鰳魚的滋味堪比鰣魚,醬瓜肉蒸鰳魚,鮮甜無比

2020-12-21 草草啖鹽說蜜

去年寫過一篇《人間四月天,鰳魚正當時》,一尾不起眼的鰳魚,我把它與鰣魚聯繫在一起。

我從沒見過鰣魚,但耳旁總是縈繞著張愛玲的那句話:人生有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

鰳魚模樣長得與鰣魚相似,連滿身的骨頭都一樣,據說原本同宗同族,歷經幾世遷徙,鰣魚定居長江,成了文人騷客喜歡的桌上味,身價百倍。而鰳魚,嚮往廣袤的天地,飄蕩在無邊無際的大海,成為大海中的一粒塵埃。

但即使是塵埃,一顆紅心不變,鮮美的味道和鰣魚是一個樣。

每年的春天,閩南沿海都有大量鰳魚上市,這種最經濟的魚類,成為大眾普通人家最實惠的美味。

今天,我要用閩南最不起眼的醬瓜肉來蒸鰳魚,以醬瓜肉的清甜美味滋養鰳魚,那是最家常的本味,烘託的則是老百姓最喜歡的滋味。

【醬瓜肉蒸鰳魚】

一、準備食材:

鰳魚、醬瓜肉、鵪鶉蛋、姜蒜辣椒、食用油、料酒等。

二、草草叨叨:

1、鰳魚的價格很親民,今天市場上一斤賣10元,這麼一條6元錢。

2、醬瓜肉的製作,請看我的文章《醬瓜肉,閩南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配菜》。

而本道菜,最主要的調味料也就是醬瓜肉了。

3、鵪鶉蛋是我剛買的,如果沒有,打入一兩顆雞蛋。

蛋和鰳魚一起蒸,蛋吸收魚和醬瓜肉的味道,鮮甜無比。

三、操作過程:

