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首航JD5158航班從昆明飛往杭州途中,機艙高空失壓,緊急返航;8月28日,首航JD5759北京-澳門航班因機械故障,備降深圳機場。首航相關負責人稱,目前兩起事件還在調查中,暫無具體整改措施。
8月29日,南都記者從民航深圳監管局獲悉,對於28日首都航空JD5759(北京-澳門)因機械故障備降深圳機場事件,該局正在調查,之後會公布結果。
加上26日發生的JD5158(昆明-杭州)因機械故障緊急返航,這已是首都航空三天內第二次遭遇空中驚魂。首都航空相關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由於目前兩起事件原因還未調查清楚,該公司暫無具體整改措施。
有資深民航人士向南都記者表示,調查的唯一目的是預防再次發生,而非分攤責任。近期航空安全事件頻發的背後,一方面是航班增多,事故絕對數量可能增加;另一方面,也有民航業人才緊缺,飛行員訓練不足、經驗不夠的因素。
起落架兩輪胎缺失,民航深圳監管局正調查
8月28日中午,首都航空JD5759北京-澳門航班因機械故障,備降深圳機場。受此影響,深圳機場16/34跑道臨時關閉3小時,部分航班不同程度延誤。
據民航局通報,該航班為A320/B6952號機,機組9人,旅客157人。當天11時16分在澳門機場落地未成功,機組申請備降深圳機場,宣布MAYDAY狀態(緊急狀態)、開應答機7700,報告左發和起落架故障。
首都航空JD5759北京-澳門航班備降深圳機場。
該飛機於11時58分在34號跑道落地,後發現起落架2個輪胎全部缺失,飛機在跑道上緊急疏散旅客,12時13分旅客撤離完畢,撤離中5名旅客身體不適送醫院檢查。期間,深圳機場啟動應急機制,34號跑道暫時關閉。
首都航空JD5759北京-澳門航班出現機械故障。
首都航空稱,該航班在澳門機場降落時疑似遭遇風切變,機組判斷可能起落架有損傷,立即復飛並啟動應急程序,備降深圳機場。
8月29日,民航深圳監管局工作人員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局正在調查事件原因,結果出來後會對外公布。
事實上,這已是首都航空三天內第二次遭遇空中驚魂——8月26日,首都航空JD5158航班從昆明飛往杭州途中,機艙高空失壓,被迫緊急返航。飛機隨後送去檢修。
8月29日,首都航空相關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目前兩起事件還在調查中,該公司暫無具體整改措施,「具體原因還沒調查出來,所以還沒到這一步(整改)」。
「事故調查目的是預防,而不是分攤責任」
8月29日,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AOPA)飛行技術分會會長、資深民航機長陳建國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一般和重大飛行事故通常由事發地轄區民航管理機構負責調查,航空公司、航司屬地民航管理機構、飛機製造商等配合調查。
陳建國說,類似深圳備降事件,飛機發動機和起落架受損,駕駛員平安,飛行記錄完好,通常約一周就會有初步調查報告出來,但更詳細的調查結論則要花費幾個月、一年甚至更久。重大飛行事故的調查,通常至少需要2年,一些事故甚至調查多年都無結論。
陳建國告訴南都記者,飛行事故調查非常複雜,不僅要查明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事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其他因素也需要一一查明,涉及飛機設計、製造、運行、維修等記錄,人員資質、訓練、健康(包括心理健康)等情況。
首都航空JD5759北京-澳門航班起落架輪胎缺失。
他說,事故調查不但要查明與本次事故發生有關的各種原因和產生因素,還要查明和研究與本次事故的發生無關、但在事故中暴露出來的或者在調查中發現的、在其他情況下可能對飛行安全構成威脅的所有其他問題。
「可以說,所有事故調查的唯一目的都是為了預防事故再度發生,而不是為了分攤過失或責任。」陳建國說。
中國民航安全水平高於世界同期平均值約11倍
對於近期多地出現的航空安全事件,陳建國向南都記者分析,一方面是因為航空運輸總量在增加,航班數量不斷增加,儘管近年事故率不斷下降,但事故絕對數量降低的並不多,甚至可能增加,「全球情況都是如此。」
另一方面,陳建國指出,大型飛機都是為成熟飛行員設計,對駕駛經驗有一定要求。而我國民航業人才緊缺,飛行員大多從航校畢業後就直接進入航空公司工作,新副駕駛普遍訓練不足、經驗不夠。
陳建國說,大約10年前,航空公司的訓練制度並不十分嚴格,對偏差有一定容忍度,一些機長在飛行過程中,會允許副駕駛參與操作。「即使出現偏差也可修正,副駕駛因此獲得一定操控經驗和糾偏能力。」
近10年來,民航管理部門加強安全監管,提升了民航飛行安全能力,但也帶來了副作用——「有經驗的飛行員不再敢讓無經驗的副駕駛操作飛機,由於實操機會少,副駕駛普遍缺乏經驗和糾偏能力,基本操作能力直線下降。遇到不正常情況,實踐經驗不足的飛行員幾乎無力處置應對。飛行員群體整體能力在下滑。」陳建國說,這個問題需要整個民航界共同思考應對。
不過,陳建國表示,瑕不掩瑜,中國民航安全水平一直位於世界前列,特別是近十年的安全水平高於世界民航同期平均安全水平約11倍。
今年5月,民航局發布《2017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稱,2017年,我國民航安全形勢平穩,全行業未發生運輸航空事故,運輸航空百萬小時重大事故率十年滾動值為0.015(世界平均水平為0.175)。
今年8月,民航局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披露,截至7月底,我國運輸航空實現持續安全飛行95個月、6346萬小時。
採寫:南都記者 劉苗 實習生 黃小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