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中原的地方,竟然是現在的這個省

2020-12-15 知歷史工作室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於是中華文明誕生於天下之中的河洛。

《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稱中州,又名「中原」。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遊地區,狹義上指今天的河南省。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華夏民族的搖籃,被視為天下中心。中原地區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逐漸向外蔓延,擴大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漢族和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民族以別於四夷而稱中華。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所以後來有逐鹿中原這個成語。而中原附近文化較低的各族泛稱為四夷,即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戎。

中原地區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地區。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從黃帝開始,黃帝戰勝炎帝、大敗蚩尤,在河洛建都立國,國家的性質實際上是一種「聯邦制」,是由眾多諸侯國組成。無論以河洛為中心的中原地區,還是四夷之地,均是方國林立的局面,各國以及各部落聯盟的領袖們均尊位於中原的黃帝為帝,也就相當於所有聯盟的最高首領。黃帝之後,顓頊、帝嚳、堯、舜、禹依然居中原地區做著天下的聯盟領袖。之後從夏商周開始,先後有20多個朝代,3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

相對於中原來說,周邊相對落後的部落,統稱四夷,《禮記王制》:「東曰夷、西曰戎、南曰蠻、北曰狄。」

東方曰「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夏商周時期,東夷作為對黃河流域下遊居民的總稱。分布在今安徽省、山東省、江蘇省一帶。相對落後於中原地區,他們懶得把頭髮梳理好紮起來,基本都是披頭散髮,大多喜歡紋身,甚至還有個別部落是不會用火的生食者。春秋戰國群雄爭霸兼併的過程中,夷夏間的差別逐漸消失,當秦統一六國時,「其淮泗夷皆散為民戶」,東夷已經成為華夏的一部分。秦漢以後的東夷多指居住於中國以東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及琉球群島等地的外族。

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

南蠻是對長江以南各民族的統稱,不僅是廣東,浙江、江蘇、湖北、湖南、貴州、四川等地。他們大多額頭紋花,喜歡盤腿席地而坐,有些部落還吃生食。

南蠻本來就是泛指南方各部落,蠻這個字本來沒有褒貶之意,明清之時就有了民族歧視的味道。「蠻」成了野蠻的意思,蠻子就代表了野蠻的民族。「南蠻」是女真人、蒙古人和滿族人對漢人的稱呼,也是準噶爾人對滿族人的稱呼。 

西方曰「戎」,被發衣皮,有不粒食者矣。

西戎是古代華夏人對西方少數民族的統稱,即以戎作為對西方所有非華夏各族的泛稱。沒有西戎,就沒有後來的春秋戰國。周幽王十一年,西戎之中的犬戎與申侯聯合,攻殺周幽王,迫使周室東遷。開始了長達數百年的春秋戰國。

西戎也可以指春秋戰國時期一些西戎人建立的國家。他們披頭散髮,以狩獵為主,穿獸皮為衣,不耕不種,所以也不吃糧食。秦穆公屢戰晉國而不勝,無法稱霸中原,於是便轉戰西戎,令西戎二十多國俯首稱臣,為四百年後秦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也使西戎逐漸融入到華夏民族之中。 

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今陝北及山西、河北兩省的中部與北部,有許多強悍有力的部落,是對中原諸夏的威脅,這些部落被稱為狄,以其方位又稱北狄。