1、鰳魚殺淨,用料酒醃製15分鐘去腥。

2、姜切絲、蒜剁碎。

3、醃製好的鰳魚重新洗乾淨、瀝乾水分,將薑絲蒜蓉塞入魚肚中,其餘的放在魚身上。

4、醬瓜肉舀在鰳魚的兩邊。

5、打入鵪鶉蛋,撒上辣椒丁。

6、大火燒開,上蒸鍋蒸8分鐘。

7、8分鐘後,取出,澆上醬瓜肉汁。

8、爆香蔥姜蒜,將熱油淋入魚身上。

一道非常經濟實惠的醬瓜肉蒸鰳魚就做好了。

鰳魚的美味,在閩南有「鰳魚好吃不分某」的說法,意思就是好吃得連老婆都不分享。

鰳魚肉質細膩潔白,滋味鮮美醇厚,唯一的缺點就是刺多,你只能細品,不能豪吃。

而醬瓜肉的滋味,清甜爽口,在此處,不單是當調味料,吃起來也是相當不錯。

鵪鶉蛋吸收了鰳魚與醬瓜肉的精華,那味道真的很爽滑。

而當長江鰣魚了無蹤跡時,就別隔空想像了,鰳魚就在面前,它的滋味堪比鰣魚。

「草草啖鹽說蜜」,談三餐美食,講四方風情,看似草草,卻是人間百味。喜歡請點讚鼓勵,覺得有價值就轉發、收藏。而無論喜歡與否都在評論區說兩句,我會更努力。原創不易,拒絕不良自媒體盜文盜圖,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教你做一道超鮮自製美味——葷蒸鰳魚
    葷蒸鰳魚是我起的名兒,除了強調它是一道葷菜之外,還因為蒸的時候用到了紅燒肉皮,與普通的清蒸以示一下區別。食材:鰳魚、肉皮調料:蔥、姜、料酒、胡椒粉、花椒、油、蒸魚豉油製作方法:  葷蒸鰳魚1、將鰳魚洗殺乾淨,控幹水分,用少許胡椒粉和料酒醃製約30分鐘;2、將醃製過的鰳魚用廚房紙巾擦乾,盤子清洗乾淨,鋪上蔥段;
  • 在近海岸邊或巖礁地帶釣鰳魚
    鰳魚屬溫水性魚類,生活在海洋中的中上層水域,有明顯的晝夜垂直移動習性;黃昏至黎明多活動於中上層,白晝活動於中下層。鯊魚出沒的地方,往往是鰳魚聚居的地方,因為鰳魚是鯊魚獵食的對象。 鰳魚以浮遊生物、底棲生物為食。二齡性成熟,在我國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均有分布。尤以渤海、黃海的資源更豐富些。
  • 科普一下,了解鰳魚的請舉手
    鰳魚,拉丁名為Ilisha elongata Bennett,1830,中文別名是火鰳魚、鱠魚、白鱗魚、白力魚、曹白魚、春魚、黃鯽魚,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輻鰭亞綱、鯡形目、Clupeoidei:鯡亞目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long-finned herring。該物種體長而寬,很側扁。
  • 山海繪|既有鰳魚之鮮 又有沙錐之香
    因其喜食海藻、海中浮遊生物和附著物,故肉質有獨特風味,既有鰳魚之鮮,又有沙錐魚之清香。形態特徵 〉〉泥猛魚體側扁,橢圓形。頭臉似兔,故又有兔魚之稱。腹鰭兩側有硬刺,中間為軟條。尾鰭後緣彎入。體長達40釐米,重可達l千克。頭小,口略突出。體黃綠或黃褐色,密布白點及小黑斑。
  • 張愛玲為什麼要「恨鰣魚多刺」?
    在我國,常見的、經濟價值較高、名氣較大的有鰣魚、鰳魚等。 鰣魚主要生長在海洋中,以食浮遊生物為生。每年初春,成熟的鰣魚就成群結隊地遊入陸地的江河產卵。進入中國的鰣魚是生活在太平洋的鯡魚,大多進入珠江、錢塘江、長江水域。中國認識鰣魚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把它寫作「鯦」或「魱」,後人認為「鯦」和「魱」就是現在人講的鰣魚。
  • 吃過舟山最奇特的十種海鮮,才知道什麼是「鮮」
    ▲"鰾腸"所在▲紅膏香濃至極,是紅膏蟹的精華所在三抱鰳魚鰳魚的捕撈史很長,是海島常見的一種食用魚,因其腹部有硬刺勒人,故名鰳魚舟山人分辨海魚是否鮮美,一般以魚刺為考,刺越多則越鮮,鰳魚魚刺極多,其鮮味可想而知,此外,鰳魚的魚鱗細軟油潤,蒸煮後使整條魚都酥香異常,特別是漁腹的細鱗,味美堪比魚翅。
  • 海山文藝 I 東海小鮮:風味五法
    跟新鮮帶魚相比,風帶魚的香味更濃鬱,鮮魚的腥味已經轉化,鮮鹹之外,隱隱有發酵後的醇香。賞味的過程也更長,入口即化的口感稍減,滿嘴撲鼻的是一種混合了醃、糟、鮮的多重滋味,這說不清道不明的香型,仿佛延續了風的屬性,初嘗厚味濃鬱,細品卻又飄忽不定,真是迷人。風鰻就相對簡單了。
  • 一道糟蒸鰣魚,惹得乾隆下江南?
    中國的鰣魚是鯡魚中的一種,但不是近年來市面上常見的西鯡、長尾鰣。封建王朝時代,鰣魚是百年貢品,是滿漢全席中尤為重要的一種食材,以其鮮美為世人所知。有「魚中之王」美稱的鰣魚,和江刀、河豚並列為長江三鮮,皆以脂美清鮮的口感受人鍾愛。
  • 逝去的美味:長江鰣魚
    張愛玲曾經提到人生的三件憾事: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足見鰣魚的美味程度,堪比花中海棠,書中紅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