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農禪」宗教文化旅遊景區

2020-08-12 奇創旅遊集團

雲居山風景區位於九江市永修縣,地處昌九城市帶的中心位置,南昌一小時交通圈內,區位優勢絕佳。雲居山風景區作為雲居山—柘林湖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雲中氧吧。其中雲居山最為突出的景點為真如禪寺,是曹洞宗祖庭和全國漢傳佛教三大叢林樣板之一,擁有享譽世界的禪學文化,歷代高僧輩出,可謂是「世界最大、最正統的禪學中心」。


雲居山宗教文化旅遊開發的難點

宗教文化作為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人文資源。目前我國宗教型景區數量居多,約佔景區總數的46%。傳統成熟型宗教景區如安徽九華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一直是國人心中的信仰高地,新興宗教景區如拈花灣也火爆全國。作為曹洞宗祖庭的雲居山,每年只吸引14萬香客,文化吸引力未轉化為旅遊吸引力,旅遊富民功能尚未釋放,千年農禪的文化深度未能轉化為旅遊經濟價值。當文旅融合成為國家大勢,品質旅遊美好生活成為旅遊體驗的美好追求,雲居山如何借文旅融合之勢,在激烈的競爭中,另闢蹊徑,釋放宗教文化的旅遊經濟價值成為本項目面臨的難點。


文旅新時代下立體化解構雲居山農禪文化價值

雲居山的真如禪寺是佛門中「農禪並重」修禪道風的發源地。道膺禪師樹百丈家風,開農禪先河,真如寺聞名天下。真如寺的禪不同於坐禪、武禪,他們倡導通過開墾荒地、田間勞作的「農禪」 來修行,因此被譽為佛禪中最有活力、最具生活氣息的禪。「春採茶、夏種田、秋砍柴、冬採筍」,寒暑往復,樂此不疲,這種農禪修行的日常畫面已經存續千年之久,成為中國農禪的典範和樣板。

1、從當代人精神需求層面解讀農禪的精神內涵

農禪作為佛教本土化後的文化產物,契合了中國人的內心情感訴求。「農」代表著鄉村,鄉村的核心是鄉愁,是中國人骨子裡的鄉愁回歸;「禪」則倡導「把外在的實物拋棄,把神收回來」,是精神的回歸。放大「回歸」這一農與禪的共同點,讓回歸成為一種信仰,通過回歸產品的豐富迎合當下世人回歸內心、回歸生活的渴望。

2、從文旅市場新趨勢層面深挖農禪的市場價值

(1) 客群層面,農禪有效構建多元化的生活社群

真如寺崇尚農禪文化,對於周邊城市客群,可通過在真如寺認養農業、參與農作體驗結合的方式建立長期穩定的客群;對於中遠端城市客群,可通過農禪文化所代表的暫離城市、回歸鄉野的生活方式吸引遊客慕名而來。為構建「近中遠」客群理想的生活社群奠定了文化基礎

(2)產業層面,農禪成為生活禪與產業融合的實踐田

農禪作為佛教徒在宗教情懷下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農作方式,代表著一種高品質、原生態的精品農業發展方向。因為農的主張,寺院實現了自給自足,有了賴以生存的產業基礎;因為禪的內涵,讓雲居山的農業、文創、美食等產業和旅遊的融合成為可能,有效推動基地產業系統的良性循環。

(3) 體驗層面,農禪拉近宗教禪與生活禪的距離

從旅遊體驗經濟的角度,農禪無疑是對傳統的禪修旅遊和體驗的認知突破,它將鄉土農事體驗與宗教修行融合一體,豐富了宗教和農事特色體驗的方式。由此可見,農禪拉近了宗教和生活的距離,創生出全新的修行與生活結合的體驗場景。

規劃找準了農禪文化在文旅新時代的新價值,從客群、產業和體驗三個維度,打造農禪生活社群圈、構建農禪生態產業鏈並豐富生活禪特色體驗,真正實現從「兜售禪宗文化」到「輸出生活方式」的轉變。


創新性構建農禪生活空間在地化演繹農禪文化故事

規劃通過對農禪的精神和價值的深入解讀,明確雲居山要打造成為中國「生活禪」文化旅遊首創地,通過構建一個禪意大空間、系列生活禪內容體驗,讓雲居山的生活禪成為一個超級符號。


