疫情中的病亡數據「感到震驚」。「你可以說美國對病毒核酸的檢測範圍很廣,或者說其檢測數量高於其他國家,但我對他們的病亡數感到震驚。」鍾南山表示,美國此次新冠疫情的病死率接近6%,這很不可思議,因為美國整體醫療水平「很強」。
  • 福奇,你與鍾南山只有一點不同
    「那些我認為很有把握的話,講出來,通過媒體能夠讓有關人員特別是病者知道的話,是有很大好處的。自此一戰,鍾南山的名字讓中國人記住了。媒體和名人對他有這廣泛的好評:這次抗擊非典如果沒有鍾南山院士,結果可能就不會是這樣。(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委員長張德江)鍾南山是一個真實、普通、甚至是平凡的中國醫生。他跟所有有責任感的醫生一樣,幾十年如一日,每周堅持出門診看病人,每周堅持查房,一直到現在76歲了,還是如此。他說,這已經是一個習慣了!
  • 鍾南山:中國沒有瞞報疫情,我們用事實說話!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醫科大學呼吸內科教授鍾南山,圍繞「我國抗疫經驗及建議」作了發言。鍾南山:中國沒有瞞報疫情,我們用事實說話!疫情發生後,84歲的鐘南山作為國家醫療與防控高級別專家組組長趕赴武漢,代表專家組率先作出病毒「肯定有人傳人現象」的通報。
  • 直擊2003年非典:67歲鍾南山奮戰在最前線,疫情消失原因至今成謎
    【鍾南山在診治病人】「非典」爆發後,67歲的鐘南山衝在防疫的第一線,當時他的身份是廣東省防治非典型肺炎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組長。鍾南山後來回憶時說,「第一例非典病人應該是在佛山,那是在11月底的。第二、第三例是在河源,河源的發生在12月初,我接診的是第二例。」
  • 《鍾南山:蒼生在上》——從抗擊「非典」到「新冠」疫情,全面展現...
    該書記述了醫者鍾南山的感人故事,及其身上可貴的脊梁精神。鍾南山是嶺南知識分子最典型的代表,以仁心為本心,敢醫敢言。本書側重描寫了在 「非典」「新冠」這兩場「戰疫」中,鍾南山所履行的醫者責任。同時穿插了鍾南山的家學淵源、成長求學經歷,他所帶領的團隊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操守等故事,立體地展現了這一位備受敬仰的院士形象。鍾南山令人景仰的學術勇氣、高尚的醫德和深入的科學探索給予了人們戰勝疫情的力量。《鍾南山:蒼生在上》在權威文學雜誌《收穫》上首發,獲《新華文摘》《光明日報》《散文海外版》轉載,「學習強國」首頁推薦。
  • 2003年「非典」老照片:當年高考沒有延遲,圖9鍾南山在搶救病人
    【小湯山醫院裡的病人】「非典」疫情已經過去了17年時間,可看到這組照片依舊讓人感到刻骨銘心。2003年的「非典」從2002年底爆發,直到2003年6月才最終消失。這種病毒的潛伏期3-16天,感染者一旦感染上後,以發熱為首發症狀,可有畏寒,體溫常超過38℃,呈不規則熱或弛張熱,稽留熱等,而且傳染性極強。【參加高考的考生】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非典」疫情嚴峻,可當年高考時間並沒有延遲舉行,而是採取的各種措施,很多地區都改變了以往的考試執行順序以適應疫情防控。比如北京市,考試結束等分數揭曉後再填報志願的順序,減少了嚴重「扎堆」現象。
  • 信息量很大!鍾南山對話韓國抗疫專家
    4月10日下午,直新聞聯合中國駐韓國大使館、央視新聞和韓國MBN電視臺共同舉辦鍾南山院士與韓國專家抗疫合作對話會。出席對話會的韓方專家李鍾求教授,曾擔任韓國疾病控制本部長,也就是國家的疾控中心主任,帶領韓國成功地應對了H1N1新型流感。中韓雙方為何選擇不同的抗疫路線?
  • 「抗疫」先鋒鍾南山院士的事跡
    至此,三山終齊聚,為共克難關又添了幾分信心近半個月以來,鍾南山院士幾次關鍵現身,很大程度上穩定了軍心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無比特殊而且艱難的春節,沒有走親訪友,也沒有外出遊玩,大部分人都很聽勸地宅著,因為提建議的,是他。甚至於整個假期,鍾南山三個字頻頻登上熱搜,人們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作何判斷,又有何建議。
  • 鍾南山傳記作者:院士奔向武漢時重感冒剛剛康復
    新冠病毒可以通過呼吸道和空氣傳播,但不會在空氣中長期漂浮……」當紅星新聞記者對葉依提起這段彩鈴時,她笑了:「這不是我設的。」2006年全國兩會期間,在分組會駐地,女記者葉依攔住鍾南山要採訪,同時旁邊還有大群記者也在「圍追堵截」院士。鍾南山問葉依:能不能一起爬樓?葉依沒有絲毫猶豫,一邊採訪,一邊跟著鍾南山爬上了18樓。
  • 鍾南山,為何還是他?
