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在德國柏林的布蘭登堡門附近,一排按照多米諾骨牌方式擺放的柏林圍牆牆體模型被燈光照亮。這排豎立在原柏林圍牆遺址上的牆體模型共有1000塊,從布蘭登堡門到波茨坦廣場綿延1.5公裡,每塊重20公斤,高2.5米,上面由兒童們繪製了色彩鮮豔的圖案。這排柏林圍牆牆體模型是為了紀念柏林圍牆倒塌20周年而擺放的。1989年11月9日,象徵東西方冷戰的柏林圍牆倒塌。新華社/路透
新華網11月9日電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領導人9日將與德國民眾一道慶祝柏林圍牆倒塌20周年。為了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德國沿著這堵牆的舊路,堆起約1000個色彩繽紛的大型多米諾骨牌。慶祝儀式中,政要將親自推倒這些骨牌,象徵柏林圍牆倒下引發的連鎖效應和新歐洲的誕生。
那些歷史上的關鍵人物--如曾推動東歐共產主義滅亡的前蘇聯總統、蘇聯共產黨總書記戈巴契夫和領導波蘭反共產主義鬥爭的前波蘭團結工聯主席華勒沙,他們都將參加紀念儀式。英國首相布朗、法國總統薩科齊、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美國國務卿希拉蕊也將出席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的慶祝儀式。與此同時,成千上萬名遊客湧入德國首都,希望目睹紀念德國統一的慶祝活動。
11月6日,在德國柏林的布蘭登堡門附近,人們經過按照多米諾骨牌方式擺放的柏林圍牆牆體模型。新華社/路透
一系列紀念活動柏林9日將舉行全城慶祝儀式。1000個大型五顏六色的多米諾骨牌,被擺放在1.5公裡長的原柏林圍牆舊址,屆時將會被推到。其中一塊骨牌名為「流血的心」,畫面為一把匕首刺入柏林,留下斑斑血跡。波蘭前總統華勒沙將在紀念儀式上推倒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資料圖片:塗鴉-兄弟之吻柏林居民許勒爾對「多米諾柏林圍牆」創意表示讚賞。他一邊仔細觀看每一塊骨牌,一邊說:「某種程度上,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面牆。如果能推倒這面牆,將是一件好事。我認為,這具有很好的象徵意義。」柏林圍牆是民主德國(東德)圍繞西柏林建造的界牆,1961年8月動工,1964年建成,總長169.5公裡,是最著名的「冷戰」標誌。
柏林6日舉行儀式,宣布利用柏林圍牆殘餘部分建成的「東區畫廊」重新向公眾開放。柏林圍牆倒塌後,一些藝術家在殘餘牆體上塗鴉,把那裡變為露天畫廊。其中一幅著名畫作上,一輛東德產「特拉班特」牌轎車似乎要衝破牆體。由於東區畫廊年久失修,畫作脫落,近9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齊聚這裡重新作畫,給畫廊帶來新面貌。東區畫廊藝術家聯合會負責人卡尼阿拉維說:「柏林圍牆倒塌20年後,東區畫廊現在代表民主和人權。每名藝術家對柏林圍牆倒塌都有自己的獨特看法。我想,這種國際性和多樣性正是這個露天畫廊成功的原因。」
除德國本土外,保加利亞也舉行紀念活動。保加利亞人7日開著多輛東德制「特拉班特」牌老爺車在首都索非亞遊行。德國駐保加利亞大使赫普夫納也加入遊行隊伍。
懷舊情緒揮之不去周末,關於20年前柏林圍牆倒塌的回憶佔據了德國各大報的頭條,有關歷史記錄的電視節目也是一個接著一個。電視節目中,親歷者講述著這個改變整個歐洲面貌的事件。
