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為啥提議扒掉北京城牆?這種想法,讓人很難理解!

2020-12-14 騰訊網

作為帝都,北京城原本是城牆包圍。

然而,郭沫若等人提議要拆掉城牆,最後這種建議獲得批准,以至於北境城牆被拆除。

那麼,郭沫若為啥提議扒掉北京城牆?這種想法,讓人很費解!

北京城牆

我們先說說北京城牆的歷史。

北京古城牆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始創於元代,建成於明代,沿用於清代至民國。

1403年,明成祖朱棣升北平為北京,北京之名即由此始。1406年,朱棣下詔遷都北京並下詔建宮殿,修城垣,1407年開始營建北京宮殿、壇廟。1419年,將北京南城牆南移500多米,建在今天的前三門一線。重建的宮城分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四重。宮城又稱紫禁城,周長6裡,城牆高7.9米,內外磚砌,外圍護城河。

我們看上圖,北京城牆呈「凸」字形,城牆周長24公裡,牆基寬24米,牆通高12-14米,全部為板築的夯土牆。

但是,如今這些城牆已經不復存在,而倡導拆除城牆的人就是郭沫若。

郭沫若

如今,我們評價郭沫若時,都以中國現代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來稱呼他。其實,文學造詣上,郭沫若確實很有兩下子,但是在做人上,很多人都不敢恭維,他拋妻棄子,曾讓兩任女友自縊身亡。

新中國成立後,郭沫若提出要拆除北京城牆。他的理由也很簡單,當時國外都是高樓大廈,北京城四周都是城牆,顯得土氣,缺少現代化氣息,所以要拆除。此外,他認為

郭沫若是提倡拆古城牆的。在郭沫若看來,古建築漂亮不假,但其也妨礙了北京的發展,當時國外都是高樓大廈,北京固然漂亮,但也顯得很樸實,缺少了現代化的氣息,已經是歷史遺留的產物了。

郭沫若認為,既然新中國已經建立,就要完全和舊中國失去聯繫,咱們重在一個新字, 解決的方法是一切老舊的東西都不再用了,象徵著近代中國屈辱的舊城牆得拆 。

郭沫若的想法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對,梁思成和林徽因就是其中一對。

梁思成和林徽因

當時,梁思成提出在北京城西再建一座新城,而長安街就象是一根扁擔,挑起北京新舊二城,新城是現代中國的政治心臟,舊城則是古代中國的城市博物館。

如果按照梁思成的想法那麼做,今天我們去北京城看到周圍的城牆,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然而,郭沫若的提議佔了上風,北京開始了拆掉城牆的運動。

從1952開始,北京外城城牆被陸續拆除,剛開始是組織市民義務勞動,或動員各單位拆牆取磚取土。幾年內,北京外城的牆被全部拆除,內城的牆被拆了一半,留下一半。

1953年5月,為改善交通決定把朝陽門和阜成門的城樓及甕城拆掉,交通取直線通過。

1954年,中軸線上的地安門被拆除。

1956年,永定門城樓周圍城牆被拆掉。

1957年,永定門城樓箭樓被拆掉,拆除的理由是「妨礙交通」。

1959年,修建天安門廣場和人民大會堂工程中,中軸線上的中華門被拆除。

1965年7月,地鐵工程開始動工,內城城牆的拆除工作也隨即展開。

1969年,內城城牆在修建地鐵和備戰備荒中被徹底拆除,城磚大多用在了「深挖洞,廣積糧」的全民工程設施上。

北京城牆

如今,當中外遊客探索古都北京的城市歷史時,這裡僅餘倖存的遺蹟:在今廣安門外的鳳凰嘴村一帶還保留了一點金代中都城的城牆的殘跡;元大都城的城牆即上城已被列為北京市重點古建文物保護單位,並已建成為"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明北京內城西城牆南端遺蹟也進行了修復。

此外,正陽門、箭樓、德勝門箭樓和東南角樓經過整修之後,也總算為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提供了些許實物見證。【作者:每日漢字】

