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兵馬俑撞臉明星」的視頻在網上走紅,帶隊講解的導遊張斌,用一張張明星的照片,向遊客們介紹兵馬俑的故事。讓人頗感新鮮的是,這些秦俑的五官、表情,與不少明星相似:有的眼睛像王寶強,有的神態像陳道明。
昨天張斌告訴記者,從爺爺輩到叔叔輩,家中三代人都與兵馬俑有淵源,「向大家講述兵馬俑的故事,不僅是一份工作,也是使命傳承。」
「兵馬俑不是『泥娃娃』」
來西安旅遊,兵馬俑是必去景區之一。 自1974年出土問世以來,這片深埋於地下2200多年的秦俑寶藏,讓世界看到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對導遊這個職業而言,講解如何有趣、有料、有故事,一直都是加分項。在解說「撞臉」視頻走紅之前,張斌的另一個絕活——用陝西方言講解,就已經小有名氣。
他27歲,2012年進入旅遊行業,口才極好,性格開朗,最擅長臨場發揮。兵馬俑景區的參觀線路全程近5公裡,需要2個小時,展品多、景點多,如何在這個過程中調動起每位遊客的興趣,讓大家不乏味,這是一門技術活。
「參觀兵馬俑,是不少遊客來西安的第一站。」幾年前,為了引起遊客對西安歷史文化的興趣,張斌開始在講解過程中,用陝西話講講小故事,風趣幽默、通俗易懂,讓遊客多一些互動性和趣味性。
方言講解,一下子拉近了遊客與博物館的距離。每次講解開始,他都會用陝西話教遊客念一便「秦兵馬俑一號坑遺址」。一個廣為流傳的段子是,他用戲謔的口氣說,「兵馬俑不是『泥娃娃』。」
這種別具一格的方式,讓不少遊客聽得過癮,張斌也開始在社交平臺走紅,「一場接一場,接待量每天都在增加,好多人都是提前預約。」
「兵馬俑找到了中國人臉型的特徵」
分享「撞臉」明星的對比圖,正是張斌為了提高遊客參觀趣味性的方式。「秦俑每一個都造型生動,刻畫逼真,你不得不感慨古人的智慧。」張斌說,他在工作中發現很多秦俑的五官特徵,基本涵蓋了中國人臉型的特點,比如「國字臉」「田字臉」「由字臉」。
這真是個有趣的發現。時間久了,張斌發現,連不少明星的臉型、五官,都可以在秦俑中找到相似的「原型」,「兵馬俑是偉大的造型藝術,它成功地找到了中國人臉型的特徵,即便是今天,也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美學價值。」張斌說,這種巧合的背後,體現了老祖宗的藝術觀察力、概括能力,以及高超的表現手法。
網上走紅的這條視頻中,張斌向遊客提問,「有沒有像自己的兵馬俑?」吊起大家的胃口後,他掏出手機,開始「切入正題」,給大家展示起「撞臉」明星的兵馬俑。
兵馬俑與明星臉作對比的視頻,會不會涉及侵犯演員的肖像權?張斌說,自己下載圖片、作對比的初衷,僅是作為趣味分享而已,不涉及牟利。
記者昨天採訪時,不少遊客給張斌點讚,「他把兵馬俑的故事講活了,特別接地氣。」對此,張斌認為,如果遊客們因為他的講解而愛上兵馬俑、愛上陝西,也是好事一樁。(記者 宋雨)
來源:三秦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