北狄人穿羽毛,住洞穴,他們有些部落不耕不種,不以糧食為食。大致分布在今陝西一帶和晉東南一帶。

本文來自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者/不文

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古代的「中原」,竟不包含現在的山東省?
    由於山東在華北沿海地區,屬於黃河下遊,並且在京杭大運河的北邊,所以是華東地區比較靠北的地方。山東也是孔子的儒家文化發源地,在中國屬於經濟大省、人口大省。國內生產總值一直穩定在第三名左右,而且gdp佔全國總量的1/10以上。並且山東人熱情好客的口碑也在全國十分有名。
  • 古代春秋戰國「中原」指哪裡?為什麼有的諸侯國被稱為「蠻夷」?
    要理解這個詞,先要說一下《詩經》。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的雅,是周人自己做的雅樂。明白了這一點,再結合詩經裡的字句,我們就可以這麼理解:『中原』一詞,最早是周人對自己所在地進行歌頌讚美而「發明」的一種稱呼,是自稱,如同後面的「中國」概念,是「天下之中的國」。
  • 中原到底有多大?中原都包括哪些地方?
    中原地區這四個字我們一直都可以在古裝電視劇中看到,但是究竟哪裡才屬於中原呢?中原到底有多大呢?這估計是所有看見這個詞語的人們的心聲吧!在詞語釋義之中,中原是指黃河中下遊地區,狹義是指現今的河南地區一帶。
  • 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原包括哪些地方?為什麼楚國被稱為蠻夷?
    中原和蠻夷這兩個詞,不能只看字面意思,還要從廣義和狹義去理解。 「中原」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如《小雅·節南山之什·小宛》:「中原有菽,庶民採之」。如《詩經·小雅·吉日》曰:「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要理解這個詞,先要說一下《詩經》。
  • 中國有個省,都是中原移民的後代,分為三派,相互鬥了幾百年
    有一個省,不是因為地理,而是因為族群分成了三大塊。這三大塊,在歷史上也是相互叫板,鬥爭了好多年。到了近代之後,大家才是一團和氣。這個省就是廣東省,這三大塊就是廣東的三大民系:廣府人、潮汕人、客家人。這三大民系都是廣東省的外來人員,都不是廣東土著.廣東土著是百越人,而這三大民系都是從中原遷過來的。只是遷過來的時間有早有晚而已。我們先說這個廣府人。廣府人其實就是大家提到廣東第一印象的廣東人,他們講粵語,主要活動區域在廣州三角州這一塊,香港澳門也有很多廣府人。在歷史上,通常認為廣東的肇慶是廣府文化的發源地。從肇慶出發,廣東、佛山這些地方是廣府人稱雄的地方。
  • 這個被稱為「東方夏威夷」的地方,竟然還沒被人發現?
    被稱為「東方夏威夷」的白良濱沙灘,據說每年夏季都會吸引近60萬的遊客到訪。當然!如果你是平時不怎麼下廚的人,又或者是從未使用過木炭的人,這個項目都非常值得體驗一次。今天我們準備的是燒烤套餐,裡面有肉也有魚。 夢迪親測超級好味!肉的烤製程度剛剛好,一口下去大滿足!
  • 這個被日本稱為「鄉下」的地方,竟然這麼好玩!
    其實除了這些日本這個被稱為「鄉下」的地方也同樣好玩!↓↓↓它就是位於日本四國島東北部的香川香川有多美?現在就請跟著小秋看一看香川的美景你一定會愛上……火爆ins的「天空之境」——父母之濱這裡有火爆ins的天空之境——父母之濱當每天潮汐褪去、風平浪靜之時
  • 河南是另一個流行的古鎮,有2000年的歷史,被稱為中原第一
    河南是另一個流行的古鎮,他有的歷史,被稱為「中原第一」,他是來自洛陽3.5h的驅動器河南是中國一個非常古老的省份,河南又稱中原,也是中華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在河南和大都中有許多名勝古蹟和文化遺址。古鎮流行起來了,這個古鎮有的歷史,可以說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這是古鎮信用商店古鎮,位於河南省的射旗縣。古鎮交通便利,交通便利,如果從洛陽出發,只需3.5小時就能輕鬆到達目的地。這座城鎮在古代被譽為「中原第一古鎮」。鎮上面積也很大,足夠玩得開心。在古代,這座城鎮也是一個極其繁榮的地方,許多是當時商業最繁榮的地方。
  • 真正意義上的楚地是哪裡,屈原故裡竟然是在這個地方
    對於現在的丹陽之爭,屈原故裡之爭,楚地之爭,各種專家有著各種說法,搞得大家也分不清,還有些無聊的人,顛倒是非。真正意義上的楚地是哪裡,屈原故裡竟然是在這個地方。首先是關於楚國始都丹陽。楚人先祖在立國荊山之前不叫楚部落,楚部落是由中原南遷的季連部羋姓熊氏南遷後與土地的土著人融合形成的民族,叫楚族。隨著後來楚國的強大,楚國雄踞大半個中國,中原化卻又保留楚文化特色的楚族在漢朝以後,與中原人和其他胡夷融合形成漢族。羋姓部落即楚人的先祖在商朝時受商打壓,首領率部南下穿越荊山,在長江之畔立足紮根,商末崛起岐山的周部落在武王姬發率領下反商。
  • 清朝時期的版圖,吉林省的海岸線最長,為何現在變成一個內陸省?
    可是如今的吉林省,卻完全淪落成了一個內陸省。這個省份究竟了怎樣的變遷?中空的東北,讓靺鞨(mòhé)人建立起了海東盛國吉林省,本名叫做吉林烏拉,也就是滿語中"沿江"的意思。這一地區處於塞北濱海區,是黑龍江流域的下遊,擁有松花江、牡丹江、烏蘇里江等支流,河網縱橫、森林茂密,一直都是古民族靺鞨、扶餘的聚居地。