相關焦點

  • 郭沫若要拆除北京古城牆,林徽因氣病也阻止不了,如今卻追悔莫及
    在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大家對於北京城內的古城牆持有兩種觀點,以郭沫若為代表的一方認為,這北京城內的古城牆,必須得拆除,這樣,才利於北京城的建設。不過,以林徽因和梁思成為代表的另一方則認為,這北京城的古城牆拆不得。當時,針對這個「拆不拆」的問題,雙方一直爭執不休,甚至還進行了激烈的辯論。
  • 郭沫若堅持拆北京古城牆,林徽因撂狠話都阻止不了,多年後全說中
    自從新中國建立以來,首都新建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古牌樓第一個被拆,同時北京古城牆問題也被提上了議程,在「拆」古城牆當中,兩派學者爭論不休,以過郭沫若為首的學派主張「拆掉」,以林徽因和梁思成為首的主張保留。
  • 郭沫若堅決拆掉北京古城牆,梁思成撂狠話反對,多年後擔憂成真
    ——梁思成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城也被定為國都,但老北京的建築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中,自身的發展受到了阻礙,因此對北京城的改造規劃迫在眉睫。在那時候,不少人建議把舊樓拆了重新安排布局,自然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郭沫若堅決贊成拆古城牆,梁思成夫婦堅決反對,而北京城的改造,又該何去何從?
  • 郭沫若堅持拆掉北京古城牆,林徽因反對撂狠話,多年後全部說中
    故事原委建國後不久以郭沫若為代表的許多人要求拆掉古城牆,美其名曰去掉糟粕和過時的東西,那時還有另一個聲音,以梁思成和林徽因為代表的許多人。但最終結果還是同意了拆掉古城牆時,林徽因因此氣得重病,並撂下狠話:這個行為遲早會後悔的,到那時,後悔再多也沒有用了!因為這些古城牆幾千年歷史下來的故事感和厚重感再也回不來!後來林徽因的狠話確實是說中了。
  • 郭沫若堅決拆掉北京古城牆,林徽因撂狠話反對,多年後全都說中
    金朝,元朝,明朝,清朝更是把北京選做自己的都城。總之封建統治者為北京的開發與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封建時期,生產力和科學技術並不發達,軍事鬥爭也是處於冷兵器時代。北京作為一個國家的首都,保護北京的安全,就是保護皇帝的安全,就是保護國家的安全。因此北京的防禦措施在全國做的都是最好的。冷兵器時代,打仗靠的是金戈鐵馬,只有人與人接觸了,才能進行的戰爭。
  • 郭沫若堅持拆掉北京古城牆,梁思成夫婦放狠話反對,最終仍被拆
    有一些十分有價值的古建築便在這個過程中被摧毀,消失在人們的眼前,這之中就包括了北京的古城牆。郭沫若堅持拆掉北京古城牆,梁思成夫婦放狠話反對,最終仍被拆。 當時北京外部圍繞著一圈古城牆,人們對到底要不要拆掉它展開了十分激烈的爭吵。那時的西方國家已經開始流行鋼筋水泥式的高樓,不再追求這樣古香古色的建築。很多人認為城牆的存在不僅不怎麼美觀,而且禁錮著城市的發展。畢竟首都是一個國家的門面,它能夠展現一個國家的風貌。相反,如果城市的職能齊全,也會極大地促進國家的發展。
  • 郭沫若揚言拆北京古城牆,被梁思成夫婦強烈呵斥,多年後怎麼樣了
    古城牆的命運城牆在古代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可是到現在幾乎沒有剩下多少遺蹟,哪怕是北京的古城牆也消失在了歷史當中。建國之初,北京急需規劃城市布局,在是否拆除北京古城牆的問題上出現了一些爭論。郭沫若先生主張拆除,而梁思成夫婦建議不拆除,而是另起一片土地建設新城用於行政,老城區用來作為一個大型花園,也可以方便市民休息生活,另外附近的永定河夏天可以遊泳冬天可以滑雪,好好利用以後可以成為世界矚目的好景點。然而因為種種原因,他們的建議最終未被採納。
  • 郭沫若非要拆除北京古城牆,林徽因氣得生病,如今連後悔都來不及
    像今天這樣中國經濟上的高速公路,各地都建新城建大樓,很多開發商只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破壞了曾經的舊建築,很多名人的舊居都是這樣被夷為平地的,真是令人痛心,多年來,破壞了舊建築的人一定會後悔自己淺薄粗暴的行為。
  • 郭沫若堅決要拆除古城牆,林徽因被氣病倒,現今後悔莫及!
    其中為大多數人所熟知的是蘇州園林、趙州橋、圓明園、紫禁城……其中還有人不知道的,比如北京古城牆。北京古城牆對於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來說,它的歷史應該並不陌生,曾經郭沫若是堅決要拆除北京古城牆,林徽因和梁思成都堅決反對,林先生因此被氣得臥病在床,現在卻後悔莫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郭沫若堅持要拆古城牆,梁思成夫婦堅決反對,到底誰是對的?
    雖然保留下來的歷史遺蹟非常多,但是拆除和摒棄的也不少,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領導人對北京進行城市規劃的時候,就有非常多的專家學者對到底是「保留」還是「拆除」的問題產生過非常大的碰撞,其中著名的大文學家郭沫若和建築學家梁思成夫婦,就北京外城牆的拆留問題產生了非常大的爭議
