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區鰲山村:邁上「跑道養魚」的特色產業發展路

2020-12-17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現場直擊】 「跑道養魚」好新鮮

11月1日,記者在廣安區石筍鎮鰲山村生態智能高效循環流水養魚(跑道養魚)產業扶貧項目現場看到,項目基礎工程已完工,「跑道」已安裝完畢,池塘已完成蓄水。

「前幾天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菱湖漁業協會會長、高級工程師沈學能帶領團隊來到現場進行了查看,再過幾天就可以投放魚苗了。」廣安鑫農發展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楊紅波說。

廣安區石筍鎮鰲山村是省定貧困村,如何幫助該村脫貧摘帽?

長效脫貧,項目是支撐。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中負責對口幫扶廣安區的浙江省南潯區主動幫忙牽線搭橋,將南潯區菱湖鎮先進的「跑道養魚」項目引入當地。為幫助該村發展該項目,南潯區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還捐贈了175萬元「啟動資金」。

南潯區是全國聞名的淡水養殖區,而作為全國三大淡水魚基地之一的菱湖鎮是湖州市首個開展「跑道養魚」技術的試點鄉鎮,經過幾年的試點,生態的養殖方式與畝產提升的好成效讓許多養殖戶主動參與學習該項新技術,共同增收致富。

「『跑道養魚』對於我們來說是新鮮詞,為了看看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養殖方式,我們還特意到菱湖鎮『跑道養魚』養殖現場參觀。參觀後我們發現,這種循環水養殖新模式不僅生態環保,效益確實比傳統養殖高出很多倍。」鰲山村黨支部書記劉延榮說,鰲山村有一座水庫,地勢相對平坦,非常適合發展這個項目,帶動群眾長效脫貧。

今年6月,鰲山村「跑道養魚」項目最終敲定,由廣安區石筍鎮人民政府、南潯區菱湖鎮人民政府、南潯區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和廣安鑫農發展有限公司共同籌建,養魚基地佔地40餘畝,安裝7條標準「跑道」,主要養殖鱸魚和鮰魚。

「傳統粗放的水產養殖模式中,大量飼料、漁藥(違禁漁藥和化學製劑)的使用及魚類排洩物破壞了水環境,加重了農業面源汙染。」楊紅波介紹說,「跑道養魚」項目將原來的散養轉變為集中圈養在養殖水槽內,僅需5%左右的面積進行養殖,其餘池塘面積進行養水,並使水循環流動,定期將魚類排洩物、飼料殘渣分離出養殖水體,形成小池養魚、大塘養水的模式。

「『跑道養魚』的魚塘自身水質淨化能力強,基本實現尾水『零排放』,再加上水在循環流動,讓魚也不停地運動,可以有效提高魚的品質。」楊紅波告訴記者,「跑道」裡養出來的鱸魚要比傳統養殖的鱸魚每公斤貴12元到14元,畝均收益將是原來的3至4倍,按7條「跑道」計算,每年創造產值可超過200萬元。

引進項目是為了致富百姓。楊紅波介紹,為了幫扶該村發展,項目按照「公司+村集體+貧困戶」模式,建立完善了土地流轉、基地務工、技術培訓、發展集體經濟等利益聯結機制,每年將項目收益的15%作為村集體收入,村集體則按比例分配給貧困戶,將有效帶動區域內農戶和貧困戶增收致富,助推鄉村振興。

【記者感言】 鰲山村產業發展之路可資借鑑

推進鄉村振興,要堅持項目為王,以實打實的項目帶動發展。重點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結合當地資源條件,因地制宜謀劃實施一批示範項目,帶動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

在推進鄉村振興中,鰲山村的作法可資借鑑。

鄉村振興,使農民致富是根本目的。石筍鎮在尋求「脫貧」之道、鄉村振興之道過程中,因地制宜引進好項目的做法值得點讚。

近年來,推行生態健康養殖,減少水產養殖自身汙染,已成為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的重要方向。「跑道養魚」的魚塘自身水質淨化能力強,基本實現尾水「零排放」,加上水在循環流動,讓魚不停地運動,可以有效提高魚的品質而達到「高效養殖」。引進這種生態、高效的好項目,帶動的不光是農村產業發展模式的轉變,也將帶動村民發展思維的轉變,這是第一個值得點讚的地方。第二個值得點讚的是該項目的機制。引進項目,最終的目的是讓群眾致富。該項目建立了很好的利益分配機制:按照「公司+村集體+貧困戶」模式,建立完善土地流轉、基地務工、技術培訓、發展集體經濟等利益聯結機制,每年將項目收益的15%作為村集體收入,村集體按比例分配給貧困戶,不僅有效帶動區域內農戶和貧困戶增收致富,還增加了村集體收入,有利於貧困村的長效發展。