1、構建一個農禪生活空間,讓生活禪無處不在

(1) 打造一條環線連接宗教禪和生活禪世界

依託雲居山寺、茶、竹、街等旅遊資源皆沿山路分布的空間布局,打造一條環線連接宗教禪和生活禪世界。優化提升環線道路和景觀,使其成為連接各農禪美景的交通環,其次通過產業集聚、豐富產業要素打造產業環,最後圍繞生活禪強化體驗形成體驗環,讓近中遠程客群在環線上能有更多理想生活體驗。

(2)利用十八顆佛珠的故事演繹全域旅遊空間

方案通過賦予一條環線產業、交通和社群等功能的基礎上,強化連接的十八顆佛珠,一線串聯十八顆佛珠,以路串珠,珠連勢成。整個空間上形成「捻過十八顆佛珠、感悟十八種境界」的禪意格局。

2、打造系列生活禪體驗,立體化表達生活禪內涵

基於農禪文化演繹的三重價值,圍繞「生活禪」概念,將這十八顆佛珠每顆設計成一個旅遊項目,在未來形成3大引擎項目、5大重點以及10大支撐項目的空間結構體系,圍繞這一條環線全域分布。

(1) 三大引擎做示範,構建三大產業生態系統

規劃打造山下生活小鎮、雲上山居以及星火文旅小鎮三大引擎項目,從旅遊、產業等多維角度創意構建三大產業生態系統,激活雲居山旅遊產業生命力。

山下生活小鎮立足旅遊服務功能,構建農旅居產業生態深度融合系統。整合利用範圍內資源,更要以方圓數裡為視野,豐富旅遊集散功能,打造融入旅遊元素的人居安置產品,同時打造農業體驗等業態,打造鄉村振興的標杆示範、新農村人居生活的示範和旅遊服務的經濟示範。

雲上山居項目以雲居度假為主題,打造集聚多種生活禪體驗業態的度假酒店體驗地,構建集聚生活禪主題和度假功能的「文旅宿」產業生態系統,讓雲上山居成為本地及周邊度假休閒首選地。

星火文旅小鎮以水為連接,打造從三線文化遺蹟到集商業休閒、禪意度假和博物體驗的生活旅遊小鎮,構建「文創食」產業生態系統,通過禪境大道打造,實現生活的此岸到宗教的彼岸連接、從水鎮生活到禪意度假。

三大引擎構建成三大產業生態系統,讓宗教與產業融合的設想具有現實可操作性,成為打造雲居山生活禪體驗的產業動力。

(2)五大重點豐產品,描繪五大禪意場景,豐富生活禪旅遊體驗

在產業構建基礎上,規劃通過五大重點項目描繪了「禪源」、「茶去」、「淨心」、「前進」和「雲遊」五種宗教和農事特色體驗結合的場景,以此拉近宗教和生活的距離,為遊客提供最質樸的漫享生活體驗。

「禪源」,放大真如寺的信仰力量,通過景觀氛圍提升和遊線設計,感受生活的信仰;「茶去」,對現有商業餐飲街的改造提升,打造邊品茗邊聊天的休閒茶街,暢享吃茶去的禪意生活;「淨心」,在溼地景觀核心區打造蓮花臺,清風徐來,蓮花盛開,感受放下煩擾的無限美好;「前進」,在百花谷打造三段溯溪體驗,讓遊客體驗「欲望叢生「、」自然艱險「、」回歸初心「的三重人生境界;「雲遊」,打通朱家嶺-小廟-五龍潭-百花谷的登山步道,讓遊客感悟雲遊林野的淡然。五大場景豐富生活禪體驗,產出即為爆款。

(3)十大節點美景觀,打造十重禪意美景,形成雲居山網紅打卡點

十大支撐項目主要為禪意景觀打造和服務配套提升。具體講,是通過景觀廊道、驛站和露臺的打造讓景觀成為打卡點,變景觀經濟為旅遊經濟;同時補充書店、茶園和野營住宿類的產品,提升、完善整體的服務配套體系。

結語


本文意在闡述雲居山大景區項目是如何通過對宗教文化資源的深度理解和旅遊話語闡釋,釋放目的地產業經濟價值並激活旅遊創生力。本方案在系統梳理雲居山農禪文化特色之後,亮明打造「中華農禪第一山」的宣傳名片,並確立了「農禪」到「生活禪」的旅遊體驗打造思路,從客群、產業和體驗三個維度出發,結合優良生態基底打造生活方式類旅遊體驗,由此達成構建多元生活社群、推動基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創造全新的宗教生活複合體驗場景的目的。正如佛禪所倡導的,要回歸文化旅遊的初心,本案所做的文化闡釋和演繹想要觸及的,是當代人渴望回歸本真、回歸生活的樸素且熱切的情感,並希望以此為支點撬動雲居山的旅遊開發,激活旅遊的深層創生力,結下一段善緣。