  • 郭沫若提議挖秦始皇陵,日本人也提出合作意向,背後安的什麼心?
    郭沫若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但是他並不是因此而出名的。郭沫若有一愛好,喜愛挖掘皇陵,並且達到了瘋狂的地步。當年郭沫若組織挖掘的萬曆皇帝陵墓,由於挖掘技術落後,因此許多文物出土後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導致失去了原來的面貌。但是郭沫若並沒有止手,反而要堅決挖秦始皇陵。
  • 郭沫若執意要拆古城牆,林徽因氣到病重,放出狠話,如今一一應驗
    這些天北京衛視《向前一步》節目關於北京德勝門車站公交站場騰退的事件引起了市民們的廣泛討論,北京古城牆的文物保護以及市民們出行便利之間的矛盾也令人深思。在這一期節目中市民們紛紛發言訴苦,稱在德勝門換乘公交是幾代人的習慣了,德勝門公交站場的搬遷,深深地改變了幾十年來老北京人的出行習慣,給市民們的通勤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
  • 如果當年梁陳方案被採納,古城牆保留下來,如今的北京會是怎樣?
    「昨來亦有吳趨詠,惟寄東都與北京。」北京是我國首都,也是一個3500年的建城史的古城。作為一個屹立在風雨中見證了時光流逝的城市,古城牆就是北京最明顯也是最具有城市特色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古城牆其實就是北京城的「骨架」。
  • 郭沫若為什麼不上華鎣山|郭沫若|盧子英|華瑩|北碚區|華鎣山
    目前大家公認的是郭沫若先生。郭沫若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大文豪,對名山大川的吟詠自然不少。他在重慶期間,還到過離華鎣山不遠的合川釣魚城考察,並且賦詩題刻(《釣魚臺訪古》)。比較有意思的是,被郭沫若先生譽為「天下第一雄山」的華鎣山,竟然很難在廣安華鎣當地的宣傳通稿、公開刊物和新聞媒體的報導、甚至涉及華鎣山的一些專著中找到描寫「天下第一雄山」的細節,這顯然是不符合常理的。
  • 郭沫若題寫的故宮博物院,和臺北的故宮牌匾,哪個書法水平高?
    臺北故宮縱是如此,留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珍品,仍是遠遠多於臺北故宮博物院,除了北京故宮博物院拿出來展示過的歷代珍品外,至今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大批珍品依然躺在庫房中。寫書法的應該都知道,榜書很難,字徑如此大的更是難上加難,它要求書寫著首先要有超強的控筆能力,還要求書寫著有開闊的視野。據說在于右任看到李石曾趴跪在地上一次性寫下這個牌匾後,自嘆不如。北京故宮:郭沫若隨手寫下,成為經典
  • 盤龍城規劃史:如果城牆還在,黃陂南部旅遊或許能和黃鶴樓比肩
    無論有無盤龍城遺址,黃陂南部都會開發一朋友調侃小編說,如果不是挖出商代遺址,盤龍城估計不會開發,小編很理解部分武漢人對盤龍城錯綜複雜的感情,一方面他們歡迎盤龍城的發現,這讓武漢城市歷史提前到了3500年,另一方面黃陂過去的影響只是在
  • 王軍:北京的二環路是拆城牆拆出來的
    可以說這20多年的變化,可能要比那會兒拆城牆的時候變化還要大。我以前老是覺得城牆拆完了這城就沒了,後來我有一次是採訪了貝聿銘先生,貝先生就跟我說我1978年來北京的時候,北京城還好好的。我當時一聽怎麼會還好好的呢,城牆都沒有了。但仔細一想,他說的有道理,那會兒也就是城牆沒了,也就是被「扒了一層皮」,裡面那些胡同、四合院都還在。
  • 梁思成「50年後自有對錯」,看如今贗品城牆:廉價、無歷史厚重感
    可誰又知,原本的北京並非如此,原本的北京可以更具歷史韻味? 去過法國巴黎的人,會驚訝深藏在巴黎地下的"千年古城",幽深危險的下水道,沒有臭味燻天的垃圾和腐爛物。梁思成認為,應當為北京重新找一個市中心,這樣就能把舊北京完整保護起來。他看好的選址是曾經作為日本人"居民留地"的五棵松。 陳佔祥卻覺得新城不能太遠,只需在老新兩城間找一個銜接即可,像是復興門外、月壇和公主墳一帶就不錯,讓西長安街成為二者紐帶,再把釣魚臺和玉淵潭等建設成公園、綠地。
  • 【文學】餘秀華:我也有想法沒有表達出來,做真實的人很難
    我想,他也不是不願意幫我或者理解我,而是他沒有那個能力,沒有那個理解力。很孤獨。」 成名必然會帶來一些困擾。2020年國慶期間,餘秀華發了一條微博:「國慶假期期間來訪者概不接待。特別是『順道』來看我的人!我可不是誰消遣的對象。」 可貴的是,她寫作的心態很穩,對名利看得透,「就寫詩來說,永遠不要拋棄掉初學者的心態。
  • 晚清北京城的地標建築:若能保留下來,北京將成世界最宏偉的古都
    北京古城牆 元朝忽必烈遷都大都(北京)之後,下令工匠開始修建城牆。可惜元朝的壽命太過短暫,元朝被朱元璋所滅的時候城牆還沒有修築完畢。1402年朱棣通過靖難之役成功奪取皇位之後,將明朝的都城從南京移到了北京,並且在元朝的基礎上開始修建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