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居山風景區位於九江市永修縣,地處昌九城市帶的中心位置,南昌一小時交通圈內,區位優勢絕佳。雲居山風景區作為雲居山—柘林湖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雲中氧吧。其中雲居山最為突出的景點為真如禪寺,是曹洞宗祖庭和全國漢傳佛教三大叢林樣板之一,擁有享譽世界的禪學文化,歷代高僧輩出,可謂是「世界最大、最正統的禪學中心」。
宗教文化作為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人文資源。目前我國宗教型景區數量居多,約佔景區總數的46%。傳統成熟型宗教景區如安徽九華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一直是國人心中的信仰高地,新興宗教景區如拈花灣也火爆全國。作為曹洞宗祖庭的雲居山,每年只吸引14萬香客,文化吸引力未轉化為旅遊吸引力,旅遊富民功能尚未釋放,千年農禪的文化深度未能轉化為旅遊經濟價值。當文旅融合成為國家大勢,品質旅遊美好生活成為旅遊體驗的美好追求,雲居山如何借文旅融合之勢,在激烈的競爭中,另闢蹊徑,釋放宗教文化的旅遊經濟價值成為本項目面臨的難點。
雲居山的真如禪寺是佛門中「農禪並重」修禪道風的發源地。道膺禪師樹百丈家風,開農禪先河,真如寺聞名天下。真如寺的禪不同於坐禪、武禪,他們倡導通過開墾荒地、田間勞作的「農禪」 來修行,因此被譽為佛禪中最有活力、最具生活氣息的禪。「春採茶、夏種田、秋砍柴、冬採筍」,寒暑往復,樂此不疲,這種農禪修行的日常畫面已經存續千年之久,成為中國農禪的典範和樣板。
1、從當代人精神需求層面解讀農禪的精神內涵
農禪作為佛教本土化後的文化產物,契合了中國人的內心情感訴求。「農」代表著鄉村,鄉村的核心是鄉愁,是中國人骨子裡的鄉愁回歸;「禪」則倡導「把外在的實物拋棄,把神收回來」,是精神的回歸。放大「回歸」這一農與禪的共同點,讓回歸成為一種信仰,通過回歸產品的豐富迎合當下世人回歸內心、回歸生活的渴望。
2、從文旅市場新趨勢層面深挖農禪的市場價值
(1) 客群層面,農禪有效構建多元化的生活社群
真如寺崇尚農禪文化,對於周邊城市客群,可通過在真如寺認養農業、參與農作體驗結合的方式建立長期穩定的客群;對於中遠端城市客群,可通過農禪文化所代表的暫離城市、回歸鄉野的生活方式吸引遊客慕名而來。為構建「近中遠」客群理想的生活社群奠定了文化基礎
(2)產業層面,農禪成為生活禪與產業融合的實踐田
農禪作為佛教徒在宗教情懷下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農作方式,代表著一種高品質、原生態的精品農業發展方向。因為農的主張,寺院實現了自給自足,有了賴以生存的產業基礎;因為禪的內涵,讓雲居山的農業、文創、美食等產業和旅遊的融合成為可能,有效推動基地產業系統的良性循環。
(3) 體驗層面,農禪拉近宗教禪與生活禪的距離
從旅遊體驗經濟的角度,農禪無疑是對傳統的禪修旅遊和體驗的認知突破,它將鄉土農事體驗與宗教修行融合一體,豐富了宗教和農事特色體驗的方式。由此可見,農禪拉近了宗教和生活的距離,創生出全新的修行與生活結合的體驗場景。
規劃找準了農禪文化在文旅新時代的新價值,從客群、產業和體驗三個維度,打造農禪生活社群圈、構建農禪生態產業鏈並豐富生活禪特色體驗,真正實現從「兜售禪宗文化」到「輸出生活方式」的轉變。
規劃通過對農禪的精神和價值的深入解讀,明確雲居山要打造成為中國「生活禪」文化旅遊首創地,通過構建一個禪意大空間、系列生活禪內容體驗,讓雲居山的生活禪成為一個超級符號。
1、構建一個農禪生活空間,讓生活禪無處不在
(1) 打造一條環線連接宗教禪和生活禪世界