本文為奇創旅遊集團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來源;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相關焦點

  • 重慶新增一條農禪文化主題旅遊線路
    重慶新增一條農禪文化主題旅遊線路 2018年04月02日 11:15  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導讀:我市300多家旅行社的當家人組隊到梁平考察「踩線」,一條以農禪文化為主題的「梁平雙桂田園一日遊」線路產品正式上市。
  • 健身是一門宗教,「自我成就」是最大的宗教信仰|GymSquare
    這種「宗教現象」,實現了難以置信的會員粘性。無論是SoulCycle的用戶多為教練的忠實粉絲,還是說CrossFit的訓練成癮率一度達到5%。是什麼讓健身成為宗教?大概率為「自我成就」的宗教信仰。其次,對比單獨鍛鍊,團體課程還有一些具體「規範」,包括規定到達時間,指派教練作為組織領袖烘託氣氛,要求成員按指令完成動作等。例如,SoulCycle操房中的「勵志格言」,能將新騎手們瞬間變成一個整體,通過「在衝刺中找到自由」達到儀式的高潮。
  • 從禪修到禪修小鎮,中國宗教文化景區的未來
    中國是佛教文化大國,中國傳統旅遊景區一半以上擁有宗教背景,而佛教更是佔據半壁江山,但遺憾的是,大多數佛教文化景區,停留在了觀光旅遊的層面,無論從商業價值還是文化傳承上講,都急需要尋求突破。,宗教文化既蘊含著豐富的旅遊資源,同時也是構築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基石。
  • 「A爆的景區」西北印象——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
    「A爆的景區」西北印象——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 2020-08-12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A爆的景區」中國土族 彩虹故鄉——互助土族故土園
    「A爆的景區」中國土族 彩虹故鄉——互助土族故土園 2020-08-13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宗教文化主題的旅遊景區開發
    宗教文化蘊藏著豐富的旅遊資源,旅遊則促進這一資源價值的實現。宗教是一種文化現象,旅遊是一種文化活動,它們之間是一種互為補充、互相促進的關係。宗教是一種古老而久遠的歷史文化現象,人類社會在誕生之初,便與宗教結下了不解之緣。宗教與旅遊關係密切,它們既有共生性的一面,彼此相互依存共生共榮又有互斥性的一面,存在著不可調和的衝突和矛盾。
  • 「農禪並重」的佛教傳統正在演變為「商禪並重」?
    臺灣輔仁大學宗教學系鄭志明教授: 佛教講動機而不論結果,為何要「農禪並重」?為修行與弘法則可,為謀生則不可,若只是農作意義不大,若不修行則有背佛法。同樣地「工禪並重」或「商禪並重」的動機與目的何在?為了修行與弘法有必要從事工商行為嗎?工商行為與弘法有必然關係嗎?
  • 張家口「詩與遠方」如何牽手?
    從形式到精神,「詩與遠方」的多維度融合之路成為張家口打造城市IP名片的關鍵途徑。「《暖泉打樹花》+《樓體投影秀》」傳統與現代融合的表演給「首屆年度長城歌誦季」開了一個好頭。作為2020年河北省第五屆旅遊發展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長城謠」主題演出,成為張家口市「詩與遠方」攜手的新方式。
  • 張家口「詩與遠方」如何牽手?
    進入新時代,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將這張沉澱著歷史記憶的文化名片擦亮,成為了張家口市文旅發展的一大重要任務。從形式到精神,「詩與遠方」的多維度融合之路成為張家口打造城市IP名片的關鍵途徑。「《暖泉打樹花》+《樓體投影秀》」傳統與現代融合的表演給「首屆年度長城歌誦季」開了一個好頭。作為2020年河北省第五屆旅遊發展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長城謠」主題演出,成為張家口市「詩與遠方」攜手的新方式。
  • 邱環:「農禪」如何打破乞食戒禁?
    柳江光明寺僧眾插秧(圖片來源:鳳凰佛教)編者按:農禪是最富有中國特色的禪宗修禪方式和生存方式,它將禪僧生活、生產勞動與參禪修學結合在一起,既解決了僧團生存自養問題,又不影響禪修與宗教生活,因而適應了中國文化傳統與社會風俗習慣。
