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點擊上面關注豆果美食 ☝
上海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也許是如夢如幻的浮華,也許是群魔亂舞的躁動,但是對於NeonMonkey來說,更多的是感情與夢的寄託,我們不妨跟著NeonMonkey,一起靜下心來感受上海最初的本色味道。
已經數不清這是第幾次帶初到上海的朋友來南伶酒家吃飯了,這幢雖不再光鮮卻依然優雅矗立的小洋樓,聽我阿娘(上海話對奶奶的稱呼)說,原是一代名伶周信芳的故居,後為上海京劇院所用,但從我記事起,相當長的時間裡,它一直是我最喜歡的餐廳,以至於朝思暮想。思的,想的,不是他家主打的諸如煮乾絲亦或清蒸獅子頭之類的淮揚菜,卻是地道京味兒的片皮鴨。這看似不合理的存在,卻因為餐廳所在地的京劇院而又顯得合情合理。南伶,就是上海味道的縮影,本幫的和異鄉的,本土的和異國的,草根的和精緻的,家常的和創意的。各自精彩,卻又時不時相互交融。就像上海這座年輕而又充滿韻味的城市一樣,兼容並蓄,海納百川。
記憶片段一:摜奶油
慣奶油——是我對於西點最原始的認知。當時家附近的乳品二廠,也就是後來的上海圖書館,有個門臉不大,卻又對我充滿誘惑的咖啡廳。而誘惑我的,就是那用高腳杯盛著的,看著白如雪,吃著甜如蜜的摜奶油。
紅寶石小方
如今想來,那只不過是一杯攪打稀奶油,仔細想想,似乎還打過了頭。但那味道直到今天,仍是縈繞在我心頭的一種情結。依稀還記得,一次因為表哥的咖啡先上,我誤以為今天沒有摜奶油吃,而在店裡上演大哭大鬧耍無賴的戲碼。
紅寶石麵包房
現如今,從蔡家甜品的金牌拿破崙蛋糕,到Chaumont的馬卡龍,從日本的YAMAZAKI到法國的Sunfleur,我們的選擇越來越豐富,西點也越來越忠於原味。但每次經過紅寶石麵包房或牛奶棚,我都會特意進去,買上一杯摜奶油,挖大大一勺,塞進嘴裡,閉上眼睛,隨著淡淡奶香在嘴裡暈開,我確信:這,就是上海的味道。
蔡家甜品金牌拿破倫
記憶片段二:新利查西餐館
上海是中國最早開出西餐廳的城市。1860年(鹹豐十年),美商就在外白渡橋北岸開設了禮查飯店(今天的浦江飯店)。一直到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九層樓高的匯中飯店(今天的和平飯店南樓)在南京東路外灘建成開業,經營旅館、西菜、咖啡茶室、酒吧、舞廳等業務。
德大咖啡餐廳
上海西餐文化的進化史正式拉開帷幕。而落魄的俄國沙皇后裔們,更是用角錢的羅宋大菜套餐,讓西餐迅速在上海風靡開來。鼎盛時期,法租界的霞飛路,竟有40多家俄式西餐廳。而聰明的上海人又將西餐改良,進化成一個有趣的分支——海派西餐。法式紅房子、德式的德大、意式的天鵝閣、美式的上海西餐館,每一家都是一個傳奇,更是一種情懷。現在的上海,法式有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意式有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日式有空蟬懷石料理,美式有羅斯福牛排,每一家都做到了極致。
法式紅房子餐廳
而對於我,廣元路上的新利查仍是我心中西餐的一個重要的標杆。羅宋湯、炸豬排、土豆沙拉、煙燻鯧魚,這些看似西式的菜餚,配合略有海派風格的口味,加上身邊走來走去說著上海話的服務員,以及那國營老店招牌式的服務,讓人感覺很奇妙,也有人說很奇怪,更有人大呼上當,這哪裡是西餐館!分明是個山寨貨!但我確信,這,就是上海的味道。
羅斯福
記憶片段三:小籠饅頭
