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美國最高法院的門楣上,雕刻有3個偉人的雕像,其中一個是中國人
去過美國遊玩的人,可能都知道在美國最高聯邦法院的大門門楣上,雕刻著三個人的畫像,這三人是西方人眼中人類歷史上最為偉大的三個人,其中就有一個是中國人,這個人就是被譽為「至聖先師」的孔子,另外兩人是摩西和梭倫,分別代表著著人類文明的三個方面:教育、宗教、法律。由此可見,西方人對孔子的認同還是非常高的。
在美國媒體評選的100位影響世界的人物中,孔子以教育和思想方面的貢獻位列第五名,足可見西方人對這位至聖先師的尊敬。事實上,我們中國人時時刻刻不在受著孔子思想的影響,尊師、重道、仁義禮智信,這些孔子所創立的儒家思想的基本元素,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思維和存在。
拋開儒家思想中服務於封建統治的糟粕不說,孔子的思想的主題是引導人們追求一個「天下大同」的境界,在這樣的社會中,人們用禮作為行為準則,將仁義作為對待周圍一切的標準,重視自己的智慧和品行,善於學習和求教,可以說,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孔子的思想是中國文化長期領先於世界的一種必要條件。
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讓孔子的思想開始作為中國的正統思想開始發展開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儒家文化是華夏民族凝聚力的一股象徵,只是到了後期,尤其是清朝時代,統治者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將儒家文化變成了禁錮人們思想的工具,也間接的導致了中華文化的停滯乃至倒退,使得中國的發展落後於世界。
到了近代,民國時代為了徹底清除清朝遺留的弊病,一些文人開始提倡新文化運動,將孔子的思想作為一個抨擊的對象,但孔子的思想本事還是具備一定的可取性的,在倡導多元文化的今天,將以孔子思想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去粗取精,繼續傳承還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孔子本人,也應該因為他在教育、思想領域的貢獻,而被我們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