廣安日報廣安區記者站 廖小兵 記者 劉定春 文/圖

來源:廣安日報

相關焦點

  • 湖州南潯「跑道養魚」在四川廣安石筍鎮「安家落戶」
    9月3日上午,記者在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石筍鎮鰲山村7組柑橘種植基地看到,一群人正在一個魚塘裡跑道上安裝攔魚柵,即將完工。「我們正在加緊建設跑道養魚設施,預計9月下旬將開始進行跑道養魚。」正在現場指揮建設的廣安鑫農公司東西部扶貧協作「跑道養魚」項目負責人羅傑告訴記者,跑道養魚能夠落戶廣安,得益於東西部扶貧協作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無私援助,整個項目投入200萬元,南潯區就捐贈資金175萬元。「其實所謂跑道就是魚塘中用水泥澆築的養殖槽,兩頭裝有攔魚柵,魚兒在槽裡逆著水流遊動,像是在『跑步健身』」。南潯生態養魚養出新花樣,魚兒養在「跑道」裡。
  • 四川廣安引入東部地區特色產業促增收
    養上致富羊 農戶喜洋洋  「養湖羊前,我跟丈夫一年收入不到2萬元。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鰲山村村民李紅英談起目前的收入,喜上眉梢。  2018年4月,廣安市廣安區與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結成東西部扶貧協作單位。去年,南潯區練市鎮的110頭湖羊被送到了廣安區大安鎮司馬村。  「湖羊是湖州培育的肉羊品種。一年多胎、一胎多羔,養殖成本低、效益好。」南潯區畜牧獸醫局副局長梅寬說,為讓南潯區的湖羊變成廣安區老百姓的「致富羊」,技術支撐是不可或缺的。
  • 四川廣安引入東部地區特色產業促增收 養上致富羊 農戶喜洋洋
    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鰲山村村民李紅英談起目前的收入,喜上眉梢。  2018年4月,廣安市廣安區與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結成東西部扶貧協作單位。去年,南潯區練市鎮的110頭湖羊被送到了廣安區大安鎮司馬村。  「湖羊是湖州培育的肉羊品種。一年多胎、一胎多羔,養殖成本低、效益好。」
  • 廣安區召開「諸葛亮會」找特色看亮點查短板爭一流
    12月19日下午,在廣安區委五屆第96次常委會上,來自浙江省南潯區掛職任廣安區委常委的黃衛軍在會上介紹2019年分管工作怎麼看、2020年怎麼幹怎麼幹時如是說。「2020年,將加快產業融合發展。快速推進萬頭湖羊原種場基地建設,謀劃三大跑道魚基地。在首個跑道魚項目的基礎上,新規劃設計兩個跑道魚項目,爭取儘早開工建設。
  • 廣安市廣安區建設交通「大動脈」 拓寬群眾「致富路」
    交通建設事關城鄉發展,事關民心民生。近年來,廣安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決心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S203線恆(升)肖(溪)路、S205線廣(安)花(橋)路及大龍鎮產業路等重點工程加快推進,全區交通呈現出「加速度」發展的良好態勢,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 廣安區旅遊景區再升級
    2019年4月,省文化和旅遊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公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命名縣」名單,廣安市廣安區榜上有名。成功躋身天府旅遊名縣一年之後,廣安區旅遊還有哪些變化?豐富業態打造旅遊新景觀圍繞鄧小平故裡旅遊景區,廣安打造了一系列新景點,確立了鄉村旅遊發展核心區。今年初,位於小平故裡路的樂活城免費開放。
  • 廣安區:加快「以紅帶綠」發展 向綜合旅遊目的地轉變
    近年來,廣安區落實打好產業轉型升級、紅色旅遊、鄉村振興三張牌的要求,廣安確立建設「紅色旅遊勝地」戰略,並制定了詳細推進方案,奮力做大做強紅色旅遊。據了解,為了擦亮「金字招牌」,打造紅色旅遊勝地,廣安區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不斷加大投入。
  • 廣安區:加快「以紅帶綠」發展 向綜合旅遊目的地轉變
    王軍 攝人民網廣安9月5日電 (王軍)3日,「一年看變化」天府旅遊名縣集中採訪活動走進廣安市廣安區。中共廣安區委副書記、區長劉永明在專場新聞發布會上圍繞該區獲評「天府旅遊名縣」一年來取得的成果、積累的經驗,以及下一步推動文旅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思路和舉措作了介紹。
  • 廣安區:喜看柚園煥新綠
