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地產如何告別「公攤面積」

2020-12-11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北京9月14日電(記者蘇曉、畢子甲)9月14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香港房地產如何告別「公攤面積」》的報導。

20世紀80年代以來,香港房地產交易制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內地房地產交易制度的發展與完善,甚至有觀點認為「公攤面積」的概念就是源自香港。

不過,2013年1月1日起,香港實行住宅物業銷售新規,要求二手房銷售先行提供「實用面積」(相當於內地「套內面積」)。當年4月29日,《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正式推出,新規擴展至新房。香港房地產銷售由此徹底告別「公用地方」(相當於內地「公攤面積」)時代。

調研中,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採訪了當年參與推動香港房地產市場成功轉軌的學者、香港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過去能接受公用面積主要因為涉及面積不大,主要是樓梯、電梯。」潘永祥表示,近二三十年,香港大型地產項目增多,「甚至出現超過1萬平方英尺(約929平方米)的綠化公園」,伴隨而來的「公攤面積」費用問題變得難以忍受。

「公攤」積弊之一在於便於開發商「暗箱操作」,不夠公開透明;之二在於建築面積價格失去對購房者的指導作用,比較不同樓盤建面價格變得意義不大。

「公攤」模糊積弊重重,統一明確房地產銷售計價標準成社會共識,推行「套內面積」成時代要求。2008年,時任香港測量師學會產業測量組主席的潘永祥,推動香港房地產行業釐清「實用面積」概念邊界,被特區政府採納。特區政府以地政總署「預售樓花同意方案」和香港地產建設商會為抓手,強制要求開發商再售新樓盤時嚴格參照標準提供房子的「實用面積」。

特區政府還就新型計價方式徵求公眾意見。2011年11月底,特區政府邀請民眾為條例草案提意見。條例草案明確規定改用「實用面積」作為新房銷售的唯一計價方式,正式將「實用面積」表述納入法規。

將「公攤面積」排除在計價體系之外,需克服的最大阻力來自開發商。香港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回憶說,當時有開發商提出改革可能導致單位面積價格驟增。

潘永祥認為,推行「套內面積」計價模式將導致房價上漲,這種理論純屬「偷換概念」,計價單位轉換並不新增購房成本,關鍵在於做好社會解釋工作。

新房銷售計價方式向二手房市場自然傳導,帶動整體購房市場計價單位日趨統一、完善。特區政府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監管局介紹,條例實施後,一手住宅物業賣方嚴格遵守規定,在售樓說明書、價單和廣告中,採取「套內面積」作為唯一計價單位,逐漸破除過去「公攤面積」模糊導致的市場沉痾。

不僅如此,這些房屋其後轉入二手房市場買賣,亦繼續採用「套內面積」計價,並逐步帶動二手房市場發生相應轉變。「套內面積」最終成為香港房地產交易市場的主流計價基準。

確保房地產市場穩定的前提下,該如何實現房屋銷售計價體系平穩合理過渡?特區政府推行了多項主要措施。

合理設置過渡期。為確保平穩接軌,特區政府設定條例正式生效前10個月為社會過渡期,向市場傳遞清晰信號,幫助各方做好適應新計價方式的準備工作。潘永祥介紹,正式實施先從新房嚴格試點,給二手房市場以適應準備期,準備期內允許二手房交易採取「套內面積」計價和「建築面積」計價並行的方式。

發動力量推廣普及。推廣期間,特區地產代理監管局強制要求各房地產中介銷售過程中向二手房購房者提供以「套內面積」和「建築面積」分別計價的雙份售價資料。特區差餉物業估價署備有全港所有經評估的二手房「套內面積」資料,供社會查閱。

以法律法規形式釐清關鍵概念。專家學者強調,通過法律法規統一釐清「建築面積」「套內面積」「公攤面積」等關鍵概念,是確保銷售計價體系成功轉軌的重要一步。施永青認為,統一划定相關概念的重要性甚至遠遠大於計價體系轉軌本身,包括政府、開發商、房地產中介及其他專業團體在內的市場各個環節採用的標準整齊劃一是保證市場公平透明有序的基礎。