說到上海的小吃,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城隍廟的南翔饅頭店。一年365天,天天大排長龍,以致於我數度懷疑,這小籠饅頭的好味更多的來自於長時間等待後的飢餓感。城隍廟吃小籠包,必須具備的兩個基本素質:一是耐心的在餐桌邊等位同時經受住時不時飄來的肉香;二是坐下後必須得在陌生人的注視下從容的吃完。當然,你可以選擇樓上雅座,但卻也無法經歷這難得的體驗。
南翔饅頭店
既然叫南翔饅頭店,那顧名思義,這小籠饅頭一定源自南翔。在還未通11號線的歲月裡,老饕們都是坐著北嘉線,從閘北一路顛簸近一個小時,到南翔古漪園,只為那一籠小籠饅頭和一碗蛋皮湯。如果不巧遇到古漪園辦花展,那排隊的人群更是像極了世博會時的中國館,排一個小時,只為那囫圇吞棗的10分鐘。
南翔饅頭店
其實,古漪園的不遠處,藏著一個小小的館子——吾介小籠館。雖然店名有點東瀛風,但卻是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南翔老店。館子遠離日漸商業化的南翔古鎮,靜靜的藏在一個小巷裡。老闆似乎也不急於賺錢,下午2點就店門緊閉,估計搓小麻將去了。這份難得的閒適的經營之心,很讓我心生敬意。其實,守著一家店,認真做好它,並一代代傳下去,這,應該是我們要堅持的上海味道。
南翔小籠包
記憶片段四:淮海中路1483號401室灶披間
這不是哪家玩復古噱頭私房菜館的店名。這是我阿娘家的廚房。上海話叫灶披間。我一直認為,最正宗的本幫菜,應該來自於千千萬萬這樣的灶披間,出自於千千萬萬阿娘之手。直到今天,我夢裡還會出現那個站在煤氣灶邊,忙著做年夜飯的阿娘的背影。酒精雞、燻魚、四喜烤麩、香酥鴨、醃篤鮮、糖醋帶魚、蔥烤大排.當一道道本幫菜端上圓臺面的那一刻,家,已不僅僅是一個個成員的概念。
阿娘家的灶披間
其實,淮海中路1483號402室灶披間的故事,於上海,無時無刻不在上演。從高中校門口那家辣肉麵大王,到不遠處上海本幫菜的一面旗幟——老吉士餐廳,從進賢路上一字排開、牛氣十足的本幫家常小館,到外灘源低調奢華的慧公館。每一家,雖然定位不同,環境不同,價格不同,但都在默默的堅持上海本幫的傳統,守住那記憶裡最嗲的味道。
老吉士餐廳
老吉士餐廳經典菜品
一位我很喜歡的音樂人說過:味道,站在生理學家的角度,只是舌頭不同部位對酸甜苦辣的反應。但從心理學家的角度,它有時對應著記憶與情感。而對於我,味道,是重塑記憶裡很多時間點的源泉,更是我堅持個人夢想的最大的動力。
看著這樣精細的上海味道,免不了也要帶上一份老上海的情懷下廚做這樣一道菜~
| 上海紅燒大排 |
by 肥小菇
用料
豬大排3塊
蔥少許 姜5片
鹽適量 八角3個
料酒10ml 生抽15ml
老抽5ml 澱粉適量
糖3g
做法
1. 準備豬大排三塊,最好選擇購買帶有肥肉的,洗淨瀝乾備用
2. 用刀背將大排錘松
3. 將大排放在碗中,加入黃酒少量鹽,蔥姜醃製半小時
4. 在大排兩面拍上幹澱粉
5. 起油鍋放入適量油,燒至8成熱,下大排,炸至兩面微黃撈出
6. 將油盛起,鍋裡留少量油,將剛才醃製大排的蔥姜放入爆香
7. 加入幾個八角,放入大排,加生抽炒勻後加適量開水
8. 蓋鍋蓋大火燜煮10分鐘
9. 加入白糖調味
10. 加少量老抽上色,少許即可,不然會黑黑的
11. 大火收汁,多留點汁水淘飯特棒哦
小貼士
老抽上色力度很大,稍微放一點點就好,放多了就會黑乎乎的喲,湯汁可以多留一些,拌飯吃是超讚的。
有美味的大排,沒有噴香的米飯可怎麼好?
2015新米 五常長粒香大米500g*5 顆粒飽滿
¥49.00 包郵
還記得每次小時候玩到很晚很餓的時候,回到家總會有媽媽做的紅燒肉還有大米飯,·當時就覺得擁有了全世界;來自中國最好的稻米產區—五常大米,涼飯不回生,香糯彈牙,飯香沁人,帶你找回小時候米飯的味道。
點擊閱讀原文 舒舒服服在家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