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廣州也有好幾年的時間了,匆匆忙忙的日常工作佔據了人生中的大部分時間,也不曾想過偶爾停下來,看看路邊的風景,嘗嘗可口的美食。某一日,跟綠菩提設計的趙總喝茶,期間聊到了他所研究的六覺系統,當說到「眼耳鼻舌身意以及色聲香味觸法」之時,頓時感覺很熟悉。恰巧,那段時間正在練習書法,採用的是歐陽修的「歐體」,書法範本正是用的是佛家的一部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裡面就有關於六覺的說法。
對於趙總,周邊熟識的朋友總稱他為覺主趙子瀧,他早年一直在裝飾領域進行品牌的策劃與營銷,後來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設計理念(即六覺系統),並且把這套理念運用到了實際當中。從自己創立綠菩提設計到妃子笑酒店的營銷運營,傾注了他很多的心血。不管是從妃子笑酒店的項目構想、選址、市場調研、取名、到策劃定位,投入與盈利分析,還是從酒店的建築設計、裝飾設計、配飾設計,以及成本控制,再到後來酒店的服務流程和營銷設計,都涵蓋了他的六覺系統理念,即視覺系統、聽覺系統、嗅覺系統、味覺系統、觸覺系統和感覺系統等,有時間要去妃子笑酒店感受一下,看一看這六覺系統具體是如何體現的。
上面閒聊的話語暫不必說,只是從此,就對佛家產生了一絲興趣,除了平常接觸的一些佛家典籍,到廣州的一些寺廟走走也就提上了行程。廣州寺廟還是有很多的,比如六榕寺、光孝寺、南海神廟、天后宮、海幢寺等,當然,一下子也並不是全部都走一遍,畢竟不是旅遊,隨意逛逛就了事了,如果時間允許,一定要仔細品嘗每一個寺廟的精華。
第一個首選就是光孝寺,大概是以前聽說過這麼一句話:"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一說,據說該寺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當然,咱們是體驗,也不必深究很多真假的細節。
有可能我選擇的時間不對,總覺得來光孝寺的遊客並不算多,零零散散的,空氣中也並不是煙霧嫋嫋。首先走進的是光孝寺的廣場,面積還是挺大了,特別是在廣州這塊寸土寸金的土地上,能保持這麼大面積的廣場著實不易,廢話不多說,先傳一個光孝寺的整體圖給你們。
不得不吐槽一下這個大門左右兩邊的對聯(有圖為證),走進大門,自然就是天王殿了,四大金剛、彌勒佛以及韋陀護法就在這裡。
走出天王殿,一直往前走,左邊有一座鼓樓,右側鼓樓的底層是伽藍殿;伽藍是佛教的護法神;右邊有一座鐘樓,鐘樓下是地藏殿,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
再往前就是光孝寺的主殿---大雄寶殿了,雄寶殿作為光孝寺最主要的建築,殿內供奉著三尊大佛像,中為釋迦牟尼,左右分別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三尊佛像合稱為「華嚴三聖」。大雄寶殿左右有兩座佛殿分別是:臥佛殿和泰佛殿,殿內如其名,有臥佛和泰佛。
在大雄寶殿的正後方,有座藏經閣,當然遊客是不能進去的,藏經閣左邊是觀音殿(去的時候在裝修),右邊是六祖殿。這些佛殿都一一參拜了。
光孝寺除了主要的佛殿,諸如大悲幢、洗缽泉、古柯子樹、菩提樹等,無一不在訴說著這座古寺的歷史。其他不多說,上圖:
除了主要的建築,當然還有僧人的生活區,這裡也走了一遍。比較有意思的是放生池和蓮池,其中放生池裡的魚比較多,還有很大條的,也不知是什麼時候,什麼人放下去的,剩餘的其他建築都有人在活動,大部分不允許進入。至此,總算知道了來光孝寺參拜的人沒有想像多的原因了,大抵是因為在光孝寺燒香必須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不能隨意點香點燈油之類的。
光孝寺,或許不是香火最旺盛的地方,但是卻是一處比較適合旅遊休閒的好去處,乾淨整潔的院落,還有木質的走廊,多數石凳安放在樹蔭下,遠處可以看到斑駁錯路的石板路,在這裡坐著應該心也能安靜下來。在這裡,你能夠感覺到一種屬於歷史才有的沉澱感,並不是熱鬧或者燈火輝煌所能帶來的。在光孝寺,我所看到的是莊嚴肅穆的建築,聽到的是寂寥的鳥叫聲和隱約的佛語,鼻子還是能聞到一些香火味,可惜是不能嘗一嘗這裡的齋飯了,當坐在這座古廟裡,心當真能夠平靜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