相關焦點

  • 香港地產如何告別「公攤面積」?
    藝術家約書亞·史密斯製作的香港九龍油麻地廟街23號模型,依稀可以看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通過封閉窗戶增加居住空間面積的「推鐵窗」痕跡。幾十年來,建築面積是香港房地產交易的唯一計價標準。2013年,隨著《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生效,實用面積取代建築面積成為香港房地產市場的新計價標準,「『發水』時代」漸行漸遠。
  • 「萬惡」的公攤面積真的是李嘉誠發明的嗎?
    根據公開市場的資料顯示,第一個採用公攤面積銷售的地產項目是1954年的香港香檳大廈,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剛剛崛起的時候,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然而建的房子雖然多了,但是買的人卻不多,最核心的原因就是當時香港的賣房模式是一棟一棟的樓去賣,然而對於普通香港居民來說,誰能買的起一棟房子呢?
  • 公攤面積算法2019最新規定 公攤面積取消是真的嗎
    以前買房一般都是按照公攤面積分的,買100平米房子最後只得70平米,所以不少人都覺得很虧,但是這是國家規定的,所以居民只能喊冤。如今徵求意見住宅項目規範,住宅按套內面積算,公攤面積傷民矛盾將化解。住宅按套內面積算引關注  告別買100平米只得70平米,住建部準備住宅項目有了最新的規範,以後公攤面積傷民難題終於有望終結了,不少居民都紛紛表示好。
  • 香港公攤面積興廢史
    一般認為,公攤是學香港的。而更有意思的是,香港在5年多前已經完全廢除公攤面積。不僅得房率越來越低,香港各個開發商都有自己的面積計算方法,甚至同一個開發商在不同時期的計算方法也不同。但多少公用面積算公攤,卻完全取決於發展商的「良心」。
  • 公攤面積取消最新消息 住建部發文買房和「公攤」說再見?
    其中《住宅項目規範(徵求意見稿)》的第二部分2、4、6條指出,「住宅建築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這是住建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確提出房屋應由套內面積來進行交易。  雖然住建部發布的只是規範性文件的徵求意見稿,但還是引發了市場熱議,許多業內人士將其解讀為我國廢除房地產交易中「公攤面積」的一個信號。
  • 綜合樓公攤面積的計算規則_2020年綜合樓公攤面積的計算規則資料...
    綜合樓公攤面積的計算規則專題為您提供綜合樓公攤面積的計算規則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綜合樓公攤面積的計算規則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
  • 2021年,「萬惡」的公攤面積將全面取消?專家:業主會「吃虧」
    無論是哪一種,香港在2013年徹底取消了公攤面積,而在內陸的公攤面積範圍卻越來越大,然而開始時只是樓梯、牆面,現在是走廊,電梯井道,設備間等都計入公攤面積,由小區的業主共同分攤。試想一下,背上高額房貸購買的100平的大房子,居住時卻變成了50平方米的小公寓。房價如此之高,但房自卻在「縮水」?全部是公攤面積作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呼籲要取消公攤面積。
  • 公攤面積或將​「全面取消」?明年打算買房的人有福了
    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公攤面積是買房時不可避免的,而很多買家對於這個公攤面積也是「痛恨」的,因為這個所謂的公攤面積讓他們買房時花了更多的錢,而且公攤面積是共同擁有,共同承擔的,並不是完全屬於自己家的,但價格卻是並不低,而且公攤面積越大,所花的錢也就越多。而公攤面積起源於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是由李嘉誠帶到了大陸。
  • 今年起,公攤面積將退出歷史舞臺?已買房的怎麼辦?官方給出回應
    而對於購房者來說,有一個相當難以理解的地方那就是公攤面積。公攤面積其實在一開始是在香港房地產所流行的,而這一個制度是被李嘉誠在1995年的時候引入到內地房地產裡面的,之後就一直這樣流傳下來,成為了房地產行業裡面默認的一個制度。
  • 你知道住宅公攤面積比例是如何算的嗎?
