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北京的二環路是拆城牆拆出來的

2020-12-15 搜狐網

  我是在1991年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來,我現在想起來呀,我這十多年的時間恰恰是北京變化最大的時候。我是18歲的時候來到北京。其實我當時知道這個二環路是拆城牆拆出來的時候,我當時心中最大一個念頭就是,為什麼那個時候沒有來徵求我的同意,我那時候還沒有生下來呢。為什麼沒有徵求我的同意,我就會來問這個事情,其實想想這是蠻愚蠢的問題,你那會兒哪有,還不在這個世界上。當後來我讀到英國古建築保護先驅威廉.莫裡斯有一句話,他說這些建築決不僅僅屬於我們這一代人,他們曾經屬於我們祖先,也將屬於我們的後代,除非我們把它摧毀,或使它變成假貨。我們沒有權利任意地處置它,我們只是後人的託管者。我想這句話使我找到答案,我那一刻我為什麼會這樣來問,所以有時候我也想,我們這一代託管人,我們也要盡職,我覺得這是個道德問題。

  那麼這十年我在當記者來做這個事情,可以說是北京城變化最激烈這麼一個十多年。可以說這20多年的變化,可能要比那會兒拆城牆的時候變化還要大。我以前老是覺得城牆拆完了這城就沒了,後來我有一次是採訪了貝聿銘先生,貝先生就跟我說我1978年來北京的時候,北京城還好好的。我當時一聽怎麼會還好好的呢,城牆都沒有了。但仔細一想,他說的有道理,那會兒也就是城牆沒了,也就是被「扒了一層皮」,裡面那些胡同、四合院都還在。所以貝先生那一次,他帶了一個美國建築師代表團到景山去看,貝先生看了之後就很激動,因為整個古城那個氣勢還在,從景山上看這個城市完全是一片綠海,我說就是在樹林裡面「種房子」,這個城市只有幾種彩色,綠海下面是青磚灰瓦的四合院,然後中軸線上金紅二色,就這麼幾種彩色,就這麼幾種建築材料,它就如此激動人心,貝先生看了之後就轉過身來,就給那些美國建築師同行說了一句話,他說我是一個中國人。貝先生已經是美籍華裔了,他還說我是個中國人。但後來我採訪他的時候,他說,現在怎麼變成這個樣子了,拆得太多了,四合院、胡同應該成片成片地保留,應該這樣子,就很痛苦。

  後來,在蘇州有一次會上,貝聿銘先生和吳良鏞,還有周幹峙好幾個院士談一個建築方面問題,也就談到北京的建築問題的時候,我在邊上聽著,貝聿銘先生就說了一句話,說北京的建築問題我搞不清楚,我是個外國人,我說不清楚。所以我在那兒聽著,真是心中滋味特別複雜。所以我就覺得,這又使我想到剛才我講的那個問題,這是一個我們要把它傳給我們的後人的問題。

  那麼現在北京城是一個什麼情況呢?北京古城它的面積是62.5個平方公裡,北京的規劃市區1040個平方公裡,那麼北京古城在這裡面只佔規劃市區面積的6%,就這麼一點點,6%。那現在呢,這6%這裡面還剩多少面積呢,62.5個平方公裡這裡面被拆改的已經超過一半了,風貌還比較完整、成片還能夠看出來的不到15個平方公裡,還包括了公園、水面這些。所以我就覺得在這個時候我們這一代人應該容忍了吧,那麼反過頭來我這十多年一直在驅使我來調查這段歷史,最大的動力就是現實當中我遇到的各種矛盾,比如說交通擁堵、環境惡化,還有各種各樣城市拆遷過程當中的矛盾。