依託雲居山寺、茶、竹、街等旅遊資源皆沿山路分布的空間布局,打造一條環線連接宗教禪和生活禪世界。優化提升環線道路和景觀,使其成為連接各農禪美景的交通環,其次通過產業集聚、豐富產業要素打造產業環,最後圍繞生活禪強化體驗形成體驗環,讓近中遠程客群在環線上能有更多理想生活體驗。
(2)利用十八顆佛珠的故事演繹全域旅遊空間
方案通過賦予一條環線產業、交通和社群等功能的基礎上,強化連接的十八顆佛珠,一線串聯十八顆佛珠,以路串珠,珠連勢成。整個空間上形成「捻過十八顆佛珠、感悟十八種境界」的禪意格局。
2、打造系列生活禪體驗,立體化表達生活禪內涵
基於農禪文化演繹的三重價值,圍繞「生活禪」概念,將這十八顆佛珠每顆設計成一個旅遊項目,在未來形成3大引擎項目、5大重點以及10大支撐項目的空間結構體系,圍繞這一條環線全域分布。
(1) 三大引擎做示範,構建三大產業生態系統
規劃打造山下生活小鎮、雲上山居以及星火文旅小鎮三大引擎項目,從旅遊、產業等多維角度創意構建三大產業生態系統,激活雲居山旅遊產業生命力。
山下生活小鎮立足旅遊服務功能,構建農旅居產業生態深度融合系統。整合利用範圍內資源,更要以方圓數裡為視野,豐富旅遊集散功能,打造融入旅遊元素的人居安置產品,同時打造農業體驗等業態,打造鄉村振興的標杆示範、新農村人居生活的示範和旅遊服務的經濟示範。
雲上山居項目以雲居度假為主題,打造集聚多種生活禪體驗業態的度假酒店體驗地,構建集聚生活禪主題和度假功能的「文旅宿」產業生態系統,讓雲上山居成為本地及周邊度假休閒首選地。
星火文旅小鎮以水為連接,打造從三線文化遺蹟到集商業休閒、禪意度假和博物體驗的生活旅遊小鎮,構建「文創食」產業生態系統,通過禪境大道打造,實現生活的此岸到宗教的彼岸連接、從水鎮生活到禪意度假。
三大引擎構建成三大產業生態系統,讓宗教與產業融合的設想具有現實可操作性,成為打造雲居山生活禪體驗的產業動力。
(2)五大重點豐產品,描繪五大禪意場景,豐富生活禪旅遊體驗
在產業構建基礎上,規劃通過五大重點項目描繪了「禪源」、「茶去」、「淨心」、「前進」和「雲遊」五種宗教和農事特色體驗結合的場景,以此拉近宗教和生活的距離,為遊客提供最質樸的漫享生活體驗。
「禪源」,放大真如寺的信仰力量,通過景觀氛圍提升和遊線設計,感受生活的信仰;「茶去」,對現有商業餐飲街的改造提升,打造邊品茗邊聊天的休閒茶街,暢享吃茶去的禪意生活;「淨心」,在溼地景觀核心區打造蓮花臺,清風徐來,蓮花盛開,感受放下煩擾的無限美好;「前進」,在百花谷打造三段溯溪體驗,讓遊客體驗「欲望叢生「、」自然艱險「、」回歸初心「的三重人生境界;「雲遊」,打通朱家嶺-小廟-五龍潭-百花谷的登山步道,讓遊客感悟雲遊林野的淡然。五大場景豐富生活禪體驗,產出即為爆款。
(3)十大節點美景觀,打造十重禪意美景,形成雲居山網紅打卡點
十大支撐項目主要為禪意景觀打造和服務配套提升。具體講,是通過景觀廊道、驛站和露臺的打造讓景觀成為打卡點,變景觀經濟為旅遊經濟;同時補充書店、茶園和野營住宿類的產品,提升、完善整體的服務配套體系。
本文意在闡述雲居山大景區項目是如何通過對宗教文化資源的深度理解和旅遊話語闡釋,釋放目的地產業經濟價值並激活旅遊創生力。本方案在系統梳理雲居山農禪文化特色之後,亮明打造「中華農禪第一山」的宣傳名片,並確立了「農禪」到「生活禪」的旅遊體驗打造思路,從客群、產業和體驗三個維度出發,結合優良生態基底打造生活方式類旅遊體驗,由此達成構建多元生活社群、推動基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創造全新的宗教生活複合體驗場景的目的。正如佛禪所倡導的,要回歸文化旅遊的初心,本案所做的文化闡釋和演繹想要觸及的,是當代人渴望回歸本真、回歸生活的樸素且熱切的情感,並希望以此為支點撬動雲居山的旅遊開發,激活旅遊的深層創生力,結下一段善緣。
本文為奇創旅遊集團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來源;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