    作者: 中國房地產經紀人大學1、7層以下住宅公攤率為7-12%多層建築一般是指層數在6層左右磚混結構的建築,其參與公攤部分的面積包括外牆水平投影的1/2,樓梯,樓梯間熱交換站、水泵房、配電室等。這類住宅的公攤率為7-12%。2、7-11層住宅公攤率為10-20%樓層為7-11層為層,一般層公攤取決於各樓盤自身的情況,不同的層樓盤公攤也有差異。在沒有地下設備用房、底層沒有商鋪、底層架空的情況下,層公攤係數在10%-15%之間,而帶電梯的層住宅,公攤係數在15%-20%之間。
  • 告別買100平米只得70平!住建部新規:住宅按套內面積算
    摘要 【告別買100平米只得70平!住建部新規:住宅按套內面積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的一項新規徵求意見稿顯示,住宅建築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房地產交易將正式告別「公攤面積」。這是住建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確提出房屋應由套內面積來進行交易。
  • 明年起公攤面積將全部取消,房價會漲嗎?住建部16字回應
    沒有房子別說結婚,相親都被首輪淘汰了,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向來不缺人買。買過房或者想要買房的人都知道,在我國買房有一個讓人如鯁在喉的規定,那就是公攤面積。買一套110平方米的房子,去除公攤後,到手很可能只有90平方米的實際使用面積。這還算好的,我國房地產行業曾有過一棟房子的公攤最高達52%的歷史,因為其建造的是酒店式公寓,擁有五部電梯、兩部樓梯,未免太過浪費。
  • 公攤面積多少合理,應該怎麼算
    公攤面積多少合理,應該怎麼算 來源:吉屋網   發布時間:2021-01-05
  • 公攤面積應該取消?官媒「10個字」表態,專家:買房能省十幾萬?
    現在房價有所回落,對於購房者來講應該是好事,但是很多購房者都高興不起來,因為「公攤面積」這事一直堵在心口,因為在購房者看來「公攤面積」使得大家不得不付出更多的錢。說到「公攤面積」,不得不提到香港首富李嘉誠,「公攤面積」是李嘉誠帶到大陸的,現在內地買房基本都需要計算「公攤面積」,這種做法已經很普及了,這無疑讓廣大購房者感到不舒服。
  • 買房53平公攤20平,國內首個取消公攤面積的城市,現在怎麼樣了?
    買房都避免不了一個東西:公攤面積。公攤面積之前就被吐槽過,現在終於又被頂上熱搜,直指公攤面積勞民傷財。一套100平的房子,公攤30平,到手70平,讓購房者是受到一萬點暴擊。尤其看著這則新聞,那是聞者傷心,聽者落淚,本來就沒什麼錢買個小戶型,結果公攤面積將近40%!辛辛苦苦賺的錢,轉眼就進了資本家的腰包裡面,擱誰都想不開啊!
  • 人民日報、新華社雙雙發聲:全世界只有中國房子有公攤面積!
    買房子有公攤面積的,全世界唯有中國。對於公攤面積的處理,我國尚無明確法律法規出臺,因公攤面積的不明確,使其成為房地產交易過程中爭論的焦點。 依據《房產測量規範》可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即公攤面積為: 1.
  • 告別買100平米只得70!住建部新規:住宅按套內面積算
    告別買100平米只得70平!住建部新規:住宅按套內面積算  「住宅建築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的一項新規徵求意見稿顯示,房地產交易將正式告別「公攤面積」,近一年來輿論密切關注的「買100平米房子只得70平米」現象有望終結。
  • 香港取消公攤面積後市場反應看,你我到底賺多少?有房沒房都要看
    先看看公攤面積發源地—香港,取消公攤面積後市場產生的反應公攤面積這一類似概念的提出,最早應是1952年,由香港地產商人創造發明,隨後傳入到大陸,但具體是什麼時候傳來的,不得而知,不過根據大陸房地產僅有40來年發展史來看,肯定是在此期間借鑑而來。
  • 關於如何計算公攤面積,你需要知道的幾個知識點
    買房子的時候公攤面積是個很令人頭疼的事情,不僅減少了房屋使用面積,還多花費了一大筆錢。但是許多購房者對於公攤面積的計算都不是很清楚,就完全是由開發商銷售在給你講解,下面就仔細介紹以下公攤面積是怎麼計算的:01計算方法首先,我們購買的房屋面積是,套內使用面積+公攤面積。如果是想只計算公攤面積,那麼首先要知道該如何計算公攤係數。
  • 房屋公攤面積:小高層的公攤面積多大較合適?
    房產中的公攤面積怎麼算?業主共用的面積都是公攤面積,但是開發商自主經營的地下停車場以及出租的地上停車場不是公攤面積的範圍。公攤面積多少,可以從圖紙以及買賣合同等能查到! 房產中的公攤面積怎麼算? 計算出售的公攤面積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