  後來我就怎麼說呢,我就有一天突然就看到這麼一張圖。這是梁思成先生和陳佔祥先生在1950年做了這麼一個圖。大家看得很清楚,圖的左側:公主墳和月壇之間是一個中央人民政府的行政中心區,右側大家看得到就是舊城。當時在1949年,定都北京之後,這個城市該怎麼發展,其中遇到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就是中央的行政區應該擺在什麼地方。當時梁思成和陳佔祥先生做一個「梁陳方案」,就說應該擺在西邊,不要擺到老城裡面去。當時他們遇到一個很大的挑戰,主要是蘇聯專家就反對這個事情。蘇聯專家就認為,因為莫斯科在三十年代也搞了一個城市規劃的國際招標,也有人說把莫斯科古城完整地留下來,把新的這些功能擺到外面去,這遭到了史達林的批判,所以說,他們認為這種方式是錯誤的,尤其他們還舉出來說,沒有那麼多錢來蓋這個東西,因為再發展新區的話,你還要為它配套50%投資的這麼一種配套設施,而老城裡面有這些東西,於是這個方案由於種種原因被推翻了。

  那麼我在了解這個事實的時候,我看這個方案的時候,突然有幾個方面就很深地打動了我,我就發現蘇聯專家講的這些東西都是站不住腳的。為什麼呢?因為那個時候的北京古城130萬人口,62.5個平方公裡,這個人口的密度是相當大的。每平方公裡超過兩萬人,紐約八千多人,倫敦四千多人。所以那個時候北京古城裡面雖然是平房,但它是連排的,高密度的這樣一種平房,它能夠裝下那麼多人,沒有什麼空地了。所以說如果你要把大量的人口搬進去的話,勢必導致大量的人口要外遷,所以梁思成先生說了,要外遷的話,這些人也得給他配套這些服務設施啊,這50%的錢跑不掉;另外,他還說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他說如果把這些功能擺進去,在老北京上面建新北京,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呢?就是這些人他首先不願意外遷,因為他要上班比較方便,他願意在邊上擠著、湊合著,但如果真正地要外遷的話,那麼他長距離的這種上下班進出城就開始了,他說哪一天北京城出了問題,這就是禍根。我一看,對呀,這些年我做記者我做過調查,我們在新華社要做很多調查,為什麼在北京的郊區出現了這種像望京、回龍觀、亞運村北部等等,二三十萬這樣一種社區,這種社區居然就是個睡覺的地方。而二三十萬人口是個什麼概念呢?在一個發達國家就是一個中心城市的概念,但我們這些郊區出現這麼大規模的社區,居然沒有地方上班,這些人整天要進來上班,每天出去,試問要有多少高速路,多少輕軌,多少鐵路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梁思成說,這個城市要平衡地發展。平衡地發展就是說它的就業和居住應該是平衡的,如果把新的功能擺在外面去,周圍配套住宅,大家可能通過步行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沒有必要製造長距離的這種機械交通,這個是很深地打動了我。

  另外,他還說了一個,這個市區要為這個環境容量所限,是一個有限度的市區,他理想當中就認為,這個城牆就像是一個限制,正好這裡面裝這麼多人口,夠了,那麼我們可以再跳出去在另外一個合理的位置,再有新的功能,它是一個平衡的社區,之間用綠地來隔離,他是這樣來設想這個城市。那麼我想這個東西,我們用他的這種方法來看今天的北京這個城市問題,哎呀,依然我會非常感動,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現在這個城市以老城為中心,一圈一圈地往外擴,攤大餅攤得非常地厲害。我曾經寫過一份調查報告,有些人就非常不高興,說王軍你憑什麼說北京攤大餅呢?我們明明是中心這個大團,和周圍像石景山、定福莊,北苑、南苑,我們是有綠化隔離帶的呀,我們有綠化隔離帶你就不能說我們攤大餅了。後來我說這個綠化隔離帶,這幾十年一直受到蠶食,有些地方幾乎連片,所謂塗抹的那個綠都是假的綠,我說即便它還真實存在的話,我說不就是大餅裡面夾根蔥嗎。

