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收購了東芝的電視業務,日本老牌電視品牌又少了一個

2020-12-12 好奇心日報

11 月 14 日,中國家電集團海信宣布用 195 億日元(約 11.4 億元) 收購東芝集團旗下的映像解決方案公司(Toshiba Visual Solutions Corporation) 95% 的股權,預計在 2018 年 2 月底完成交割。收購之後,海信將擁有東芝電視的產品、品牌、運營服務和東芝電視全球 40 年的品牌授權。

截止 11 月 14 日下午三點,東芝股價漲幅達到 4.66%。

這是海信加速全球化的一部分。

「收購後,海信將整合雙方研發、供應鏈和全球渠道資源,快速提升市場規模,加快國際化進程。」 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這樣說道。

2015 年,海信用 2370 萬美元(約 1.57 億元)收購了日本夏普在墨西哥工廠的全部股權,同時獲得了夏普在美洲除巴西以外地區的電視品牌授權。根據數據分析機構 IHS 的統計,海信在 2016 年的彩電出貨量為全球第三,次於三星和 LG。

除此外,海信還在 2016 年贊助了歐洲杯,並在今年 4 月份宣布贊助 2018 年在俄羅斯舉行的世界盃。

東芝集團 2006 年用接近 3 倍溢價的 54 億美元(約 358.5 億元)收購了核電公司西屋電氣,當年東芝總資產大約是 404 億美元,這筆收購大約花去了其中的 13%。日本在 2011 年發生了福島核電站洩露事件,之後關閉了國內所有核電站,其中也包括西屋電氣。

之後幾年東芝表現一直不太好,東芝在 10 月份的時候表示,在 2018 年結束的本財年內,公司的淨虧損大約有 10 億美元。

不好過的不僅是東芝一家。90 年代的日本彩電巨頭:索尼、夏普、松下、日立,東芝,三洋,要麼被收購,要麼處於盈利的邊緣狀態。從 IHS 的統計來看,從 2011 年開始,日本的電視的利潤率已經處於虧損狀態。

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低價中國和韓國電視品牌以及電視屏幕生產商的崛起。2015 年,中國長虹收購了松下旗下的三洋電視業務,獲得三洋在中國大陸的使用權。2016 年,松下宣布停掉電視面板生產業務,索尼的 CEO 平井一夫也在 2014 年表示過想要賣掉電視業務,要專注於它的圖像傳感器、遊戲機等核心業務。

日本、韓國、中國電視品牌利潤率對比。

加上網絡和便攜電子設備的普及,買電視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從 2011 年開始,全球電視的銷量一直處於下滑狀態,IHS 的分析師 Paul Gagnon 預計到了 2020 年,電視的銷售額只有 100 億左右,只有 2010 年巔峰時期的 8%。

賣電視也不是個賺錢的業務了。根據紐約時報的統計,2007 年電視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在 10% 到 20% 之間。而根據 IHS 的統計,到了 2015 年,大型平板顯示器的利潤率最高的時候只有 10%,並且在 2016 年變成了 -5% 左右。