    4月中旬,我找東海,跟他討論寫一篇反映鍾南山領導的呼吸疾病研究所如何抗擊非典的文章(註:《科學精神擊破非典恐懼》,載《南風窗》2003年5月上)。言談間偶然得知,2000年在美國看過的鐘南山的書還沒有出版。我脫口而出:「快啊!」5月13日上午,我在鍾院士的辦公室對他做了專訪,這篇文章後來被用作《勇敢戰士:鍾南山傳奇》一書的序言。
  • 抗疫情故事拍成電影,陳道明飾演鍾南山院士?你有什麼想說的?
    發自內心地想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如果由陳道明出演。結局很簡單。我們的後人我們的小孩子永遠只會崇拜明星。因為對小孩子對後人來說,陳道明就是終南山,因為陳道明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可是,電視劇終歸是電視劇,只有讓小孩子讓大眾,記住,這一刻的殘酷才能夠真正地發自內心的崇敬英雄。還是那句話,希望直接剪輯終南山本人的紀錄片!所謂的出演終南山滿足了所有人的民族情懷,卻本末倒置的讓下一代去崇拜明星。
  • 鍾南山這樣說……
    11月16日,鍾南山院士出席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對當前疫情作出了最新研判:「目前世界對疫情發生的規律還沒有摸清,也未進行溯源,治療也沒有極具針對性且非常有效的藥物,部分藥物如瑞德西韋僅在一開始發現對治療新冠有用。」
  • 高考2020年作文素材積累:有一種精神,叫鍾南山
    他就是鍾南山。他集醫生、院士、知識分子、技術官員、敢言者、全國人大代表、非典功臣等諸多身份於一體。17年前,他的名字在披露非典疫情瞞報情況時橫空出世,為世人所熟知、所敬仰。積17年聲望與風骨至今,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到來時,人們對他的情感,已經深厚到必須由沉甸甸的四個字來表達:國士無雙。
  • 鍾南山獨白:還有什麼比拯救生命更大的政治?
    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表彰廣州抗擊非典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今年年初,我市遭遇了突如其來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襲擊。為學習先進典型的事跡,表彰他們在抗擊非典鬥爭中的突出貢獻,弘揚臨危不懼、沉著應對,實事求是、無私奉獻、萬眾一心、敢於勝利的「抗非精神」,市委、市政府決定,授予廣州市衛生局等154個單位「抗擊非典模範單位」、「抗擊非典模範集體」,廣州市黃埔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252個單位「抗擊非典標兵單位」、「抗擊非典標兵集體」,廣州郵電醫院等358個單位「抗擊非典先進單位」、「抗擊非典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 廣州小蠻腰致敬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山醫科大學師生迎接鍾南山
    9月8日晚,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參加完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從北京回到廣州時,廣州塔「小蠻腰」也為鍾院士「折腰」,全塔亮燈,塔中間致敬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的霓虹燈大字尤為搶眼。
  • 2021年春節將至,中國人能在疫情期間回家嗎?鍾南山的建議很重要
    2020年剛開始,新冠疫情就找上門來,讓全世界都在戰戰兢兢中度過一年,中國面對疫情,採取了果斷、科學的措施,成功控制住疫情,並且開始恢復自身的發展。但是新冠病毒擁有異常的韌性,雖然被控制住,卻一直虎視眈眈,加上其他國家的病例輸入,中國疫情再次有了抬頭的傾向。
  • 鍾南山:03年非典20年新冠帶來的教訓還不夠麼?
    再來一次疫情我們又該如何提前防範?疫情期間面臨復工與開學的人們又該怎麼做?老人兒童又該如何在疫情期間不受感染呢?面對「無症狀感染者」我們又該如何防控呢?為你自己及家人的健康請轉發給有需要的人,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SARS病毒(非典)與這次冠型病毒並沒有特效藥,只能使用常規治療肺炎的方法去治療病人,進行綜合治療和管理。
  • 特寫 | 鍾南山其人
    17年前那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令鍾南山廣為人知。  2003年初,非典型性肺炎(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簡稱SARS)疫情來勢洶洶,廣州好幾家專門接納「非典」病人的醫院已經不堪重負。  時任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的鐘南山站了出來,出任廣東省非典醫療救護專家組組長,並把他帶領的呼研所推向了前臺。  儘管所內陸續有多位醫務人員病倒,鍾南山依然決定向患者敞開大門。
  • 鍾南山露出笑容怎麼回事?鍾南山露出笑容原因是什麼 鍾南山說了什麼
    3月13日,鍾南山院士領銜專家團隊對兩例重症患者進行遠程會診。會診結束後。早已等候在樓下的護士粉絲們給鍾南山唱起《感恩的心》,並送上鮮花。鍾南山露出了開心的笑容,一下子緩解了剛剛會診時的緊張情緒。同時,鍾南山呼籲大家,加入到無償獻血的行動中來。
  • 84歲鍾南山再戰防疫最前線怎麼回事?鍾南山是誰個人資料令人肅然起敬
    關鍵時刻再次站出來的鐘南山,又勾起人們對這位當年敢講真話、敢涉險灘、敢啃硬骨的抗擊「非典」英雄的集體回憶,更有滿滿的敬意。鍾南山在趕往武漢的高鐵餐車上。(蘇越明攝)從廣州到武漢到北京3天工作行程滿滿當當連日來,從廣州到武漢再到北京,實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發布會、連線媒體直播、解讀最新情況……84歲的鐘南山院士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1月18日,星期六,從廣州趕往武漢鍾南山院士從深圳搶救完相關病例回到廣州,當天下午還在廣東省衛健委開會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