  • 農禪並舉——天台宗一大開先河的創舉
    天台宗是中國漢傳宗教的一個重要宗派,其一大創舉是結合了中國傳統信仰中的萬物有靈論,提出了一切東西都有佛性的觀點。而其最大的創新,一是農禪並舉,在此之前,無論是原始佛教、部派佛教還是大乘佛教,都是依靠施捨為生的。
  • 養立法師:從「農禪並重」到「文禪並重」的轉化
    「農禪並重」就是佛教中國化的標誌之一。由於印度佛教託缽乞食的傳統,在中國並不適用,農禪應運而生。農禪,既是中國古代佛教禪宗寺院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經濟基礎,也是禪宗僧侶所必修的一個「覺悟」法門。禪宗僧侶融禪於農、以農悟道的生活習慣和修行方式,促進了農禪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 14圖揭秘金華「魅力新城」的底氣!
    金東區有「浙江之心」的美譽,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是浙中城市群的重要核心區,也是金義黃金主軸的重要節點。  金東區旅遊資源豐富,類型多樣,不但是黃大仙文化的發源地,也是「詩壇泰鬥」艾青、「人民音樂家」施光南的故鄉。
  • 農禪並重
    這就完整地提出了發揚人間佛教的三個傳統,即:農禪並重,學術研究和國際交往。趙樸老在《佛教常識答問》一書中說:「在原始僧伽中,比丘是不事生產的,我國漢族僧人有從事農耕的習慣,提倡農禪生活,這是我國僧伽的一個優良傳統。」在印度,佛教僧人是不事生產的,他們靠託缽乞食,即乞討而生,乞食於人間,乞法於佛陀。
  • 中國佛教:農禪並重,是如何形成的
    佛教本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但是在中國得到了發展,並且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文化。中國的佛教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農禪並重」。有一首詩偈就是說中國佛教「農禪並重」這一特點: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這首出自布袋和尚之手的詩偈一直流傳到現今,法師在田中插秧,逐漸悟得「退即是進」,這就是禪宗所說的「寓禪於農,農中悟禪」。
  • 張家界佛教協會舉辦「首屆佛教農禪文化節」
    張家界佛教協會舉辦「首屆佛教農禪文化節」 2020-09-27 1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論「空性」:中觀學派3位思想家,為何都死於宗教「空刀」之下!
    漢傳的典籍中記載,龍樹菩薩破斥其他宗教及派系,導致小乘佛教行者深感屈辱。龍樹菩薩知道小乘行者對他的怨恨,於是問道:「你希望我多留在這世間嗎?」小乘行者表示不願意。龍樹菩薩於是將自己鎖在房裡,幾天後發現他已示寂。
  • 談明代「秘密宗教」中「觀音老母」及蓮池大師譴責的「五部六冊」
    秘密宗教中的老母〔無為教—母是我,我是母〕近代新興宗教中,許多自明代即已存在,包括先天道與一貫道,這都是受到羅清(1443-1527), 或自稱是「羅祖」後代的影響。這些新興宗教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質,那就是:(一)信仰無生老母是人類的創造者與救世主;(二)由三個階段所形成的來世論; (三)直接透過宗教師拯救宇宙。這些都是羅清所創的新興宗教—「羅教」或「無為教」所強調的看法。
  • 讓你覺得耳目一新的農禪 其實大有來頭
    不僅網友們極感興趣,連@微博佛學 和@微博禪意生活 也都表達了對禪修和農禪的喜愛。 既然大家都對「農禪」如此感興趣,那禪風君就帶大家深入地了解一下農禪吧! 「農禪並重」 說到「農禪」,首先來追根溯源。古印度在佛教出現以前,便有諸多追求解脫而不得其法的宗教,對於這些追求解脫的出家人,民眾給予了很大的尊敬和支持,當僧團進行乞食之時,他們大都願意供養。
  • 「深圳餐飲品牌設計」如何打造一個有知名度的魯菜品牌?
    魯菜的歷史悠久,是中國飲食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魯菜以味鹹、鮮、脆嫩、風味獨特、製作精細享譽海內外,受眾更廣,品牌飯店遍布全國各地。那在「深圳餐飲品牌設計」如何打造一個有知名度的魯菜品牌?深圳無限腦洞品牌公司認為好的魯菜品牌飯店的話,必須要為它起一個好的名字。深圳無限腦洞品牌公司為大家盤點一下「深圳餐飲品牌設計」魯菜品牌店名起名技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