德國《科隆廣訊報》在一篇社論中這樣描述:「再也沒有一件事像1989年11月9日發生的一樣,激進而迅速可見,成為歷史的分水嶺。8點鐘站在布蘭登堡大門旁的人不能想像,4個小時後,將有一群人將城牆踩在腳下,這聽起來像是痴人說夢」。
柏林圍牆倒塌後,一對東德夫婦在柏林圍牆西邊的布蘭登堡門前熱吻,其他人在歡呼。(圖片來源:國際在線)
德國總理默克爾當時還是東德一名科學研究人員,在東德科學院工作。7日她發表講話說,柏林圍牆倒塌是「德國近代史上最令人高興的一天」。
回憶20年前柏林圍牆倒塌時的個人經歷,默克爾說,她得知這一消息是在一個尋常的星期四。對她來說,星期四是洗桑拿浴的日子。「我從科學院下班回家後,聽說(東德中央政治局委員京特)沙博夫斯基宣布即將開放邊界。我當時不太清楚這意味著什麼。但我馬上給母親打電話,通知她這個消息,」她說。
開放邊界的消息並未改變默克爾當天安排,她仍前去洗桑拿浴。洗浴結束後,她發現數千人正奔向第一個開放通往聯邦德國(西德)的檢查點。默克爾說:「我隨即加入人群,與其他人一起為這個不可思議的日子感到興奮。」
當談及紀念儀式上即將被推倒的「多米諾柏林圍牆」時,默克爾說:「我想,那將是讓人動情的瞬間。」
1974年至1982年執政的前西德總理、已90歲高齡的施密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當柏林圍牆倒塌的一瞬間,他「深深地被感動」。他說:「我一直認為東西德有一天可以統一,但我沒想到,我可以活到這一天,親眼目睹他們的統一。這令我震驚。」
東西平衡言之尚早由於大批民眾逃跑到資本主義西柏林,實行共產主義的東德於1961年8月13日開始樹立「反法西斯保護界線」-- 柏林圍牆。
根據今年發布研究報告,1961年至1989年間,至少136人在試圖穿越柏林圍牆逃到西德去的時候被殺害。然而,成千上萬的人藉助各種「發明」,如挖隧道、躲在汽車隔間內等方法,設法躲避雷區、警犬和守衛,成功逃到西柏林。
資料圖片:兩德合併後進入聯邦德國的大批市民然而,德國統一對某些德國人來說是一件「傷心事」。幾百名左翼人士周末遊行示威,反對柏林舉行慶祝儀式。對1000名德國人最新調查顯示,大約有八分之一民眾希望恢復柏林圍牆,東德和西德支持人數基本持平。
另一項民意調查指出,有64%的前東德居民感覺自己是「二等公民」,德國東部的失業率幾乎是西部地區的一倍左右,有四分之一的東部地區兒童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最令聯邦政府和東部地區民眾惱火的是,從1991年開始,德國政府累計向東部地區「輸血」總額已經達到了1.3萬億歐元。如此龐大的天文數字,居然還是未能拉平東西部之間的經濟差距和生活水平差距,究竟什麼時候,德國才能實現自己真正的統一呢?
按照德國聯邦政府的計劃,對於東部地區的財政支援將延續到2019年,也就是說德國人還得再咬緊牙關,勒緊褲帶,按時納稅來支持東部地區的建設。不過就算是財政撥款到位,東部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失業率以及社會福利保障等等還是和西部有著明顯差距。正如德國新任內務部長德梅澤埃所說的那樣,拉平東西德之間的差距需要等到2019年,那時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基本上可以達到西部地區的平均值。
就算經濟發展水平接近了,「二等公民」的感覺卻依然還在,尤其是曾經經歷過兩德分裂的那一代人,這種東西德之間的區別在他們的概念中或許永遠都不會消除。相對而言,出生於80年代和90年代的「新德國人」對於東西德之間的區分看得不那麼重。內務部長德梅澤埃也認為,要實現東西部地區之間的完全平等,需要好幾代人的努力,時間可以衝淡一切。(劉莉) (來源:新華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