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浦發銀行委託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平臺掛牌出讓位於上海市中心區的總部大樓東銀大廈項目,轉讓底價20.68億元,購買保證金4.14億元。掛牌信息還顯示,轉讓方要求對本次出售物業整體售後返租,返租價格擬定為9963萬元/年,在租賃期內租金不變,返租期限擬定為2年。據了解,該不動產是一幢28層的辦公大樓,坐落於北京東路和浙江中路的交叉口,建築面積6.14萬平方米。
浦發銀行掛牌轉讓東銀大廈的消息一經披露,立時引起市場廣泛關注,也引發了各種猜測。可以想像,上海市中心的房產價值堪比黃金,很多名企都想將之擁入自己懷抱,哪肯將其輕易賣掉?浦發銀行的所為,確實讓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針對公眾的疑惑,浦發銀行正面回應稱:這只是浦發銀行總行辦公樓之一,由於正在建設新的辦公樓以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未來對東銀大廈將無自用需求,因此將其出讓,屬於正常的商業行為。而且,出售房產也並非浦發銀行首創,去年底,亦有多家商業銀行通過拍賣或者掛牌產權交易所的方式賣房。
浦發銀行的回應,基本已將「為什麼要賣總部大樓」的問題解釋清楚了。經多方證實,浦發銀行確實在世博A片區新建了一幢辦公大樓,目前裝修即將進入尾聲,估計兩年之後搬進新的辦公室應該沒有問題。
公眾的第二個疑問是,既然是掛牌出讓,為何還要返租兩年?浦發銀行回應稱,「鑑於大宗房產項目處置時間較長,採用提前處置並返租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資產的利用效率。」這個理由其實也不難理解,轉讓一幢金額高達20多億元的房產,敢於接單的企業畢竟不是太多,轉讓也需要一定時間,因此,浦發銀行在入駐新辦公樓之前,提前將舊辦公樓轉讓,一方面可為房產順利轉讓出去預留充裕的時間,免得搬入新辦公樓的時候,舊辦公樓還沒有轉讓掉,徒自增加固定資產閒置,降低固定資產的利用效率。
近年來,隨著銀行加速向智能化轉型,物理網點數量和單店規模明顯下降,銀行對原有固定資產變現的可能性在加大,未來還會有更多銀行加入到將房產在內的固定資產出售變現的隊伍。
浦發銀行掛牌轉讓舊辦公大樓,是提高固定資產利用效率的務實之舉,此舉雖然在情理之中,但也凸顯了浦發銀行的諸多無奈。首先,房產作為一項保值增值的不動產,在過去銀行激進擴張之時,尤其在房產價格大幅上漲時期,房產的存在給銀行的報錶帶來了多方面的好處,不僅壯大了銀行資產規模,固定資產也實現了溢價,甚至還會為銀行貢獻可觀的出租收入,推動銀行非經營業務收入的大幅上升。儘管目前的房價仍在上升,但已告別了此前「房價暴漲」的時代,就算銀行持有再多的房產,也無法帶來更多的增量收益,同時還要承擔固定資產折舊的損失,甚至還要承擔未來房價下跌的風險。因此,處理過多的房產儼然成為銀行的必然選擇。
浦發銀行目前的經營狀況比較穩健,淨利潤穩步增長,但與前幾年相比,最近兩年的經營仍暴露出一些問題。資料顯示,浦發銀行2018年度前兩個季度營收均出現負增長,每股經營現金流更是連續12個季度負增長,浦發銀行的利潤增速和資產增速更是在所有上市銀行中排名榜尾。此外,由於吝於分紅,公司的股東權益也增長緩慢,導致投資者收益較低。由於前幾年擴張速度過快,2018年浦發銀行四川分行因違規被銀保監會罰了4.62億元。
綜合來看,此次掛牌轉讓辦公大樓並返租的行為,固然與浦發銀行重新確立「糾正違規、調整資產結構、確保收入、強化管理、降低風險」的經營思路有很大關係,但與浦發銀行「差錢」的現實恐怕也難脫干係。
□莫開偉(財經評論人)編輯 汪世軍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