  而這裡面的狀況是什麼樣一種狀況呢?地下水嚴重汙染。現在二環路以內這個老城區,每一百平米的土地上面的房子是108(平米),而近郊區的這個數字才有18(平米),所以我看到這個數字我挺難過的,我感覺到我們這幾十年一直在折騰就這麼一小塊地方,而帶來的結果是什麼呢?它成一個死疙瘩了,三分之一的交通量要在這裡面發生,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城市功能在這裡面,我們的新北京就這樣壓在老北京上面,其結果怎麼樣呢?我想說的一句話就是,把老北京毀掉的時候把新北京也毀掉了。因為你要在這裡面發生那麼大的建設量,你要把這胡同、四合院全拆掉,要發生大量的搬遷,現在拆遷的費用佔到整個項目投資的60%還有70%,那麼只能把房子蓋得越來越多。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的話,北京現在建築密度和人口密度都如此之高,這樣一種超規模發展的情況下再這樣發展下去,新北京也要遇到很大的問題。所以我當時看到梁思成和陳佔祥的這個方案的時候,我就特別地感動,我倒不是說要把這個方案再回過來重新實施,我不是這個意思,但是它這裡面有很多思想的精髓是值得我們去汲取的。

  

(責任編輯:李巖)

相關焦點

  • 北京城垣滄桑歷史:八國聯軍為方便拆城牆 北洋政府為發工資拆城門
    如今,永定門僅復建了城樓,箭樓、甕城及城牆則永遠見不到了。永定門僅是北京城門之一,那麼,在清末和民國時期,北京城垣中的城牆及城門保存得如何呢?作者:張雙林聯軍的暴行罄竹難書,不勝枚舉,其中就有對北京城垣的破壞行為。侵略軍首先將永定門的城牆從城門以西拆了一段,並由它們的工兵在缺口處修築了一條鐵路,以便它們可以隨意調遣軍隊。在此之前,北京的正陽、朝陽、崇文三門的箭樓及西北角樓(北京東西南北曾有四座角樓)在庚子年被八國聯軍大炮轟毀。
  • 北京·城牆
    以前家附近有一段明城牆遺址,很清淨,經常去那裡溜達,心氣高的時候也會爬上城牆走走。低頭是幾百年的滄桑城防,抬頭是二環路的車水馬龍,引人遐思。建於明沿於清的北京城牆解放後被拆除,惋惜甚至憤怒的聲音不絕於耳,延續至今。幾百年的古老建築說拆就拆了,的確可惜。
  • 郭沫若堅持拆掉北京古城牆,梁思成夫婦放狠話反對,最終仍被拆
    近十幾年的發展,不就是在拆和建的過程中度過著嗎?當然,也有人們提出了這樣的疑惑,我們真的必須要拆去那些東西嗎? 有一些十分有價值的古建築便在這個過程中被摧毀,消失在人們的眼前,這之中就包括了北京的古城牆。郭沫若堅持拆掉北京古城牆,梁思成夫婦放狠話反對,最終仍被拆。
  • 郭沫若堅持拆北京古城牆,林徽因撂狠話都阻止不了,多年後全說中
    自從新中國建立以來,首都新建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古牌樓第一個被拆,同時北京古城牆問題也被提上了議程,在「拆」古城牆當中,兩派學者爭論不休,以過郭沫若為首的學派主張「拆掉」,以林徽因和梁思成為首的主張保留。
  • 實拍北京古城牆:太壯觀了,如今見不到了,難怪被拆時梁思成淚崩
    這座城牆,是一代一代保存下來的最突出的證據之一,每當登上故城城牆遺址,就會有無盡的感傷和嘆息。首都北京曾有一座雄偉的古城牆,它屹立了700多年,見證了朝代的覆滅和風雨的洗禮,如今卻只剩下斷瓦殘垣。從元代開始,北京古城就開始修建,直到明代才真正建成,它大約有8米高,用板材建造的夯土牆。
  • 老房子要拆砌牆明城磚咋辦?城牆保護管理中心:有一塊拆一塊
    他擔憂的不是拆遷後自身的著落,而是從房子上拆下來的老城磚,會何去何從。 老房子要拆了 砌牆的明城磚怎麼辦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有一塊拆一塊現代快報網12月1日南京電(見習記者 王益)一邊是正在施工中的工地,一邊是已經搬遷了大半的故園,面對這樣的景象,端木先生很擔憂。