題圖/indianexpress

相關焦點

  • 收購東芝電視業務後,海信敗退索尼,成日本最受歡迎的電視品牌
    不過,這是10年前,放在現在,如果你再問消費者更鍾意哪些電視品牌,這份熱銷購機排名名單就給出了答案。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在今年6月份,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海信的超大屏電視都排名第一,而索尼、三星以及TCL品牌位於其後。通過這份表單,也再一次向我們證明了,海信電視的確很受市場歡迎。
  • 未必能收購東芝晶片,卻可以收購東芝電視,中國企業對這個日本品牌...
    傳鴻海或以1860億競購東芝存儲(圖片來自baidu)但是也有分析認為,即便是鴻海志在必得,收購之路並不會順利。原因是日本政府擔心收購晶片業務的企業與中國關係緊密,進而導致關鍵技術外流。而東芝了解日本政府的擔憂,並「將競標人與中國關係緊密程度納入考慮範圍內」。於此同時,據日本媒體報導,正推進經營重建的東芝還將出售電視業務。
  • 東芝電視業務將徹底被拋售 傳中國品牌海信也是接盤者之一
    家電曾是東芝的一張名片,在其公司的歷史上,不少輝煌都由家電寫就。包括製造出日本最早的電晶體電視與微波爐、筆記本電腦和DVD等。尤其在電視機領域,東芝更是擁有厚重的歷史感,曾經在1927年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個能接受電視圖像的陰極射線管、在1960年生產出日本第一臺彩色顯像管電視。
  • 海信7.5億元人民幣收購東芝電視 中國公司吞噬日本品牌浪潮仍在持續
    北京時間11月14日,海信宣布將以129億日元(約合7.53億元人民幣)正式收購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簡稱TVS)的 95%股權,該交易預期將於18年2月底正式完成交割。據了解,TVS主營東芝電視及各種周邊產品,包括商用顯示器及廣告顯示器,並在日本擁有研發團隊,海信此次收購將獲得東芝電視40年時間的全球品牌授權,並取得東芝電視產品、運營服務等相關業務。
  • 作價129 億日元,東芝電視業務被來自中國的海信電器拿下了
    繼聯想拿下富士通的 PC 業務之後,又有一家日本企業的重要業務被中國公司吞併了。交割完成後,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並擁有東芝電視全球 40 年品牌授權。TVS 公司目前的主要業務是主營東芝電視及各種周邊產品(包括商用顯示器及廣告顯示器),並在日本擁有優秀的研發團隊,在電視畫質、晶片、音響等方面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功底。但實際上,東芝在電視機領域的歷史更加久遠。
  • 海信宣布129億日元收購日本百年老廠東芝電視
    【觀察者網綜合】據日媒11月14日報導,東芝公司14日宣布,將把電視機業務子公司95%的股份出售給中國的海信集團。 據報導,轉讓完成後,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並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該項股權轉讓金額暫計為12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54億元),預期將於18年2月底完成交割。
  • 海信收購東芝電視,崛起中的中國製造還需警惕什麼?
    11月14日,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與東芝株式會社宣布: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股權的95%正式轉讓海信。近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進行海外投資的案例屢見不鮮,而且收購資金動輒數十億美元。相比之下,此次海信電器收購案涉及的資金規模並不大,但是這宗收購還是引起輿論廣泛關注。
  • 力壓索尼、夏普,被海信129億收購的東芝電視,登頂日本銷量第一
    小到電飯煲、豆漿機,大到電視機、洗衣機,整個國內家電市場基本都被格力、海爾、小米等本土的家電品牌所承包。除了在國內有很大的影響力,一些優秀的中國家電品牌更是開始打算進軍世界市場。有的,通過收購外資品牌來擴大自己在世界的影響力。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海信收購東芝電視了。
  • 百年品牌東芝電視「賣身」129億日元正式轉讓海信
    一度風光的日本家電企業在中國的市場上正走向頹敗。繼海爾收購GE家電業務後,中國海外收購事業動作頻繁,先有美的出手收購東芝白色家電業務,三洋電視也被國內家電玩家長虹所接手,加上去年鴻海收購夏普,日本家電品牌的衰落也就成了一種趨勢。
  • 收購日本東芝電視,年收入高達1110億元!網友:有料
    在在家電行業我想大家肯定第一想到的是格力,海爾等品牌,畢竟品牌的廣告打得好,格力則是多次選擇同大明星合作成龍也是格力的早前代言人,所以大家對於這品牌當然是再熟悉不過了。但有這個樣的一個品牌在海外則是發展的相當好,堪稱中國的家電行業的一個名片,這個品牌就是海信。