    在近十個月的時間裡,廣安區對照標準,找差距、補短板,全力建基地、搞加工、創品牌、促融合,不斷推進龍安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去年,廣安區成功創建為廣安龍安柚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目前,龍安鄉龍安柚現代農業園區成功入圍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創建序列,龍安鄉龍安柚產業強鎮項目已成功通過省級評審,並報送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批覆。
  •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 推動生態與經濟發展雙贏
    近日,記者走進(廣安市)廣安區石筍鎮鰲山村鰲山寨,一片碧綠的山坡映入眼帘,成片的果樹沐浴著陽光,微風輕拂,樹葉隨風搖擺。   鰲山寨原本是一片荒山,野草叢生。由於營林資金的短缺,致使灌木林的更新改造和疏林地的補植不到位,成片荒山無法恢復森林植被,生態修復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建設極為迫切。
  • 廣安市廣安區:疫情防控不放鬆 經濟發展不動搖
    廣安區是廣安市主城區所在地,外地返鄉人員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任務艱巨。目前,廣安區正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萬桑 廖小兵 張國盛 周娟外引內促 加快重大項目建設  為保障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手抓、兩不誤」,廣安區另闢蹊徑,採用網絡招商的方式,力爭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 浙江龍泉:跑道養魚 跑出「生態經濟」加速度
    魚塘一景 包琦 攝中新網麗水10月12日電(記者 周禹龍 通訊員 包琦)在浙江龍泉,有一種新型養魚方式,「跑道養魚」。相比傳統養殖方式,飼料利用率可提高20%,增產40%,不僅保護了生態,還助農增收。「跑道養魚」,指的是讓魚在狹長的空間內,逆水流不停遊動,學名稱池塘內循環流水養魚。跑道養魚 包琦 攝傳統養魚模式中,一般水塘或者小型水庫中的水是相對靜止,把魚限制在相對狹小空間裡,而「跑道養魚」通過讓水在「跑道」內流動,構建了一套帶來氧氣、食物,帶走糞便、殘渣的循環。
  • 廣安市廣安區:商貿更繁榮 市場添活力
    8月25日,《人民日報》刊發《我在村裡辦電商》一文,該文的作者是商務部駐廣安區龍安鄉革新村第一書記金達芾。10月18日,人民日報記者再次來到革新村及廣安國際商業中心等地,採訪四川扶貧商標產品銷售情況和廣安區消費扶貧工作。近期,全省的產業扶貧現場會還將專門推介廣安區的消費扶貧經驗。
  • 躋身天府旅遊名縣一年後 廣安區旅遊景區再升級
    2019年4月,省文化和旅遊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公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命名縣」名單,廣安市廣安區榜上有名。成功躋身天府旅遊名縣一年之後,廣安區旅遊還有哪些變化?提檔升級 做優品質服務遊客鄧小平故裡旅遊區是5A級旅遊景區,也是廣安區最有名的景區。
  • 吃上「旅遊飯」,邁上小康路
    金盆湖村的村民戴建偉放棄在外打拼多年的燈具事業,回到家鄉發展農旅產業。經過幾年發展,戴建偉的種養殖基地從過去的50畝擴建到150餘畝,從單一的養魚到種養殖、觀光旅遊,從個人單幹到吸納7名社員共同創業,幫助了周邊村組20餘人在家門口就業。
  • 廣安區:「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是怎樣叫響擦亮的?
    「天府旅遊名縣」創建成功後,廣安區抓住鄉鎮行政區域調整的歷史機遇,整合小平故裡景區周邊旅遊資源豐富的鄉鎮,以環小平故裡景區鄉鎮為核心,確立鄉村旅遊發展核心區,啟動建設紅色旅遊勝地、廣花田園帶交通幹線和渠江西岸休閒度假產業帶,推進廣恒生態鄉村旅遊示範帶建設
  • ...精準開「方子」 鼓起「錢袋子」——新化縣走出產業發展特色路...
    精準開「方子」 鼓起「錢袋子」 ——新化縣走出產業發展特色路紀實 產業興,百業旺。近年來,新化縣以實施省重點產業、縣支柱產業、鄉鎮特色產業和村級主導產業項目為重點,鼓勵和引導貧困農戶多途徑多形式發展產業,促進增收脫貧。2020年,全縣共實施216個村級主導產業扶貧項目和1個省重點產業扶貧項目,覆蓋309個行政村,利益聯結8.8萬貧困人口。
  • 廣安市廣安區:擦亮金字招牌 紅色景區駛向綜合旅遊目的地
    在花卉種植上,分為桃花園、櫻花園、海棠園、紅楓園、紅梅園、臘梅園等10多個名貴花卉園,呈四季花海,常年有花卉園對外開放。在苗木種植上,則有黃花風鈴木、銀杏、櫸樹等多種樹木。「要讓花谷一年四季都有花開,遊客一年四季都有花看。」大地花谷負責人劉克林說。東西部扶貧協作,也給廣安區鄉村旅遊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