  • 我國的大地原點,不在中原、華中,在陝西這個城市!
    而今,卻連自己國土的大地原點及坐標系竟然是借用其它國家的,這簡直是個侮辱,有損國家的尊嚴!於是,我國決定建立自己的大地原點與大地坐標體系。在20世紀70年代,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搜集、分析了大量相關資料,組織專家對全國可能適合的地方進行了初步篩選。
  • 河南城市,被稱為「七王朝的古代資本」,現在是一個四級城市
    河南是當今中國的一個經濟大省,在漫長的歷史中,河南的經濟一直很繁榮。首都洛陽、開封或商丘又被稱為古都,今天是河南的城市被譽為 "古七代時代",但現在只有四條線,你知道它其實在哪裡嗎,它就是安陽,位於河南、山西、河北等三省交界處,也被稱為 "河南堯衝、四省 "這樣的好名字。
  • 中原到底是指哪些地方?
    現在我們說的中原,也叫中州,是指洛陽至商丘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遊平原地區,狹義上指今天的河南省。但在歷史上,中原可不是這麼定義的。首先是距今9000年時,鬥轉星移,無極生化,四時失序,伏羲測八風,定八極、四時、八節之後,率部落人眾遷移到寶豐,並以王屋為天下之中,命名中條山,水為中河,地為中原,表為中央,又封女媧於汝陽,統領中州。至此,表有中央,四時有始,地脈輪迴之跡現。
  • 河南景點又走紅,被稱為中原神農架,門票55元
    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中原地區已形成四大古都。因此,大多數遊客到河南都是喜歡這裡的名勝,很少有人關心中原地區的自然景觀。然而,也有一些結合自然與人文的景點走紅,重點依然是歷史與文化。這就是西峽老君洞。西峽老君洞因是集道家文化、洞穴文化、野人谷原始森林等景觀於一身的綜合性景區,也是中原地區避暑勝地。尤其是這裡,經專家確認,是老子隱居、養生、傳道之地,有不少喜愛道家文化的遊人聚集於此。由於老子的存在,道教文化的繁榮以及河南南陽的野人痕跡,使其有了中原地區的「神農架」之稱。西峽老君洞內有30多處景點,景區不算大,但包含的歷史文化卻十分深厚。
  • 現在山東省還屬於中原嗎?看完才知道,只有這幾個市才屬於中原
    由於在春秋戰國時期,山東省大部分地區屬於齊國和魯國,所以山東又被稱為齊魯。山東省也是華東地區最北端的省份,所以山東也屬於華北地區,山東省處在京杭大運河中部,黃河中下遊,可以說是人傑地靈,地理環境非常優越。這是人們不禁有了疑問,山東省位於華北華東地區,那麼究竟屬不屬於中原呢?山東省與河南省接壤,山東省的西部處於平原地帶,人們不禁聯想到了古代中原地區。
  • 中原文化與中原崛起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光春縱論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引起與會人士和香港社會各界的積極反響與強烈共鳴。中原是一個以河南為中心相對的區域性概念。一個是大概念,就是泛指黃河中下遊地區;一個是中概念,主要指黃河中遊地區,包括河南、陝西、山西、安徽、山東一部分,湖北一小部分;小概念,特指河南。我們現在講的中原崛起,就是小概念,指河南經濟社會發展如何加快實現崛起。現在我要講的中原文化就是指河南文化。那麼什麼是中原文化呢?外面的人未必了解,甚至有些河南人也未必清楚,我到河南工作兩年多了,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 這才是真正的「中原」!
    若由自然地理的觀察角度來看,只有這個位處其間的寬闊平原,才能被稱為"中原"。而且,我們從自然地理的角度可以觀察到∶漢江下遊是這一廣大農耕區域的中心。甲同學∶老師您怎麼能認為古人一定是這麼想的,也許他們把很窄的地方稱為中原。例如現在渭河谷地,雖然狹長,但其上有大量被稱為"原"的地點。其實"原"可以是相對的,狹窄的地區,一片平地就足以稱為原。
  • 三亞的這個地方,竟然被稱為最後的後海漁村?
    三亞自駕第一站,我們一行來到了蜈支洲島旁邊的小漁村,而這座漁村被稱為最後的後海漁村。一睹芳容後,更加明白它的魅力所在。現在就讓站在素有國家海岸之稱的海棠灣海岸線上的我向你們訴說這個猶如世外桃源的高品質濱海資源。皇后灣位於海棠灣南端,現稱後海,這裡好似一片未被世人打擾的世外桃源。
  • 這個地方竟然被稱為「中國的馬爾地夫」?
    不必走太遠,你總會在生活中發現不期而遇的驚喜,馬爾地夫到不了,國內有個地方也被稱為「中國的馬爾地夫」,並且聲譽遠播。網紅打卡的地方,必火!這是萬能定律。將嚮往的風景變成走過的地方。據說這個樓閣是陳陳友諒的夫人婁妃最喜愛的地方,婁妃曾給陳友諒設計多層的艨艟戰艦,多次獻計打贏朱元璋,但是陳剛愎自用,甚至戲弄婁妃。婁妃在望湖亭上整天眺望陳友諒歸來。後來誤以為陳已經捐軀,於是從望湖亭上躍入湖中,自殺以殉。
  • 中原影視城,花費約3千萬元,成為約13萬平方米的巨大觀光景點
    鄭州這個旅遊區,開業僅六年就瀕臨破產,目前人煙稀少,雜草眾生!鄭州又被稱為商都,是漢姆省的省會城市,自從漢南省1944年正式將省會從開封轉移到鄭州以來,鄭州這個城市的發展是一天的變化,現在的鄭州已經成為我國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業貿易中心,那個重要性是無可替代的,作為漢南省唯一一個GDP突破萬億元的準一線城市,鄭州也一直是河南人民的驕傲。