  • 郭沫若執意要拆古城牆,林徽因氣到病重,放出狠話,如今一一應驗
    可是人們並不知道,其實節目中這場市民與城市設計者之間的辯論,只不過是七十年前那場「拆與不拆」的大爭論的延續罷了。北京古城牆:八百年風雨的旁觀者北京,作為元明清以來三代首都,其文化價值不可估量。拆還是不拆,這是一個問題時間來到1952年,這一年,朝鮮戰場上的硝煙還未散盡,在北京市建設局工作的孔慶普和他身邊的所有人一樣,正焦急地等待上級的最終決定,數年以來孔慶普和他的團隊一直致力於北京古城樓的修復工作,這裡每一磚一瓦都傾注了他們的心血。
  • 北京老城牆被拆,梁思成夫婦憤怒道:幾十年後有人會後悔的!
    1953年要建設新北京,開始拆除北京的老城牆,作為建築學佳的梁思成夫婦為了保護舊城牆四處奔走,遺憾的是沒有人聽他們的,梁思成只能氣氛的說:幾十年後會有人後悔的。就這樣推土機呼嘯而過,就這樣地安門被夷為平地,廣安門不復存在,舊城牆就這樣轟然倒塌了,梁思成更是撫摸著殘破的城牆痛哭失聲,就像自己的心頭肉被挖了一塊一樣,惋惜地說:剝去外城的城磚好比剝去我一層皮。而這時候的林徽因已經染生了嚴重的肺病,看到此景也痛心疾首地說道:你們現在都忙著拆真古董,以後你們後悔了就只能蓋假古董了!
  • 西安、南京現存大量城牆,為什麼更年輕的北京很少看到古城牆?
    古代的城牆主要分為兩種,一種城牆為構成長城的主體,另一種城牆就是屬於古代都城的防禦建築。中國現存古代長度及規模最大的城牆為南京明城牆,保存較為完整的城牆有西安古城牆,平遙古城牆,荊州古城牆,開封古城牆等。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時候全國掀起了一股拆城運動,中國的古都城牆大部分遭到了毀滅性的拆除,目前能列入全部保護的實例城牆並不多,在全國總共有十多處。
  • 誰主謀了拆皇城牆?
    電影《邪不壓正》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當主人公李天然闊別北京從海外回來時,驚訝地發現北京城裡的皇城牆沒了。他的養父亨得利大夫說:「有人買就有人賣,有人賣就有人拆!」這段對話,雖然漫不經心,一閃而過,但熟知民國歷史的人都知道,這裡所說的是曾經轟動一時的京師拆賣城垣案。1927年9月24日前已拆、未拆之皇牆分段還原圖。
  • 南京浦口東門老城改造 明城牆遺址和古宅都不拆
    南京浦口東門老城改造 明城牆遺址和古宅都不拆 當天下午,現代快報記者走訪了東門,這裡確實正在拆遷,不過明城牆遺址段以及一些老宅都沒「動」。浦口泰山街道的工作人員表示,東門片區正在進行老城改造,「大家可以放心,區級以上文保單位肯定不會動。」著名作家薛冰表示,除了文保建築不能動以外,院落和街巷也應儘量保持原來的格局。
  • 北京古城牆被拆前實在太雄偉壯觀了,難怪被拆時梁思成痛哭流涕
    那時的北京副市長吳晗對梁思成說:「你是老一輩的保守,將來北京到處都是高樓大廈,你這些牌坊、宮門在高樓的包圍下豈不都成了雞籠、鳥巢,有什麼文物可欣賞呢!」但是梁思成在北京古城牆被拆毀的時候還哭著說:「五十年後,歷史會證明我是正確的。」
  • 林徽因故居被拆,女兒說了21個字,令人深省!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北京的這個故居早前是被拆除過的,因為涉及商業項目。當年林徽因的故居被拆除,引起了社會熱議,可是林徽因的子女的態度都很漠然,都未出來阻止,或者斥責過。因此,還有人指責林徽因的子女無用。後來,記者採訪到林徽因的女兒梁再冰,問及此事,她依舊是不屑的態度。但她說了21個字,卻令人深省,也令記者啞口無言。