  • 夏普、海信、小米,4000元50寸電視該買誰?
    距離農曆春節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在外工作的子女除了回家團圓外,給父母的禮物自然是少不了。大部分人選擇給父母換一臺新電視,讓父母打發休閒時光。那麼,適合父母使用,性價比極高的50寸電視該買誰,小米、海信,還是夏普?
  • 從排斥到追捧 海信電視憑什麼讓日本消費者改變了觀念?
    8月末,日本著名媒體日經刊登了一篇關於海信的文章,作者對於今年2020年5月中國海信在日本國內電視市場上,海信品牌首次超過松下以及作為海外品牌,在日本市場取得的一系列成績給予讚譽。因為日本是一個不喜歡外來品牌的市場,然而海信是個例外,海信已被日本消費者普遍接受。
  • 松下夏普東芝相繼被收編,日本彩電品牌是如何一步步衰退的?
    2011年,松下將旗下三洋家電出售給海爾集團;2015年,長虹集團獲得三洋電視品牌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使用權;2016,夏普被代工巨頭富士康斥資35億美元收購,佔股66%;2017年,東芝電視業務被海信以129億日元收購,擁有其今後40年能在全球範圍內出售電視機時使用「TOSHIBA」品牌的權利;
  • 海信收購東芝的電視業務;蘇寧設立300億物流地產基金 | 金融早七點
    >>網際網路金融1、互金協會牽頭8機構持股:在個人徵信牌照仍處於「難產」狀態之時,一個徵信行業「超級樞紐」的架構正慢慢浮現。2、蘇寧設立300億物流地產基金:1月14日,蘇寧雲商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江蘇蘇寧物流有限公司與深創投不動產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擬聯合發起設立物流地產基金,首期基金目標募集資金規模50億元,基金目標總規模為人民幣300億元,主要用於收購蘇寧建成的成熟倉儲設施、市場化收購及投資開發符合條件的高標準倉儲物流設施。
  • 這家日本企業向中國低下了頭顱!別了,東芝!
    百年老店從此消失11月14日,海信集團旗下的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和東芝株式會社在東京宣布,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Toshiba Visual Solutions Corporation,簡稱TVS)股權的95%正式轉讓海信,轉讓完成後,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並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
  • 再見,日本東芝!你好,中國製造!
    ,當時的東芝就是許多人心中的偶像,在顯示技術領域引領著日本乃至世界科技潮流,品牌價值排行榜位居前列,如今隨著電視業務賣給海信,將成為中國產品。東芝電視花落海信東芝創立於1875年,原名東京芝浦電氣株式會社,1939年由東京電氣株式會社和芝浦製作所合併而成,主要業務領域包括數碼產品、電子元器件、社會基礎設備、家電等。
  • 力壓夏普索尼,拿下25.9%份額,這個中國電視品牌成日本第一
    在改革開放初期,外資品牌憑藉著資金和技術優勢,進入中國後如入無人之地,快速搶佔市場,本土品牌幾乎沒有還手之力,一些知名國貨品牌最終淪落到被外資收購的地步。然而在某些行業,本土品牌卻強勢崛起,逆風翻盤,將外資品牌打得幾乎沒有生存之地,比如家電行業。
  • 日本電視市場格局突變:夏普失寵,索尼乏力,中國品牌成功登頂
    在中國電視行業發展的幾十年時間裡,各類中外品牌風雨浮沉,進進出出,有的品牌始終屹立不倒,有的品牌煙消雲散,如今能在中國電視市場握有一席之地的也不過區區數十家,例如海信、索尼等等。但站穩中國市場對於各大巨頭來說只不過是萬裡長徵第一步,畢竟中國電視市場紅利期逐漸衰退。對於各大品牌,尤其是國產品牌而言走出國門才是王道。
  • 併購東芝彩電決不是燙手山芋 海信全球化再添三個籌碼
    讚揚者,認為海信的全球化將會加速,手握海信+東芝和夏普(北美地區品牌使用權)三個品牌,形成品牌集團軍優勢,將會進一步坐實海信全球銷量第三的位置;反對者,認為東芝是一個江河日下的日本品牌,未必能給海信的國際化加分,原因是在全球很多國家,東芝彩電已經撤出該地區。海信收購之後,東芝捲土重來能否復活,是個未知數,而且海信需要投入更大的財力物力和精力。中立者則對海信持觀望態度。
  • 日本家電銷售轉戰線上 海信東芝逞強熱銷榜
    根據4月份日本市場電視銷售排行顯示,銷售前十中夏普佔據五席,東芝+海信佔據四席,剩下一個是索尼。東芝+海信超過索尼有跡可循。2019年在日本市場,東芝+海信力壓夏普和索尼,這也是23年來首次有中國彩電品牌在日本登頂。東芝+海信的雙品牌戰略從去年開始大顯成效,給索尼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繼2019年形成對索尼的壓倒性優勢以後,今年在疫情之下仍然保持著這一強勢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