  • 環二環路綠道之北護城河,磚角樓至德勝門沿途風景
    二環路是老北京城的內城和外城的輪廓,城牆早已蕩然無存,只剩東南角一點記憶。護城河只有北護城河和南城護城河保存,東西護城河已經消失。3月31日,也就是三月份最後一天,無意間走到了東南拐角的磚角樓,對面的二環以裡,就是蘇聯大使館,就沿著北護城河一路向西走,發現沿途的風景經過了整治修葺,煥然一新了。
  • 北京一別墅區內,竟有172處違建「小院」!拆!
    2019年8月22日,昌平區政府作出《行政複議決定書》,維持昌平區城管局作出的被訴限拆決定。之後,置業公司又將城管局和區政府訴至法院,要求撤銷《限期拆除決定書》和《行政複議決定書》。法庭上,作為被告行政機關負責人,昌平區副區長劉長永、昌平區城管局局長王軍出庭應訴。在庭審中,雙方爭辯焦點圍繞在鐵藝欄杆是否屬於違建。
  • 郭沫若堅持要拆古城牆,梁思成夫婦堅決反對,到底誰是對的?
    現在的首都北京,在古代也是很多朝代選擇定都的都城,尤其在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打造下,北京素有「紫禁城」的美稱,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非常著名的歷史遺蹟和觀光景點。雖然保留下來的歷史遺蹟非常多,但是拆除和摒棄的也不少,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領導人對北京進行城市規劃的時候,就有非常多的專家學者對到底是「保留」還是「拆除」的問題產生過非常大的碰撞,其中著名的大文學家郭沫若和建築學家梁思成夫婦,就北京外城牆的拆留問題產生了非常大的爭議
  • 貝聿銘:中國的新建築缺少中國文化味道 拆城牆是錯誤
    北京老城裡最好不要有新建築在回答記者有關北京古城保護的問題時,貝聿銘先生表示,北京城裡最好不要有新建築。新建築要在城外建,在城中心保留裡面的老建築。貝聿銘說,北京的老城牆拆掉了,很可惜,拆城牆是錯誤的,這種老的東西應該保留下來。
  • 拆拆拆!極米Z4極光投影儀拆機過程分享!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7/389669.htm極米Z4極光出來這麼長時間了,筆者一直沒找到極光的拆機文章,那麼筆者就來個極光首拆吧,希望面大大與老羅不要削我。
  • 林微因因古城牆被強拆,氣的病倒之後說了一句話,後來全被說中
    大家好我是百家號「江郎說歷史」的小編,今天跟大家講一下北京古城牆被拆的時候。北京古城牆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始創於元代,建成於明代,沿用於清代至民國,經歷了七個世紀之久,古城牆已不見蹤影,被二環路替代蜷曲在老地方。
  • 關公雕像,可不可以不拆?
    一會兒說,關公像地基下沉,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一會兒又說,開園幾年的景區裡那個標誌性的建築物是未批先建的; 更有傳言,荊州的關公青銅雕像要拆除……前兩天,住建部的通報一出來,喊「拆」聲更是一片。究其原因,我覺得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不少人對關公雕像建在這裡一直就有異議,認為不應該建在城牆邊,而應該建在諸如城北的「關公點將臺」、長江邊上某處等等地方;一個是覺得關公像已被認定為是違法違規建築,既然違法違規,為了嚴肅法紀,那就是對違法違規建築物堅決進行拆除,對相關領導和責任人進行嚴厲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